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10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17)
51 梧桐高士 立轴 1941年作
52 蕉荫避暑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53 东坡玩砚 立轴 1943年作
54 蕉荫高士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辛巳十二月,仿吾家上元老人笔,似圣邻仁兄正之,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芭蕉高士类的画是张大千发挥才华的重心所在,他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学石涛,八大山人,徐渭而登堂入室,尤其不遗余力地追摹石涛和徐谓。与此同时,他吸取石溪,渐江,明四家及董其昌的长处,融为一体,在水墨人物和花鸟方面奠定了根底。
此幅蕉荫高士作于1941年12月,这一年大千正赴敦煌,除壁画临摹以外的画作很少,此画即作于这个时期,殊为可贵。画面构图上松下紧,近处山坡平缓,一个高士缓步前行,芭蕉叶用笔墨简括,开张有势,浓淡变化丰富,并以浓墨勾蕉脉,富有层次感。
55 蕉荫高士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野人无帐幄,爱此绿参差。履庄仁兄正之,辛巳夏日,写于敦煌莫高窟,蜀人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56 高士听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便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宋(唐)僧皎然句。大千居士爰。
《高士听松图》是张大千根据唐朝时期最著名的诗僧、茶僧皎然的名篇诗句“戏题松树”所创作的一幅情景人物画精品。皎然和陆羽,同被誉为中国茶道的创世之祖。皎然,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造诣深厚,堪称一代宗师。皎然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皎然是中国茶道的创始者,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高士听松图》是具有大千先生典型风格的代表性题材。通过画风、笔力、字体和款识的对照比较,可以断定其创作的年代应是四十年代中前期,画面宁静、祥和;气韵清新、秀雅;意寓高逸、深远;情趣丰富、盎然,是一件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士题材佳作。
57 松下弹琴 立轴 1941年作
上款人胡亚光,字芝园,为胡雪岩嫡孙。画中逸笔寥寥,仅用淡墨勾画一枝松和松下散坐的弹琴高士,可见笔意之高妙、深远。张大千曾撰联于法泉寺:“岩前柱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
58 柳荫高士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题识:轻花才似雪,空翠复如烟。不待秋风起,摇落已堪怜。年年苦攀折,何故总绵绵。先师李文洁公句,辛巳正月,爰写。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59 竹林高士图 立轴 纸本 1941年作
款识:王子猷每到处,辄令种竹,云:何可一日无此君。希成道兄正之。辛巳正月,爰。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本幅典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名徽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书法亦得家传,而清任放怀、卓荦不羁为后代仰慕。
张大千《竹林高士图》,不仅有竹子自然的生长构造,如浓淡、疏密、呼应等等,也有“写竹还应八法通”的书法笔法之美。画中王徽之扶手杖,傲然回应别人的回答,人物极为传神,深得古人意趣,可以看到有古代大师文同、赵子昂、石涛等人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点。
60 高士临流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款识:安西桥与东坝湖兼葭蕖,众古柳萧练,其水湛然如碧,祁连积雪映照左右,昔人每称之曰塞外江南。每每所得此景境哉。辛巳六月,检行箧,得内府仿宋麻纸,试曹素功亦政堂墨,皆乾隆间物也,写寄景阳仁兄,肃州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
1941年5月,张大千赴敦煌途中,游览黑水桥、东坝湖等名迹,题识点明描绘的正是此处景色,从画面看却完全是画家心中山水。此画纸墨均为乾隆时遗物,弥足珍贵。上款“景阳”为民国时期教育界与政坛的要员秦汾(1882-1973),字景阳,浙江嘉定人。曾任教育部代次长,出席万国教育会议,为中国首席代表。1949年后迁居台湾。
61 独树高逸 设色纸本 辛己(1941年)作
款识:荒邨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莫高窟壁画,偶得唐人树法写此,以老杜诗题之。辛巳重阳,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两到黄山绝顶人
是图为张大千敦煌时期典型作品,从画法、用色等各方面均受到敦煌壁画深厚的影响。处于画家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全盛样貌的转变期风格。“荒邨建子月,独树老夫家”两句为杜甫《草堂即事》诗中二句。“建子月”为夏历十一月,已处深秋。独树与老夫的搭配,顿显凄然萧瑟的秋景。而以唐人诗题唐人风格的画作,更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62 高士图 1941年作
