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67 (京津画派 陈少梅 2 )

2017-08-29 10:04:3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陈少梅早期作品,尚能见到三十年代所画的部分山水和仕女。山水还处在仿古阶段,如仿郭熙《松溪泛棹图》,完全掌握了郭的绘画特点和笔墨技法, "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及以弧形线条勾勒山石轮廓等等特点,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影响着他的画风。有时,他又将郭熙的鹰爪树、山石笔法与马、夏的斧劈皴揉于一纸(如一九三三年的《雪景山水》)。有时以郭熙的笔致与青绿重彩相结合(如《江畔山居》),这都可以看出他的变通和融合过程。现在所能见到的几幅早期人物画,多为仕女、高士,受仇英、唐寅影响较多,画风柔秀淡雅。他常将人物置于山水、园林之中,既增加了情趣,也发挥了他擅画山石竹木的特长。三十年代的陈少梅,主要是从"北宗"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艺术个性。

 进入四十年代,由于卖画生活的影响,他的选材仍然限于山水和历史人物,但是画风有了新的变化,艺术技巧也益臻成熟。山水已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更倾向于马、夏和浙派画风。人物工如仇英,放近吴伟,无不精能。因其山水必有人物点缀,人物画必有山水环衬,所以,他能在山水与人物的结合中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冶为一炉,并根据题材和情感的要求,创造了谨细、清秀、粗放等不同的艺术面貌,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代表作品有《江南春》、《丛林远岭》等,作品多为中国美术馆及省(市)博物馆及文物部门收藏。 创作于1945年的《西园雅集图》,是陈先生工笔山水人物画的代表作。画面描写了宋代文人苏东坡、王晋卿等在西园雅集的故事,画家将赋诗、作画,弹琴、问道的几组人物安置于大自然之中,营造出深远、幽雅的意境。他将仇英秀雅织丽的笔法,与夏圭劲爽刚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人物用中锋笔钩勒,大小不过寸许,个个风神飘逸、气韵超然。画面用色极为讲究。整幅画作表现了陈少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巧。

 早年作品有《西园雅集图》等,后期有《江南春》、《浴牛图》等。《小姑山》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死后天津为其举办了遗作展览和"国画大师陈少梅与津派国画研讨会",近年声誉日隆。有《陈少梅画选》、《陈少梅画辑》、《陈少梅画集》等行世。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