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21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28)
1 赤壁后游图 立轴 纸本 1941年作
款识:赤壁后游。仿盛子昭笔。辛巳春日,大千张爰写于青城。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师万物、大千大利
2 赤壁夜游图 立轴 纸本 1947年作
款识:千古风流,谁得似,髯苏赤壁。长相望,游情良夜,风清月白。绿蚁新醅画出纲,黄泥旧詈霜芟叶。破寂寥,人影答行歌,相从客。波声起,岸千尺,寒水落,危崖出。曾几时重到,江山难识。杖舄已惊栖鹘梦,啸歌欲动冯夷宅。看羽衣,归去揖临皋,逢畴昔。满江红。隐括后赤壁赋。丁亥四月,蜀郡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3 赤壁夜游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4 后赤壁诗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千古风流,谁得似,髯苏赤壁。动游兴,如斯良夜,风清月白。绿蚁新醅鱼出网,黄泥旧坂霜芟叶。破寂寥,人影答行歌,相从客。波声起,岸千尺,寒水落,巉崖出。曾几时重到,江山难识。杖舃已惊栖鹘梦,啸歌欲动冯夷宅。看羽衣,归去揖临皋,逢畴昔。满江红,隐括后赤壁赋。爰。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大千
高士画,是大千整体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立的艺术特色。大千的高士画总的倾向偏重于传统的延续和综合,在题材的选择上基本上沿袭着前人的范围。他经常画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骚客、隐者和逸士,例如写李白行吟、渊明赏菊、东坡玩砚、倪迂(瓒)观石、竹林七贤等等,此外也画泛化的高士形象。他创作高士画侧重于一种古典情调的再现。他塑造的艺术形象,突出表现古代高士品格中洒脱高雅的一面,而淡化他们忧怨愤世的道德含义,人物神情潇洒悠雅,环境,气氛静谧清幽。大千的高士画淡化了寓意性,加强了画面雅逸的情调,观赏他的高士图,似乎并不会激起怨愤或厌世的情感联想,恰恰能获得一种豁达宁心的精神慰藉。正因为如此,大千的高士画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有着吸引当代人欣赏的魅力。
大千酷爱古代诗词,早年深受其师曾熙、李瑞清的熏陶,同时受诗友谢玉岑的影响,诗风清新婉丽。对古代诗人词客的景仰,也是他喜画高士的一个重要内因。同时他十分讲究画面的诗意表达,常在画上题前人诗句或自撰诗文,以映发画意,大千高士图在构思上也自成风调,他着眼于高士形象的神气刻划,不多作情节性的铺陈,背景力求简洁,点缀有典型性的景物,如松树、柳条、竹林、丛菊、山岩、溪泉等,以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不以情节取胜,以情境感染人,这是大千高士画的重要特色之一。
大千高士画的另一个突出成就,体现在技法形式的个性创造方面。他的高士画技法,与他的山水画、仕女画同样,经历着对传统三熏三沐的探索和磨炼。纵观其高士画,各个时期取法前人有不同的侧重,并逐渐走向综合各家之长,创立自我独立风格的道路。三十年代后期,大千有缘观看到唐代名作孙位《高逸图》和元代张渥的白描人物,唐人调畅高古的铁线描和张渥秀拔飘逸的笔法,使他心慕手追。在三十至四十年代,他的画笔中明显地融入了两家的笔意。
四十年代,张大千的人物画技法取资范围大为开宽。此一时期,他曾获得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和南宋梁楷《寒山拾得图》等人物画杰作,得以摩挲研习。并在画朋文友和收藏家处看到不少李唐、马远、唐寅等人名作。四十年代初,大千赴敦煌考察和临摹石窟壁画,使他对中古时代尤其是唐宋人物画有了更真切而深刻的领悟。这一切条件和因素,促使大千中年时期的人物画出现多姿多采的面貌,经过不断地研摩和陶熔,逐渐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高士画风格。
5 赤壁夜游图 立轴纸本 1947年作
“苏东坡游赤壁”题材,宋元以后,画人屡有涉及。其原因一在对苏东坡一生郁郁坎坷的不忿,更在对其处世的旷达和自我释放自我调节精神的景慕,不得志的文人画家尤其如此。但张大千屡屡以东坡游赤壁为题材,更多着眼于其与东坡的精神相通处,在乎佛道两家之间。此幅《赤壁夜游图》系张大千1947年作品,写苏东坡与从者及世外白发处士夜游赤壁的故事。三人虽向同一方向相望,然神情、动作并不相类:东坡闲淡镇静;从者则若有急切;处士似无我无物,飘然出尘。三种神情,实际上代表了三种处世或用世哲学:一为急切入世,一为遁世高蹈,一为不出不入、即出即入、若出若入、宠辱不惊。显然,从张大千的题款里,可知他是非常心仪苏东坡所代表的介乎出入世之间的人生哲学的。而从其题款所表达的言外之意看,张大千其实深忧国事,但又不愿太入世,所以希望用世之后即能及时归隐。就此言之,张大千此作其实是他自己当时思想的真实反映,而不仅仅是为古人写照而已。
6 群贤雅集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丁亥十一月,大风堂写此,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此幅作品作于1947年11月,这个时期是张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夏日山居》、《钱塘梦会图》等大作都在此年前后完成。从敦煌归后的张大千,因缘际会收罗大量市场散出的宋元名画,目识心记,让大千的人物画创作愈加精进,风格逐渐从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风格中化出,已完全是张大千自己的风貌。
