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90 (京津画派 王梦白 3 )

2017-09-27 11:32:1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王梦白 原名王云,字梦白,号乡溪渔隐、乡道人,江西丰城县(今丰城市)人。幼时丧父,母亲将他送到县城一钱庄学徒。年轻时在上海钱庄当学徒时喜画花鸟画,学习任颐,并受到吴昌硕的指导,画艺提高很快。1919年到北京任司法部录事;1919~1924年间,由陈师曾推荐任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主任、教授。他的得意弟子为王雪涛、王羽仪。少为钱庄学徒,因学画任颐花鸟画,为吴昌硕所赏。后至北京,陈师曾劝其改学李,华岩,艺事大进,并被陈推荐为北京美专教授。善花卉翎毛,喜写生,尤擅画猴。1929年曾赴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后在天津,穷困潦倒而死。

1946年春,张大千和王雪涛在一起赏画论道、怀古说今。不知不觉,话题涉及到王雪涛的老师王梦白。王雪涛以王梦白的《红树双猿图》索题,张大千慨然题到:"远寻红树宿,深向白云啼。丙戌春孟,雪涛道兄出观。王梦白先生之殁,忽忽十二年矣。题此不胜车过之痛。爰。"落款的下方,工整地留下了两方印章,一为"张爰之印",另为"大千"。

王梦白的画,在后期受徐青藤、华新罗、李复堂等人的影响较大。有些作品中,也有着陈衡恪的影子。比如王梦白的《菊花螃蟹》,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其笔法和趣味,跟陈衡恪的同类作品《蟹菊图》、《菊轴》、《菊石图》、《松菊图》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915年,梅兰芳曾经向王梦白学习绘画。每星期一、三、五,王梦白亲往梅宅,现场示范作画技巧。1924年,梅兰芳的30岁生日,王梦白与凌植支、姚华、陈衡恪、齐白石等一起在梅宅合作绘画,王梦白画了一只张嘴的八哥,栩栩如生。此画是梅兰芳最珍爱的绘画作品,张挂于梅家的书房。

1929年4月初,王梦白应邀赴日本介绍中国艺术,在东京、大阪两地曾举办个人画展,受到日本艺术家和鉴藏家的好评,出版了《王梦白画册》。

王梦白先生从美术史的角度上说,有突出的位置。在民国时期他跟齐白石、陈师曾、吴昌硕等等是这个在一个等级线上。王梦白画画很全面,花卉草虫是最擅长的,山水人物画得都很精彩。他还以书法见长,能诗作对,题画常有佳句。由好友陈师曾推荐,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40岁以后,王梦白寓居天津,贫穷潦倒,46岁辞世。因此,王梦白创作的书画数量很少,只有一小部分人收藏他的书画作品。

1922年秋,北平为纪念苏东坡诞辰885周年邀请名书画家聚会,梦白应邀即席画《猪》一帧,活泼而具憨态;陈师曾于猪旁补画疏竹,题写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推为纪念会佳作。

曾作《蜂猴图》一帧,画猴3只,雌蹲地捧吃葡萄;雄伏树杈,顾盼垂涎;幼攀树上,痴望树梢白头翁;另有马蜂四五只在窝边旋飞。"蜂猴"谐音"封侯",乃题诗云"生平果遂封侯志,寿考何须到白头"。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