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23 (京津画派 溥心畲 3 )

2017-07-14 09:29:0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

1 鍾馗禦车图 镜心 1961年作 黄君璧旧藏

  在溥儒的绘画作品中,“锺馗”是很常见的题材。从本幅中可以领略到溥儒在创作“锺馗”这类题材时的艺术功底。红袍飘逸,用豪放的写意手法勾出“锺馗”身体的动态,将人物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炯炯有神的双目,震慑着鬼魅魍魉,守护着安乐吉祥,迎来上苍赐福。整幅画得极为精细入微。锺馗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用线古朴浑厚。面部刻画深入,但有微妙的表情与动态的描写,把草书与行书笔线综合,使线条既简洁流畅,又富有形态的变化。图中小鬼面容姿态各异,神情活泼俏皮,内容诙谐幽默。画面中所画人物与景物,在画法、笔墨、情致上始终保持着写意人物画的抒情性和高雅性,既亲近了传统人物画,但又和它们保持着距离。可见画家扎实的艺术功力。人物则神采斐然,为溥心畲绝佳之作。

  溥心畬先生常在端午节应景画些朱笔锺馗,笔势劲力,线条飘逸。本幅效民间俗例于端阳以朱笔写锺馗,又兼采“御车”作图,则甚少见,可能始于渡海后,惟数量稀矣!它充分反映了溥儒自己的文化理念:借助正义的锺馗来表达恢复礼乐的儒家正统。

2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3 不宜家人

4 神圣一票

5 漫画济公(四帧) 镜心 水墨纸本

  溥心畬喜画神怪故事,创造的神怪形象,皆栩栩如生,妙趣横逸,可谓前无古人。济公被列禅宗第五十祖,狂而疏、介而洁,身具道家隐逸之气,他既“颠”且“济”,彰善惩恶,为人间“活佛”。《八魔炼济颠》一帧,取材于《济公全传》第234回,八魔各按方位,拉混元魔火幡,把济公和伏虎罗汉普妙围在当中,四面魔火与金光、佛光、灵光相炼,煞是激烈。八魔八般武器与本领,在画中活灵活现。其余《济公追雁图》、《济公降妖》各开亦雅趣自生。

  溥心畬以通儒之气寄情于书画,其画内含芳洁,卓尔不群。他为人忠厚诚恳,温文儒雅。然内心沉闷忧郁之思,发乎为画,俱为钟馗、鬼怪,其意不可谓不深。此四帧漫画济公,其画意虽不与道释、钟馗同论,但其中诙谐有趣之意,不难得知。虽为游戏之作,实难能可贵。

6 花卉四条屏 设色纸本

  款识:(一)玉簪异众芳,瑶台种仙露。人间隐迹深,迷向花深处。心畬。(二)名花彩蝶神仙侣,不是知音画不来。心畬。(三)五更疏影断,一树碧无情。心畬。(四)翠盖摇明月,余香绕翠空。镜中飞玉露,愁绝採芙蓉。心畬。钤印:溥儒之印(4次)、心畬(4次)、寂寥抱冬心(3次)

  此四屏分写玉簪粉蝶、月季修竹、碧树鸣蝉、蜻蜓白荷。四屏最大特色便是溥公设色之妙。溥氏设色有其独特法门:设色由浅而深,此为常法,由浅而匀逐深则难救;色少水多则匀、净,敷色层层相加,宜轻则轻,宜重则重,由浅至深,则深不凝滞。此四屏设色之法遵其画理,墨稿画好后上矾,第一层颜色初敷,干后几不见色,二三层后颜色方显,四五遍后色渐丰满吃进画面,进而达到色不掩墨、墨不盖色之境。画中所用诸色均不为原色,如花青、赭石、汁绿均用水和以极淡水墨,静止均匀之后方才使用,其目的是去色之火气。观此四屏,只觉一股肃洁艳雅之气逼人而来,毫无烟火俗气,真可谓溥公逸品雅作也。

7 花鸭图 设色纸本

8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9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10 瓜瓞绵绵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乃姜女。聿来胥字。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虞芮质厥成。文王蹶蹶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友奔奏。予曰有御侮。岁在戊寅暮秋,园中木落,除架得瓜,既图其状,且书绵之九章。思大王文王之所以启周,谋猷之远经营之难也。儒以亡国之余,愧祖德之无述敢诵文王之诗哉。今也兄弟妻子十人,比于瓜瓞。有宜赋者,居恒戒惕,欲寡其过愆,尤实多用,示弟辈交勉耳已。溥儒画并识。钤印:旧王孙、溥儒、远性风疏、荒寒

  这幅画是1938年秋冬先生仍住在北京萃锦园时,描绘自家园圃的蔬果而成。在狭长的立轴上,溥心畬以上文下图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图文并置的表现形式,自宋代以来便已经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而这也是溥心畬后来最常采用的绘画形式之一。画幅下段描绘一颗白色横向的大瓜,其后并联系着竖立分叉的枝条,以及枝条上顶着倾侧翻转的瓜叶。这种以草蔬瓜果为主的画作,向来便是中国绘画史中草虫画的主题。而以瓜类为题的画作,更因呼应瓜瓞绵绵的典故而大受世人欢迎。这棵在构图上略显呆板的冬瓜,在洁净的线条与雪白翠绿的色泽对比下,脱却了原有的乡野气息,反而显露出典雅脱俗的高贵特质。

