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72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39)
题识:己酉花朝,病起晴窗拈弄,神为之王,以此寄呈端甫乡兄博教,大千弟张爰,三巴摩诘山园。钤印:西川张爰、金石同寿、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千豪发
张大千在60岁之后达到其艺术生涯的高峰,泼墨泼彩由心而发,将积淀半生的艺术实践用塑造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巴山岩居图》为大千于1969年春“病起晴窗捏弄”,整幅画作虽以小写意为之,但仍兼用皴法,作品用笔老劲苍古,对墨的把握游刃有余,山石、树木浓淡并用,浑厚丰富,耐人寻味。画面中飞瀑鸣泉交相辉映,山间小路蜿蜒通向林中幽居。不仅将巴蜀之地的云雾缭绕与树木葱郁塑造得淋漓尽致,亦足见作者此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久雨初晴 镜心 己酉(1969年)作
题识:久雨初晴,小病方起,闲步园中。风日爽朗,墙角杏花盛开,神为之王。欣然涤砚,竟一日之功写此。寄上汉卿我兄,以代书尺报平安也。大千弟张爰,己酉上元。克米尔可以居。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世界、直造古人不到处
此幅《久雨初晴》作于1969年上元节,张大千在美国加州小城卡米尔疗养期间。久雨初晴,小恙方愈,又是杏花盛开的时节,心情如初霁的天空一样爽朗,精力也是十分充沛,笔下如有神助,竟一日之功一气呵成,以画代书,向老友传达平安与思念。
画面近景浅水中细草初长,中景茂林屋宇俨然,远处群峰环绕于烟霭之中,构图丰富,布局平稳,层次清晰,格调清新典雅。大千的山水在5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多为以抽象造意的泼墨泼彩山水,类本幅富于笔墨情趣的作品并非特别常见。
3 策杖寻幽处 镜心 设色纸本 1969年作
题识:(1)五十八年花朝写此,寄呈仰高道兄法家教正,大千张爰,三巴五亭湖上。(2)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仗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文殊院楹帖也,袭其语为小诗并书,似仰高吾兄博笑,爰。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张爰私印、八德园长年、五亭湖
此画作于张大千巴西的寓所八德园中,上款仰高道兄为张大千家庭医师。1966年,张大千携全家至巴西圣保罗州东北慕义镇郊外购地置园,亲自规划设计出一个中式庭园,包括大风堂和有十亩水面的五亭湖,湖边广植水松、黑松,培植上千盆景,怪石嶙峋,面对如此湖光水色,大千时有佳作。张大千从敦煌归后,又大规模地收藏并临摹古代名作,在敦煌形成的富丽堂皇的色彩与古人优雅的笔墨成为张大千山水风格变化的资源,加之此时期接触到西方艺术,使大千笔下山水呈现出新的风貌,既有瑰丽雄奇的气魄,又有来源于西方艺术的色光变化,是如本幅,已可见泼彩山水之端倪,亦尚有古代山水之经典构图方式和意境的营造。
4 秋江载酒 镜心 己酉(1969年)作
题识:秋山在望,秋水无边。扁舟载酒,寻我诗仙。己酉三月,写似馨山仁兄画家博笑。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5 溪山话游 立轴 设色纸本 1970年作
题识:唤起朱颜酒一尊,登山临水意犹温。朝红暮叶春来路,纵老秋风识旧痕。庚戌(1970年)二月,爰翁。钤印:大千居士(朱)、张爰(白)
6 深山幽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71年作
