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07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14)

2016-10-15 11:55:34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51 白描仕女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题识:荷盖回翔下九嶷,蕙兰姣服被云衣。椒浆桂酒琼芳釫,窈窕来兮风满岩。戊子三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法匠

 

152 白描仕女像 水墨纸本

 

153 执扇仕女 水墨纸本

  张大千笔下的仕女很美,雅俗共赏,美人也成为他最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之一。他在“求精中学”时期就常画美人,早有“张美人”之誉。大千仕女线条一洗前期之柔媚而趋爽利,至三十年代末期,又上追元人赵孟、钱选,以春蚕吐丝的描绘法配合精谨工致的服装纹样,力求画中人高华的气质,至此,已完全脱去明人职业画风。《执扇仕女》描写含情凝视的仕女的神态,画面栩栩如生,刻画了一个轻拈团扇,轻拢云鬓、面带桃花的少女的神态。其若有所思之态,呼之欲出。

 

154 供养天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戊子十月,仿莫高窟唐人笔,作香供养天女。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

  此幅《供养天女》作于1948年,彼时张大千已从敦煌面壁临摹归来许久,其仕女画风格大变,从早年仿明清的清逸雅丽,转变为盛唐时期的富丽堂皇。此幅正是体现这“一变”之后的经典之作。

  画中仕女为仿盛唐仕女图,较之画家以往对仕女柔弱无骨的表现,这位仕女却身形雍容健美,整体设色浓烈奔放。画中仕女面颊丰满,双肩宽阔,虽然着衣顺垂,却也隐约可见其蜂腰肥臀的体态。仕女手的画法借鉴了莫高窟菩萨手印,线条流畅,姿态优雅,呈自然下垂状,这是以往所不曾表现过的精彩之处。设色也从清淡浅绛变为大胆瑰丽,画家运用了石青和朱膘来表现仕女的饰物,更用金粉勾线作为点缀,饱满的展现了盛唐仕女绘画风格的鲜艳与热烈。而大千此番变文弱而为丰腴的面貌,也影响了当时画坛对仕女画的审美趣尚。

 

155 仕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去上清光花下阴,素娥惜此万黄金,一杯寒露三更后,谁信幽人更苦心。戊子十一月,写明人诗意,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156 林荫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张大千笔端之仕女,温文尔雅,清新俊逸,取法于明清诸家,初为改琦、费丹旭,进而唐寅、陈洪绶、华嵒,衣纹简洁流畅,敷色清丽。此作精丽绝伦,工致生动。尤其是少女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的仪态,纤细的身材仿佛不胜衣物的负重,又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张大千特意将少女头上的飘带绘作飘起状,更是引人喟叹。张大千是个胸中有丘壑的画家,他把少女安排在一湾浅水边,柳枝扶疏,翠竹亭亭,伸展盛开的桃花仿佛将要和少女比美一般,人美景也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不禁让人联想起执扇仕女的心境,是在伤感的怀人,还是在哀怨的思念?

 

157 荷屏仕女图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题识:临波照晚妆,犹怯胭支湿。试问画眉人,此意何消息。戊子四月既望,大千居士爰。钤印:蜀郡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大风堂(朱文)

 

158 仕女 镜片 设色纸本 辛卯(1951年)作

  款识:德英大家清嘱,辛卯之冬,张大千爰。钤印:张季(白)、大千(朱)、大风堂(朱)、藏之大千(朱)

  上款德英夫人,系张大千红颜知己李秋君的七弟李祖莱之妻。

 

159 仕 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细田夫人清赏。己丑七月,大千张爰写于大风堂。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此幅侍女图为大千先生四十年代后期所作,这一时期他的侍女画受敦煌壁画的影响逐渐向重彩转型过渡。画中侍女在造型上取盛唐壁画雍容丰腴的特征,设色上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以石青、石绿、朱砂矿物颜料赋色,色调明丽,艳而不俗。在侍女的面部处理上,张大千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处留白,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形成了他笔下仕女画的一大特色。细品此画,张大千以浓墨兰叶描绘上眼线,反之以淡墨细笔轻描下眼线,再浓墨勾出瞳仁的轮廓,用淡墨渲染深浅,使画中侍女优雅含蓄之目光跃然纸上。

 