本幅《群贤(儒)雅集图》,人物线条下笔细致绵密,线条遒劲,设色清雅,笔墨秀润,清幽淡雅。衣纹皱褶及人物的神态都通过寥寥数笔,便活灵活现。画家精心构图,狭长纸幅上群贤人物错落有致,布局巧妙,群贤优游其间,或抚琴列坐,或谈笑鸿儒,或阅览经卷,神态各异,神采自存,尽显大千人物俊秀之趣和高超的传神技巧。
7 梧荫觅句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乍引清商梧叶秋,凉?吹袖动吟讴。寻常摘句雕虫事,归去西帘下玉钩。丁亥六月,仿吾家上元老人桐阴觅句图,大千张爰时客康定。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8 秋树读书图 设色纸本 丁亥(1947年)作
题识:秋树读书图。丁亥十二月十五日,从友人观李唐《重耳复国图》,试以其意为此。大千张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居士
9 柳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0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1 松下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老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丁亥夏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1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3 米癫拜石 镜片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4 米癫拜石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丁亥十二月,效吾家上元老人作老米拜石图于故都。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15 曳杖高士 镜片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丁亥五月,大风堂下写,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边跋:此帧为大千真迹无疑,虽笔墨寥寥,甚为传神,可称一绝也。甲戌夏日,徐子鹤题于双松楼。钤印:徐子鹤
题跋:此张爰大千先生《高士图》逸笔真迹写:“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诗意,似寓有画坛独步之趣也。先生为画坛通才,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斯图作于一九四七年,笔墨简率超逸,颇得张大风意趣,宝之宝之。庚寅冬月,萧平观识。钤印:萧平之
16 高士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7 拜石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8 松下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丁亥嘉平月,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风堂(朱文)
在一九四零年至一九五零年代的十余年间,张大千画艺多致力于“工”,极尽“工笔”之能事。此幅《松下高士图》就是其细笔人物的代表。这件作品,设色鲜雅,用笔绝精,悉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画作中的苍松以细笔写出,盘曲斜出,更加突出了高士的文人超逸的气节。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的高雅气息的体现。
19 梧荫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芳草垂秋绿,高梧对晚晖。水陂三十六,曾照芰荷衣。丁亥春日,大风堂写,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7年春,此时张大千48岁,画中描绘了一位高士在梧桐树下暂行、若有所思的神情,高士头戴帽,身着长衣,手持木杖,神态祥和,其身后的梧桐树枝干强壮,叶子繁茂成荫,画风清秀脱俗,浅绛设色,用笔松动流畅,水色相容。
20 策杖高士 立轴 水墨纸本 1947年作
21 天问 水墨纸本
22 杜少陵觅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杜少陵觅句图。丁亥十一月,蜀郡张爰抚。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本幅画於1947年,这是与大千代表作《杜甫行吟图》的一稿作品。张大千1899年生於四川内江,他对杜甫草堂非常熟悉,杜甫行吟图说的是诗圣杜甫曾与蜀地画家王宰交游题画,作《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在题诗的开端就写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少陵释之曰:“非用笔十日五日而成一水一石也。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有胸中丘壑,落笔自然神速。”观这幅作品使人感受到画家创作时愉悦的心情,流畅的线条,跳动的色彩,俱在画者豪放飞逸的笔端。
