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676 (京津画派 金城 2 )
金城的作品大都仿古、师古,在古人的意境中徘徊。晚年有些写生之作,比之前期的临摹作品,显得富有生气。1926年起每隔一年举办一次的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在日本举办,金城受日本画家邀请,赴日参加展览,受到日本画家的欢迎。他去世后,画学研究会的部分会员为纪念他,于1927年由他的儿子金潜庵发起组织湖社画会。并编辑出版半月刊《湖社》,后改为月刊,刊登社员及名人作品,介绍古代名画,宣传维护传统画法。湖社影响很大,成员几乎遍及全国,盛极一时。金城著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
1 北岳图 立轴 绢本 1908年作
款识:宋范宽北岳图。宣统纪元秋八月,归安金城临。钤印:好古入骨髓、吴兴金城
此幅为金城早年所作,诚如王世襄在题跋中所言:“舅父北楼先生,精于摹古,功力深厚,此幅临宋范宽北岳图,作于宣统元年,时卅一岁,正是早年下苦功学习古人精髓之时,为难得佳作,藏者宝之”,可知此作乃代表金城早期风格的作品。金城早年雅好收藏,勤于习古,画作深得古人神貌,且有自出机杼之处,因其早年摹古佳作存留不多,又为王世襄所鉴定,故此作尤为珍贵。此作画面取高远式构图,着色鲜明,群峰绵绵,气魄雄伟,境界浩莽。范宽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因而笔下的山川景色十分生动自然。此作承袭了范宽那种浑厚壮观的风格,构景繁复多变,却秩序井然。近景为小桥流水的幽致景色,树木扶疏,屋舍掩映于层峦叠嶂间,一老者策杖入山,寻访深山古寺,另有两个农人背负重物于山中行走。中远景没有明显的空间层次,主要以雄健老硬的笔法表现岩石的形貌质感。岩石虽多,但各有玲珑奇异的外形,无单调乏味之感。岩石以短而有力的雨点皴写成,轮廓清晰,坚实有力,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颇得范宽山水之骨法及“远望不离座外”的壮阔气势。大青绿设色亦古雅有致,寓浓艳于精巧的造型和悠远深邃的意境之中,使整幅画既具有逼人的气势,又具有宁静的诗意。
2 雪景山水 1926年作 纸本设色 朵云轩藏
《雪景山水》是一幅描绘北方壮美雪山的杰作。画面上群峰积雪,崔嵬之山高旷雄厚,山下有古木、密林、河流、石桥,把高山雪岭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画面下方是一骑驴老者,手持马鞭,正缓步过桥。他抬头仰望,在欣赏着美丽的雪景,似乎忘却了自己身处何方,即使寒冷的冬天,哗哗的流水也不能把他的心收回。大自然造物神奇幻化,面对巨崖,人显得多么渺小,所有一切尽显金城笔端。耸立雄峻的山崖,涧中飞泉,直落千仞,衬托出大自然的雄伟气象。
3 山水 1919年作 纸本设色 朵云轩藏
4 秋山雨后 立轴 1924年作
金城的山水画除了大量临摹古画外,许多创作都包含着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观察。这幅《秋山雨后》就同他在题跋中所言,极为典型地采用了传统青绿、金碧山水的色彩,又小变古法,采取近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甚至在传统绘画中用留白表现的天空也染了颜色,一改人们通常把他视为传统派或保守派的形象。
5 秋原访友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款识:野境开图画,田家乐意融。夕阳归鸟外,山色晚霞中。黄绽篱东菊,红添屋角枫。时还约邻叟,酌酒话年丰。乙丑中秋游郊外归来,偶得小诗,因以渔山老人法补图,吴兴金城。钤印:金城金巩伯
6 秋原访友 立轴 1925年作 (30.8万元,2005年12月西泠)
1923年至1926年,这一时期金城的山水画,都是以“仿某某法”、“某某笔意”的半摹仿作品,综合几家画法及创作的作品日益增多,逐渐从临仿到综合创造的过程,金城这些“仿某某法”的半仿作品,也体现出他不仅对宋、元、明、清诸多山水流派与风格熟记于心,同时又对它们有所选择。宋画的峰峦浑厚,势状雄强;元画的清林华润,天真幽淡;明画的淳厚浑劲,挺健谨严;清画的清丽灵动,气韵深沉,均能体现出画家广采博收,融会贯通的特点与能力,更显示了金城在艺术道路上的突破性。