160 人物 设色纸本 立轴

  此幅《人物》画,写“武夷君会乡人於幔亭,命吕阿丢戛圆腹”的故事,见之于《武夷山记》。武夷有幔亭峰,相传秦始皇二年中秋夜武夷君在此宴仙坛款待乡民,当乡民们来到山下时,只见悬崖峭壁阻断,蒿草树木参天,无路可上。正疑惑间,有彩虹从天而降,腾空架起一道彩虹,乡民们上桥来到山顶—但见亭中雅香轻烧,红烛照天,钟鼓不绝于耳。席间所饮食,皆天宫琼浆,仙山珍品。几支仙曲过后,乡民躬身拜别,仙人们腾空而去—图中所绘,即为席间武夷君令乐仙为乡民弹奏琵琶之情景。

 

161 闲情赋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绵邈。拈渊明语写于濠镜,张大千爰。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长寿

  大千以“蕉荫仕女”为题材的作品,从1934年开始陆续有所创造。此帧系大千早期仕女画,根据陶渊明《闲情赋》的诗意而作,于濠镜(澳门古时别称)创之。《闲情赋》以浪漫的手法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美人身上,全赋以“十愿”的虚想,铺陈对佳人的依恋、追求和心愿不遂的“十悲”。画中绘一执扇仕女,栖身芭蕉树下,微微侧身,面露无限惆怅。衣纹用笔婉转流畅,设色鲜艳亮丽,衣饰细节的勾勒不遗余力,颇为精绝。芭蕉树叶脉络处理自然清新,叶片有些许残破败相,与女子寂寥的神情相映相合。其勾勒设色之法既是来自之前在敦煌的数年苦研。张大千曾于1949年1月和3月曾两赴澳门,此画应是此时而作。

 

162 理妆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偷试盘龙旧日妆,舞衫歌扇出空箱。恼人弦索在东墙。春事本同云水幻,此情可得地天长。为他一日百思量。《浣溪纱》。十六年为予赋此解漫復书之,己丑十一月客濠江,大千居士爰,似建屏仁兄方家正之。

  张大千仕女画凡数变。第一个时期为四十年代以前,从临摹明、清画稿入手,始终脱不了唐寅、陈洪绶、吴小仙、任伯年、改琦、费丹旭诸家画风的笼罩。第二时期是1941年远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之后的作品。用笔风格大变,转入高华富丽,设色浓艳。运笔线条完全师法盛唐的豪华高远、金碧辉煌、雄伟瑰丽的境界。尤其是线条的运用,完全受敦煌莫高窟菩萨造像的影响,人物已不是小家碧玉的秀媚形象,而给人以香腮凝雪、风华绝代之感。此幅《理妆图》即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数年,于1949年在澳门时所作,笔法更为成熟,高耸的椎髻、头上的簪花、服装上繁缛鲜艳的花边图案或细密的通体花纹,藻饰华丽,色彩更是明艳华美,直臻成熟妙境,是不可多得的惊世之作。上款人曾建屏,潮汕人,后居泰国,为《世界日报》总主笔。

 163 仕女图 1945年作

164 仕女 镜心 己丑(1949年)作

165 仕女 镜心 己丑(1949年)作

166 仕女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167 纨扇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1)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最参差。翠羽汉室王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浣溪纱》。己丑秋日,蜀人张大千爰。(2)十月初五日,实秋三弟四十有二岁生日,客中仓卒,无以为寿,检旧作佐觞。大千居士爰,时同在台北。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春愁怎画、张爰、大千,柳松、芥子、春水楼

  此幅写纨扇仕女,精丽绝伦。发饰团扇、裙带花纹,均工致生动。体态呈S形,源自敦煌佛像的站姿。大千精丽仕女一路,受敦煌影响颇深。其巧妙地综合了明清仕女画与佛教壁画的特点,故其笔下的仕女寓端庄于健美,装饰性中却见庄严法相。左右两株异卉,一精艳、一清雅,绝好地衬托出翩翩佳人,幽然独立。

 

168 纨扇仕女 立轴 1949年作

  款识: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绵邈。拈渊明语写于濠镜。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朱文)、春愁怎画(朱文)、长共天难老(白文)

  裱边:髯翁居士丹青笔,写出峨眉妙入神。丁卯(1987)夏五月,赵少昂题。钤印:赵(朱文)、少昂(白文)

  此故人张大千所写纨扇仕女图。大千人物其风格丕变在去敦煌之后,此图若五十余时所作。戊辰秋暮,过香港观因题。壮暮翁稚柳。钤印:稚柳(白文)