23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4 人 物 手卷 1947年作
25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26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27 泽畔行吟 立轴 1947年作
款识:登山临水及春兴,风物江乡识未曾。行客林泉应有分,青山只合自消凝。丁亥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父、大风堂
《泽畔行吟》创作于1947年,是张大千绘画创作“以自然为师”的阶段。画面为立式平远构图,图中绘一高士执杖而行,一学童抱琴跟随其后,两者或都为左后侧方某处所吸引,正回首而望;路两侧是大片的水域,水面平静无波,岸边水草悄悄滋生;画面下方自左而右斜生出几簇枝干,几乎占据了半幅画面,在水域上方静静俯视。张大千是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坚实执行者,他的足迹踏遍祖国名山大川。张大千常将自身幻化作画中人,画中人成了他理想或现实的精神寄托或写照。
28 泛舟图 设色纸本
29 垂钓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畏途万里费经游,到处红尘没马头。何日钓竿泛是老,也分一片荻花秋。丁亥五月,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此件《垂钓图》作于1947年,时年张大千49岁。作品以自然为师,画中色墨并用,描绘出清幽闲适的意境。相比之下,这件作品较为工致,远山的峰峦起伏,近处苍松茂盛,松上几点红色点缀,显得活泼生动。近景中一高士独钓于江头,江中水波宁静,整个环境给人以静而不僵的感觉。画面中人物与风景的配置,灵动的风格,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0 秋江独钓 立轴 纸本 1947年作
款识:钓竿七尺玉,夕阳千叠山。丁亥十月,似敏人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潇湘书楼
古代女性之中,大千对于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极为欣赏,他的画境中常常出现管夫人《渔父词》的意境: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剡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渔父图》是画家钟爱的题材之一,大千亦是沉醉其间。钓竿七尺玉,夕阳千叠山,画题亦是画眼之所在。江平如练,孤舟独钓,画面意境高古,耐人寻味。画面右侧留白象征开阔的水面;远山取巨然法,以披麻皴写山之嶙峋,近景高士独钓寒江,寥廓江天之上,画意浮动。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为最,而构造意境最直接的办法则是物象之间位置关系的处理。因此,虚实、掩映、疏密等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意境高低。深得古法的张大千深谙此中机妙的,该画着墨不多,左实右虚,类似于马远、夏圭式的构图,妙在以虚胜实,写出高士内心的孤高冷逸。
31 多子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张大千向来精于向前人研习画技,追摹先贤的同时,却又不失自己的独特风格,所以被后世叹为“血战古人”。这幅《多子图》便是张大千1945年创作的“翻唱”作品,取法于南宋画家以及明代大师仇英的婴戏图。
32 松荫听乐图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33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六)
34 临溪高士抚琴图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去上清光花下阴,素娥惜此万黄金,一杯寒露三更后,谁信幽人更苦心。戊子十一月,写明人诗意,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此图为张大千最喜爱的绘画题材,二高士依古树坐于小溪边,抚琴听曲,说古道今,好一派悠然自得之景。
35 松荫高士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36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37 长松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唐子华长松高士,董文敏所谓入河阳郭熙一路者。此帧略仿大致。戊子(1948)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创作《长松高士图》时,张大千已50岁。这年12月中旬,张大千偕夫人徐雯波由成都乘飞机赴香港,举行“张大千画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大千先生从此再也未能踏上大陆的土地,《长松高士图》就成了他在大陆画的最后那几件精品中的一件。
