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051 明 程邃

2018-06-24 11:04:1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程邃(约1605-1691),明末清初篆刻家、书画家。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垢道人、野全道者、江东布衣,歙县(今属安徽)人。晚年寓居扬州。诸生。博学,工诗文。早年从黄道周、杨廷麟游。品行端悫,敦尚气节。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擅山水,初仿巨然,后纯用渴笔焦墨,沈郁苍古,别具蹊径。为新安画派中主要画家。传世作品有《山静日长图》、《渴笔山水图》、《仿黄子久深岩飞瀑图》。

 

 

【名称】明 程邃 千岩竞秀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29.5厘米,横22.7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略参元代王蒙笔意,山峰巍峨,苔点富有变化。咫尺画面,气势开阔,布局平中见奇。意境沉郁萧森,既带有新安画派的特色,又表现出作者追求金石情趣的个性。王昊庐云:“张躁有生枯笔,润含春泽,乾烈秋风,惟穆倩得之。”于此图中可以窥见他的艺术风貌。款题:“千岩竞秀。程邃时年八十三岁。”

 

【名称】明 程邃 山水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水墨,纵35.7厘米,横57.?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册共八开,每幅均有题画诗句,如“流水自无恙,疏枝别有情”、“独坐扁舟别有意,肯同秋色老烟波”等等。画山水师法王蒙,纯用枯笔焦墨,追求荒朴古茂意境,本为新安画派技法特色,而程邃山水融入金石意味,更为独造。此山水册页,笔精墨妙,立意寄情,深堪品赏,实为佳作。

 

 

清 程邃.张恂.方孝标三人为邱元武合绘山水圖卷 纸本水墨 21×283.2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程邃(1605—1691年),字穆倩,号青溪、垢道人、江东布衣等,安徽歙县人。明亡后不图仕进,隐于艺文之间。为人博学好古,工诗文,精鉴别考证,收藏金石书画颇丰,是一位学者型的书画篆刻大家。篆隶用笔和刻印刀法古厚苍劲。师法巨然、王蒙、吴镇,枯笔焦墨,沉郁苍古,具有金石趣味,在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为“新安画派”之先驱。

 

 

程邃 水邨山阁图卷 天津博物馆藏

程邃绘画好用渴笔,以渴笔作画,元代最盛,尤其以倪瓒、王蒙为代表,所以他用渴笔,无疑是从倪、王两家取法的。天津博物馆藏程邃《水邨山阁图》绘山峦起伏,江水环绕,房舍依依。长披麻皴作矾头叠堆,略作皴染,笔墨疏秀,景致淡逸,意境清濯。自识:“壬子仲春,垢道人程邃画。”下钤“程邃”朱文印、“穆倩氏”白文印。“壬子”为康熙十一年(1672),作者时年66岁。卷首右下钤“有言无言间”、“江东布衣”白文印,收藏印“金山陆士雄藏”朱文印。

程邃将金石之趣融入到山水画中。他的用笔,不论粗细、干湿,都能看到书法的笔趣和篆刻刀趣的渗透。程邃的篆刻开创了徽派的新局面,他将绘画与篆刻两种艺术相互融会贯通,应在常理之中。

 

 

清 程邃 秋岩耸翠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程邃 山水图 轴 纸本墨笔 64.6×29.4cm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绘 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三昧从来不自知,云寒沙白树参差。是中有句无人道,忆得襄阳五字诗。癸丑冬日客邗上之董子祠作,垢道人邃。”钤“程邃”。

“癸丑”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程邃68岁,时为其绘画艺术的成熟期。

全图以枯笔焦墨表现丘峦林壑,带有程邃典型的笔墨特征。其渴笔干墨的行笔线条刚劲有力,具有以书入画的金石味,将山石树木荒拙苍老的筋骨之美表现得别有情致,从而成功地勾画出作者理想中那种摆脱尘嚣缰锁、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

 

 

清 程邃 山水图 轴 纸本墨笔

62.4×57.4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江面辽阔,一高士泛舟濯足,船身稍斜,造成飘浮之动感。人物用笔虽不多,却形神兼备,景物与人浑然一体,。此为程邃写意山水画之代表作。

本幅自题:“龟峰先生悬余梦想有年,此日缔交,笃踰平生,立谈遽于应声,见于笔墨。前路素心如相间,即以一示为推襟镜影可也。谨系廿八字博笑:濯足人非濡足者,闭关何事写乘桴。钓鳌大手期君子,冰壶莹处有骊珠。黄海弟程邃。乙丑七夕,时年七十有九。”钤“穆倩”朱文印、“程邃之印”白文印。

“乙丑”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程邃时年79岁。

 

 

明 程邃 千岩竞秀图 轴纸本水墨 29.5×22.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略参元代王蒙笔意,山峰巍峨,苔点富有变化。咫尺画面,气势开阔,布局平中见奇。意境沉郁萧森,既带有新安画派的特色,又表现出作者追求金石情趣的个性。王昊庐云:“张躁有生枯笔,润含春泽,乾烈秋风,惟穆倩得之。”于此图中可以窥见他的艺术风貌。款题:“千岩竞秀。程邃时年八十三岁。”

