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603 (岭南画派 高剑父 14 )

2017-03-06 11:24:3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高剑父(1879—1951),原名麟,字爵廷。广东番禺人。1906年赴日,东京美术院毕业,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与高奇峰、陈树人等共事革新中国画实验,后人称之为“岭南画派”。历任广州市立艺专校长,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移居澳门。

民国初年,高剑父在中国画坛颇具影响。他受到日本画西化的启发,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宗旨,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时人称为“折衷派”的领袖。他大胆融合了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画的写实技法,用水墨或色彩直接渲染,赋予山水、花鸟画诸多生意。

27 碧落洞 高剑父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此幅山水,为六尺大画,拟写广东肇庆七星岩附近的景色,1936年所作。与1930年《烟寺晚钟》写鼎湖山庆云寺半山亭的笔触相同。高剑父先生在1928年运用了自己在国民政府的影响力,促使广东省政府保存了鼎湖山庆云寺免遭拆除。寺僧为纪念高剑父之义举,在寺内设有“剑父堂”在上山道中设“护法亭”碑记此事。此后高剑父经常经由西江至肇庆到鼎湖庆云寺小憩写画。

28 秋鹰图 高剑父

  花鸟画的要旨在于抒情言志,高剑父的这幅《秋鹰图》显然有此含义。画中雄鹰伫立苍老树干之上,羽耸颈探,英姿飒爽,似欲腾空扑飞。形神毕现之处,画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机大展宏图的情感不言而喻。这幅画中的树干皴擦用笔随体积转折而有明暗变化,墨淡而干涩,使树干质感颇类山石;雄鹰羽毛则顺势用笔,墨重而润。鹰与树的这种处理手法上的变化,使毛羽显得极有光泽,益发衬托出鹰的雄健。

29 松鹰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30 英雄独立 高剑父 立轴纸本 庚午(1930年)作

31 海 鹰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海鹰》多为高剑父先生得意之作的题材。此幅作品,画面气势豪雄,以苍劲的山马笔侧锋,斧劈出嶙峋的崖石,数点苍苔,突现险恶环境下仍有生气。石下海涛凶涌,冲刷着崖石激起浪花;石上一雄鹰,张翅博浪,寻觅迎去,有千里江山一击中的豪气。此画题诗时为民国廿二年,高剑父游南亚归国之后,由于身体条件及脚伤旧疾的困扰,加之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种种政治变幻,已大有“于今豪气都消尽”之感慨。

32 红棉翠鸟 高剑父 设色纸本

33 长松落照 高剑父立轴纸本 1929年作

34 松梅图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35 松鹤延年 高剑父 立轴纸本 1930年作

  《松鹤延年》这个画题是许许多多画家都画过的,又多是为人祝寿之用,所以多数作品难免流于俗熟。高剑父的这幅画,就是对俗熟的一个突破。高剑父是较早的把西画的表现方法吸收到国画里来的,这是成功的尝试。他的绘画风格影响很大,从学者很多,成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松鹤延年》这幅画,着重刻画了仙鹤。仙鹤是用简略的笔触画成的,每一笔都非常准确。鹤的长足一笔直下,真有玉削就、铁铸成的力气。鹤尾翅尖几笔图成,形态墨色恰到好处。通身稍施白粉,就使细腻的绒毛突现出来,大写意的作品收到工笔画的效果。

36 猫头鹰 高剑父 立轴 1914年作

37 锦鸡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38 丹山白凤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此图山石画法采用斧劈皴法,笔法简略,用笔泼辣,画面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以白色绘凤,晶莹剔透,似有透明之感,更显现出凤凰的高贵神圣。头部刻划精细,传神生动。整幅画色彩单纯,却又韵味丰富,用笔豪放,有满壁风动之感。

39 猫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40 鹿鸣幽涧 高剑父 立轴纸本 1945年作

41 月下猿戏图 高剑父 立轴纸本 1929年作(78.2万元,2008年5月崇源抱趣)

