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149 元 高克恭 1

2018-09-14 11:39:29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清河书画舫作名士安。回族。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大都(今北京)房山人。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擅山水、墨竹,尤精云山。山水师法米芾父子,后参以董源、巨然、李成等人画法,形成笔墨凝重苍浑,淋漓酣畅的独特风格。墨竹师法王庭筠,并结合赵孟頫、李衎等画竹名家之长,笔法凝练,墨气清润,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合诸家之长,自成一格,被推崇为“当代第一”。

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传世。

 

 

【名称】元 高克恭 雨竹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21.6厘米,横4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叫《墨竹坡石图》。画雨竹二竿,挺拔耸立在坡上石旁,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后面一竿淡墨写出,秀劲挺直,前面一竿则用墨较为浓重。

 

【名称】元 高克恭 云横秀岭图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图绘山峦耸秀,白云缭绕于山间,山脚坡边林木茂盛,溪水萦回。画家以乾笔皴山体,色墨混染,用浓墨沿山的轮廓作横点,山脚坡石用笔勾皴,山体厚重且十分见笔,画风苍秀。树石的画法虽可看出有借鉴米氏父子的痕迹,但整体上已具高氏风貌。画上有李衎、邓文原二题。李衎题云:“予谓彦敬画山水,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常欲以告之,宦游南北,不得会面者,今十年矣。此轴树老石苍,明丽洒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识者,其当宝之。至大己酉夏六月蓟丘李衎题。”对此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较高克恭传世的几件作品,此图堪称代表作。因此图无款,我们无法知道创作此土的准切年月,但据李衎题中所署的至大己酉年(公元1309年)款观之,此图应大致作与同时或稍早,属高克恭晚年的作品。图轴裱绫上另有清初王铎而题。图中分别钤有清梁清标、安岐及清内府鉴藏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名称】元 高克恭 秋山暮霭图卷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设色,47.5×84cm。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历代流传有重名的高氏之作,画重山叠岭、云烟出没的秋山风光。远山用墨线勾轮廓,加以青绿淡墨横点,概括表现烟云变幻莫测之态。山下丛林房舍,依山傍水,气韻流润。用笔兼工带写,云山、烟树信笔写之,房舍笔法工整,无率意之笔。画风学董源和米芾而又有变化,于简淡中见法度,严谨中见韻致。无作者款印。画幅右上侧有元邓文原题诗和清高宗弘历的题记。钤「项墨林鉴赏章」、「五溥仪携出故宫,1944年8月在长春伪满皇宫中被人撕毁,现仅存三分之二。后跋存李国蕃、文志仁二家题记。曾经明项元汴及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名称】元 高克恭 春山晴雨图轴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浅设色,纵125.1公分,横99.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

画云岚春树。烟雨溪桥。无款印。原题。彦敬侍御。为予画此幅。仍作诗云。青山半晴雨。色现行云底。

佛髻欲争妍。政公勤梳洗。大德己亥(1299年)夏四月。息斋道人书。钤印二。李衎仲宾。息斋。

鉴藏宝玺 五玺全。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真赏。丹诚。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珍秘。宜尔子孙。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钱云将鉴赏。

 

 

【名称】元 高克恭 春云晓露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设色,138.1cm×58.5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云山飞瀑,老树溪舟,山坳塔楼半露,山中烟云飘渺。图中山石用概括取意的笔法,信手写之。山顶多攀石,山态似蘑菇。山势雄伟,气象郁苍。树干用双钩染色法,树叶、天空用墨色加花青渲染,烟云掩映其间。用笔圆浑凝重,画风学米氏云山而又有自己的面貌。画中自题:“岁在庚子九月廿日为伯圭画春云晓霭图,房山道人。”下钤“高彦敬印”一方。按庚子为大德四年,即公元1300年。此图系高氏五十三岁时作品。裱边有蒋国榜、李健等题记,钤“愚公”、“苏氏昌龄”、“朱氏泽民”、“柳氏叔雅”等藏印多方。此幅虽伤补过多,但仍可窥见高氏中年山水的面貌。

此图为《大观录》、《江村销夏录》著录。

 

 

 

 

1 元 高克恭 云横秀岭图 绢本设色 182.3 x 106.7 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

 

2 高克恭 春山晴雨图 绢本浅设色 125.1x99.7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3 高克恭 春山欲雨图 绢本墨笔 100.5 x 107 公分 上海博物館藏

 

4 元 高克恭 米氏云山图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5 元 高克恭 秋山暮霭图卷

 

6 元 高克恭 山水卷

 

7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北京故宮博物院

 

8 高克恭 春云晓霭图 北京故宮博物院

 

9 高克恭 林峦烟雨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 高克恭 方棹吟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1 高克恭 山水 故宫博物院

 

12 明人仿高克恭山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祖父汉名乐道。父名亨,字嘉甫,对儒家经典与理学颇有研究,且重操行,达官名士交章举荐,但他崇尚风雅,不乐于仕途,晚年退居大都房山,生子五人,克恭为其长子。克恭早年受父亲影响,于经学奥义,口诵心研,“识悟弘深”。至元十二年(1275)起,他先补各处掾吏,后任户部主事,以文雅置身于公卿大夫与魁儒硕彦之间,渐以名闻。

