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18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25)
1 西园雅集图 镜心 1945年作
题识:(1)去年冬友人索写此图以代春帖子,因为敦迫甚急,草草于岁除完成之,殊不能继,顷者逭暑昭觉禅林,古树阴凉复制此本,要不入明清一辈也。乙酉夏月,蜀郡张爰。(2)偶阅宋人笔记,少游自矜须髯日,君子多乎哉。坡翁戏之曰:“小人樊须也。”后人每以此公为冠玉少年,盖于小说家言。因展旧作为加数笔,敢谓颊添毫,笑笑。壬寅重九,三巴摩诘山园,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释文:西园雅集图记。李伯时效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环翠饰侍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磐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者,为苏子由。团巾籣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作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磐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髯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继恩先生属,丙寅冬,傅申。钤印:傅申
大千先生的人物画建基于传统,以复古作为开拓现代的途径。西图雅集为北宋苏轼等十六人在王诜西园的文会,传由李公麟作画、米芾撰图记,历代继作者数以十计。此连屏巨幅《西园雅集图》是大千先生兼具恢宏气象和细致经营的登峰造极之作。
画中人物分为五组,置于开阔的园林。22位人物奇姿异态,各不相同。各人的活动一如《图记》所述,与林泉彝器巧妙配合,具见慧思。人物的线条继承了唐宋青绿工整的画风,线条严谨流畅、细劲圆润,设色以层染为主,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而修竹芭蕉,浓施石绿,衬施石青,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作者特喜爱鲜艳夺目的蓝,红、绿色相映成趣,艳而不佻,别具一格。画中的苍柏、孤松、芭蕉、锦石、竹林、清溪与名流、人杰、学仕、高僧、少女、儿童相影得彰,给人以高古、雅兴和欢乐之享受。确为大千盛年时期工笔人物的巅峰之作。
2 文会图 镜框 纸本 1945年作
3 文会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4 文会图 镜片 纸本 1945年作
款识:高会流连酒百杯,凌云健笔走风雪,灵珠荆壁俱堪握,不见江山此霸才。乙酉八月,仿唐人笔写此文会图于大风堂下。张大千爰。钤印:大千(朱文)、张爰(白文)
诗塘:大千居士文会图真迹。甲申初冬,九秩拙叟和溪仁恺题于盛京北郊沐雨楼。杨仁恺。钤印:杨仁恺玺(白文))、沐雨楼(朱文)
5 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6 松下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7 竹林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题识:笋蕨登盘媲八珍,花猪肉惬老坡心。故乡风味吾能数,便欲移家傍竹林。乙酉三月,大千张爰,时在资中。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8 幽篁高士图 立轴 1945年作
9 高士图 立轴 1946年作
10 子猷赏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子猷赏竹图。子猷迳造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方为此君重也。乙酉春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长年湖海
大千常有意无意将画中人物与自己的性情联系起来,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子猷爱竹,传世佳话,大千以此典故成画,纤竹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观者痴痴伫立,神驰意飞,如此美妙的心境体验,自然“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了,大概张大千是心向往之吧!
11 竹林高士 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子猷迳造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方为此君重也。乙酉春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张大千常有意无意将画中人物与自己的性情联系起来,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子猷爱竹,那已是传世佳话,张大千以此典故成画,纤竹亭亭玉立,青翠欲滴。
12 高士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13 苏长公行吟图 水墨纸本
14 东坡策杖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乙酉三月,大千张爰,时在资中。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大千好梦
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十分广泛,画史上一般分为道释、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社会风俗、仕女、儿童等门类,然除此外,还有一类表现摆脱世网羁绊的隐逸之士和宦途轗轲的忠贤之士等形象的题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独立意义的主题范畴,成了一门画科。只是这类题材始终未有约定俗成的名谓,早在北宋中期郭思的《画说》专称之为《隐遯》,谓隐遯俄识肥遯高世之节。北宋韩拙名之曰隐居遨逸之士,认为当与村居耕叟渔父辈体貌不同。《山水纯全集》在北宋皇家画史《宣和画谱》中则又称为高逸。他们已认识到表现隐遯高逸人物的特殊涵义,给予它在人物画领域中独立的位置,这类主题或可称之为高士画。
高士画是张大千整体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立的艺术特色。他的高士画总的倾向偏重于传统的延续和综合,在题材的选择上基本上沿袭着前人范围。此幅《东坡策杖》1945年3月作于四川资中县,图绘翠竹两枝,东坡居士策杖而行,行笔劲挺,勾划精准,虽白描而成不着一色,但飘飘衣袂,嫩嫩翠竹,东坡神韵都栩栩如生,意境隽永。
15 杜陵浣溪行吟图 1945年作
1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7 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独立苍茫自咏诗。石根方家嘱画,为写杜陵浣溪行吟图,请正。乙酉十月,大千居士张爰。铃印:张爰之印、大千