题识:六十年辛亥二月朔,可以居写,寄君健、藕娟梁孟。友生爰,年七十又三。钤印:大风堂、大千居士、张爰之印、独具只眼、直造古人不到处
据题跋可知《深山幽居图》作于1971年,此时张大千正旅居美国,“可以居”是其在美国的一处寓所,三字出于宋人画论的“画、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这样的命名无疑显示出张大千在艺术上的追求。
《深山幽居图》画面之上绘群山簇拥,起伏连绵不断,烟云雾霭弥漫,山底屋舍横斜。山谷幽深,中有云气缭绕。万仞深涧,飞瀑奔流而下,仰观此画似可感觉山水清气扑面而来。破墨、苔点分出山石的前后距离,墨块则如草皮土坡,润泽而厚实。浓重的泼墨泼彩辅以精细的勾皴,连泼带写的“拖泥带水皴”使得画面墨气淋漓,云山变幻莫测。而泼墨流动之中又时见浓淡变化爽利的线条,厚实苍润的苔点,令人在一片朦胧中顿觉清新,有如禅画山水般的耐人寻味。
7 塔河记游 立轴 1971年作
题识:中华民国六十年岁辛亥闰端午,塔河游归写此。蜀郡张大千爰。几株松桧浓如染,四面岗峦翠欲流。待挽湖光濯尘垢,无人解作水边楼。塔河纪游小诗之一。爰翁。钤印:张爰私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世界、独目为只眼
8 松壑幽居 立轴 1971年作
题识:六十年嘉平月,破四日之功,写寄鼎臣老弟,知予目疾稍瘳,堪舒远念也。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辛亥、大千世界、得心应手
本幅作于1971年,时大千远居美国,目疾稍瘳,此期间作品不多。本幅以传统笔法为之,整体精工整饬。图中山水颇似青城山景,山峦呈S形绵亘蜿蜒,如巨龙盘踞,笔墨雄浑恣肆,山色青翠葱茏,极尽变化之妙。近景树木以石青铺底,以浓墨写出松针,以墨色晕化表现稍远距离的树木,仿佛树木逐渐消失在雾气中,造成空间虚化之感。中景的山峦为画面主体,以杂而缤纷的线条、皴法塑造出山体的雄浑效果和坚硬的质感。在一片清冷之中,左侧山岩的断层以赭石染色,再加之半山腰的数间屋舍,以暖色与青山深谷形成对照。大千旅居海外,其笔下的山水是他魂牵梦绕的家园,他将一片思乡之情凝注在笔下,故其山水栩栩如有神在。
9 观瀑图 立轴 1971年作
10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71年作
11 秋水春云 镜心 设色纸本 1971年作
题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祗有闲鸥鹭,留得诗人作钓翁。六十年辛亥秋八月朔一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1971年6月,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大千先生于美国著名风景区“十七哩海岸”觅得一较大居所,四周苍松翠竹环绕,景色青葱可爱,先生将之取名曰“环荜庵”,经过多次的修改,挖池垒石,移花植木,直至八月方觉适意。此幅《秋水春云》作于1971年秋八月,画中连泼带写的“拖泥带水皴”,将笔触融入泼墨的流动之中,画面墨气淋漓,尤以线条浓淡的变化,最令人觉得清新,夹以破墨、苔点,将山石的前后距离分开,墨块处尤如草皮土坡,润泽而厚实,整个画面简单而不单调,有如禅画山水般的耐人寻味。
12 湖畔清游 镜片 设色纸本 1972年作
题识:联奎乡兄别三年矣,远来存问,才得两日之聚。又将西迈,世乱未已,良晤匪易,漫写数笔,以赠其行,别绪不任,恨未工也。六十一年壬子九月廿日,大千弟张爰,滨石乡社。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环荜盦
张大千一生得友朋之助多,他对朋友也是充满了真诚,赠友之作绝非草草应酬者,画中有境,画中有情,一任笔墨流露。此作赠其乡人王联奎者,论年齿,张大千为长。别情眷眷,付诸笔墨,以此为赠。画中两高士,踽踽徐行,当为张大千与王联奎自况也。画之高下,当以情趣论之,如此作,真情溢于画面,宜不重乎?