  张大千盛年时期所作仕女画,不精丽绝伦、丰腴健美,而其颜色敷染、面貌勾勒都上承唐宋之法,且装饰性中反见法相庄严。

  《纨扇仕女图》绘一执扇盛装仕女,空无背景;仕女微微侧身,似含无限愁意。其衣纹婉转流畅,神情落寞忧郁,设色鲜艳亮丽,衣饰细节的勾勒不遗余力,颇为精绝,而眼神的刻画更臻化境,细长的丹凤眼盈盈欲滴泪。上题陶渊明名篇《闲情赋》句,这是赋中“十愿十悲”之一。渊明以悠游山林闻名,此赋以隐喻的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含蓄曲折、一咏三叹,妙想天成。

 169 南国清歌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70 敦煌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罗衣初试尚惺松,红豆江南酒面浓。别有深情怨周昉,不得春色秘屏风。己丑十一月朔,写于镜海戏题,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

  题跋:此唐周长史仲朗画法,其衣饰为日人所创,我国自元明以来俱尚纤弱,遂无有继其法者。予此幅参以敦煌六朝初唐装至法,不为拈出,令观者疑为日本画为可叹也!爰再识。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

  画面构图之法颇具巧趣,通过帘布的走向将视觉引向画幅下侧的仕女身上,而右侧大片的空白则留下想象的空间。仕女在帘后梳妆,花团锦簇的帘布与素衣淡妆的仕女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对比也更加烘托出了仕女宛若天成的清丽。

 

171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72 帘幕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罗衣初试尚惺忪,红豆江南酒面浓。别有深情怨周肪,不将春色秘屏风。己丑春,大千爰。钤印:大千、张爰之印、摩耶精舍

  此《帘幕仕女》作于1949年,为张大千人物画风转变后代表作之一,画中侍女在造型上取盛唐壁画雍容丰腴的特征,设色上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以石青、石绿、朱砂矿物颜料赋色,色调明丽,艳而不俗。在侍女的面部处理上,张大千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处留白,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帘布的图案以及仕女的造型看似带有日本版画之风,实则是大千参以敦煌壁画所为。大千面壁敦煌时,见到一种业已失落的唐代人物画风,故参其法写之,才有此佳作。

 173 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174 簪花图 镜心 水墨纸本

  款识:簪花图。仿漠高窟初唐人衣饰写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大风堂

 

175 簪花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17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77 天竺女郎 设色纸本

  题识:印度教无论男女于眉间点朱,曰吉祥红,女子尤增妩媚,正如我国寿阳装也。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78 印度人物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179 不丹少女 水墨纸本 1950年作

 

180 天竺女郎 设色纸本

  题识:往岁游五天竺,颇爱彼邦闺秀所服纱丽。盖即佛所谓天衣无缝者。写此惜未能传其轩轩遐举之致耳。爰翁。额间一点,印度教所谓吉祥红也。爰注。必逢佳士亦写真,毫端惟恐有纤尘。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新样抛家云乱卷,旧知倾国玉横陈。从君去作非非想,此是摩登七戒身。画毕复书俚诗一首塞白。钤印:大千父、张爰私印、一切惟心造、大千居士

 

181 辩才女郎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182 天竺吉祥红 设色纸本 庚寅(1950年)作

  题识:印度教无论男女,于眉间点朱,曰吉祥红,女子尤增妩媚,正如我国寿阳妆也。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张爰私印

  题跋:阿谁此际不愁颜,虚把端阳令节删。大吉岭头三日雨,何殊白浪漫金山。偶爱印女纱丽,遂为涉事,客有指为白娘子,且言国中今日,无南北无西东,莫不演奏白蛇传以应此佳节者。而此间霪雨连朝崖阁崩沦,庐舍倾圯,人畜伤亡数以百计,铁道公路于以阻绝灾异之情,有史以来所未有也,言念故国何日得归?漫吟俚语用答客问。庚寅午日,戏写于大吉岭借居。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大利

 

183 印度寂乡舞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印度寂乡舞。泰戈尔大学纪念泰戈尔,诸女生为之献舞,姿态婉约,艳而不佻迨也。观漠高窟唐人画佛,犹时有示现此相者。予仿效之并记。时乙酉秋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三千大千(朱)、大风堂(朱)

 184 印度舞 1945年作

185 印度舞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印度寂乡舞。泰戈尔大学女生纪念泰戈尔之舞也。大千居士,以唐人壁画法写之。钤印:张爰之印信(白)、大千居士(朱)