18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9 东坡赏砚 1945年作
20 人物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1 人物 立轴 1945年作
22 人物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3 铁笛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24 桐荫著述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题识:扬雄投阁动微尘,庾信江南白发新。何必文章惊海内,稍怜林壑念闲身。云竹仁兄方家正之,乙酉二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长幸大吉又日利
25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7 桐荫高士 立轴 乙酉(1945年)作
题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重威仁兄书家正之。乙酉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梧桐高大魁梧,树稦无节,树皮平滑翠绿,清雅洁净。民间传说,凤凰非梧桐不聪;在画家的笔下,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此幅《桐荫高士》作于1945年5月,大千因成都常有日机轰炸,经人介绍,到成都郊外约30里的徐家借居,潜心作画。他的名作《文会图》即是作于此年,《桐荫高士》从其中简化而出。此桐荫高士,则独坐荒坡,意态忽忽,静观流水,有陶然忘机之趣。
28 临江春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登山临水及春兴,风物江乡识未曾。行客林泉应有分,青山只合自销凝。乙酉(1945年)冬日,昆明湖上作。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29 山水人物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30 野林论诗 立轴 纸本设色 1945年作
款识:野林晓烟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闲关。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子响青山。乙酉冬日,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千豪发(白文)
31 青城道士 镜心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款识:青城山中老道士,渴饮山泉饥煮石。自说痴聋忘岁年,手栽松上拂云日。乙酉冬,爰。钤印:张爰之印
题识:碧霄星斗动光辉,夜诵金经礼紫微。手种嫩松今百尺,丹成化作赤龙飞。溥儒题。钤印:溥儒、心畬
32 临崖独坐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三游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暗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屐,尘蜡苔痕梦里情。乙酉十月,似镜宗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33 高士图 1945年作
34 松凉夏健人 立轴 1945年作
35 高士图 1945年作
36 虬松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千峰蹑尽树为头,髼松薜萝遮问道。山深家鬓何所见,鸟衔果落种梅花。月真仁兄法家正之。乙酉初夏,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三千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
创作这幅《虬松高士》时,正值张大千由敦煌返回四川,寓居昭觉寺期间。画面中,高士独坐于空山幽谷之间,似在聆听松涛阵阵,是一幅将人物画和山水画和谐结合的佳作。古松悬于绝壁之上,蟠曲苍劲,满布松鳞,随意点苔并以淡赭染,松针三五攒集,密不透风,复以花青淡染;其形态恰似一巢穴,将高士环抱其中。高士则身着白衣,幽然独坐,似有几分画家自身的影子。与传统的松下高士相比,高士坐于松巢之上,更显超然于世。左侧题诗与画面巧妙呼应,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共同营造出超脱尘外的不凡境界。
37 婴戏图 镜心 1944年作
此画虽简,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两小童做踢球状,而画面上不见球,似已飞出画外,给人想象无限。所绘线条劲挺而有弹性,设色艳丽而不失古雅。
38 多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896万元,2009年12月上海东方)
款识:多子图。仲君仁兄清嘱,乙酉冬日大千张爰。钤印:大风堂(朱)、张爰之印(朱)
石榴的多籽被赋予“多子”的涵义,常有“多子”题材传于民间,或有与桃子、佛手并称福、寿、子三多者。石榴花发于春,果熟于深夏,大千《多子图》即表现此时庭中佳趣,四个孩儿着各色衣装,姿态各异,薄衣绣履意为良家子弟,或携果散分幼小,表示长幼有序,或攀济向上,摘取下垂的枝头石榴,一派融融和谐的深夏美景。
此图用青绿、朱砂各色写来,极富宋以前风貌,是为其敦煌归来后对矿物颜料使用娴熟之表现。用朱砂迭写孩童之衣、肚兜及几登,浓郁而富表现力,用石青染成的纱衣感觉质轻而薄,是为佳思,巨石泰安于图右,使全图于细碎中见沉稳。一株石榴横空斜出,枝头果实掺以甫开之花,花果相杂生意无限,这也正是大千以工写相间笔调要表现的这一主题,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情绪散发。
39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40 蕉林策杖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41 松溪高杰 镜框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42 杜陵浣溪行吟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3 杜陵浣溪行吟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崇镜方丈嘱画,为写杜陵浣溪行吟图。乙酉三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44 杜陵浣溪行吟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岩前拄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宪镜方丈嘱画,为写杜陵行吟图请正。乙酉十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45 杜陵浣溪行吟图 镜框 设色纸本
题识:杜陵浣溪行吟图。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信、三千大千、大千无恙