  画一张牙舞爪的猴子,矗立于陡峭的山峰之上,两眼发光,似乎要抓到半山腰那弯洁白的新月。山石画法近似马远、夏圭一体,横吹竖劈,干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善用渴笔、秃笔,分披纵横,苍莽郁勃,乃其家法。画中之猴,笔法放纵似徐渭,又似石恪、梁楷一体“减笔”画法,着墨敷彩不多,寥寥数笔,生动传神。整幅画给人一种气势磅礡之感,令观画之人不免为之激动,心情亦随着画家笔法的起伏转折而跌宕起伏。这可能就是所谓共鸣吧,于是不禁感概,也只有大师的作品方可产生如此效果吧,观之甚喜,得之无憾。

42 夜猿 高剑父立轴设色纸本 戊辰(1928年)作

  “猿”是高剑父的常见题材,至今已有多幅出现。这件《夜猿》作于1928年,描绘了月下的猿群。画面以一株老树为主要景物,铺天盖地充斥着视野,传递出颇为浑厚的气势。远景里,一轮圆月悬于树干之间,点缀出清幽的氛围。而枝杈间则有三只猿出现,或相对而坐,或嬉戏穿梭,动静相和,平添生趣。

43 月明松间图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44 鸡冠石 高剑父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45 秋趣 高剑父 立轴设色纸本 乙卯(1915年)作

46 荷花 高剑父 设色纸本

47 黄花五株 高剑父 立轴纸本 1922年作

  这是高剑父于壬戌(1922年)新秋的一幅代表作,其在画史上的地位有三:一是证明高剑父曾经专门学过明代大画家徐渭的“癫画”,此图、此诗题、此图上的印章,无不酷似徐渭,且有“剑父不利”一印为证,此印为高剑父刻意去仿徐渭之“青藤不利”印;二是高剑父也是中国同盟会时期“悲情画家”之一,画此图时,高剑父43岁,参加同盟会的革命已经整整17年,加上,1922年陈炯明叛变而他又无奈于政治,悲愤填膺,此图也是明证;三是高剑父忠诚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张画,高剑父归国后基本上一如既往的投身于革命,像参与“支那暗杀团”、黄花岗起义、创办《真相画报》并发表艺术主张、兴办实业等,并于孙大元帅逝世后基本上绝意政治。

48 红柿小鸟 纸本水墨设色 高剑父

  高剑父兼作山水、人物、花鸟,尤擅花鸟画,并在三四十年代走向成熟期,画风与其师居廉工秀之笔迥异,和日本画的周密渲染作风也拉开了距离,呈现出豪迈纵横、泼墨淋漓之势。该画以苍劲的树干立势,时用枯笔显挺拔刚劲之气。又以鲜亮的朱色将柿果绘于画幅上端,遂使画面精神有上升感,在墨与色的对比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视感力度。画家以酱紫色作树叶,三只小鸟亦呼应有致,仍可看出高剑父豪放中不失精微的特点。

49 雪里见精神 高剑父 立轴

50 春风得意图 高剑父立轴 甲子(1924年作)

51 雪竹图 高剑父 立轴纸本 1939年作

  这件作品作于1939年,竹子的形象与传统文人笔下的形象完全不同,显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形象简括而又逼肖,干笔枯墨和烘染的结合,成功地描绘了雪中竹子凌寒的情形。在刻画的同时,又能发挥书法用笔的表现力,笔墨奇肆,独具风格,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52 松山飞瀑 高剑父

53 水竹幽居图图 高剑父 纸本设色

54 乱山残雪夜 高剑父 立轴纸本 1926年作

  雪景入画已见于剑父早年笔下。他早期写有巨幛,临范宽本,取法于宋人丰碑式山水的巍然体势,皴法连用较说刻露。二十年代以后,写雪景多属具写生意味的小景,颇见东洋画风的影响。本幅取「乱山残雪夜」意境入画,画面笼罩一片荒寂肃杀,呈寒气捉迫人之气氛。他极著意于留白与铺粉在画面上形成雪地明暗的视觉差异,变化神妙尽在幽微间,可与简氏斑園旧藏的另幅媲美。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