 

明 程邃 山水图1 安徽博物馆藏

此册共八开,每幅均有题画诗句,如“流水自无恙,疏枝别有情”、“独坐扁舟别有意,肯同秋色老烟波”等等。画山水师法王蒙,纯用枯笔焦墨,追求荒朴古茂意境,本为新安画派技法特色,而程邃山水融入金石意味,更为独造。此山水册页,笔精墨妙,立意寄情,深堪品赏,实为佳作。

 

明 程邃 山水图2 安徽博物馆藏

 

清 程邃 山水图轴 纸本墨笔

79cm42.5cm 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清风急卷三湘雨,霁色横开千嶂云。行到水穷诗兴发,风流谁识鲍参军。丙辰五月五日写,黄海老人程邃。”下钤“程邃”、“穆倩”、“安贫八十年自幸如一日”、“江东布衣”印。鉴藏印钤“师守玉印”、“槃斋珍秘”。

此图写山村冬景:茅屋数椽,小舟一叶,高士徜徉其间,境界荒寒静谧。全画纯用枯笔皴擦而成,但给人的感觉不是粗糙、干燥,而是精微、秀润,层次感也很丰富。老树槎枒,用笔繁细,尤见功力。据作者题记,作此画时已有71岁。

 

 

 

程邃 寒山万木图 立轴

 

 

程邃 秋山独往图

 

程邃 山水图 立轴

 

 

程邃 深竹幽居图

 

 

 程邃,明末清初篆刻家、书画家。 歙县(今属安徽)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程邃早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才俊。曾拜华亭名士陈继儒门下程邃从眉公学,不惟学画,实亦学其品格和学问。同时,也从眉公处结识了黄道周。 程邃为人,诚实正直,品质端悫,崇尚气节,不与阮大铖、马士英等奸党同流合污,而和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大学者朱彝尊交谊甚契,为此招来不少横祸。

 

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垢道人、野全道者、江东布衣,明末诸生。歙县(今属安徽)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程邃早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才俊。曾拜华亭名士陈继儒门下程邃从眉公学,不惟学画,实亦学其品格和学问。同时,也从眉公处结识了黄道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矛盾丛生,狐朋狗党,狼狈为奸。程邃为人,诚实正直,品质端悫,崇尚气节,不与阮大铖、马士英等奸党同流合污,而和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大学者朱彝尊交谊甚契,结为挚友,为此招来不少横祸。他曾因议论颇关朝廷之事,被流寓白门十余年。嗣后又因说了"马士英眼多白,必将乱天下"等语,再遭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的中伤迫害,幸得陈子龙的调护,才免遭毒手。

 

程邃和淮安的万寿祺,同师事陈徵君,诗文、书画、金石,无不精究,为明末书法家黄道周所器重。他的诗文,信笔写就,若不经意,幽涩奥折,自成一体,曾作浩歌一篇,杜浚、魏禧、朱彝尊等均为之序跋。行书、隶书、篆书俱佳,颇负盛名。穆倩善作山水,主张以画抒情,曾在一画上题道:"

 仆性好丘壑,故镌刻之暇,随意挥洒,以泄胸中意态,非敢云能事者也"。他的画,纯用枯笔渴墨,模糊蓊郁,苍茫简远,乾皴中含苍润,别具韵味,古人给予很高评价。杨孟载曾评论:"黄子久画,如老将用兵,不立队伍,而颐指气使,无不如意,惟垢道人能之"。王昊庐亦称颂:"张璪有生枯笔,润含春泽,乾裂秋风,惟穆倩得之"。程邃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每作一印必求精到,稍不如意,则磨去重作。画学黄子久,中年后自成一格,纯用枯笔,干皴中含苍润,杨孟载评论说:"黄子久画,如老将用兵,不立队伍,而颐指气使,无不如意,惟垢道人能之"。王昊庐亦言:"张璨有生枯笔,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惟穆倩得之"。行书、隶书、篆书俱佳;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诗集等。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现代黄宾虹评其画有"千裂秋风,润含春雨"之趣。

 

书法不蹈袭古人,尤工分书,长于金石考证,亦精医道。崇祯十三年( 1640 ) 尝作同《仿黄子久深岩飞瀑图》轴,著录于《知鱼堂书画录》传世作品有康熙十三年( 1640 )为王时敏作《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会心吟》 。

 

 

右图略参元代王蒙笔意,山峰巍峨,苔点富有变化。咫尺画面,气势开阔,布局平中见奇。意境沉郁萧森,既带有新安画派的特色,又表现出作者追求金石情趣的个性。王昊庐云:"张躁有生枯笔,润含春泽,乾烈秋风,惟穆倩得之。于此图中可以窥见他的艺术风貌。款题:千岩竞秀。程邃时年八十三岁。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