“渔山老人”为清初六家之一的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与王骧同师王时敏,追踪元人,尤长黄公望画法。笔法凝重,墨法浑润,苍茫松秀处得益于王蒙,仿拟得其韵致。此幅《秋原仿友》图,是其少有的精心之作,在金城艺术生涯的最后几年,作品大都空间变化丰富,气势阔大,丘壑峻拔,笔墨工整。从款识上可以看出是以“渔山老人”法补图而完成。虽以“渔山老人”法,但此时期的金城更多的是用自己对古代画家的领悟去完成每一件作品。纵观全图,云山幽林、茅屋宿宿、夕阳归鸟、友人相聚,所表现的意境与抒发的情感对于画家来讲,意义尤深。此图色彩的运用极为大胆,用浓重的石青,石绿重染山岩,显得非常厚润,层次分明。山中树木竹林,从画面左侧的茅屋下展转流出,前景坡石遮去茅屋一角,映衬在树木芦苇当中。茅屋旁山坡上的三个人遥相应答,正所谓“时还约邻叟,酌酒话年丰”,未见多时的老友,相聚在一起,煮酒相谈,痛饮今朝。人物线条刻画细劲,近于衡山之笔,这是金城点景人物通常的特点。画面的最远方,一群群大雁,盘旋回荡在山谷当中。通幅作品正体现出金城一丝不苟的画学功力,既无家学的传授,又未经名师授教的金城才成为名著一时的画学宗师。
7 临陆包山画册 (十开) 册页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题识:启之幸从林屋先生得诗十章,予乃图之,则幸附启之之册者也。观者不以象外求之,则予之负林屋者多矣。岁己亥三月,陆治识。癸亥(1923年)春日,临石渠小册本。吴兴金城。
签条:北楼临包山画册。宝琛。
本件作品金城点明是临摹件。陆包山《为陈启之补蔡林屋诗意图册》,作于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年)。据刘九庵先生编着《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此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第四次中日绘画联展结束的第二年(1923)起,直到逝世的这四年间,是金城艺术的高峰时期。其间不但作品数量大增,而且近于复制式的对临减少了,增加了意临,临其大概和边临摹边创作式的作品。今天所能见到的金城最好的作品,大都出自这几年。本幅作品创作于1923年,金城46岁之时。题识中写明“癸亥春日临石渠小册本”,金城必曾见此本,并深为喜爱,故加以临摹。但在创作中体现出他不仅对宋元山水风格流派了然于心,对晋唐人物画派胸有成竹,而且能广采博收,融会贯通。山水或借鉴倪瓒一河两岸的构图方式、或临写黄公望的疏秀清润、或表现落霞与群鹜齐飞的壮丽景色、或一派气象萧疏的雪景寒林。人物的形象更上追晋唐,用圆润而柔韧的高古游丝描,将人物的古朴恬淡生动的表现得令人叹服,足见其深厚的传统功力。
8幽谷浮烟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900年作
题识:东风吹春着幽谷,宿雨浮烟树新沐;斜桥曲径带沅水,白日疏离荫浓绿。庚子秋七月,吴兴金城。钤印:巩伯
9 拟奚冈山水 墨色纸本 壬寅(1902年)作
题识:一角秋山里,临溪住几家。不闻谈势力,但只问桑麻。室有渔樵过,门无车马哗。桃源与粟里,风景漫相夸。光绪壬寅端阳后三日,仿蒙泉外史法,奉孟符表棣大人之属,并乞方家教正。吴兴金城写并志。钤印:金城之印(白)、巩伯(朱)
10 山水 设色绢本 戊申(1908年)作
题识:林下萧然紫箨居,看云听水日无虚。此间自觉闻□的,消受青山一卷书。簇霜林锦不如白,云缺处一茅庐舍。人懒待金门诏,爱听秋声坐读书。山泉带雨声逾急,溪树含风叶转疏。扫榻煮茶留客久,北窗闻论枕中书。戊甲秋月上瀚,北楼金城写于吴兴。钤印:金城私印、北楼所作
11 山屋独坐 绢本水墨
12 深山学道 设色纸本 光绪戊申(1908年)作
题识:癸卯春,余幽栖闭关,养静,耳目无交,并笔墨,亦畏见之。忆所静一岁余三月矣。嗟乎,人生不以学道为立命,见此茫茫,岂能免百端交集乎。偶袁居士以此纸寄关中,索画数笔。余爱袁公能知有是事,遂不觉此狼藉。于芙蓉峰合掌。电住道人草草。光绪戊申秋九月,归安金城,摹耆寿民宗伯臧本于宣南。钤印:金城私印、巩伯