浙江省诸暨县浦阳江被称为“浣溪”,江边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晒纱处,西子浣纱曾支倚其上。唐代诗人王轩有《题西施石》五言绝句:“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此幅绘诗圣杜甫行吟图,正合诗意。
46 竹溪觅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竹溪觅句图。以大风、大涤两家法为之。乙酉嘉平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47 李杜索句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李杜索句图。乙酉上元写,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48 李杜索句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9 李杜行吟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李杜行吟图。仿吾家上元老人。乙酉冬日,蜀郡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朔至隋唐。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境,未入其境,而大千的临古形神俱备。此幅《李杜行吟图》作于1945年,从作品中看出画家的豪迈志气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故作品能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雅俗共赏。
50 松风琴韵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乙酉十一月,大千居士写于昆湖养云轩。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题跋:云气随孤啸,松声入古琴,高山流水意,契我遂初心,心畬题。钤印:旧王孙(朱)、溥儒(白)
大千的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仙佛(如其所临写的敦煌壁画);二是仕女;三是高人逸士。总体来说以工整的画风为主,造型取法于古人,刻画细腻。是幅《松风琴韵》图就是一幅高士题材的佳作,高高的山崖上,一株劲松,左右开张,似雄鹰展翅。松下盘坐着一位高士,双手抚琴,目视前方。人物衣着以铁线描勾出,线条硬挺,设色简洁却不失绚丽,石青重彩的渲染以及人物衣冠的形制,突显了这位高士的非凡身份。作为背景的山石则用简笔勾出,略加皴擦,然丝毫不减“巍巍乎高山”之势。用山石的简来衬托人物的精细,这是张大千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高士面部的刻画恰如其分,面色红润,宽额美髯,正是仙风道骨像。
1 西园雅集图 镜心 1945年作
题识:(1)去年冬友人索写此图以代春帖子,因为敦迫甚急,草草于岁除完成之,殊不能继,顷者逭暑昭觉禅林,古树阴凉复制此本,要不入明清一辈也。乙酉夏月,蜀郡张爰。(2)偶阅宋人笔记,少游自矜须髯日,君子多乎哉。坡翁戏之曰:“小人樊须也。”后人每以此公为冠玉少年,盖于小说家言。因展旧作为加数笔,敢谓颊添毫,笑笑。壬寅重九,三巴摩诘山园,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释文:西园雅集图记。李伯时效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环翠饰侍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磐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者,为苏子由。团巾籣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作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磐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髯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后之览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继恩先生属,丙寅冬,傅申。钤印:傅申
大千先生的人物画建基于传统,以复古作为开拓现代的途径。西图雅集为北宋苏轼等十六人在王诜西园的文会,传由李公麟作画、米芾撰图记,历代继作者数以十计。此连屏巨幅《西园雅集图》是大千先生兼具恢宏气象和细致经营的登峰造极之作。
画中人物分为五组,置于开阔的园林。22位人物奇姿异态,各不相同。各人的活动一如《图记》所述,与林泉彝器巧妙配合,具见慧思。人物的线条继承了唐宋青绿工整的画风,线条严谨流畅、细劲圆润,设色以层染为主,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而修竹芭蕉,浓施石绿,衬施石青,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作者特喜爱鲜艳夺目的蓝,红、绿色相映成趣,艳而不佻,别具一格。画中的苍柏、孤松、芭蕉、锦石、竹林、清溪与名流、人杰、学仕、高僧、少女、儿童相影得彰,给人以高古、雅兴和欢乐之享受。确为大千盛年时期工笔人物的巅峰之作。
2 文会图 镜框 纸本 1945年作
3 文会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4 文会图 镜片 纸本 1945年作
款识:高会流连酒百杯,凌云健笔走风雪,灵珠荆壁俱堪握,不见江山此霸才。乙酉八月,仿唐人笔写此文会图于大风堂下。张大千爰。钤印:大千(朱文)、张爰(白文)
诗塘:大千居士文会图真迹。甲申初冬,九秩拙叟和溪仁恺题于盛京北郊沐雨楼。杨仁恺。钤印:杨仁恺玺(白文))、沐雨楼(朱文)
5 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6 松下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7 竹林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题识:笋蕨登盘媲八珍,花猪肉惬老坡心。故乡风味吾能数,便欲移家傍竹林。乙酉三月,大千张爰,时在资中。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8 幽篁高士图 立轴 1945年作
9 高士图 立轴 1946年作
10 子猷赏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子猷赏竹图。子猷迳造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方为此君重也。乙酉春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长年湖海
大千常有意无意将画中人物与自己的性情联系起来,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子猷爱竹,传世佳话,大千以此典故成画,纤竹亭亭玉立,青翠欲滴;观者痴痴伫立,神驰意飞,如此美妙的心境体验,自然“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了,大概张大千是心向往之吧!