63 桐荫高士 立轴 纸本设色 1941年作
题识:少有道弃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新罗山人有此,盖仿松雪斋笔也。辛巳秋日,莫高窟旁坐偶忆及之遂写此。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在这幅作品中,张大千先生的摹古功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画中的高士所用勾线十分细致,采用了高古游丝、钉头鼠尾、折芦等描法,结合使用,精致准确,勾画出了高士的大体形象。毛发、胡须,用笔亦大胆稳健,线条呈现出爽利精准的质感,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善于用对比的线条来表现古人的风骨,古法己用,所以整个高士形象让人能从内心发出敬佩之情、尊仰之意。在处理画面的宾主、虚实方面,亦十分用心,高士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和主体,用了最细腻的笔线来勾勒刻画,人物的形象精致而大气,而在处理石头、梧桐树以及草丛等时,用笔则干净利索,用大笔触快速写出梧桐树叶的形状,用老练枯笔勾出树的枝干,在勾勒皴擦石头的时候甚至勾皴并用,整个节奏快速爽朗,这些方法在画者类似题材的高士图中都有诸多表现。大千的人物画都是先生追寻古人墨痕,师法自然崇尚自然而留下的心灵印迹,是文人雅士心中高士的真实形象,也是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表现。
64 蕉阴逭暑图 纸本立轴
题识:蕉阴逭暑图。予此作渊穆似仇、唐,非改、顾所能。大千题。钤印:张大千印(白文)、蜀客(白文)
《蕉荫逭署图》,一树芭蕉,绿荫如云,高士手执纨扇,席地纳凉,神态渊雅静穆,勾线与设色都有古典气息,大致是张大千四十年代前后所作。“仇唐”即仇英和唐寅,“改顾”是改琦与顾洛,明代的仇英和唐寅绘画在清代的改琦和顾洛之上是不言而喻的,张大千绘画胸怀广大,但是显示胸怀却拿改琦和顾洛垫底,虽不是“故意伤害”,才子的“骄傲”却在不意间就张扬出来了。
65 蕉荫高士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66 策杖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溪寒草树四时秋,玉峡奔飞竹万流。高声吟看似孤鹤,万屯云里现金楼。辛巳四月,以六砚斋句题之。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朱文)、张大千(白文)
67 松下抚琴图 镜片 设色纸本
款识:乔松磊磊多亲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大千居士。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68 松下高仕 镜片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何必文章惊海内,稍怜林壑念闲身。辛已秋日,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居士
题跋:高人栖遁处,心闲对青心;一卷黄庭后,能消白日闲。心畬题。钤印:旧王孙、溥儒、忽自有之
69 高士清话图 设色纸本 壬午(1942年)作
题识:相赏有松石间意。壬午秋,莫高窟,写为竹铭先生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爰玺、大千
70 夏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松凉夏健人。蜀郡张大千爰,大风堂下作。钤印:张爰私印、大千、下里巴人、大风堂
大千的高士图,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图中高士通常以一种概念化的形象出现于山水林泉之间,借助于前代的高逸形象,以抒发自己的心志。此幅画中于郁郁松荫下绘一减笔高士,行笔有力,线条劲练,抑扬顿挫间充满洒脱之气。高士长袖飘然,束发盘坐于山林之间,似在聆听松风泉鸣,神情放旷自达。人物造型近于宋人,除面部和巾帻略施淡赭、花青外,基本上为白描画法,衣褶运用细劲圆润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锋正势圆,精谨秀润,在飘逸流利中蕴涵着轻重、疾迟、虚实、浓淡的微妙变化。衣纹内侧均用淡赭复勾。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古松盘曲斜出,但疏密远近分布得益,加强了景深效果;同时笔墨疏朗,多干笔皴擦,焦墨点苔,更加突出了高士的超逸气节。整幅作品构图清新,用笔绝精,高士的姿态与衣着、眉目无不刻画工致生动,敷彩力遵古法,清雅精丽,具有典型文人水墨画的清逸气息,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71 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题识:故国三千里,春风廿四番。尘埃定不极,何处是中原。壬午春三月,蜀郡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72 梧竹高士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题识:仲远道兄以作稷门吟见示,讽咏一再,为写此图寄意,还请教正。时壬午上元,同在西宁之塔尔寺。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73 江边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山水浸浸入大涤之近室,复效予人物,亦俨为大风风度。为可喜也。爰。钤印:大千居士(朱文)