至元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高克恭先后任河南道和山东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二十四年,升监察御史,台臣称他处事干练,持法有度,纲条具举。次年,桑哥为相,选为右司都事,次年改派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施政号称“平恕”。还都后,授为兵部郎中。不久,桑哥被处死,朝议称高克恭为端介练达之士,选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在任期间,定儒籍,罢弊政,荐才望。当时浙西公田多隐漏失实,行省命高克恭检括。克恭认为,江南每岁输粮四百万石,浙西地区占三分之二,其中公田七十五万一千顷有余,办粮一百三十万石,租粮是民田的近二十倍,公田租赋特重,其由源于宋代,贾似道检括公田,骚扰民间,民田有限,只好强行拼凑,田有虚额,官府不予蠲免,于是负欠者众,吏民交病,应讲求良法,不当再次骚扰。他的意见未被采纳。后来又有理财大臣奉朝命至杭州经理田粮,增收浙东夏税,瓯、婺一带深受其扰,行省自执政以下皆顺旨画诺,唯高克恭认为此举在重伤百姓,拒不署名,并烧毁了一批经理帐册。

杭州每年征调百姓看管官仓,如遇奸利事件,宫库折耗,百姓变卖子女无法偿还。高克恭则另选州县受钱代服徭役的人夫承当,服一年则升其任,百姓得免于征调,杭州此后便以此为常规。税务司往往列刑具于门,用以惩办逃税人员,克恭召见税司官吏,问税入定数多少,答称,不足额定之数。克恭说:我将向上司明言,但示此刑具,加之以威,不是称职的作为。次晨赴税司牙署,见刑具已去,而税入此后却反有盈余。至元末年,江浙一带仍厉行火禁。克恭认为,平民依赖手工维持生计,如因火灾频发而严禁夜间点火,那末小民房屋狭小,夜间又势必要点灯作业,只好设法遮藏,结果,反倒使火灾频频发作。因此,他取消了这一条禁令,此举深得杭民拥戴。

江淮行省易名江浙,高克恭复归中书任郎中。元贞二年(1296),升山西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仅任佥事,位在其下,高克恭上疏御史台,列“不可居纯甫(畅师文字)之上者”三条,力辞其任,于是,大德元年(1297)改选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畅师文也升为他任,时人多称克恭谦让之德。王敬父与克恭同历台、省之职,情义款密,但后来渐染放荡之习,饮酒则往往出语诋毁,使人难堪,克恭毫不动意,称“敬父趣尚高远,不应以小过摈废”,并力荐于朝。任职期间曾建言,朝廷累颁诏旨,议行贡举法,但权臣卖官营私,拔引同类,阻碍施行,致使天下乏才,因此,贡举法应立即施行。又言敦学校、选实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等事,同列多龃龉讥讪,唯御史大夫彻里为之首肯。大德三年,调任工部侍郎,进而转为翰林直学士。

大德六年,授吏部侍郎。次年河东(今山西)大地震,高克恭被派赴平阳,赈饥葬死,审冤案,平反若干事。大德八年,改刑部侍郎。有人上告御史问案时有枉法行为,元成宗命立案问罪。与御史联名办案的官吏为免受牵连,纷纷袒护投诉者,御史于是服罪,后虽遇赦免,但仍议加责罚。高克恭深察其事,坚持联名办事者当与御史同罪,其言与执政意旨不合,但在朝廷辩论时,克恭始终不改初衷。升任刑部尚书后又建言:修明刑罚,本是教化人道的辅助手段,而人道莫大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伦常秩序。而今子控父罪,妇指夫罪,弟证兄罪,奴诉主罪,拷掠成案,大伤风化,宜加禁绝。又在押囚犯,每年死于狱中不下数百人,这些都足以证明,施政有碍于阴阳调和,亟待改善。在刑部与同官论事,不肯随声应和。不久,改任大名路总管。

至大三年(1310)二月还京师,将朝拜之际,感风寒,久治不愈,九月初去世。一子名柜,曾任秘书著作郎。

 

克恭生性坦荡平易,与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他身为色目世家,但汉文化修养极高,去世前还特命丧葬“用朱文公法”,无疑是一位汉化的代表性人物。仕于南方时,他酷爱钱塘山水,余暇则呼僮携酒,杖履登山,留连尽日。画以山水、墨竹著称,兼及兰惠梅菊①。山水始师二朱,后学董源、李成、巨然,墨竹学黄华,集众家之长而“大有思致”。时人诗称:“近代丹青谁自豪,南有赵魏北有高”②,与赵孟頫南北相对,为一代画坛领袖。画竹则独步于时,后人有称:“前朝画竹谁第一,尚书高公妙无敌”③。山水则主一代风尚,所谓“世之图青山白云者,率尚高房山”④。在江南做官时,常与名士李仲芳、梁贡父、鲜于伯机、柳贯、虞集等交游,切磋技艺,与赵孟頫尤称至交,经常挥毫合作。平时不轻于作画,而喜于酒酣兴发之际,好友在侧,为之铺纸研墨,乘快为之,《图绘宝鉴》的作者夏文彦称其画“怪石喷浪,滩头水口,烘锁泼染,作者鲜及”,可见他喜用泼墨写意,画风形神兼备⑤,气韵闲逸,元气淋漓,天真烂漫。去世后,遗墨一纸,价值百千缗,因而,出现了许多刻意临摹的作者,传世赝品也比较多。赵孟頫曾在《墨竹坡石图》中题诗曰:“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

 

他同时兼有诗名,诗风“神超韵胜”,另有一派奇秀之气⑥,《元文类》选西域诗人五家,他的诗作在数量上仅次于马祖常。此外还精于书法、名画、古器物的鉴赏。文集有《房山集》一卷(《元诗选》)、《高尚书文集》(《式古堂画考》,有王士熙跋)与《高文简公集》七卷(《千顷堂书目》)。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