  画幅的上段是以精谨楷书写就的《诗经》〈大雅〉绵九章,与传统上只是强调子孙绵延寓意不同的是,溥心畬在跋文中还特别着力于古代周朝建国艰难的感叹。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沦入日军之手,而他也正面临自萃锦园搬移他处的窘境。值此国亡家破之际,可堪告慰的是仍有家口十人,对他来说亦可算是瓜瓞绵绵了吧。不知这幅画是为谁而作,但从画上的题跋来看,他心目中的观众可能正是自己的弟辈子侄。民国廿三年满州国在东北建立,兴奋于大清皇朝重新复辟的爱新觉罗子孙们,为求一官半职纷纷入关。但诚如溥心畬洞烛机先的写就〈臣篇〉告诫溥仪一般,成为日人傀儡的满州国终不能成事。而这或许也正是溥心畬在这幅经霜的冬瓜上,儆醒弟辈子侄祖先创业不易,后辈当深自惕励的原意。

11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12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13 秋 柳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于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桃根桃叶镇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己卯十二月,余隐居湖上,残雪映帘,景物萧绝。写渔洋山人秋柳诗意,江山异色,陵谷皆非,握管摛毫,但增哀影。心畬。钤印:溥儒之印、心畬、雁在秋天

  此幅写于己卯1939年,溥儒于窄长细条之上,独写秋柳一枝。秋柳自画外生发,曲折盘转,一枝斜势垂下,贯穿画面,枝枯而少叶,只余枝头残柳若干。柳以淡墨勾其形廓筋络,复以淡色填色染质。其叶蜷曲残破,绿已渐黄,更多者则随秋风散落。画不以背景造境,只写柳形、柳势、柳情,而一派肃杀残秋之景毕现。画面下方,溥儒以娟细行书跋王渔洋《秋柳》诗,该诗写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王渔洋生活在时代更替之际,《秋柳》虽为说柳,却以昔比今,用典论古,抒其亡国之悲。对于逊清贵冑如溥儒而言,读王渔洋此诗更有悲切共鸣之感。是时的北京城已经沦入日军之手,城陷国破,心畬甚于连住处亦失,只能暂赁居颐和园介寿堂。时严寒酷冬已至,隔屋帘而观,景物萧绝,只有残雪映帘。再思大好江山不在,繁华世界物是人非,握管摛毫,所画所写,亦只有此残柳凄然。其国破山河碎的切肤之哀、之痛、之情,于笔、于色、于其画之残柳、于其哀写之诗中表露无疑。

14 鸣禽逸趣 四屏

15 拟宋人风竹白鸥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白鸥泛清溪,溪水静如月;出人殊未来,独咏心高洁。丙戌秋日,拟宋人笔意写于昆明湖上。心畬。钤印:溥儒之印、心畬、一朵红云

  本幅写于1946年,谓「拟宋人笔意」,实临自宋画院崔白之〈竹鸥图〉,乃清宫旧物,着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岸渚竹丛,白鸥涉水,风过,竹摇波荡,天趣自生。翌年秋,另有白描同稿者,现藏吉林省博物院,题「写边鸾画意」,更上溯唐人,或为托古之辞。

16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17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18 秋荷落雁 设色纸本

  款识:秋风复秋雨,江上此时寒。荷叶经霜意,破碎不成圆。离离宿沙雁,夜夜平堤前。云路何时去,相期辽海边。心畬。钤印:旧王孙、溥儒、松巢客、江天水墨秋光晚

19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20 瓶 花 设色纸本

  款识:芙蓉瑟瑟柳毵毵,一夕秋风满碧潭。此地岁寒花尚发,不堪烟雨忆江南。编竹为篮画折枝,江山摇落此何时。美人莫更伤迟暮,芳草天涯系所思。鲲岛环海,多雨以风,入冬菊葵方华,榕阴满窗,采撷数枝写成此图,寄江潭摇落之意。岁在辛卯腊月小寒节。西山逸士溥儒并记。钤印:心畬、耕烟、飞鸿

  画面中的花卉描绘细腻生动,画家竭尽所能的展现出了对于形象细微而又独到的观察能力,同时这些花卉同样能够从宋人花鸟中找寻出渊源所自,可见画家同样拥有同时代画家大多难以企及的深厚传统功力。而在花卉植物的描绘上,令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设色的典雅,溥心畬的画一般着色不多,但并不是不重色彩,而是强调色彩的意趣,与画面中的主题,画家超凡绝俗的格调形成完美的统一,使人过目难忘。

