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910 ( 京津画派 萧谦中 12)

2018-01-23 11:01:3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萧谦中早期山水,因师承姜筠,故受清初四王之王翚的影响颇大。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继承明代董其昌衣钵,醉心倡导前贤笔墨技法、技巧的研究和提纯,深得当时皇室推崇,定论画坛正统。清·康熙30年(1691)王翚奉诏写《康熙南巡图》,得“山水清晖”褒赐,更被视为画之正宗,自此王石谷绘风宗学者延绵不绝,史称虞山派。
 
  但清初以降直至民国,虞山绘风延绵不绝数百年,出类拔萃者少之又少。晚清京师姜颖生、民国沪上张石园,毕生追寻王翚情趣、研习王翚笔墨,陈陈相因,亦步亦趋而不越雷池,终究仅得“得石谷真髓”之定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有言“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反观清末沪上吴石仙,绘事初学四王,尤攻王石谷,游学倭国后,在虞山绘风基础上,结合米芾、高克恭诸家墨法,变法成功,名动海上。萧谦中早年师承姜筠,远宗王翚,也是成功实施了中年变法,跳出四王笔墨巢窠,开创自家山水面目的一代京津派名家。
 
 
 有传姜筠晚年沉迷于麻将而疏于绘事,接单之作多为弟子萧愻代笔,师待之苛,遂随友出走游历蜀川等地,均不得意,复回京后见展览会中石涛、龚贤、梅清画,自创一格……
 
  我们根据片羽文字中可知,早期萧谦中山水面目一如乃师,同时又说明了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萧谦中已具备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力。关于萧氏离开师门,游历川蜀不得意最终返京的时间问题,诸多萧谦中简介都抄录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引胡佩衡稿为1920年萧氏 “三十八岁”,天津文物局邢捷先生通过一件《萧俊贤萧谦中合作山水》上萧氏自题“萧愻时年五十九,客燕京又二十七年矣”,挖掘考证出当年胡佩衡稿有误,萧愻复回北京时间应为1914年,时年32岁。(详见天津古籍出版社·邢捷《萧愻书画鉴定》)
 
  但无论哪种萧谦中的简介,都提及返京后在展览会中得见石涛、龚贤、梅清等诸多先贤的山水笔墨,这应该是萧氏在具备深厚的四王传统笔墨功力基础上实施中年变法的最初原动力。品读萧氏1920—1922年(38—40岁)的山水作品,笔墨技法已较早期有所变化,也应该是这段时期,萧家山水才慢慢步入“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境界。
 
  成功实施中年变法后的萧谦中山水,从梅清、石涛中汲取笔法的精髓,上溯五代董巨、元之黄倪;从金陵之首龚贤中汲取墨法的原理,远师米芾、高克恭、方从义、吴镇等墨法大家;再融合元四家之一王蒙繁密跌宕的构图形式,就不仅仅是“写向画图君貌取,只疑黄鹤草堂前”,而是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现实境界了,真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