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22 (京津画派 溥心畲 2 )

2017-07-13 08:55:4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1 雾社村居图 设色绢本

  款识:雾社村居图。心畲。钤印:心畬

  溥老作设色山水,往复渲染可达十次以上,务求层次分明,清丽淡雅,仅用赭石、石青、石绿、花青诸色即可使画面饱蕴山川秀美之姿,观之动人心魄,卧游神驰,可为平生一快!本品是宝岛台湾胜地纪游之作。尤值一提者,画面中右侧,有一中年男子着轻衫,头披布巾,此即溥老自我写照,旁侧小童为溥毓岐,最右方红衣妇人即李墨云女士,左侧番人狩猎,煮食景象跃然在目,此作写景写情,尽得天趣。

2 渔邨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963年作

3 张大千、溥儒山水人物 册页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1.大千写高士。木落川上寒,夕照满幽谷。心诋。 2.萧瑟胡雁落边风,秋色苍然四望空。驼首西来人不见,况堪挥泪入云中。心诋补景并题旧作。溥王孙写黄沙白草,予画胡骑明驼,合作於萃锦园。 3.以吾家上元老人法写人。大千张爰并题。孤嶂万重烟树,遍舟十里横塘。世外青山碧水,镜中疏柳斜阳。心诋并题。 4.云气满庐堂,临旬一芴长。呼兄将下拜,己让米襄阳。溥儒补松石并题。米老拜石。乙亥大热作,蜀人张大千。 5.幽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西山逸士,大千张爰。 6.乙亥夏日,蜀人张大千。涧水在山清,木落知风劲。溥儒。 7.乙亥长夏,作秋山落雁,大千张爰。村外秋风乍起,江边落雁成行。野渡断桥流水,寒山古木斜阳。心诋题。 8.风筝个个竞低高,线断筝飞打一交。穿透红鞋不破绽,若人红猛不廛糟。徐天池诗,大千张爰。袁子才春草诗四首(略)。乙亥夏日,与大千往访萃锦园中,因合作册页八幅,心诋并识。

4 钟馗巡山 设色绢本 己巳(1929年)作

  款识:己巳(1929)十二月寒夜,心畬写。钤印:心畬书画、玉壶、长毋相忘、旧王孙

  诗堂: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朴园居士。 钤印:徐世襄印、朴园

  对联:涤砚滩头无渍墨,吹萧月下有遗音。溥儒。

  先生于艺坛之中素有“溥钟馗“之称,盖因其笔下钟馗形态异:除了传统的捉鬼驱邪,嫁妹出行,福自天申,归隐读书等常见题材以外也有棒打穷鬼,骑自行车,吃西餐等现代题材的诙谐意趣。清秀天成的笔墨与充满奇特的想象力,将其笔下的钟馗现实化,趣味化。而道尽世态人情,刚直不阿的各类钟馗成为其清高愿景的精神象征。

  相比旧王孙众多的“戏墨”之作,在本幅作品之中则可以领略到溥心畬先生创作“钟馗”这类题材时深厚的艺术功底。画内钟馗风神撒落,红衣飘然,其不仅用一笔精准爽利的“钉头鼠尾描”将袍带宽厚松软的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在衣折的蜿蜒承转之中将人物的动态表现的入木三分致。炯炯有神的双目与苍劲曲卷的虬髯完美的形成钟馗刚毅威猛的样貌与内在精神。图中所绘的人物与背景在画法、笔墨、情致上始终保持着写意人物画的抒情性和高雅性,既亲近了传统人物画,但又和它们保持着距离,这种自然亲和的笔墨观念,尽可谓完全谨守传统中国文人画家的精神本位。

5 设色童子 1935年作

  1935年作的设色童子,描写一个骑竹马的童子和后面持荷叶作伞的小童子,表现童稚诙谐的美感。《捕蝶》画风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但是格调清雅脱俗,线条流畅优美,姿态俏丽活泼。