13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癸丑(1973年)作
题识:一嶂横西埯,两岭袌东壑。下有尊诗人,柱杖穿林薄。癸丑元月,似贤钫仁兄法教。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大风堂、得心应手
14 峨嵋云烟图 立轴 癸丑(1973年)作
题识:峨眉终岁在云烟罨霭中,固当以破墨法求之。孰可传其天机离合之趣也。六十二年癸丑秋日,大风堂写并识。爰翁。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大千世界、三千大千
15 夜泊图 立轴 1974年作
16 幽谷重泉 立轴 泼墨设色纸本 1974年作
17 秋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癸丑(1973年)作
题识:(1)两年前绪静小友年十岁,抵正可以居,省予起居,并索予画,予素嘉其慧小而知礼,及思命笔为当,时目疾方甚,逡巡未果,固未尝顷刻去于心也,比还八德图而绪静年十二矣,长身玉立与予非特姻亲之好,而契渊之深,更在世情之外耳。中华民国六十二年癸丑四月十一日。爰翁年七十有五。(2)四五年未尝自盖印,顷自盖之遂尔倒置,老至可为一笑。爰翁又记。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大千父
此作为张大千浅绛山水作品。浅绛山水,多写秋景。这是创始于黄大痴,后来南宗派把它作为标准,用色拿赭石做主体,在林木上面略略施点花青。大千居士先用淡墨画就大体,再用较淡的墨和着浅赭石加以皴擦,分开层次,再用焦墨渴笔点苔,勾勒树木,加以皴擦晕染。向阳的一面,用赭石染醒它。屋宇上色拿淡墨代表瓦屋,淡赭石来绘土屋和草屋。张大千这件山水作品,构图开阔疏朗,构图奇绝,留白处与山峦起伏形成丰富和谐的画面对比。江帆点点,云天一色,是为大千居士的精品之作。
18 富春江泛舟 镜心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题识:晓日曈曈雾尽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打桨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偶忆四十五年前与仲兄善孖同游富春江所作小诗,漫复写之,而此乐不得复有矣。六十二年八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环荜盦、三千大千
1931年9月,张大千与仲兄张善孖及慕凌飞诸人从上海赴黄山写生,途经富春江,随即对富春江上充满传奇、风光旖旎的“七里泷”极为醉心,此段景色后来反复出现在他的画面中。“七里泷”号称“富春江小三峡”,在其江边半山上,距江面一百余米的空中,东西两座盘石临江而立,巍巍相峙,这就是严光的钓台和谢翱的哭台:严光垂纶,是隐居不仕;谢翱恸哭,则是哭南宋亡国。
大千晚年思乡心切,1982年重阳亦曾忆写《桐江七里泷》,并题诗:“晓日曈曈雾尽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打桨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此诗后来被镌刻于石碑上,至今仍立于“七里泷”的碑廊。此幅《富春江纪游》同样题写此诗,大千自述此诗其实为当年与张善孖同游富春江时所作,同时亦喟叹“此乐不得复有矣”,一是思念胞兄,亦是回望故国,笔下不胜唏嘘之慨。
此幅作于1973年,此时的大千已从巴西搬至加州环毕庵。此幅构图大胆,主体以泼墨化出,营造出浓雾初散的氤氲效果。山崖则以传统笔法勾皴,危崖石壁,耸立江畔。江中帆船鼓风而行,而船头对坐偕游的二人应正是善孖大千昆仲。
19 秋山观瀑 镜心 设色洒金纸 1974年作
款识:飞泉摇碧吟清弄,寒色凝空云脚霾。眼前便有千里思,旧笺一幅乡心梦。定斋兄送来旧藏意馨纸命写。六十三年元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父(朱)、环荜庵(朱)、独具双眼(朱)、光绪三年造素馨纸(朱)
这幅浅绛山水就有明显的石涛遗韵,山石的皴法与用笔尤为突出。章法的布局上却有己意,构图大胆,将瀑布安置在画面中间偏右处,利用两侧的山体来遮挡,层现出高远与深远之势。浅绛山水的具体绘制过程,陈滞冬在《张大千谈艺录》中详细作了记载:“浅绛画的画法,画时仍和墨笔山水一样,先用淡墨画就大体,再用较深的墨加以皴擦,分开层次,等它干了以后设色。在景物上,由淡到深渲染数次,等到全干,再用焦墨渴笔,加以皴擦勾勒。树木苔点,拿淡花青或汁绿,一处一处地晕出来,当向阳的地方,用赭石染醒它,这是最要紧的。屋宇上色,则拿淡墨或淡花青代表瓦屋,拿赭石来代表土屋和草屋”。从题识中可知,画作的用纸是素馨宣,为明代宣德年间所造,时至今日已是国宝。题诗也反映出张大千的思乡之情与日递增。
