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20 (京津画派 李苦禅 4 )

2017-10-30 11:35:3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李苦禅绘画选材独特, 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如《教子学飞翔》图,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雏。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

 1930至1933年,应林风眠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现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被徐悲鸿院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国画教授,并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参加了在北平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的中国百名书画家书画大展。当时与蒋雨浓、王青芳、白铎斋并称为 “京中四怪”。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之筹备机构)作画二百余幅。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巨幅《盛夏图》(与儿子李燕合作)。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墨竹《劲节图》。应邀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和《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12月6日,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在港讲学。1981年,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完成巨幅国画《盛夏图》。参加教学片《苦禅写意》的拍摄。到漓江写生作画。1983年 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庙书写仪门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变革。而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李苦禅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因而李苦禅在中国书法艺术之“画家字”方面独树一帜。李苦禅在数十年觅碑访帖之中自成朴雅、浑厚、风神、婉转的行草艺术。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创造。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李苦禅的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