38 子猷赏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子猷迳遣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方为此君重也!戊子十月,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
本作原为著名书法家徐伯清旧藏。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张大千与方介堪、谢稚柳、黄君璧、于非闇相约共游雁荡山,过当时被称为“外洋房”的徐伯清家,当时伯清先生之父徐鼎西便唤出儿子,并拿出徐伯清所写小楷和两张自学的人物像,请教于张大千。大千先生当场就握起画笔,对徐伯清的两幅小稿进行修改,纠正不正确的画法,甚至连人物的指甲怎么画,也进行了细心的传授。
39 山水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岩岩日地山,屴崱无寸土。特立而豪峙,由来绝依附。戊子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图中绘一静坐的高士,举目望远,若有所思。高士的面部以极细微的游丝描画出,显现出张大千由敦煌习得的古朴人物画技法;人物的衣纹用钉头鼠尾描绘出,与精细刻画的面部形成对比。高士身后,松树和红叶以细致的工笔绘出,远山用皴擦点染等较为粗简的笔触,烘托主体人物,同时又增强了画面本身的对比性。这幅作品中,表面写古代高士,实际上是在写张大千自己。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而高士的忧郁、远望,不正是张大千当时的真实写照吗?
40 观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江南莺乱草如茵,正是观河面皱人。对此茫茫真百感,当时亲见海扬尘。戊子四月既望,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41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又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回出浮云间。摩诘诗。戊子二月,大风堂作,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长共天难老
42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邨林烟暖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闲关,最喜阴晴不到处,有根树子向空山。唐明仁兄正之。戊子十一月七日作,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白)、蜀客(朱)
43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44 桐荫寄傲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玉琴。戊子九秋月,大风堂作。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45 杜陵浣溪行吟图 镜框 纸本1948年作
46 松下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流水声中读道书,曩在故都友人家。曾见吾家叔厚此本,怱怱已是十五年,前事偶追忆及之写此。戊子夏日,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大风堂
边跋:(一)张大千先生高土图真迹。二○○五年九月,史树青题。钤印:史树青印
(二)神品。此作为大师之佳作,敬希藏者宝之。辛巳(2001年),米景杨敬鉴于荣宝斋。钤印:米、景杨
47 携酒吟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唤起朱颜酒一尊,登山临水意犹温。朝红暮叶春来路,纵老西风识旧痕。戊子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大利、张爰
图中绘一行吟高士,举目望远,手持书卷和葫芦,迎风前行。高士的脸部、手部以极细的游丝描画出,显现出张大千由敦煌习得的古朴人物画技法;人物的衣纹用钉头鼠尾描绘出,与精细刻画的面部形成对比。人物身形略呈S形,衣物的飘拂既呼应了秋风,又增添了动感,敷色淡雅,绵长隽永。高士身后的一水两岸和矮枝则用皴擦点染等较为粗简的笔触,烘托主体人物。两渚之间一带水,计白当黑,意蕴亦随高士目光延至画外。
48 渊明赏菊图 镜心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典午山河已莫支,先生归去自嫌迟。寄奴小草连天绿,刚剩黄花一两篱。戊子秋,似子剑仁兄法家正之,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49 竹林高士 1948年作
50 东篱採菊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采采东篱间,寒香爱盈把。人与境俱忘,此语语谁者。戊子十月,大千张爰欧湘馆中作。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