74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题识:龙翻海岛,任我笔扫。爱尔延年,南山共老。壬午春日,预祝扑爵老哥六秩寿。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大千
75 王郎题诗 立轴
款识:山荫笔势数王郎,我道也曾识未尝,好在老人微醉后,起来信手写三行。仿吾家上元老人笔意。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
76 竹林高士图 立轴 1942年作
77 松荫高士 镜心 纸本 1942年作
款识:云脚松根秋气微,数峰天半起崚嶒。不知阊阖青冥里,倘在凝眸顶上层。壬午十一月,莫高窟作,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四十年代初,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潜修近三年,深沐先民技艺,穷探六法根源,追梦六朝隋唐真迹。是幅作于荒远的鸣沙山下,大千以险绝构图,让人想到他的故乡四川。为寻艺术的“凝眸顶上层”,作者于塞外戈壁,一住就是三年,思乡之情想必观画者感同身受,山水雄壮,蕴指胸襟,神与古会。画幅用笔,勾勒、没骨兼施,重视积染积色带来的丰厚浓重之感,毫无拘率迹象。奇山荒谷、断崖绝壁、虬枝长松、风雨晴晦,大自然景色聚于一图,使人遥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言。
78 虬龙天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识:虬龙夭蛟结天垠,嘘气浮云获古春,早晚天风下山半,不知原是老苍鳞。癸未二月,写黄山松石,寄上涵青老长兄博笑,弟张爰,莫高窟下。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虬龙天蛟图》创作于癸未(1943年)是张大千在敦煌参摹唐宋壁画最后一年的作品。画面仍然保持着对他对宋元绘画的理解,画面构图方式新奇,左侧直取奇峰,进行特写,高耸简括,山顶布局新颖,作虬松危崖,松树以精细的笔法画出,与山峦的皴法形成对比,树根盘根错节,以墨笔勾勒,赭石敷色,枝桠曲折,颇有生动之致,根根松针,事无巨细,描绘精谨。图中高士执杖立于林前观山顶奇松,山腰亦是云海松山。此画山石皴法层叠而上,树晕浓厚,险刻取奇。画面虽设色清淡,笔墨温润,意境却清丽苍茫,富于高古之意,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颇得元人画意,而在章法的布置和笔墨、色彩的运用上又融汇了自家之法。
79 黄山云泉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履,尘蜡苔尘痕梦里情。癸未十二月,写黄山云泉,似永晖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朱)
书塘:张大千黄山云泉图。癸酉新正,壮暮翁谢稚柳,八十有四。钤印:稚柳(白)、壮暮(朱)
80 停琴听阮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广汉邱文播有停琴听沅图,赵吴兴尝临之,此又临赵者。癸未十月,爰。钤印:张爰、张大千、大风堂、师万物
81 停琴听阮图 设色纸本
款识:广汉邱文播有停琴听阮图,赵吴兴尝临之,此又临赵者,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画中描述了一个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停止弹奏古琴,来倾听阮咸奏阮,嵇康和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其中两个,竹林七贤是晋代时期的高士,阮咸制造了一种新的乐器,後被命名为阮,最後被称为月琴,嵇康则善于弹奏古琴。竹林七贤时常聚在一起吟风赏月,借诗文书画、音乐、五石散以避时世。
题跋中解释了作品风格的来源。最早的范本由五代邱文播所绘,已经被毁,赵孟頫也画过同类题材的作品,但现存作品中并未见赵孟頫的版本。仇英1549年的一幅停琴图中,嵇康的姿态几乎和张大千画的一样。所以张大千的临摹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在对古代书画诸多了解基础上的一种想像和创造。在以後的题跋中,张大千就称根本从来没有看过赵孟頫的停琴图。
画中张大千用一种二十世纪典型的手法来裁剪一棵完美的树,使焦点聚集到人物身上,设色古雅,更注重装饰性,背景和树木用笔柔和,唯石块以青绿染之,与人物衣饰所呼应,明亮而鲜艳。从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画中装饰性的色彩显示出这种影响,但颜色清润,与赵孟頫时代的绘画并不相近。张大千作此画时其人物画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运笔流畅,造型准确,而且传达出了高士的神思,聚精会神中带有一丝忧伤。
82 停琴听阮 1945年作
83 竹溪高士拨阮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修竹磊砢干霄,浅水逶迤汩没,且容老子婆娑,况此清风明月。此李榖斋生世不多见者,其布局居然元人胜概,尤非同时侪辈所能梦见也。蜀人张大千题并识。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84 高山流水 设色纸本 癸未(1943年)作