21 松江红豆 立轴 1950年作

  款识:芳树寒宵露未晞,衡门终日掩荆扉。松枝红豆皆诗意,犹似西山采蕨薇。庚子孟陬元日写岁朝清供并题,心畬。钤印:溥儒

  读溥儒的画有一股高贵雅趣,让人无法替代,这与他的出生和年复一年的文化熏陶不可分割,其实这也就是他绘画的精髓所在。《松枝红豆》写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松枝红豆皆诗意”的情怀,用得则是他看家的宋人笔法,细读此画,小而精。用笔方斫、明确,笔笔清晰,起笔、收笔交代得一丝不苟,行笔顿挫而富于节奏感,转折处毫不含糊,而画中花瓶中小巧的“北宗”山水可谓神来之笔。峻峭爽利的用笔犹如玉树临风,清淡洁净的敷色,绝不掩没笔迹,散发出一股凛冽嶙峋的清刚之气。

 22 玉壶辛夷

23 变叶木赋

24 水堇花赋

25 瑞卉仙葩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款识:瑞卉仙葩带露开,锦园翠绕似蓬莱。愿教颜色如春永,彩笔应同献寿杯。墨云夫人生日画此敬祝,甲午正月,溥儒。钤印:溥儒、幽香、羲皇上人、省心斋

  上款墨云夫人为溥儒之爱妻李墨云女士,从款识可得知溥儒此作是画于夫人生日之际,无论从画作的技法还是选材来看,可谓精心之作,是溥儒花卉作品中最杰出的一幅。图中款识诗词内容表明画家借鲜花寄托他希望妻子芳华永驻的美好心愿,也表达了他对妻子深厚的情意。款识行笔飘洒畅酣,骨力遒劲,刚健遒美,秀逸有致。画中以细笔勾勒鲜花形态,婀娜多姿,设色典雅,端庄明丽,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26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27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28 朱晖清景

29 愿提鸿雪册(十四开)水墨纸本 乙未(1955年)作

  签条:1.愿提鸿雪。心畬。 钤印:溥儒 2.井田庄墨缘。心畬。 钤印:心畬

  题识:(一)抚孤松而盘桓。陶令归去来辞意。晴室写之。心畬。(二)海中岛屿,远望有缥缈仙山之意。心畬。(三)海上偶写所见。乙未夏,心畬。(四)山村昨日晚归,浮烟墟落,疏树斜阳,令人起鹿门、彭泽之思。心畬。(五)溪边高士,远望渔舟,有待渡之意。心畬。(六)一竿幽竹挂蛛网,小径苔生人未归。心畬写意。(七)矫矫龙池树,盘根鹿苑边。一枝斜映水,疏影澹浮烟,野寺伽蓝记,荒碑宝应年。月华明积雪,不见剡溪船。超山有唐梅,高仅四尺,古干如铁,遂赋是诗。心畬。(八)香生君子佩,兰系楚臣缨。心畬。(九)莲塘秋晚。心畬。(十)陶令东篱剩一枝。心畬。(十一)几叶寒蕉听雨声。心畬。(十二)独鸟怪人看。临八大山人画意。心畬。(十三)西山溪涧中生小鱼,村人以笠截流取之。置甑醃之,以佐蒸饭。心畬。(十四)涧桥觅句。乙未五月,为子疆先生作。心畬。钤印:旧王孙(六次)、溥儒(四次)、心畬(三次)、溥儒

30 溥 <wbr>儒国画作品欣赏

31 双鸽图 设色纸本 1956年作

  款识:临宋院本双鸽。丙申春,钤印:旧王孙、溥儒

  《双鸽》图以宋院本为粉本,绘双鸽翩翩,集于芳苑,寄寓琴瑟和鸣之美妙的意境,美仑美奂,气韵直追高古。因得以直接以宋院本为临摹对象,耳濡目染非常人所及,也彰显其清室懿亲的身份和特权。此画构图空阔疏朗,勾线细谨绵挺,忠于实物形似,线条又可具有独立品味的价值。而敷色则反复烘染,浓淡得宜,不失简逸格调。图中双鸽皆处于动势中,刻划入微,花草用笔干练而率性,其布局、设色、构思精巧,既有宋人的精致典雅,又有清人恽寿平画风的清丽意趣。溥儒“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笔下的物象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其作品立意与形式得到统一,清秀天成。

32 山 茶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款识:绰约山茶满玉墀,花开犹带雪霜姿。漫言桃李春争彂,欲伴寒梅亦后时。己亥(1959)二月写山茶,心畬并题。钤印:溥儒

33 仙阁观鹤图 立轴 设色纸本

34 观海图

35 西山草堂图 镜心 1930年作

36 垂钓临秋巘 立轴

37 芦岸秋夜图 设色纸本

38 松荫访友图 立轴

39 水阁观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40 画里溪山 设色纸本 立轴

41 春山闲居图 设色纸本 立轴

42 罗汉图 镜心 设色纸本

43 秋江横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44 春山横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45 锦屏碧霭图 立轴纸本

46 秋壑烟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47 清江流云图

48 佛祖圣像

49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50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