 6 捕 蝶

7 硃砂钟馗 镜心 1942年作

8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9 驻骑眺归雁

10 观音坐像

  溥儒一生画佛教人物不少,其中又以菩萨、观音为多。这位清宗室的后人,曾在北京西山戒檀寺隐居十年,笃信佛教,所绘佛像寄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表达了祈福的愿望。溥儒的佛像在画法上也颇有特色,主要分为白描、大写意以及工笔几类,以白描较为多见,佛像多处于山水之中。

  此画是以工笔重彩法为之,在溥儒的作品序列中是极为少见的。画中菩萨闲坐在地上,法相端严,体态丰腴,姿势随意,神思安详,其后面有圆形背光,再无其它背景。画法上,面部塑造饱满,五官刻画细致,细长的眉眼,丰满的嘴唇,圆润的鼻子颇具异族风貌;头冠与衣服上的璎珞、饰物华丽精致。整幅造型严谨精确,笔线细劲流畅,色彩鲜艳亮丽,在用色上尤其注重搭配协调,既浓淡相宜,又有冷暖对比,整体色调丰富而和谐,端艳而庄重。

 11 菩萨像 1950年作

12 观音渡海

13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14 观音像

  本幅观音像是溥儒在香港时亲赠与孟小冬之作,而后带到台湾,一直悬于自家佛堂,亦是孟小冬一心向佛的真实写照。画面中以白描笔法精妙刻画出观音温婉慈祥而又清逸绝尘之气,用笔刚柔并济亦实亦虚,尽显深厚笔墨功力。衣纹的处理,更是手法精妙,赞不自禁。观音下方所绘海水,确有让观者如同置身大海,滚滚而来,滔滔之声犹在耳畔。水中童子拜观音大士。山石以墨勾勒而后晕染,厚重古朴不失古意。纵观此幅观音像用笔考究,仅凭线条的变化多端,便使得整个画面丰富起来。轻重顿挫,流畅而有节奏。动中有静,实有出神入化之功。

15 侍马图 设色纸本

16 伯乐相马 立轴

17 人马图 设色纸本

  款识:渥洼龙种出天闲,想见风沙战始还。皂帻奚官难御控,长鸣应是忆关山。心畬。钤印:溥儒、心畬、省心斋

18 仿唐人控马图 镜框

19 神骏图 镜片 设色纸本

 20 奚官控马图

21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22 奚官控御图

  款识:骏马出天池,奚官控御时。曾随汉飞将,万里逐旌旗。心畬画。钤印:心畬、溥儒、省心斋、遗民之怀

23 驯马图 镜心 设色纸本

24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25 临唐人画马图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戊子嘉平月,临唐人画马题少陵丹青引。西山逸士溥儒。钤印:省心斋(朱)、旧王孙(朱)、溥儒(白)、志在高山(朱)

  《临唐人画马图并题少陵丹青引》为溥儒1948年底所作,画幅三分之二处以行草书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诗一首,诗文下方绘一圉人作驯马画面。作题“临唐人画马”,以养马官员之服饰表示时代,两匹骏马之体格精神则描绘得神韵自然,惟妙惟肖。一方面固然与其自幼学习骑射,朝夕接触观察马匹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唐代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图》原是溥儒旧藏,想必定是曾日夜观摩体悟,因此唐人的精神气度跃然纸上。溥心畬行草宗法二王,出入米蔡之间,史树青曾盛赞其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相信观者诵罢唐诗亦生相同之喟叹。

  该作完成后不久,即1949年,溥心畬渡海赴台,于是这幅画便有了某种特殊的涵义。再读画上诗文,丹青引首句:“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这不恰恰正是作者自己身世的写照吗?“丹青不如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难道不正是溥氏终生追求的人生境界。

