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37 (京津画派 溥心畬 17 )
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心畲之父载滢为奕欣次子。溥心畲的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排行老二的溥心畲与三弟溥德奉母定居北京。溥心畲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廷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溥心畲幼年除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1924年迁回恭王府的萃锦园居住,涉足于社会之中,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两年后,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1928年应聘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执教,返国后于北平国立艺专沐雨春风,其后又与夫人罗清媛合办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1932年,溥仪在"满洲国"当了伪皇帝,溥家兄弟趋之若鹜。溥心畲却拒任伪职,并以一篇著名的文章《臣篇》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
1924年冬宣统出宫后,溥心畲遂与溥雪斋(号松雪),溥毅斋(号松邻),关松房(号松房),惠孝同(号松溪)等创立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自号"松巢"。松风画会是京津画派的主要成员,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
溥心畲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强调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如此书法方能刚健遒美,秀逸有致。其小楷作品金刚经用笔意境高古,气韵生动,堪称绝妙。溥心畲不仅书画好,且从小即通诗词及典籍,晚年常对弟子说,称他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可见他对自己诗心的看重。
名家点评
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畬,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
———张大千 著名画家
绘画造诣,实在是天资所成,或者说天资远在功力之上。
———启功 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
溥心畲经常告诉他的弟子和明友:“与其称我为画家,不若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若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若称我为学者。”然而,溥心畲为世人所知者,仍然是他的画。他去世后,台湾有媒体报道称,“王孙漂泊天涯老、书画自留千秋古”,提到的仍然是他的书画。 书法习柳公权,裴休出,略近成亲王而风骨过之。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仅书画好,而且从小即通词诗,诗词典籍,他晚年在台湾对弟子说,如果有人称他为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如果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这恐怕不是自负,而是画家更看重自己的诗心,同 时也更说明艺术自来是诗、书、画、印密不可分的。他的《凝碧余音》词集是解放前作的。全书丽辞雅句,比比皆是,读来朗朗上口,清逸风流,尤其是那写景的章句,更是出奇制胜,令人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