  题跋:美人清妙遗九州,独舞翻风舒皓腕,珠缨宝钏融冷光,笙瑶瑟倚天半。张群。钤印:张群之印(白)、岳军(朱)

 

186 印度天魔舞 1945年作

  题识:印度国际大学纪念泰戈尔,诸女生为献艺之舞,姿态婉约,艳而不佻迨,所谓天魔舞也耶。其手足心皆敷殷红,则缘如来八十种随好,手足赤铜色也。观漠高窟北魏人画佛,犹时有示现此相者。偶见友叶浅予作,此漫效之并记。时乙酉八月朔,张大千爰。钤印:蜀郡张爰(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187 印度献花之舞 立轴纸本 1947年作

  题识:印度献花之舞。印度女生献花之舞,姿态婉约,艳而不佻迨,所谓天魔舞也耶。其手足心皆敷殷红,则缘如来八十种随好,手足赤铜色也。偶见吾友叶浅予作,此漫效之并记。丁亥春仲,沱水村居,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贵大吉

 

188 印度寂乡舞 镜心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印度寂乡舞。泰戈尔大学女生纪念泰戈尔之舞也。丁亥春日,大千居士,以唐人壁画法写之。钤印:张爰印(白)、三千大千(朱)

  《印度寂乡舞》之画法,足见大千受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华丽轻盈的花边裙皱,显然受莫高窟飞天的影响。繁缛的臂环更见北魏健陀罗风格选型的继承。其人物线条流畅,勾勒精准,结合了明人细致秀丽的笔意,婉转流利,彰显吴道当风之势。

  作品绘于1947年。是大千49岁作品,经过敦煌几年的摹练并参入印度佛教题材而绘就。大千1948年应邀至印度举办画展,此为参展作品之一。“印度寂乡舞”共绘“姐妹篇”两幅。另一幅现藏于印度泰戈尔大学内。

 

189 印度舞 立轴 1948年作

  题识:金勒飞红袖,银尊舞白题。春醪愁易尽,凉月任教西。戊子十月,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190 阿坚达鹅女 1947年作

191 临阿坚达鹅女 1949-1950年期间

 

192 临印度画仕女 绢本设色 1950年作

  款识:此印度蒙古王朝画者,大约二百年,盖受波斯。古印人作画,大都数寸,其大者亦不逾尺。此画原尺寸六寸。予友人携来求,因展大概,此为载一纪念物。庚寅夏,于大吉岭借居,蜀人张大千爰。波斯下夺影响二字。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1949年底大千夫婦應邀參加印度美術學會主辦在新德里的展覽,大千为完成從敦煌歸來以後的夙願,要到阿堅達石窟實地考察、比較中國和印度壁畫藝術之間的關係。1950年1月中旬,大千前往阿堅達石窟研究印度壁畫,逗留月餘,考究該窟與敦煌壁畫的異同。相較之下,他認為敦煌壁畫己經脫出了印度的直接影響,是中國歷代畫家將外來的影響融會貫通以後,成就了中國人自己的藝術,而不是純粹的模仿。五月初大千行腳至印度北境與尼泊爾交界的山城大吉嶺,此地海拔二千五百公尺,樹木青綠,山勢磅礡,遠眺喜馬拉雅山雪峰,景色幽靜,大千不禁流連不忍離去。在大吉嶺為時一年,畫多詩多,畫了不少精細的工筆作品。

  《臨印度畫仕女》帶有印度色彩,但又與阿堅達石窟壁畫不同,是大千根據一幅約二百年前印度蒙古王朝的古畫,變化而成的。由於原畫受到波斯繪畫的影響,本是精裝細繪的書冊插畫,色彩以塊面為主,不重視光影和立體的表現,所用色彩皆以硃砂、石綠、石青為主,與中國的青綠重彩畫頗有相近之處,都比較注重線描,都屬於工筆重彩型。但是大千此畫以其深厚的中國畫基礎所繪的線條,特別是細草等,己經是中國化了。除人物造型外,樹葉的塊狀塗色法和加點的表現法,又與中國畫有諸多不同之處。

  當然,大千在印度的臨摹興趣,除了吸收異國畫法之外,他所選擇的,幾乎全以健美胸部的美女為主題,這是唐代以後傳統中國仕女畫中所未見者。在大千畫作中,臨阿堅達壁畫己是少見,而此畫臨的又是波斯畫,可能更是絕無僅有了。

