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26 (京津画派 李苦禅 10 )

2017-11-04 09:06:4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有人以为,意境的创造仅仅是山水画家的事。正因如此,有些画花鸟的人,把作品当作笔墨的游戏、技法的堆积、形式的玩弄,甚至以哗众取宠为能事。这样的花鸟画没有感染力,没有生命力,因为没有灵魂。

所谓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就是创造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客观的自然与主观感染力。黄荃富贵,徐熙野逸,不只是风格的不同,更是精神境界的差异。观白阳的画,你恬静的心绪。这是明代文人典型的感情世界。八大山人的疏柳寒雀会使你感到荒寒冷僻。他的荷塘则把你带入一个远离尘世的圣洁天地。白石老人的残荷则纵横交错,色彩斑烂,一派金秋景象。

李苦禅先生是一位善于创造意境的大师。他的画总是通过美感把人带入一个特定的精神境界。小而言之,几只鹌鹑偎倚在草丛里,警觉的目光望着外界。草丛画得是那么自然,鸟儿画得是那么稚气可爱。这是何等生动的田野小景!小小的天地里是那么幽静,使观画者似乎唯恐惊动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大而言之,苦禅先生画鹰则力求创造一种雄强的磅礴气势。如《山岳钟英》,苍松巨爪擎满全幅。数只雄鹰屹立山巅,英视瞵瞵。他画的不是翱翔天空的鹰而是雄踞待发,力量在于“引而不发,跃如也”,给人的感受是雄强,奋发,崇高,向上,力的含蓄。

苦禅先生的鱼鹰虽笔墨简约,却意趣盎然。几只鱼鹰随波漂游,从鸟的动势见到波涛荡漾。水草点缀其间,淡墨大点错错落落,似浮萍,又像浅底的泥草。一片水乡烟波浩渺的景象,真是笔有尽而意无穷,使你的心绪进入大自然的遐想。联想他画的一幅《白鹭》,寥寥数笔勾出一只生动的白鸟,背景德镇淡花青点了许多大点,既衬托出水鸟洁白的身躯,又造出无边元际水面的氛围。笔墨如此之简,境界如此之大。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先生画荷塘也是如此。只觉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唯有清气充满乾坤,陶冶人的高尚纯洁情操于观画之中。他的四幅丈二匹的恢宏巨制《盛夏图》则是另一种境界。这幅画是画师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84岁高龄怀着满腔热情绘制的。他以非凡的气魄画出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繁盛世界。这幅画不是使你回归自然,而是使你在置身于大自然的同时,产生对华夏大地的热爱之情。苦禅先生的教学影片在映到此画时配以高昂雄浑的《伟大的祖国》乐曲,十分恰当。观画使你心潮澎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画为心声。画是对自然的讴歌,更是画家心灵的倾诉。不同的思想感情产生不同的作品。大半生坎坷的苦禅先生也曾有过孤寂情产生不同的作品。大半生坎坷的苦禅先生也曾有过孤寂情调的作品,这是不公道的逆境使然。然而苦禅先生的人生凤不是出世的。他人生观的主流是正直、无私,重人格、重国格。爱国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建国以后,他的艺术创作有过两个高潮。一是五十年代后期至1965年。这一时期他产生了一批非常好的作品。它们突破旧文人画的藩篱,笔墨酣畅,意境清新,艺术上达到一个高峰,惜为“社教”、“文革”所中断。“文革”以后,四凶既除,国运日昌,老人的心情十分舒畅,创作热情异常高涨。他虽已步入晚年,却创作出大量在艺术上堪称绝伦的不朽之作。这样宏大深遂的艺术境界前人所无,它代表了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苦禅先生早期的作品以表现农家情趣和文人基调的作品为多。这反映了他与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和中国固有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然而豪放耿直的性格使他倾向于祖国的山河。他陶冶在祖国的大自然之中。他饲养鸬鹚,与南国水乡的苍鹭、野凫为位伴,俯察飞鸣田野的鹌鹑、竹鸡,仰观屹立山崖的鹰隼,徜徉于西子湖畔无边荷花之旁。他的胸襟日益开阔,爱国思想日益升华。他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地的眷恋融进了作品。他热爱祖国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的薰陶,使他的艺术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他作画是为了表达心声,于是寻求表达自我胸襟的艺术手法。他十分敬重老师白石老人,但不邯郸学步,而是学习老人的创造精神。他抓紧了生活、传达室统、修养的根本,因此很早就形成了自已独立的风格,在正确的道路上使艺术深化。他的受国思想使他把艺创作与爱国热忱融合起来,这使得他的艺术愈到后期愈有感染力,从而体现了时代精神。李苦禅先生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树立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