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26 (京津画派 溥心畬 6 )

2017-07-17 11:29:0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 溥儒
爱新觉罗·溥心畬(1887-1963),名儒,以字行,号西山逸士,辽宁人,满族,清宗室,恭亲王后裔。自幼好学,通经史,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前后十年,后迁居颐和园。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溥”。其山水画兼有南派山水的秀丽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气势。1949年移居台湾,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溪舟访友图》轴、《秋山楼阁图》轴等。

2 雪中访友图

  溥心畬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心畬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访友。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3 秋山泛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论,在此画作中得到了最佳的诠释。“列嶂笃山木,悬泉俯细流。欲寻泉落处,乘兴上扁舟。”画中所描写的正是诗中的意境。图中山峰树木点染繁密,利落清爽,富于生气,用色亮丽而不含火气,独树一格,蕴含着一种“出于笔墨之外”的高贵淡雅之韵。

4 层峦废翠图 镜片 设色纸本

5 碧波秋色图 立轴纸本

6 仙阁观鹤图 立轴 设色纸本

7 西山草堂图 镜心 1930年作

8 垂钓临秋巘 立轴

9 芦岸秋夜图 设色纸本

10 松荫访友图 立轴

11 水阁观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2 画里溪山 设色纸本 立轴

13 春山闲居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4 渔邨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963年作

15 硃砂钟馗 镜心 1942年作

16 罗汉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7 秋江横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8 春山横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19 锦屏碧霭图 立轴纸本

20 渔父荡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21 秋壑烟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22 释迦牟尼佛像 立轴 设色纸本

23 钟馗夜游图 立轴 设色纸本

24 佛祖圣像 (15.4万元,2005年西泠秋拍)

25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26 观音渡海

27 对酒望月图 立轴 水墨纸本

28 空山积雪图 立轴纸本

29 江天秋霭图垂钓图 设色纸本 镜片(两帧) 1935年作

30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31 秋江暮景图 立轴 设色纸本

32 苍松亥步 镜片 水墨纸本 1950年作

33 奇石老树图 立轴 水墨纸本

34 四季写生 设色纸本四屏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

35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36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37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溥心畲的画风并无师承,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此大内许多珍藏,自然多有观摹体悟的机会。他曾经收藏一件明代早期佚名画家的山水手卷,细丽雅健,风神俊朗,俱是北宗家法,一种大气清新的感觉满布画面,溥氏的笔法几全由此卷来。因此其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笔挺健劲秀,真所谓铁划银钩,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斧劈皴的表现特质阐发无馀,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

 

  溥儒书心经墨迹观察溥心畲的作品时,在画面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无论在表现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那种文人心灵、鱼樵耕读与神趣世界的向往,还有远承宋人体察万物生意,与自然亲和的宇宙观及文化观,皆可谓完全谨守传统中国文人精神本位﹝农业社会的文化结构﹞,而拒绝了与现代世界﹝工业社会之文明结构﹞沟通的可能。然而他的书画作品却并未落于古典形式的僵化,而有其生命内涵的真实与精采,只因他的世界本来如此。

38 山水长卷 手卷

39 侍马图 立轴设色纸本

40 伯乐相马 立轴

41 驯马图 镜心 设色纸本

42 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43 仿唐人控马图 镜框

44 神骏图 镜片 设色纸本

45 鍾馗禦车图 镜心 1961年作 黄君璧旧藏

 

  在溥儒的绘画作品中,“锺馗”是很常见的题材。从本幅中可以领略到溥儒在创作“锺馗”这类题材时的艺术功底。红袍飘逸,用豪放的写意手法勾出“锺馗”身体的动态,将人物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炯炯有神的双目,震慑着鬼魅魍魉,守护着安乐吉祥,迎来上苍赐福。整幅画得极为精细入微。锺馗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用线古朴浑厚。面部刻画深入,但有微妙的表情与动态的描写,把草书与行书笔线综合,使线条既简洁流畅,又富有形态的变化。图中小鬼面容姿态各异,神情活泼俏皮,内容诙谐幽默。画面中所画人物与景物,在画法、笔墨、情致上始终保持着写意人物画的抒情性和高雅性,既亲近了传统人物画,但又和它们保持着距离。可见画家扎实的艺术功力。人物则神采斐然,为溥心畲绝佳之作。

  溥心畬先生常在端午节应景画些朱笔锺馗,笔势劲力,线条飘逸。本幅效民间俗例于端阳以朱笔写锺馗,又兼采“御车”作图,则甚少见,可能始于渡海后,惟数量稀矣!它充分反映了溥儒自己的文化理念:借助正义的锺馗来表达恢复礼乐的儒家正统。

 

46 拾得和尚 立轴

 

  溥儒的山水画被推为“国画北派青绿山水正宗首座”。而他的人物画也是造诣颇高。该幅以唐代诗僧拾得和尚入题,用其擅长的线条钩摹人物,整个画面充满和谐静谧之气。

  寒山拾得曾有一段对话于后世广为流传。寒山和尚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键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于俗世中超脱的高远境界由是可见。身为皇氏遗脉的溥儒却有着向佛之心,曾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潜心研究丹青前后10年,有“西山逸士”的名号。心畬此图予周叔蘱,也颇有一段讲究。周叔蘱是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图书文物收藏家,亦是三十年代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溥儒此番作画,想来是劝喻其于俗世中保持一颗淡定之心。

  犹为难得的是,画中有金锡侯和章一山的题跋。从书法艺术上看,二人都是名噪一时的文人骚客。金锡侯为清末封内务府大臣,太子少保,学富五车,书画造诣自然也不一般。章一山是翰林院学士,沙孟海称其书法“字字狂放,笔笔照应,雍荣浑厚,造脂高深”。从思想内容上看,二人都是当时坚定的保皇派,对画的题跋,自是意在画外了。

  该画作于30年代末期。当时的溥儒与张大千分峙南北画坛,被誉为“南张北溥”,处于艺术风格成熟期,该画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47 宝米斋图 手卷 1930年作 (156.8万元,2010年6月北京翰海)

48 漫画济公 (四帧) 镜心 水墨纸本

  溥心畬喜画神怪故事,创造的神怪形象,皆栩栩如生,妙趣横逸,可谓前无古人。济公被列禅宗第五十祖,狂而疏、介而洁,身具道家隐逸之气,他既“颠”且“济”,彰善惩恶,为人间“活佛”。《八魔炼济颠》一帧,取材于《济公全传》第234回,八魔各按方位,拉混元魔火幡,把济公和伏虎罗汉普妙围在当中,四面魔火与金光、佛光、灵光相炼,煞是激烈。八魔八般武器与本领,在画中活灵活现。其余《济公追雁图》、《济公降妖》各开亦雅趣自生。

  溥心畬以通儒之气寄情于书画,其画内含芳洁,卓尔不群。他为人忠厚诚恳,温文儒雅。然内心沉闷忧郁之思,发乎为画,俱为钟馗、鬼怪,其意不可谓不深。此四帧漫画济公,其画意虽不与道释、钟馗同论,但其中诙谐有趣之意,不难得知。虽为游戏之作,实难能可贵。

49 群山云霭 横披 设色纸本

50 松荫高士 立轴戊子(1948年)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