裱边:1.雕鞍绣毂长安道,世外桃源,照出生绡稿。如此溪山烟景好,买田我愿归耕早。金门大隐知怀衮,洞口红桑,赢得仙人笑。则有高情夸墨妙,丹青不负闲花草。寄调《蝶恋花》。时则寒灯细雨煎愁,离思盈怀。藕湖渔隐画幅并求正拍。依堂褚德绍。钤印:褚幻
2.林密山深别有天,峰回路转境悠然。枯棋谈罢观流水,已是人间五百年。丁巳(1917年)春三月,师里题北楼先生画。寿龄为之补书。
3.层峦曲屋绕松筠,信手拈来妙逼真。安得尘间寻此境,与公同作画中人。北楼先生属题所临画。庚申(1920年),毗陵徐宗浩。钤印:石雪、徐宗浩印
4.老树槎枒压岸低,忘机鸥鹭与幽栖。为舟不击闲情住,收拾诗囊付小奚。芙蓉峰顶考云烟,一个蒲团缔墨缘。入佛入魔无不可,闲来同澄画中禅。拱北道兄属题,省安潘承谋。钤印:潘承谋印
5.万千气象走毫端,洞穴巑岏见肺肝。贪听流泉倚高树,不知人境入荒寒。题巩伯老兄所临画。甲寅(1914年)四月,启超。钤印:梁启超
6.对此茫茫集百端,无声淡墨呕心肝。卧观自悟幽栖乐,为写微词拟梦寒。即用任公韵,题奉藕湖渔隐郢正。缄三蕴宽。钤印:南华
此幅《深山学道》图,为金城早年所作,根据题款可知时年30岁,仿摹耆龄家所藏髡残的一幅山水画。图中云山幽林、茅屋宿宿、夕阳归鸟、友人相聚,所表现的意境与抒发的情感对于画家来讲,意义尤深。此图色彩的十分清雅,用赭石重染山岩,显得非常厚润,层次分明。山中树木竹林,随着云瀑坡溪辗转流出,点缀其间的茅屋草舍里陈设清雅,书童自远处持书而来。至前景,一块巨大的坡石半遮去路,主人公立于坡石之下,手抚一株探云状古木,悠然望着水面上的微微波澜。人物线条刻画细劲,近于衡山之笔,这是金城点景人物通常的特点。通幅作品体现出金城一丝不苟的画学功力,布局意境,笔法墨色,深得得宋人谨严气象。纵横错落的山岩,飞瀑直泻、流水潺潺,更添动感。随处的幽居闲对,宛然一派令人向往的学道之佳处。
13 水竹居 水墨纸本 1908年作
题识:△云林雨过踏春阳,涧水溅溅老树苍。不是砚坳云作阵,疏檐空拂草檐长。紫芝生俞和。十年不鼓江湖楫,木叶萧萧鬓影秋。忽忆满川风雨夕,云林岸口独维舟。袁凯题。△水竹居图。为仲和兄写,至正廿二(1362)年岁,壬寅九月廿六日,倪瓒。△光绪三十四年,岁戊申十二月朔日,归安金城临。钤印:拱北、生于戊寅、经郛、金城
14 仿黄鹤山樵松壑高闲图 1906年作
15 仿王黄鹤法松壑高闲 1908年作
16 仿北苑意 立轴 水墨纸本
17 清溪垂钓 水墨纸本 己酉(1909年)作
题识:有绿阴处不受暑,多白鸥边宜放船。且把衣冠都打破,一竿风月弄江天。宣统己酉,临梅华道人本,似伯絅先生雅鉴,归安金城。钤印:金城
18 疏林远岫 立轴
19 疏林远岫 水墨纸本
20 松荫图 立轴纸本
21 仿沈周笔意 水墨纸本 1911年作
题识:中天插怪石,半壁界飞湍,欲识溪槁路,前林枫叶丹。沈石田有此本,辛亥二月,金城背临。钤印:金城之印、藕庐
22 幽山闲居 水墨纸本
题识:男城谨绘。钤印:城
作品题款为“男城谨绘”,应为金城为长辈所创作的作品。金城自幼就对自家所藏的先贤书画十分着迷,将家中的藏画全部临摹完毕,他的父亲还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更多的古画供他学习。而1914年古物陈列所古物陈列所的成立,给是为金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古物陈列馆藏画目录可知,金城临摹的历代名作多为宋、元和明代大家,这在当时“四王”盛行的画坛,不啻是一声惊雷。临摹藏画成为了金城的“日课”,他常常“日携笔墨,坐卧其侧”,终日沉浸在众多的稀世名作之中,在临摹中把握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并充分体现在其日常的创作中。《幽山闲居》就是其中一件,布局意境,笔法墨色,深得得宋人谨严气象。纵横错落的山岩、古拙奇崛的奇松,飞瀑直泻而下更添动感。远处幽居闲对,近处小桥流水,宛然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23 云壑幽居 设色纸本 1911年作
24 仿唐寅山水 水墨纸本 1909年作
25 仿唐子畏意 立轴 1924年作
26 青绿山水 设色绢本 1919年作
27 拟王廉州笔意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28 仙山楼阁 设色绢本 1911年作