款识:蟠空作风雨,发地鸣鼓吹空,日晴四无人,声在高林际,伊优儿女语,塞浅市井议,我欲把七弦,写此以卒岁,山谷老人语。癸未七月,写与天根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此幅《高山流水》是1943年张大千从敦煌写生回来后的力作,时大千先生人物画技法已日臻妙境。图中一枝斜松布局生动,占居了画面的三分之一,枝干和松针笔法精致,下有两高士席地而坐,一个怀抱古琴,手扶琴弦,凝神弹奏,另一个红衣高士,屏息倾听,人物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画面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俗、安然恬静的心境,似能听到松风拂拂,琴音袅袅,一种诗意跃然纸上。人物以白描法画出,线条流畅挺拔,细劲圆润。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松下高士显得更加生动传神。为了增强画幅的动势并打破构图上的过于规则,古松顶上的两枝忽然向右下横斜,与画幅下端向左上横插的树干上下呼应,构成一个极为完满的意象系统。又以大写意手法写松枝,古法用笔,笔笔中锋,松针墨色湿润、水墨交辉,有几分泼墨技法的影子。这幅画用色更是一绝,继承了唐宋青绿工整的画风,设色以层染为主。红色的人物衣饰,古朴沉着。淡墨松枝,浓施石绿,衬施石青,红绿相映成趣,艳而不佻,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体现出张大千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清润雅健、明丽秀逸的绘画风格。
85 松下高士 1946年作
86 米芾拜石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87 高士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43年作
88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89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90 蕉荫纳凉 立轴 纸本 1943年作
1943年11月,张大千历时两年有余的敦煌之行终告圆满结束,此幅《蕉荫纳凉》即创作于此时。尽管仍然是张大千精擅的传统高士题材,但线条、神态较之敦煌前有了明显区别。此幅中,高士线条的刻画既有敦煌石窟艺术笔墨痕迹,整体的布局、意象的叠加、画境的营造却又打上了鲜明的张大千艺术烙印。高士身前的芭蕉,不仅是统一整幅画面必不可少的意象,其小写意法亦与高士的工写法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将高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正是画家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所在。
91 赏菊图 设色纸本
92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93 竹荫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癸未三月,写似道藩先生法家正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作为张大千写赠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之作。在平远的山水中,一位高士执杖前行,一块岩石,几丛修竹,蜿蜒远去的河流,空茫的前方,伴随着高士孤寂的背影。高士以遒劲而谨细的线条勾勒,基本以白描勾出,仅在头巾和袖口处施以石青,造型简淡,流露出优雅闲逸的的气质。竹子呈随风舞动之态,重墨写竹竿、竹叶,再以淡石青色稍加映衬,层次更加丰富。近景的岩石以粗率的笔墨写出,与细笔勾勒的人物形成对比。地面以赭石用几条线分隔开,弯曲的线条颇具韵律感,亦使画面产生一些形式趣味。整幅造型简洁,笔墨清爽,色彩淡雅,流露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意趣。
94 抚琴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癸未九月,写似侠仙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爰玺、大千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上款人黄汉湘(1885-1944),字子和,号侠仙,井字镇新华村人,黄公略的堂叔。光绪三十一年(1905),弃学从戎,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新军班。民国初年从军,追随孙中山参加过民主革命。民国3年,晋授陆军中将及总统府军事咨议职。
95 高仕图 立轴 1944年作
96 高仕图 镜片纸本 1944年作
97 问梅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琼佩孤山影,林逋最有情。冰壶年事寒,泚月痕明。鹤口清如雪,梅根玉壶英。新愁绾诗句,埋梦为寻盟。甲申夏日,昆明湖上作,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题跋:大千亲家此图,随笔挥洒,颇得明人笔意。藕姑其珍之。子深。钤印:吴华源印、子深
98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99 张颠发书图 立轴 水墨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吴道元学书于张颠、贺老,不成。退而学画,画法益工。可知画法兼之书法。甲申十一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诗堂:濡头便有龙蛇势,倚醉何曾恨发长。羞煞世人夸薄伎,中山毛颖太郎当。无量题。(谢无量)
100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乔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玉台仁兄方家两正,甲申嘉平,张大千爰。钤印:大风堂(朱)、张爰之印(白)、大千(朱)、人间乞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