20 青山飞瀑 镜心 1973年作
21 赤壁夜游 镜心 设色纸本 1974年作
题识:六十三年甲寅元月,写似光祈世兄、郭芬夫人俪赏。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独具只眼、三千大千
22 扁舟远浦 立轴 1974年作
款识∶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扁舟去远浦,可遂打渔情。六十三年甲寅十月十二日,环荜庵,写寄效义贤侄,爰翁。久病初愈,腕僵手掣,殊不足观也。钤印∶蜀郡、张爰印
23 孤高望远 镜心 水墨纸本 甲寅(1974年)作
款识:六十三年甲寅元月,写似承魁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爰皤
张大千钤印“爰皤”之“皤”,音读“婆”。旧时四川人称鬓长发白的老人为“皤”。张大千曾在送友人的自画像中题:“时年六十有二,鬓须皤然,垂垂老矣!”这就是张大千用印“爰皤”的由来。
24 黄山松谷 设色纸本
款识:游黄山从歙县入者,经汤口,上紫云庵、慈光寺,登文殊院,天都、莲花左右雄峙,玉屏倚其后。云涛万顷,气象万千。明人联语:「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亦足以见其雄伟也。是称前海。从太平入者,自松谷经清凉台、师子林,登始信峯,俯瞰石笋矼、散花坞,怪石林立,肖物赋形,不可名状。是为后海。此写松谷,用山樵法,以见其茂密也。爰。钤印:张大千
25 黄山绝顶 手卷 设色纸本
款识:1.三游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履,尘蜡苔痕梦里情。 2.莲花峰下蒲团松。 3.磴绝云深不可行,短硚央喜得文撑。攀松缩手防龙攫,据石昂头与虎争。肖物能上天空咄,散花偏着佛多情。题诗好付魈夔读,淡月空蒙有啸声。 4.散玉坞扰龙松。 5.始信峰峦杂俊雄,春云摇宕碧葱茏。黄山自檀波澜妙,才兼翻怜五岳穷。 6.清凉台破石松。 7.灵琰仁弟留阅。爰居士。
张大千一生所作山水手卷极少,此卷为难得巨构。图绘为黄山,山峦重叠,云雾显晦,翠色溟溟如海。此图基本画法是复笔重色,加小片泼彩。多处无具体物形,但观者一望而知那仍是山,是山云相交所产生的茫茫一片翠色。他使那些翠色带上了几分神秘感、神奇性,从而增强了全面恢宏浩大的壮美效果。这种宏大的布局,非常人所能及。正如叶浅予评价:“(这种布局)必须具备气吞山河的胸襟和饱满的爱国热情,才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观大风堂上此作,信然。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在这个巨构中充分得到体现。此作品前后七帧,均有落款、钤印。山水云雾相连一体,合而成卷,尤为难得。
26 松声雷鸣
《松声雷鸣》中只见大片泼墨,其上松枝数茎,则为粗笔焦墨,颇有风驰电疾之势。大千世丈与家父母及其他友人游日本名胜天桥立遇雨。一众既返旅舍,大千世丈兴之所至,未及更换濡湿的衣履,立即作画题诗。真挚的感受,付于淋漓的墨韵,令观者分享其冒雨冲风松间吟啸的豪情胜慨。
27 溪山高隐 镜心 甲寅(1974年)作
28 三到黄山绝顶行 镜片 设色纸本 1974年作
款识:三到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闇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屐,尘腊苔痕梦里情。六十三年甲寅夏,爰翁,七十有五岁。钤印:环荜盦(朱)、大千居士(朱)、张爰之印(白)、独具双眼(朱)
29 山水 行书 镜心 绢本 纸本 甲寅(1974年)作、乙卯(1975年)作
题识:(1)钓竿七尺玉,夕阳千叠山。方达吾兄孝苏仁嫂俪教。大千弟张爰,六十三年甲寅冬仲写。(2)六十年辛亥,爰翁。孝苏仁嫂正腕。乙卯六月廿一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印、蜀郡、大千居士、环荜庵、张爰之印
此幅画面大面积的留白象征开阔的水面;远山参差嶙峋,近景高士独钓寒江,寥廓江天之上,画意浮动。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为最,而构造意境最直接的办法则是物象之间位置关系的处理。因此,虚实、掩映、疏密等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意境高低。深得古法的张大千深谙此中机妙,该画着墨不多,虚虚实实,妙在以虚胜实,写出高士内心的孤高冷逸。张大千有一种“俯拾万物”的能力和胸怀,不管是古人的传统,还是自然界的造化,他都能化为己用。画上题款“钓竿七尺玉,夕阳千叠山”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的题画诗,其句格高调雅,才情风发,平淡多趣,与此画相配,别具浪漫潇洒之意。