 

193 天衣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题识:印度纱丽即佛经所称天衣。有薄于蝉翼者,折叠之可从戒指孔穿过,且轻不啻五铢。相传昔有公主服七重纱丽,犹见肌肤。敦煌二百六十八窟有盛唐大士,亦画纱七重,每惊神妙。静农老弟书来索画,图此寄之,即乞教正。庚寅冬日,爰,客大吉岭。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此幅为张大千画赠挚友台静农。身披纱丽的印度仕女,衣纹线条圆劲流畅,极富质感;云鬓蓬肞,蛾眉淡琐,富贵娴静中,有一丝怅惘;两枝折枝花,幽静素雅,有一种壁画的装饰性;一百合,一牡丹,寓意富贵吉祥。

 

194 印度纱丽 镜心 庚寅(1950年)作

  题识:印度纱丽,即古之所谓五铢衣,亦称天衣者。写寄梁年吾兄、扬芬夫人俪正。庚寅秋日,大千弟张爰客大吉岭。钤印:张爰私印

  此幅《印度纱丽》是1950年秋天居于大吉岭时的作品。此幅身披纱丽的印度仕女,衣纹线条圆劲流畅,极富质感;云鬓蓬肞,蛾眉淡琐,富贵娴静中,有一丝怅惘;两枝折枝花,幽静素雅,有一种壁画的装饰性;一百合,一牡丹,寓意富贵吉祥。

 

195 印度女生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杨柳青青乳燕飞,楼头思妇试春衣,剧怜不作凝妆态,知有天涯人未归。印度国际大学纪念泰戈尔,诸如生为献花之午,姿态婉艳而不佻,所谓天魔舞也耶。其乎之上窗敷殷红,则缘如来八十种随好,手足赤铜色也。焕文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题。钤印:张爰(白)

  本幅《印度女生》是张大千远赴敦煌后的成熟之作,人物衣纹简洁、流畅、轻快;形象庄整,体态丰腴,柔中带刚,色调明丽。与传统仕女画中虚化背景,大幅留白的表现手法不同,这幅作品背景采用满幅的构图,用朱砂作底,石青和石绿等厚重的矿物色交替运用,大面积的平涂渲染,大量的矿物色彩相互叠加,构成了画面的凝重和厚实,花卉边缘用较为“朴素”的墨线勾出轮廓,并在墨线的外缘复勾一道金线,沉厚的墨线和华丽的金线交相辉映。

  在描绘人物面部时,大千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张大千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力,运用描、勾、染三法,使美人妙目跃然纸上,明眸流眄,顾盼生姿。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节奏感,从这件作品中,明显的看到张大千吸取了六朝至隋唐壁画中人物画的艺术创作技法,线描取北齐壁画圆劲爽健的特点,中锋运笔稳健而潇洒,设色华彩富丽,并敢于用纯色搭配,重彩重色,沉着明丽却不失和谐。人物服饰和背景纹样的组合,也可以找到敦煌壁画中的装饰特点,并且明显地受到了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用色艳丽,但更强调清雅,用笔隽秀,追求层层迭加的丰富笔触,克服重彩画易板滞的弊病,令画面产生灵活飞动的气韵,这既是唐人壁画的传统,亦是张大千的绝技。

196 天竺歌姬 镜心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款识:催腔促拍两眉弯。似笑如颦蹙玉颜。已判残年行乐死。新声休奏念家山。波罗索城听歌写此稿。并赋小诗。越岁辛卯三月,大吉岭润色成之。大千居士爰。既归香岛命心一仿敦煌壁画补锦障。爰又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鉥

  该画是张大千在听歌时写此稿并赋诗,后再以抚敦煌璧画而补锦幛,其诗曰:“催腔促拍两眉弯,似笑如颦蹙玉颜,已判此生长是客,新声休唱佘家山。”

197 折柳侍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此幅《折柳侍女》创作于1950年,时年张大千赴印新德里举办画展,考察阿旃陀石窟壁画,故而画面左侧题款中出现“南天竺阿坚达佛窟”一语。人物衣褶线条勾勒细谨,劲健有力,笔墨交待极其清晰,毫不含糊。侍女侧身向右倚住石头,右手拿一柳枝,神态自然平和,清逸潇洒中略带疏懒情致,极具古典文人雅士之闲逸。人物的容貌和服饰高华明丽,丰姿娴静,各尽其态,具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侍女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