款识:△耕烟己是仿黄鹤,又道山樵法巨然。非说攸闻不师古,只应佳处读遗编。乾隆辛巳初春,御题。△元季四大家,惟王叔明仕于国初,为泰安州倅。何元朗记有雪图作于斋郡者是也。倪云林题有“笔精墨妙”语。又云:澄怀观道宗少文,临池学书王右军。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推挹至矣。于北宋诸家无所不摹,尤善右丞法。重阳前三日,王翚书。△辛亥夏日,拱北金城临。钤印:金城临过(白文)、金城私印(白文)、金城(朱文)、巩伯(白文)
29 忍顶寺静邨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911年作
款识:辛亥(1911年)五月,吴兴金城画。钤印:金城私印
题跋:金城号北楼,幼即喜画,兼工书法。民国九年,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并筹设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客北平,聚徒讲授,从学甚伙。是卷用笔精良,气息纯古,洵为其极品也。石雪居士徐宗浩题。钤印:武进石雪徐宗浩书画
拈笔欲题诗,锦囊有佳句。先生逸兴长,别寄沧浪趣。北楼先生妙笔,心龛童大年题。钤印:大年之印
金城重视北宗的笔墨功夫,同时也注重南宗山水画的文化韵味。认为画家既要有艺术表现的真本领,又要表现出高尚的志趣,抒写感受,体现个性,创造动人的意境。虽然他去世过早,其艺术能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他以北宗院体画为突破口,融合南北宗,提出“北骨南韵”,从而复兴传统绘画的艺术理念,通过他与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创作与努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城善于写实,此件手卷便如富有艺术感的广角镜头一般,创作性地重现出临江山川秀美、树木扶疏的美景。卷首绘制了层峦迭嶂间,树木疏朗,取向错落有致。山峰虽然层层高迭,却非表现其高峻,而是特写其秀逸之气。山峰左侧,可见一片沙洲伸入江中,上有修竹猗猗。沿江前行,则有嶙峋怪石,益显清雅之气。至画幅左侧,则见平岩之上,山石杂而不乱,其旁生有三棵大树,作两实一虚处理,其枝干之阴阳向背、枝叶之点染勾写、墨色之浓淡均各有讲究,诚为大家笔法。金城之绘画艺术深得北宗之精整爽健,又吸收了南宗的文雅精微,故能自成一格。金城善于师古、摹古而不泥古,此件手卷的整体面貌虽以传统面貌居多,但其位置经营、笔墨处理已颇具金城成熟时期的风格。画中虽无点缀颜色,却深具隽秀之致,堪称金城工整细谨画风的纯水墨代表作。
30 琼崖积玉 设色纸本 辛亥(1911年)作
款识:南天北风黯飞雪,川上遥峰互明灭。云阴欲坠晓光迷,河流不动冰层结。鱼龙下蛰深泽冷,鸿雁啼饥眼流血。辛亥冬十一月,吴兴金城并题。钤印:北楼、金城
31 背临燕文贵溪山雪霁图 立轴 1912年作
32 山 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33 秋林仿古 设色绢本
款识:秋林路绕石桥斜,十里孤山处士家;别有闲情赋枯树,我来原不为梅花。希百先生大雅正之,吴兴金城并题。钤印:金城(朱文)、巩伯(白文)、藕庐(朱文)
34 溪山积雪 立轴 1911年作
35 仿李宗成山居图
36 山水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37 李营丘渔村雪霁图 设色纸本 1911年作
款识:李营丘渔村雪霁图。辛亥十月,吴兴金城画于墨荼阁。钤印:巩伯(白文)、北楼所作(朱文)
