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849 (京津画派 吴作人 9 )

2017-11-22 11:07:2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吴作人油画作品欣赏

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翌年转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徐悲鸿,并参加田汉组织的南国社。后随徐悲鸿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学画。1930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后转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进院长白思天画室学习,曾获学院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

在油画民族化方面,表现在技术、技巧上,《齐白石像》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在构图的规律中,绘画布局的根本法则是黑白的总体设计,这是中西共通的原则,而中国的水墨画最讲究大块黑白的布局处理,因为在水墨画上,色彩一般不占重要的位置。基本上以素描为手段的版画,插图则讲究黑、白、灰,现在的油画也很注意这个三大调的装饰效果。吴作人在水墨画上信守“知黑守白”的原理,在油画上也运用得很得体。齐白石头上的那顶乌绒软帽,它覆在老人脑门上,产生恬适之感,它和多少有点夸张的宽袍大袖配合起来,是纯属中国型的。同时,大块的黑色、青色,给画面压上一定的份量用来衬托明晰的脸色,这是“知黑守白”在油画上的妙用,和背景的灰色调恰好形成稳重而又空灵的素描总体结构。这幅画采用平光,不强调明暗对比,减弱阴影,但未尝违背写实的明暗法,这也是从“知黑守白”的基本原则出发的变化运用。

  在笔法技巧方面,最明显的是用破笔画银髯,疏落有致,是油画,又有毛笔的神韵;那眉毛又是在铺好的底色上用秃笔“拔”出来的。这种笔法;只有在深入体味造化以后,在精通油画性能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为了照顾老人的体力,在创作《齐白石像》的过程中,只对着老人画了一次,在安排好大局的构图上,一气呵成了最主要的脸面和双手。但是总的说来,吴作人的作画习惯是,作好充分准备,一鼓作气,攫取形象,以求得最大程度的艺术生动性。衣服是请别人穿着画的;红色沙发是参照一片织锦设想着画的,从以上情况,也可以看到他艺术方法的灵活性。

 

1 吴作人 齐白石像 90×40.5 布面油画 1954 中国美术馆藏

2 吴作人 芍药花 51×40.5 布面油画 1957 中国美术馆藏

3 吴作人 三门峡工地 117×150 布面油画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4 吴作人 农民画家 114×147 布面油画 1958 中国美术馆藏

5 吴作人 负水女 61×72.5 布面油画 1946 中国美术馆藏

6 吴作人 丁香花与迎春花 77×91 布面油画 1955 中国美术馆藏

7 老人像 1953年

8 船码头

9 大连星海公园 1956年

10 缝 1933 麻布·油彩 69×60cm

11 高原傍晚 , 1944年作

12 解放南京号外 1949年

13 静物

14 静物水果 1934年作

15 欧洲小女孩

16 天山之秋 1955年作

17 给奶奶读书

18 长江

19 妇女肖像

20 有凤梨的静物

21 藏族妇女

22 杂花

23 港

24 静物

25 青岛海滨公园

26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118×175.5 cm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