11 竹林高士 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子猷迳造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方为此君重也。乙酉春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张大千常有意无意将画中人物与自己的性情联系起来,传达出内心的感受。子猷爱竹,那已是传世佳话,张大千以此典故成画,纤竹亭亭玉立,青翠欲滴。
12 高士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13 苏长公行吟图 水墨纸本
14 东坡策杖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乙酉三月,大千张爰,时在资中。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大千好梦
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十分广泛,画史上一般分为道释、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社会风俗、仕女、儿童等门类,然除此外,还有一类表现摆脱世网羁绊的隐逸之士和宦途轗轲的忠贤之士等形象的题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独立意义的主题范畴,成了一门画科。只是这类题材始终未有约定俗成的名谓,早在北宋中期郭思的《画说》专称之为《隐遯》,谓隐遯俄识肥遯高世之节。北宋韩拙名之曰隐居遨逸之士,认为当与村居耕叟渔父辈体貌不同。《山水纯全集》在北宋皇家画史《宣和画谱》中则又称为高逸。他们已认识到表现隐遯高逸人物的特殊涵义,给予它在人物画领域中独立的位置,这类主题或可称之为高士画。
高士画是张大千整体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立的艺术特色。他的高士画总的倾向偏重于传统的延续和综合,在题材的选择上基本上沿袭着前人范围。此幅《东坡策杖》1945年3月作于四川资中县,图绘翠竹两枝,东坡居士策杖而行,行笔劲挺,勾划精准,虽白描而成不着一色,但飘飘衣袂,嫩嫩翠竹,东坡神韵都栩栩如生,意境隽永。
15 杜陵浣溪行吟图 1945年作
1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7 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独立苍茫自咏诗。石根方家嘱画,为写杜陵浣溪行吟图,请正。乙酉十月,大千居士张爰。铃印:张爰之印、大千
18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9 东坡赏砚 1945年作
20 人物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1 人物 立轴 1945年作
22 人物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3 铁笛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24 桐荫著述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题识:扬雄投阁动微尘,庾信江南白发新。何必文章惊海内,稍怜林壑念闲身。云竹仁兄方家正之,乙酉二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长幸大吉又日利
25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7 桐荫高士 立轴 乙酉(1945年)作
题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重威仁兄书家正之。乙酉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梧桐高大魁梧,树稦无节,树皮平滑翠绿,清雅洁净。民间传说,凤凰非梧桐不聪;在画家的笔下,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此幅《桐荫高士》作于1945年5月,大千因成都常有日机轰炸,经人介绍,到成都郊外约30里的徐家借居,潜心作画。他的名作《文会图》即是作于此年,《桐荫高士》从其中简化而出。此桐荫高士,则独坐荒坡,意态忽忽,静观流水,有陶然忘机之趣。
28 临江春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登山临水及春兴,风物江乡识未曾。行客林泉应有分,青山只合自销凝。乙酉(1945年)冬日,昆明湖上作。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29 山水人物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30 野林论诗 立轴 纸本设色 1945年作
款识:野林晓烟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闲关。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子响青山。乙酉冬日,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千豪发(白文)
31 青城道士 镜心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款识:青城山中老道士,渴饮山泉饥煮石。自说痴聋忘岁年,手栽松上拂云日。乙酉冬,爰。钤印:张爰之印
题识:碧霄星斗动光辉,夜诵金经礼紫微。手种嫩松今百尺,丹成化作赤龙飞。溥儒题。钤印:溥儒、心畬
32 临崖独坐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三游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暗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屐,尘蜡苔痕梦里情。乙酉十月,似镜宗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33 高士图 1945年作
34 松凉夏健人 立轴 1945年作
35 高士图 1945年作
36 虬松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千峰蹑尽树为头,髼松薜萝遮问道。山深家鬓何所见,鸟衔果落种梅花。月真仁兄法家正之。乙酉初夏,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三千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