26 胡人驯马图 绢本设色

  款识:落日平原塞草秋,戌楼芦管动边愁。沙场万里无烽火,野水寒烟牧紫骝。心畬。钤印:溥儒之印、心畬、竹素

  《胡人驯马图》讲诉了辽人在战事稍息的生活中放牧名驹的场景。溥儒笔下的人物、走兽取法高古,不落时俗,观此画可知。画面中这匹高头大马名叫紫骝,鬃毛飘逸,皮色发亮,四肢强劲,蹄声阵阵,马嘶不断,甚是喜人。马尾上也让主人挂上装饰,显示出主人对他的热爱。对于这样一匹健硕的良驹,似乎旁边经验丰富的牧马人在拉其转身的时候也要费些力气,这种一拉一抻的力量感从这小幅作品中显现的非常明显。良驹紫骝和人物形象古朴,特别是马身鬃毛和和马尾线条劲脆干练,根根分明。整幅画面设色细腻典雅,马鞍处的纹饰涂抹的清晰自然,凸显出溥儒的工整细致的画风。溥儒从小学习骑射,长期观察接触,对于马的体态与动作十分熟悉,加之早年藏有韩干的《照夜白》(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名作,观摹良多,自然可以做到刻画传神。

  画面左上和右下的半边山石和竹节,从构图上讲烘托了画面的主体,从技法上也可以看出溥儒远追宋人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之意,又参以斧劈皴的刚劲笔法。种种这些,都是他在深得传统正脉后的运用自如。

  溥儒自幼天资聪颖好学,诗文古辞更是不下于画艺,看似边塞诗,实则寄托了溥儒内心的文人心灵。秋日边塞的草原迎来久违的宁静,牧人带着紫骝奔驰在草原上。一方面是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另一方面是他对亲近自然的文化观追求,这种文化观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本位,主要是以农业文化为社会基础。这幅作品也正是溥儒作为一位历经朝代更迭、时代变迁的王孙的内心写照。

27 控马图 1962年作

  款识:沙场风劲塞云寒,万里知从月窟还。北地关山新牧马,雕鞍革辔控应难。壬寅十月,写辽人控马图并题。心畬。钤印:溥儒、心畬

28 骏马图 设色纸本 庚子(1960年)作

  款识:风落拳毛吹不开,障泥宫锦尚方裁。分明旧日青骢马,曾侍长扬羽猎来。菊花青骏系金环,万里西来雪海湾。昔日年班常贡马,而今不入玉门关。昔见上驷院马,多西陲良骏,今不可得而见矣。避地海隅追写此图,并题二诗。庚子(I960年)秋七月,心畲。钤印:心畬

29 松下读书

30 松溪高士

31 关 公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款识:岁在庚寅夏夜,溥儒熏沐敬写。钤印:溥儒之印

  溥儒的人物画中,关羽是非常少见的题材。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关羽是忠义仁勇的化身,在历朝历代均受到人们的尊崇。此画作于1950年夏,在1949年国共战争江山易帜之际,溥儒作为晚清皇室后裔,前往台湾,从其离别时所作的诗文中可见,他的此行充满离愁别绪。溥儒到达台湾之后依然延续着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在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举办个人展览,谢绝了台湾当局提议的一些职务,清心寡居,与世无争。在这个时期画关羽,或者便是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情志,无论改朝易代,风云变幻,时光流逝,忠义精神是永恒的。画中关羽的形象十分符合《三国演义》的描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其身着标志性的绿锦战袍,静静站立,目视前方,双手合拢,后面的武士手执青龙偃月刀。这一幕表面上平淡无奇,但是从关羽紧皱的眉头和酝酿着动势的身体语言中可知,这或者只是大战之前的片刻宁静。溥儒或许有意设置了这个静态的场景,以静中寓动的方式令人产生联想,以纪念碑式的造型塑造出令世人敬仰的形象。画家在此作中有着近乎考据学的精确,一丝不苟、事无巨细地去表现关羽的外貌、服饰和装备。人物造型上,溥儒显然继承了中国人物画之“传神写照”的优良传统,宗法唐寅、梁楷、李公麟、陈洪绶等古代名家,也吸取了一些西洋画的技巧,注意人物的结构关系和立体感。形象既有写实性,又有超越现实的装饰性;既有人间烟火气,又有着远离俗世的高贵。尤其注重前后人物在面容、身姿和色调上的对比,在反差中更加烘托出关羽的勇将形象。关羽的一把美髯以灵动的墨线根根写出,似在轻微飘拂颤动,清人蒋瑞藻在《花朝生笔记》中称:“关云长髭髯,内一须,长二尺余,色如漆,索而动。若自震动,必有大战。”画家通过这一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大战之前的紧张氛围。后面武士所举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亦以工笔法而出,刀锋凌厉。整体而言,衣纹流畅,富于粗细浓淡的变化,一些方笔直拐的运用,既起到锐利生动的效果,又顺应衣纹本身的走向,刻画清劲有力;色彩鲜艳,运用了大面积的绿色描绘绿锦战袍,其它墨色均为映衬此战袍。整幅在精谨典丽之中有一种静穆温和之气,在规范中生出灵动之意,与溥儒的山水实际上有精神相通之处。

