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35 (京津画派 周怀民 5 )

2017-11-13 10:58:1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周怀民(1906--1996),现代美术家,无锡钱桥人。自小喜爱书画。因家境贫寒,19岁离乡谋生。业余时间自学绘画,逢假日常去故宫观赏和临摹古画,尤爱临摹清代"四王"真迹,同时阅读、钻研绘画理论,向知名画家请教技艺。26岁时临摹的沈子居巨画《桃源图》,已假乱真地步,京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特聘他去教授国画。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执教。他描绘的太湖山水画中,常毕现芦苇、芦塘的质感、气势和神韵,被人们誉为"周芦塘"。代表作品《山水》、《芦塘》、《葡萄》等。出版《周怀民画辑》、《周怀民藏画集》等。

改革开放后,周怀民年事已高,但还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交流,这使得他忙得不亦乐乎。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在香港举办筹款画展。期间,周怀民的一幅葡萄竟被竞价高达一百万元,由于两位港商争夺此画又互不相让,残联主席邓朴方只得央求周怀民再画一幅。周怀民二话不说,立即提笔又画了一幅,至此,周怀民的两幅画就为残联募得了两百万港币。

 1991年,周怀民在妻弟;旅美定居於丹佛市之台湾音乐教育家、台湾低音提琴之父计大伟教授一番努力下,促成应美国丹佛大学、纽约东方画廊等单位的邀请开始访美之旅,并在美国举办了多次画展,在外甥女丹佛大学杰出校友计安琪推荐下,还荣任美国丹佛大学的荣誉教授,成为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据庄栩先生提供给我的资料看,当时有几十家报纸报道了周先生访美和展览的情况,媒体盛赞周怀民为"国宝级画家"、"无私的中国人"、"真正伟大的公民"。

 1992年周怀民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又赴日举办画展,以纪念中日邦交20周年。周老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还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监察委员、北京政协委员、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等职。一生共在国内国外举办过35次画展。

 周怀民去世后,前去吊唁的有千余人,乔石、荣毅仁、钱其琛、王兆国等都送去了花圈。周老曾遗言,要把他葬在家乡的太湖之畔。按照其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无锡马山华侨公墓,背靠灵山,面朝太湖,其墓上方是荣智健为其家人修建的墓。其生前是荣家的座上客,死后还是和荣家毗邻而居。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则存放着周先生的部分遗物,在公墓名人墙上镌刻着先生的名字。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