创作这幅《虬松高士》时,正值张大千由敦煌返回四川,寓居昭觉寺期间。画面中,高士独坐于空山幽谷之间,似在聆听松涛阵阵,是一幅将人物画和山水画和谐结合的佳作。古松悬于绝壁之上,蟠曲苍劲,满布松鳞,随意点苔并以淡赭染,松针三五攒集,密不透风,复以花青淡染;其形态恰似一巢穴,将高士环抱其中。高士则身着白衣,幽然独坐,似有几分画家自身的影子。与传统的松下高士相比,高士坐于松巢之上,更显超然于世。左侧题诗与画面巧妙呼应,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共同营造出超脱尘外的不凡境界。
37 婴戏图 镜心 1944年作
此画虽简,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两小童做踢球状,而画面上不见球,似已飞出画外,给人想象无限。所绘线条劲挺而有弹性,设色艳丽而不失古雅。
38 多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896万元,2009年12月上海东方)
款识:多子图。仲君仁兄清嘱,乙酉冬日大千张爰。钤印:大风堂(朱)、张爰之印(朱)
石榴的多籽被赋予“多子”的涵义,常有“多子”题材传于民间,或有与桃子、佛手并称福、寿、子三多者。石榴花发于春,果熟于深夏,大千《多子图》即表现此时庭中佳趣,四个孩儿着各色衣装,姿态各异,薄衣绣履意为良家子弟,或携果散分幼小,表示长幼有序,或攀济向上,摘取下垂的枝头石榴,一派融融和谐的深夏美景。
此图用青绿、朱砂各色写来,极富宋以前风貌,是为其敦煌归来后对矿物颜料使用娴熟之表现。用朱砂迭写孩童之衣、肚兜及几登,浓郁而富表现力,用石青染成的纱衣感觉质轻而薄,是为佳思,巨石泰安于图右,使全图于细碎中见沉稳。一株石榴横空斜出,枝头果实掺以甫开之花,花果相杂生意无限,这也正是大千以工写相间笔调要表现的这一主题,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情绪散发。
39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40 蕉林策杖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41 松溪高杰 镜框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42 杜陵浣溪行吟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3 杜陵浣溪行吟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崇镜方丈嘱画,为写杜陵浣溪行吟图。乙酉三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44 杜陵浣溪行吟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岩前拄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宪镜方丈嘱画,为写杜陵行吟图请正。乙酉十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45 杜陵浣溪行吟图 镜框 设色纸本
题识:杜陵浣溪行吟图。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信、三千大千、大千无恙
浙江省诸暨县浦阳江被称为“浣溪”,江边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晒纱处,西子浣纱曾支倚其上。唐代诗人王轩有《题西施石》五言绝句:“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此幅绘诗圣杜甫行吟图,正合诗意。
46 竹溪觅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竹溪觅句图。以大风、大涤两家法为之。乙酉嘉平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47 李杜索句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李杜索句图。乙酉上元写,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48 李杜索句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9 李杜行吟图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李杜行吟图。仿吾家上元老人。乙酉冬日,蜀郡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朔至隋唐。历史上许多人临摹的画一般只能临其境,未入其境,而大千的临古形神俱备。此幅《李杜行吟图》作于1945年,从作品中看出画家的豪迈志气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故作品能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雅俗共赏。
50 松风琴韵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乙酉十一月,大千居士写于昆湖养云轩。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题跋:云气随孤啸,松声入古琴,高山流水意,契我遂初心,心畬题。钤印:旧王孙(朱)、溥儒(白)
大千的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仙佛(如其所临写的敦煌壁画);二是仕女;三是高人逸士。总体来说以工整的画风为主,造型取法于古人,刻画细腻。是幅《松风琴韵》图就是一幅高士题材的佳作,高高的山崖上,一株劲松,左右开张,似雄鹰展翅。松下盘坐着一位高士,双手抚琴,目视前方。人物衣着以铁线描勾出,线条硬挺,设色简洁却不失绚丽,石青重彩的渲染以及人物衣冠的形制,突显了这位高士的非凡身份。作为背景的山石则用简笔勾出,略加皴擦,然丝毫不减“巍巍乎高山”之势。用山石的简来衬托人物的精细,这是张大千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高士面部的刻画恰如其分,面色红润,宽额美髯,正是仙风道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