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72 (京津画派 陈少梅 7 )

2017-09-09 10:16:0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陈少梅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人物画更为人所推重,张大千先生曾称赞陈少梅的人物画“衣纹有宋人风格”。代表作品有《江南春》、《丛林远岭》等,作品多为中国美术馆及省(市)博物馆及文物部门收藏。

1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绢本 1943年作

2 竹下高士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3 松荫高士 设色纸本

4 柳林高士 立轴 1943年作

5 山林逸景 镜片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一、秋林觅句。用元人笔,少梅陈云彰。二、寒岩如削铁,凡木未堪依。独有梅花发,圹点翠微。少梅陈彰。三、一江水满疑残月,十里沙横似断霞。癸未,云彰。四、少梅陈云彰。印鉴:云彰、少梅、少梅书画、能事不叟相促迫、陈云彰、陈云彰印、少梅诗画、陈彰长寿

  陈少梅是20世纪中期北方画坛极为重要的画家之一。早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后入“湖社画会”成为骨干画家,长期在京津地区从事美术教育活动,在绘画上继承、宣扬了由乃师金城提出的“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艺术理念,深入钻研传统而不囿于“泥迹袭貌”的皮相之术,既传古意,复见新姿,形成了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新风格。陈少梅的绘画语言十分强显,在运笔上,他强调节奏快速;在墨法上,他力求剔透玲珑;在造型上,他讲究方硬奇峭;在意态上,他注重清新明亮。在陈少梅具体行笔时既可取得水墨淋漓的酣畅效果,又使水墨的渗化较易控制,不致失去法度。他又喜用长锋狼毫,这种毛笔既有硬度又富弹性,以中锋勾勒,力透纸背,笔在手指捻动中迅走疾行,悬肘悬腕,或腕虚枕微悬,笔锋时藏时露,重按轻提,或一贯到底,或间有断续,勾皴结合,干湿浓淡一挥而就,神采气力皆在笔端毫锋,无半点迟疑。事实上,北宗山水以明快、挺拔,画面不作事后修饰,干湿、浓淡一遍完成为特点,强调线条的爽利。陈少梅为此开发出一种以中锋用笔勾砍皴皱,以行书节奏速度配合勾画轮廓的风格,主张一笔到位,沉著果敢,斩钉截铁。

 

  这套陈少梅的《山林逸景四帧》,每幅相对独立,四条组合在一起同样相得益彰。四幅画作皆以边角式构图,参诗句入画,画中山水人物清润雅逸,笔致高古劲健。陈少梅一生致力于复兴长期被打入冷宫的北宗山水,在继承其开阔雄混的同时扬弃其患意霸悍的弊病,并润以明朗清丽的南宗色调,终使北宗以一种全新的面目转世重生,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北方山水画坛的最高水平。陈少梅的绘画实践,可谓异军突起,堪称北宗山水式微三百年后复兴之代表,体现了北方山水画坛冲破南北宗局限、师法两宋的辉煌成果。陈少梅绘画的成功扭转了对传统的偏狭理解,促进山水画以更大范围继承与借鉴传统,取法南宗也是一条道路,而效仿北宗也能开辟出一个新天地。何延喆先生提出,“对陈少梅的画风,可以“北骨南风”来概括,“艺术面貌渊穆清华,北骨南风互为表里,洋溢著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旋律”。

6 桐阴泛舟 镜心纸本

7 泛舟图 立轴 1944年作

8 芭蕉仕女 设色纸本

9 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10 柳树红妆 设色绢本

11 人物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12 竹林游春 设色绢本

13 游园惊梦 立轴 1946年作

14 红袖嬉犬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题识:甲申三月少梅陈云彰。印鉴:陈云彰印、少梅

  陈少梅以“秀逸之气”,为士林所称誉。画上题诗“逋翁”为陈祖壬所作。陈祖壬,又号病树,为咸丰时礼部、兵部尚书、书法家陈孚恩之孙,系桐城派名家,甚赏识陈少梅绘画,曾发起为陈举办画展。此《红袖嬉犬图》气韵生动,洋溢书卷气,是陈少梅盛年(1944)时的佳作,不可多得。

15 仕 女 四屏 1945年作

16 仕女 四屏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7 南极仙翁图 立轴 1942年作

 

  描绘南极仙翁多洋溢着喜庆之气,此幅则清新淡雅,南极仙翁似乎还有文人气,身着六朝士大夫的宽袍大氅,双手捧着卷轴,呈低头沉思状。南极仙翁应该最快乐,心无凡尘之恼,但在陈少梅笔下,则赋予他一种全新的特质。这与陈少梅个人的诗思气质和淡雅的绘画格调有关,毕竟每个人解读的历史和神话人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影子,这也是本幅画的迷人之处。此画线条清劲流畅,颇有古意,粗与细、浓与淡、轻与重皆恰到好处,写出了大氅轻薄的质感;仙翁面部的刻画尤为精彩,典型的高额头,凸出的下巴,长耳皆以富有趣味的笔法写出,根根髭须写得极为细致,仙翁的头巾、仙履和卷轴略施重彩,成为整体淡雅格调内的一点生动的点缀。