 

198 修竹美人 1951年作

  这幅《修竹美人》画的是大千的学生冯璧池,作画地点就在冯家的庭院。这位名门闺秀衣领敞开,在修竹之下纳凉,从现实走进画中,模样更加可爱。她的开脸用四笔,化妆有三白,跟唱京剧的化妆方式一样。这幅画化妆的技法非常複杂,胭脂是一层一层的上。白的部份也不是留白而已,而是抹上白粉,连绢的背面都上了粉。从细部看,双眼皮是大千少见的眼睛画法,眼白的部份是浅浅的蓝色,眼珠贴是一点红、一点白,甚至连眼角有一条泪腺,那种泪汪汪的感觉都画了出来,非常传神。整体的感觉就是高贵秀丽,极画娴雅的气质。西画无法表现这种中国传统美女的雍容典雅,大千却能以几笔,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女人的表情和情绪,甚至不必经过修饰,画中人的衣服线条也很流畅,大千特别买了南海珍珠、磨成粉画在衣服上,模拟丝绒的质感。

 

199 新篁仕女 立轴 纸本 1952年作

  款识:壬辰七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仕女形象是大千所擅长的,自有‘眼中恨无奇男子,腕下偏多美妇人’一语。《新篁仕女》作于1952年夏,写一仕女歇坐于竹荫巨石上,延续敦煌壁画遗风,展示的是张氏心仪的唐女玉韵。所绘仕女采用了他此前在敦煌研习过的壁画人物技法,脸庞丰腴,双目清澈,小口肥唇,以淡墨匀出脸颊及发式轮廓的结构;面部妆容承袭唐宋以来的三白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修饰的很白,然后陪衬以红润的脸颊,使得脸庞轮廓线条分明;造型取盛唐雍容丰腴的体征,线条优美流畅,窄袖长衫裁剪合宜,隐约浮现衫下肢体阿娜曲线,姿态妩媚撩人,神情雍容高傲。新篁与巨石则用写意画法,墨韵淡雅,在素静之中别有一种清逸幽娴的文人韵致。

 

200 忆远图 设色纸本 壬辰(1952年)作

  题识: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壬辰三月,蜀人张大千写于贝宜诺斯爱丽斯。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题跋:节物变清商,西风生昼凉。裹春衫浅淡梳妆。肯说别离情味苦,任绣被,罢熏香。愁画两眉长,归飞雁带霜。恨穿帘紫燕成双。况是新来风雨恶,待莲叶,盖鸳鸯。四月七日得雯波三月二十五日覆书,并媵近影,故国春酣,此邦已是金风送爽,天南地北,离索何堪。隐括其书倚《唐多令》赋此题画上,却寄。阿爰。钤印:张爰长寿、大千富昌大吉

  《远忆图》作于1952年3月,身处阿根廷首布宜诺斯艾里斯的张大千,收到徐雯波满载离愁别绪的家书及附上之近照,有感而发,即席挥就了古装娴坐的仕女,眉眼、神态尽现徐雯波之姿。题识“云山万重,寸心千里”,表达了张大千同患相思之苦,再题一阕《唐多令》细诉闺中徐雯波独守空帷之怅茫。一生风流的张大千鲜有地以诗共画向夫人倾诉思念之情,既温柔且浪漫。

  张大千从明清大家入手,又潜心临摹敦煌壁画,尽得画中三昧及盛唐余韵,丰富技法,大胆突破,从而使他的仕女画既有雄奇的气概,又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生动。大千敦煌以后所作都是以铁线描的简洁线条刻画出仕女的不同形态。他曾说:“画人物要打稿,画仕女当然也一样,且更要加意地打稿。工笔仕女,尤其不可潦草,一线之差则全面俱坏。”可以看出大千一丝不苟的造型能力。画面的线条、造型以及设色,已经有别于昔日人物画的纤琐清丽,强调写实造型能力,深得唐人遗意,极富感染力。

  五十年代左右,大千的仕女画转入成熟期,所绘画的仕女笔法生动,极具时代感,是从古典向现代转变,给观者息息相通的感觉,有“张美人”称誉。张大千1949年离开中国后。1951年到印度临摹研习石窟壁画,还在大吉岭居住了一段时间。1953年他到南美,自阿根廷迁往巴西圣保罗“摩诘山园”。这段时间张大千虽然辗转多地,但也是他创作巅峰期,尤其是工笔仕女画。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