30 石门秋色图 立轴 1975年作
题识:六十四年岁乙卯十一月,写石门秋色图,寄似景卿仁兄方家法教。大千张爰。环荜盦。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聊可亭、三千大千
31 山居渔影图 设色纸本 1975年作
款识:昔读杜陵诗,象纬逼天阙。今游龙门境,水木随所悦。岗峦郁盘行,川原互萦越。岩翠凝衣履,潭光影毛发。缅怀跞鞅掌,功尚想武烈。时危玉关塞,乱世资英杰。乙卯春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
32 山水人物 立轴 乙卯(1975年)作
题识:村林烟暖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闲关。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下响空山。乙卯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
33 山居图 镜片 设色纸本
34 秋山论道图 设色纸本 1975年作
35 清湫高怀 立轴 设色纸本 1975年作
题识:1.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贯(无)百流 ,行遍溪山爱幽壑,高怀惟是有巢由。爰翁,六十四年秋日,环荜盦。 2.案头适有明,拈笔写此,颇似赵善长,因题以寄联奎乡兄,知贱疾瘳也。大千张爰。钤印:环荜盦、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乙卯
《清湫高怀》是大千为在台川籍友人王联奎所作。画中峭壁从中景处兀然而起,山体立面略施马夏一路的斧劈皴法,墨色分明暗阴阳,淡赭晕染峰峦连绵的远山,瀑布悬垂的峭壁上,横斜一树,红叶点染,颇有野逸之致。峰前缓坡上,一高士策杖驻足,回首等待正躬身上行的同伴。山脚处坡石层叠,相接的茅舍微露出檐顶。画家以放纵的笔法,勾勒皴擦山石,草木皆以湿笔,偏于画家此一时期已臻至境的泼墨效果,水晕墨染间,有朦胧氤氲的气象。画上题诗见载于《张大千先生诗文集·卷三》,将时间定为1979年冬天作,其实此诗是三十年代初期,谢稚柳为大千代作的题画诗,大千晚年将原诗中的“觉百流”改为“贯百流”,将“行遍山丘”改为“行遍秋山”。大千喜好此诗,于画作上屡屡题之,在1961年一幅《林窈清湫》题识上点明了诗真正作者的秘密。
36 碧苔芳晖 设色纸本 1976年作
37 桐江鹭鸶门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38 峡江归帆 镜心 1975年作
张大千创作此幅山水时,正值1975年花朝节前后。花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当时张大千正寓居美国加州“环荜庵”。身在异乡,适逢佳节,不禁令人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张大千先生虽身在海外,画中山水却是一派蜀川景象,可想先生晚年思乡之心切。旅美期间是张大千晚年创作的鼎盛期,其最具创造性的艺术成就“泼彩泼墨”就完成于此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张大千将细笔画风向粗笔、破笔、泼墨方向转变,以泼墨为主,兼泼少量颜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画面上的泼彩逐渐加重,泼墨更加纯熟。此时,泼彩法和泼墨法成为了其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并臻于化境。此《峡江归帆》的布局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呈“S”型回环。远山苍茫阔远,赭石设色;近山峰壑陡峭,泼墨为之。画中精彩还在留白处,这不仅展现了水之灵性,而且凸显了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可谓水、墨、色全面运用,极尽用笔变化之能事。
39 松崖论道 镜心 1976年作
40 峡江听音 镜心 设色纸本 1976年作
41 云帆过江 立轴 1976年作
42 观瀑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76年作
题识: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赏百流。行遍秋山爱幽树,高怀惟是有巢由。六十五年嘉平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法匠