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金城主持研究会内的日常会务,在当时影响巨大,有京城“画坛教父”之称。金城是中国画家中较早接触西画的。他留学时期,正是法国印象派影响欧洲艺术的盛期,这对西方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金城产生了影响。他认为西方艺术与中国宋代绘画的精神暗合,由此他主张工笔为中国画学的正宗,而写意为别派。在具体的学习中,金城主要主张以临摹古人作品为途径,在二十世纪初以对宋元的临习改变了晚清画坛“四王”横行的局面。此幅《李营丘渔村雪霁图》就是他临习的典型一例,李营丘即五代宋初画家李成,他的作品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画中“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画体形象成为后来画家用李营丘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李营丘渔村雪霁图》作于1911年,据金城当年的活动情况推测,此画的底本应该是古物陈列所所藏的李成的宋画雪景。金城所摹,极得宋人谨严气象,尺幅巨大,然精气神却丝毫无损,没有深厚功力极难为之,此画堪称金城临古之杰出代表,实为少见。
38 仿王蒙山水 1913年作
39 仿卞润甫法山水 立轴 1913年作
40 崇峻承前 手卷 水墨纸本 1913年作
41 夏日山居 水墨纸本 1913年作
42 山 水 立轴 1919年作
43 仿王蒙山水 镜心 癸丑(1913)年作
44 双隐楼读书图 册页 设色纸本 癸丑(1913年)作
45 仿王蒙山水 立轴 癸丑(1913年)作
46 仿黄雀山樵山水 1919年作
47 临吴渔山林深尘远图 水墨纸本 1914年作
款识:林深禽鸟乐,尘远竹松清。癸丑清和朔日,用梅臣两家法为密庵老先生,延陵吴历。
题识:甲寅二月下旬,金城临。钤印:金绍城私印、吴兴金城巩伯书画印、一字拱北
1914年到1920年之间金城临摹了大量的古代名画。其中摹吴历《林深尘远》是其早期山水画中的临摹精品。吴历(1632-1718)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他与王原祁同师王时敏,工诗擅画,书法宗苏东坡,画宗元人,长于大疾笔法,又善鼓琴,清洁自好,不偕于世。他师古但不偏重摹古,能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而且重于实景取材,所画气魄雄厚,皴染浑穆,叠嶂层峦,气韵深沉,不取媚于人。构图新奇,结构严整,古健沉雄,具有独特的面貌。此幅摹本功力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无论是经营位置、或笔墨意趣,皆透露着意欲规模原作的企图,连溪上小石的造型、位置、亦无有马虎,几不差毫厘。《林深尘远》是吴历的名作,现藏广州博物馆。画面描绘了错落纵横的山岩,瀑布从山上直泄而下,穿过密林与栈阁,直入深潭。金城通过对那些满幅洒落,具有符号意味的苔点的精心模仿,来最求原作萧林郁茂、苍莽幽邃的气韵。中锋用笔,谨严厚朴,笔触沉着,无轻飘之气。呈清劲疏松,工整秀丽之态,这体现了他30岁前后扎实的绘画功力。甚至原画的款题,无不悉心追仿,求其逼肖。
48 金城国画作品欣赏
49 临邵弥山水 手卷 设色绢本 1916年作
款识:1.)顷从琴溪还,有携子久、禹玉二卷来观,辄为季贞内兄截取所长。崇祯庚辰夏五,瓜畴邵弥,识于江上。钤印:金城、巩伯 2.)丙辰冬,金城临。钤印:北楼摹本
引首:藕庐手临邵瓜畴山水卷。己未夏五月,成多禄题。
跋尾:藕庐山水卷,临取邵瓜畴。巨瀑如龙挂,高人似鹤幽。矶边唤渔艇,天际见僧楼。宇宙间清气,都归笔底收。己未冬暮,一庵易顺鼎题。钤印:易顺鼎印
50 秋溪放棹 设色纸本 丙辰(1916年)作
款识:碧莎红树艳斜阳,地僻人闲野兴长。闻说寒山转苍翠,扁舟一棹领秋光。丙辰冬日,临鹿床居士本并录原题,北楼金城。钤印:金绍城私印、一字拱北、吴兴、北楼摹本、墨荼阁
《秋溪放棹》临戴熙本,绘于1916年,为金城盛年摹古佳构。画中逶迤的溪流将画面大致分成三段,远山起伏,云雾弥漫,三四椽屋舍坐落在山麓林边,屋前开辟良田数顷。中段岸渚以小桥相连,近岸处水草丛生,其上是茂郁的杂树幽篁,书斋内摆放的案头清玩,凭窗可见。徜徉于江心的白衣高士“扁舟一棹领秋光”,自有耕读悠游之乐。金城最初学画即取戴熙精细笔法,戴熙师从王翚,上溯宋元,笔墨兼顾、繁简适中,金城数临其作,从中获益良多。是作淡雅腴润,较之早年摹本更能得戴画之气韵,清新工致而不失醇厚,对前人之精神意境领会至深。画面右侧中下方山岩间钤“北楼摹本”一印,凡此类者皆为精心摹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