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 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983 (京津画派 溥松窗 9)

2018-04-17 10:10:17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在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名师之中,溥松窗先生(1913——1991)是个特殊的人物,因为他出身高贵,属于皇亲贵戚之列,本应该享尽荣华富贵,但由于时代的更迭,为了生存,他以绘画为生。因为他绘画功底深厚,被聘为辅仁大学美术系的任教。曾兼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教授,北京大学美术补习班教授。在《北京辅仁大学校史》中对松窗先生做过如下介绍。“溥松窗,名溥佺,满族,北京人。宣统皇帝溥仪之堂弟。擅长中国山水画。曾任北平辅仁大学美术专科导师、讲师,北京画院画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夫人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代表作有《万马图》、《千骏图》等。出版有《竹画法》、《山水画法全图》等。”
     关于松窗先生在辅仁大学美术系任教一事,在三十五年(1946)《私立北平辅仁大学教职员一览表》对先生的记载为:职别栏中为“讲师”,性别栏目中为“男”,别号栏目中为“尧仙”,年龄栏目中为“三十七”,籍贯栏目中为“北平市”,到校年月为“二十五年九月(1936)”,住址栏目中为“东单麻绳胡同居易里戊三十五号”,在备注栏目中有“五局3147”,笔者推论为松窗先生的私人电话。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笔者得知,爱新觉罗·溥佺(溥松窗),笔名雪溪、尧仙、健斋,生于北京,满族人。他的祖父是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由于年龄小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故又被称之为溥仪的堂弟。松窗先生自幼酷爱书画,由于老师均为当时著名的画家,加之家中藏有多幅历代书画真迹,奠定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清王朝的覆灭,他与溥心畬、溥雪斋、溥毅斋等贵族后裔为了求其生存,以书法绘画为生。溥心畬被公认为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家之一,世间曾有“南张(张大千)北溥(溥心畲)”的说法。溥雪斋被聘为辅仁大学美术系(前身为艺术专科)主任。1928年溥雪斋发起的“松风画会”,松窗先生与溥雪斋,溥毅斋、溥庸斋、溥心畬、启功、叶仰曦等先生一起,被当时画坛誉为“松风九友”。 因为溥字辈兄弟皆出自皇室,他们的绘画作品又都有功力雄厚,色彩古朴典雅,风格清逸脱俗的特点,别具一格,自成流派,被后人称为“宫廷画派”。当年松风画会每星期在溥雪斋先生寓所处的送风草堂举办一次雅集,松窗先生参与其中受益匪浅,曾溥雪斋先生处学习画马,还从关松房先生处专攻山水。在这些名师的指点之下,加上自己的勤奋,松窗先生画技日渐成熟。1936年松窗先生被聘为辅仁大学美术系任教的时候才23岁,可见松窗先生的绘画功底非同一般。有人这样评价松窗先生,他“是一个全才型的画家,能诗,能书。山水清新,鞍马精到,兰竹更是堪称一绝。”
    松窗先生的山水画造诣精深,画风独特。松窗先生的山水画,擅用小笔,将北宗的精严深秀与南宗的清苍混茫熔为一炉。建国以后赴西南等地写生,用传统笔墨描绘自然景色,赋予作品以新的生机。并在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先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娴熟地运用所掌握的技法,随心所欲地描绘他所要的题材,一笔一划都饱含着浓厚的传统韵味。先生一生中有多幅丈二以上的大作,这些作品气势宏大,笔墨苍劲,构图完美,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先生在传统画法上寻求改革,把青绿山水这种古老的画法用于写实的山水画创作之中,取得了画面上的清新效果。他在描绘新农村题材时,在所画的梯田中施以石绿,给人感觉清脆明亮。在江南水乡作品中,在水田中染上石绿,而远山则用浓淡的石青,在色差的变换中,显得整幅画面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气息。在绘制长城作品中,以浓石绿渲染山石,烘托出长城的蜿蜒与雄伟。在使用石青、石绿过程中,先生不是重色平铺,而是根据题材的内容浓淡相间,更富有表现力。松窗先生山水画代表作有《二郎山》、《井冈山》等。
   松窗先生早年作品《万壑松风图》,尺幅不大,而笔墨奔逸,线条生辣遒劲,皴法不拘一格,随意生发,聊聊数笔,而层次已十分丰富。画中松林采用写意画法,以神写形,重其神采,表现得自然而苍润。浅绛设色以赭石为主,色墨交融,不着痕迹。画中水流和烟云的表现,或轻灵,或曼妙,出入之迹不可端倪,也是可圈可点的。其落款书法飘逸圆润,结体内含奇趣,与画风十分匹配。
晚年的时候,松窗先生先后出版了《溥松窗山水范画册页》、《山水画法全图》等专著,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展现给读者,,是值得资取借鉴的山水范画作品。《山水画法全图》被称为“溥老的毕生经验一套不可多得的山水画的范画!”松窗先生对山石、水云、树木等画法做了一一解析。其中关于树木的画法有四十多幅。
松窗还喜欢画鞍马,松窗画马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解剖、透视和明暗,多层着色,色彩过渡自然,因此造型准确,立体感强。有些学者认为松窗先生的鞍马受郎世宁的影响最大。他们用郎世宁的名画《八骏图》和松窗先生的《松马图》相比,发现二者在马匹和树木的刻画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松窗先生鞍马画也有元代画家赵孟頫的手法,如赵孟頫的名作《浴马图》和松窗先生的《双马》相比较,不仅马匹人物相似,连线条都是一样的清劲自然。尤其是马的鬃毛,虽然细如毫发,劲如铁丝,却丝毫不显呆板,浓密中见条理,细微处见精神。松窗先生在所创作以马匹为主题的作品中,补景的坡石树木,又不同于赵孟頫,他把青绿色尽量淡化,只是起到烘托作用。因此赵孟頫鞍马画的风格是凝重、古朴,而先生的鞍马画是淡雅、清丽。
墨竹是松窗先生最得意的拿手戏。他笔下的墨竹就像他的人,“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虽清瘦柔弱却不失潇洒孤傲。晚年的松窗先生很少画山水和鞍马,却画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竹。松窗先生画竹从宋元入手,侧重写实。作品虽多见折枝小品,却一丝不苟,十分讲究。先生在创作过程中立意清新,用笔爽利。折枝弯弓待发,竹叶劲利如箭,颇有情趣。整幅作品飞动洒脱,清劲利落,一枝一叶间,见其功力深厚。松窗先生的墨竹兼工带写,笔力雄强,风格清逸脱俗,具有书卷之气。
《辅仁大学师生书画集》中收录了松窗先生的四幅作品,1979年所绘的《山川图》、1986年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三十五周年绘制的《马》、和汪慎生先生合作的《松鹤图》以及《双马图》。
松窗先生去世后,启功先生做挽诗一首,“戛玉琳琅顾定之,琴书堂里见新枝。失惊落笔如飞处,似恐琼楼赴迟。冰雪聪明禀赋高,星源万里溯来遥。惜丁四库凋零后,文字如何写大招。”款为“松窗居士画竹卷,笔迹匆遽,若不可待者,旋即逝世,仅一月耳。”启功先生长松窗先生一岁,又同是雪斋松风画会成员。他们之间的友情,可想而知。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