43 溪山观瀑 镜片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题识:六十六年夏孟,写溪山观瀑图,似宝树吾兄方家教正,大千张爰。云河小榭。钤印:张爰之印信 大千居士
此幅作于1977年夏,是年5月,耄耋之年的张大千终于叶落归根,由美国返台湾,并在台北外双溪筹建新居摩耶精舍。此作平和中有奇崛,一截山脉呈对角线状从画面左下方延伸至右上方,山脉两侧是云雾和深涧,云雾处缭绕,绝壁处险要,将山峦衬托的更加坚挺幽深。水面上停泊一只小舟,舟上一老者望瀑而思。画面在幽静的山居景致中展现出一个诗意的古典世界。画中山石纹路勾勒入微,以淡花青、浅石黄分别薄染轻晕山体,清丽透亮,柔和温润,人物几笔勾勒,神韵即出。整幅笔法精致典雅,风貌清新俊逸,在大千晚年的山水中已不多见,大千晚年患有目疾,视物模糊,更多见泼墨泼彩法,而这样精填细勾的山水尤为难得。
44 秋山云树 立轴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题识:久薄兰亭有俗骨,每憎俗恶累痴迂。略回旋转天钧手,唤得荆关起坐隅。爰翁,年七十有九。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45 山家柴门 立轴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款识:故人相约到山家,行近柴门路转斜,瀑布声喧鱼眼起,呼儿竹外与煎茶。大千居士爰,六十六年嘉平月,云河小榭。钤印:张爰、大千居士、丁巳
此幅作于1977年12月,是年5月,耄耋之年的张大千终于叶落归根,由美国返台湾,并在台北外双溪择得十分中意的地方筹建新居摩耶精舍。大千暂居云河小榭时,连日与旧友新知雅聚,心情十分舒畅,从题跋即可看出,这是一个用访友、涉山、煎茶等几组镜头贯穿起来的温馨场景,代表了大千晚年的心绪。
此作采用小景式构图,平和中有奇崛,一截山脉呈对角线状从画面左下方延伸至右上方,山脉两侧是云雾和深涧,云雾处缭绕,绝壁处险要,将山峦衬托的更加坚挺幽深。山右开阔处的水面上停泊一只小舟,舟上一个童子背面而坐,两位古装高士执杖行走在半山腰,一人回顾,似在询问路径,山顶的三间茅屋即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画面取自“深山访友”的传统画题,在幽静的山居景致中展现出一个诗意的古典世界。画中山石纹路勾勒入微,以淡花青、浅石黄分别薄染轻晕山体,清丽透亮,柔和温润,人物几笔勾勒,神韵即出。整幅笔法精致典雅,风貌清新俊逸,在大千晚年的山水中已不多见。
46 溪山雅居 镜框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47 虎岩山居圖 設色紙本 橫屏 1978年作
题识:虎岩山居图。苍山头,山寺尚斋梁。山僧不管人间世,闲坐山廔看夕阳。六十七年戊午夏漫写并拈小诗,八十叟爰。钤印:张大千、爰居士、大千毫发、大千长年、大风堂
48 春江钓艇 镜框 1978年作
题识:六十七年初夏,先觉贤甥远来祝予八十生辰,经月将归,适予复撄心腹之疾,能作数笔以赠其行,案头得此未意之作,遂题记与之,他日重来当为点笔也,八十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49 观瀑图 镜心 1978年作
款识:一入罗浮世梦醒,琴心三叠道初成。匡庐近况多生垢,瀑布何如此地清。谷泉仁兄画家法教,戊午冬日,八十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50 江山帆影 镜框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江山帆影》为张大千于1978年左右所绘,大千先生此时画风已由传统走向泼墨创作,墨泼写在微湿的纸上晕染出山势一片空灵,画面、云水飞动江天一色,近处山石林木,以近石涛法点写,使写意的画面与传统山水意境结合,笔墨不多,然造境浑然天成。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洋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于无穷变化中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尤为可贵;大千的笔墨,60岁以后达到苍浑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江山帆影》就是此时之作。高士坐山望川,气韵生动,怀古思幽。两山盘桓而起,挤出山间飞瀑直落清潭。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如入清新绝俗之径,透出一股出尘脱俗之气,当为即兴神来之作,气壮而笔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