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650 (岭南画派 黎雄才 9 )

2017-04-30 09:39:4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黎雄才(1910-2001.12)男,汉族,广东肇庆高要人。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自幼酷爱绘画。 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任教于肇庆第七中学。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选芝加哥“当前进步博览会”和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其中〈珠江帆影〉为德国博物馆收藏。1949年以来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会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1979年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1982年和1983年分别在香港和菲律宾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访问了朝鲜、日本、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擅山水,尤以巨幅见长,所作气势恢廓,雄健秀茂,自具风貌,为当代“岭南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出版个人画册多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顾问、教授。2001年12月19日上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广州去世,享年92岁。

 5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鼓舞着中国画家,把艺术和生活相结合是他们所面临的新课题。《为祖国寻找更多的资源》与其说是描写地质队员在深山勘探矿藏,不如说是画家赋予山水画新的内容,在新的环境和创作中找到一条出路。画面注重雪天整体气氛和层次的微妙渲染,以写实的笔墨描绘造化的神奇,借以衬托出勘探队员不畏艰难的劳动精神。

 黎雄才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以写生为主,因此他笔下的景色,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他在日本取法的“朦胧体”风格,延续到他回国后。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传统与日本画法。他这种新作风,既有笔墨,又有渲染,同时又能表现景色的远近和空气层,在岭南画派的折衷中外的宗旨下,当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黎雄才往后的道路上,却未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喜欢用强有力的笔法来挥洒。他努力的是把变化多端的笔墨,来营造各种艺术效果。此幅《松壑飞泉图》从其款识中可看出此幅作品颇有渊源,从得景到作画以至于后来的补题,黎雄才已发展成一套圆熟的,建立在个人风格上的笔墨语言,如他对水份的控制;而他的笔法,又极尽挥洒之意。画中层峦耸翠,他在墨稿的基础上,再敷上石青和石绿,颜色都是混合的,可以看出黎雄才已变化了对青绿的运用。他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表现出一种幽光,因而弥漫着氤氲的气象。其用笔飘逸,焦墨的运用栩栩如生。其挥写之青山绿水,气势清旷绝俗,千峰竞秀,烟云氤氲,瞩目咫尺,意在千里。而他在山水画中之松,饮誉中外。他的山水画是意境深邃的纯艺术珍品。他创造的艺术高峰,令世人瞩目。此幅画卷在画家挥毫之际,反复锤炼,匠心独运,堪称“黎家山水”的精绝之品!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