 

32 三驼图 1954年作

33 白描仕女

34 桐窗晓镜 己亥(1955年)作

  款识:晓霜零落井梧寒,高髻盘云翠袖单。昨夜月明闻雁渡,曾分修竹倚阑干。己亥秋八月,写于寒玉堂中,心畬。钤印:溥儒、心畬

  溥心畬画人物,白描法一般用来表现观音大士、罗汉等道释题材,以现其静穆清华之气,作仕女则较少,盖因美人难画,谢却丹青更易显露瑕疵,故所见溥氏白描仕女皆为倾心之作,气格高标。

  此幅《桐窗晓镜》以兼工带写的白描法绘成,窗前女子已理毕发髻,正揽镜点染唇脂,篦栉、簪花摆放于身前桌案上。其窄衣宽袖,肩绕披帛,神态温婉妍美,虽不施粉黛而容颜自丽,宛若天成。窗外太湖石玲珑剔透,石后探出的竹篁细枝,使纵深感顿生。梧桐树高耸,双钩叶片簇簇丛丛。人物描绘细腻,明显受到唐寅、仇英以及清代仕女画的影响,饱满爽劲的线条,则得力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

  溥心畬此稿另有一本,题诗虽不同,但皆有井梧之意象。唐代女校书薛涛与其父薛郧合作的《井梧吟》云:“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正合此作画境。而溥心畬自制落霞笺,或正仿效薛氏以浣花溪水、芙蓉花汁制彩色小笺纸写诗之故典,故推测画中描眉画黛的女子正是才姿卓绝的薛涛。

35 绝代佳人

36 幽篁清像

37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38 洛神赋

 39 学步图

40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41 纯阳先师像

42 麻姑献寿图 1955年作

43 钟 馗

44 溥 儒国画作品欣赏

45 钟馗

46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47 钟进士渡河图

 

48 钟馗嫁妹 设色纸本 戊戌(1958年)作

  款识:戊戌五月五日,溥儒制。钤印:心畬

  溥公所画鬼怪画,以小幅为多,如其“西游小品”、“鬼怪册页”等;也有手卷,如“柳藏经(柳树精故事)卷”等;其六尺巨幅则唯此“钟馗嫁妹图”。此图有两幅,大同小异,一曾在台湾国秦美术馆,一即本图。

  唐开元后,世俗除夕悬钟馗图祛鬼除邪;后世(南宋后)则悬钟馗图于端午日。本图为溥公所创作的故事画,生动的表现了中国文化中与正常所歌颂、所维护相对的另类传统。本图的内容,包含了钟馗之丑与其妹之美,群鬼之可怖与好事之可喜。图面是艺术统一了矛盾,其意义是人性可以消除矛盾,耐人玩味。图中,小鬼抬轿、燃爆竹,以及种种动作、表情,可见溥公之想象丰富。

49 释迦牟尼佛像 设色纸本

50 钟馗夜游图 设色纸本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