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91 (京津画派 王梦白 4 )

2017-09-28 11:45:5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王梦白,祖籍江西丰城,1888年生于浙江衢州,1934年病逝于天津。尽管他的人生历程,跟老家江西的关系不甚密切,在社会交往中他却始终未忘江西乡籍。据说他的名片上写着:"江西老,王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他的知交好友陈衡恪比他年长12岁,两人的交往既有志同道合之意,亦有乡邻桑梓之谊。王梦白早年在上海谋生,曾经在灯笼店、钱庄作学徒,业余刻苦习画。宗任伯年,并得到吴昌硕的亲自指导。民国初年,王梦白持吴昌硕代定之笔单前往北京谋职,在司法部担任录事。1915年,在司法部任职的余绍宋与司法部的若干同事一起组织"宣南画社",请江南名画家汤定之作指导,每次聚会都邀请在北京的书画名流光临切磋,梁启超、姚华、陈衡恪、萧俊贤、王梦白等,都是雅集的常客。1920年,在陈衡恪的推荐下,32岁的王梦白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教授,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阶段。

《红树双猿图》的作者王梦白擅长花鸟猿禽,得意之作均出自观察写生,并且能够不受传统笔法的束缚。王 雪涛曾经回忆说,王梦白作画时并不死守某种笔法,而是"转运自如"、"根据表现内容与作者之意,该用什么笔法就用什么笔法"。王雪涛称王梦白作画有"三快",即眼快、手快、心快。王梦白的代表之作,比如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豆荚蚂蚱图》、《海棠蟋蟀图》等,蚂蚱、蟋蟀的瞬间动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受到"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精熟畅快。其实,在王梦白的绘画创作中,"眼快"和"手快"都只是表面现象,"心快"才是真正的诀窍。王梦白善于观察,有着惊人的默写能力。他在动物园写生,常常是眯起一只眼,静静地看个够,然后转身背临,尽得神韵。也正是有这样的素质,他在放笔落墨的时候,没有一点雕琢之气,并且能够笔随心运,涉笔成趣。他还常常带着王雪涛一起观看动物题材的影片,情酣兴浓之时,就紧紧地抓住王雪涛的手,叮嘱他格外留意。

王梦白先生从美术史的角度上说,有突出的位置。在民国时期他跟齐白石、陈师曾、吴昌硕等等是这个在一个等级线上。王梦白画画很全面,花卉草虫是最擅长的,山水人物画得都很精彩。他还以书法见长,能诗作对,题画常有佳句。由好友陈师曾推荐,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40岁以后,王梦白寓居天津,贫穷潦倒,46岁辞世。因此,王梦白创作的书画数量很少,只有一小部分人收藏他的书画作品。

1922年秋,北平为纪念苏东坡诞辰885周年邀请名书画家聚会,梦白应邀即席画《猪》一帧,活泼而具憨态;陈师曾于猪旁补画疏竹,题写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推为纪念会佳作。

曾作《蜂猴图》一帧,画猴3只,雌蹲地捧吃葡萄;雄伏树杈,顾盼垂涎;幼攀树上,痴望树梢白头翁;另有马蜂四五只在窝边旋飞。"蜂猴"谐音"封侯",乃题诗云"生平果遂封侯志,寿考何须到白头"。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