18 福在眼前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宋嘉祐八年冬,京师有道人游卜于市,莫知其所从来。体貌古怪不与常类,饮酒无算未尝醉,都人异之相与传说,好事者图其状后近侍达帝引见赐酒,一石饮至七升时,司天台奏寿星临帝坐,忽失道人所在,仁宗嘉叹久之。仁宗时天下熙熙,宜乎寿星游戏人间躬见于帝必有以感而然也。甲申嘉平少梅陈雲彰。宋嘉祐八年冬,京师有道人游卜于市,莫知其所从来。体貌古怪不与常类,饮酒无算未尝醉,都人异之相与传说,好事者图其状后近侍达帝引见赐酒,一石饮至七升时,司天台奏寿星临帝坐,忽失道人所在,仁宗嘉叹久之。仁宗时天下熙熙,宜乎寿星游戏人间躬见于帝必有以感而然也。甲申嘉平少梅陈雲彰。

  “蝙蝠”即“遍福”,而寿星则自古即为长寿之象征。此幅作于1944年的《福在眼前》即寓意福寿双全,是陈少梅高超的艺术造诣与中国传统的吉庆题材结合的典型佳作。此幅寓意吉祥,构图巧妙,设色清丽,衣纹线条挺拔有力,有灵气。寿星的仙风道骨,慈悲心肠一览无余。红色祥蝠更似点睛之笔,形成视觉焦点。百字长题隽永刚劲,清秀雅致,丰富主题。

19 寿星 纸本立轴

20 寿 星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21 南极仙翁 立轴 丁亥(1947年)作

  题识:1.煌煌南极老人星,长代虚皇梦锡龄。三尺形躯身首半,过头柱杖挂丹经。衡山陈云彰写。2.庆杰先生属写,为范有先生五十寿,丁亥春日,云彰。钤印:云彰、少梅、陈彰长寿、少梅书画、能事不受相促迫

  南极仙翁是神话传说人物中长寿的代表人物。这类绘画题材历史久远,渊源有自,以描绘南极仙翁洋溢的喜庆之气,形成了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主题范畴。此作陈少梅先生应庆杰先生之属为范有先生五十寿而写,具有特殊意义,描绘南极仙翁美髯长须,面带微笑,神情惬意;身着六朝士大夫的宽袍大氅,又显文人气息;在陈少梅笔下,赋予他一种独特的特质,体现出南极仙翁心无凡尘之恼。画面线条清劲流畅,颇有古意,粗与细、浓与淡、轻与重皆恰到好处,充分体现出作者传统功力的深厚,不仅写出了大氅轻薄的质感,对于仙翁面部的刻画尤为精彩,夸张的高额头、惬意的眼神和长耳皆以富有趣味的笔法写出。微风中,仙翁的头巾和衣袖宛若迎风飘曳之状,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生动。

22 三仙授简图 镜框 设色纸本

23 崆峒浴门 立轴设色绢本

24 松下高士论诗图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25 松下高士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7年作

26 品茗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7年作

27 醴泉煮茶图 立轴

28 高士图 镜芯带框

29 梁孟相庄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梁孟相庄。戊子九月衡山陈云彰写。印鉴:陈云彰、少梅、少梅书画

  陈少梅在艺术上汲取宋元明清诸名家艺术之长,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画风清劲阳刚而融柔美于其中,于艺坛独树一帜。人物画方面,多以文人高士、仕女、婴孩等题材入画,人物造型用笔细致入微,具有典型的宋人风范,刻画细腻但不呆板浮滑,于严谨中见灵动,极富文人情趣与诗学气韵。

30 观瀑图 立轴纸本

31 太白观瀑图 纸本设色 134.5x69cm 荣宝斋藏

 构图分上、下两部分,中间以水纹相隔,笔断却意连。上部危峰耸立,瀑布飞流直下,激起涛涛波水,画松用笔如屈铁,硬劲盘亘的拖枝弯曲伸出,过渡转承,仿佛与画中人含笑呼应,被赋予感情色彩。下部一人踞坐小船上回头视瀑,用白描轻松勾勒出人物的神态,自然准确生动。

32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33 吟秋图 立轴

34 松下高士 镜芯

35 人物 水墨纸本 立轴

36 人物 设色纸本

37 仕女 镜心 纸本 1942年作

38 山水人物 四条屏

39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40 仕 女 镜片 设色绢本

41 宜男图 镜片

42 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43 仕女 立轴

44 仕女 镜心 纸本设色

45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46 二十四孝图 册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斯《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二十四孝图》又是陈少梅先生以传统画题为题材的最后的画作,1964年,终因积劳成疾,猝然辞世。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