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904 ( 京津画派 萧谦中 6)
2018-01-19 17:14:33
萧谦中(1883-1944)原名萧逊,字谦中,号大龙山樵。安徽安庆市杨桥镇龙山村人。早年师从姜筠学习山水画,成绩显著。后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野。1921年重返北京,广泛涉猎历代名家作品,深得传统艺术精华,尤醉心石涛、龚贤、梅清。1920年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曾任教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国画学研究会。
萧谦中刚学绘画时,主要临摩“四王”(王翚、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山水,接着学习宋元诸家,也终受明清之际黄山画派影响。对于前贤,他的画黑中透亮吸收黑龚墨法,又兼取石涛用笔的苍秀空灵所致。龚贤师吴镇,却未墨守吴镇之法,跳出藩篱,赋于水墨山水画以新的生命力,萧谦中学龚贤,加之自己多年揣摩的用墨技法经验,发展了水墨画的技巧,将中国山水画的用墨之法,推向更为雄厚苍莽的境界,充实完善了用墨技法,雄浑朴茂、苍润遒劲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浩荡高远的昆仑元气。尤其对龚贤所言“心究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无笔法墨气之分”、“笔墨互为表里”有独到领悟。他从龚贤遗法中融汇、提炼,使其皴、擦、点、染、干、润、浓、枯综合表达极为优美,求取丘壑的丰富与笔墨的凝重,笔下境界雄浑深秀,所作山水往往山重水叠,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笔墨基本不脱离山川造型,因而在当时雅俗共赏。虽广学前贤,但也自成“萧家山水风貌”。
他的画笔从不被俗情时务所乱,他曾得意地宣称:“近多任意涂抹,居然为可食者所喜,于此可觇世风矣,吾人敢谢不敏!”赏观黑萧,苍润吞浑的表象下,蕴藉良多的还是传统笔墨的因素,在他的黑萧山水中,总是精心营造,以十分娴熟的笔法,一气呵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氛围。天光、山光、水气、空气,交映汇聚而成自然之态,深刻于缣素之中,长留于天地之间。
民国京津诸家,尤喜“二萧一胡”,骨子里更喜欢萧谦中,谦中一生与世无争,潜心作画,用心描绘山水、与先贤交流、寄托愁思,作品就是他全部的寄托。谦中于技艺有“黑萧”、“褐萧”、“彩萧”的成就,远观厚重、雄浑、静谧,细品处处景致,看他的作品如置身真山真水之间,上下左右全是景色,谦中心中的景色。。。有技法的精湛、景致的秀美、人品的高迈,观者获益良多。。。惜乎!英年早逝,世间少一大师!再叹!
萧谦中刚学绘画时,主要临摩“四王”(王翚、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山水,接着学习宋元诸家,也终受明清之际黄山画派影响。对于前贤,他的画黑中透亮吸收黑龚墨法,又兼取石涛用笔的苍秀空灵所致。龚贤师吴镇,却未墨守吴镇之法,跳出藩篱,赋于水墨山水画以新的生命力,萧谦中学龚贤,加之自己多年揣摩的用墨技法经验,发展了水墨画的技巧,将中国山水画的用墨之法,推向更为雄厚苍莽的境界,充实完善了用墨技法,雄浑朴茂、苍润遒劲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浩荡高远的昆仑元气。尤其对龚贤所言“心究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无笔法墨气之分”、“笔墨互为表里”有独到领悟。他从龚贤遗法中融汇、提炼,使其皴、擦、点、染、干、润、浓、枯综合表达极为优美,求取丘壑的丰富与笔墨的凝重,笔下境界雄浑深秀,所作山水往往山重水叠,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笔墨基本不脱离山川造型,因而在当时雅俗共赏。虽广学前贤,但也自成“萧家山水风貌”。
他的画笔从不被俗情时务所乱,他曾得意地宣称:“近多任意涂抹,居然为可食者所喜,于此可觇世风矣,吾人敢谢不敏!”赏观黑萧,苍润吞浑的表象下,蕴藉良多的还是传统笔墨的因素,在他的黑萧山水中,总是精心营造,以十分娴熟的笔法,一气呵成属于自己的艺术氛围。天光、山光、水气、空气,交映汇聚而成自然之态,深刻于缣素之中,长留于天地之间。
民国京津诸家,尤喜“二萧一胡”,骨子里更喜欢萧谦中,谦中一生与世无争,潜心作画,用心描绘山水、与先贤交流、寄托愁思,作品就是他全部的寄托。谦中于技艺有“黑萧”、“褐萧”、“彩萧”的成就,远观厚重、雄浑、静谧,细品处处景致,看他的作品如置身真山真水之间,上下左右全是景色,谦中心中的景色。。。有技法的精湛、景致的秀美、人品的高迈,观者获益良多。。。惜乎!英年早逝,世间少一大师!再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