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22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29)
张大千的人物画,以工笔为多。他早年取法明清诸家,从山水点景人物逐步过渡到唐寅的仕女,进而仿赵孟俯的九歌,李公麟的七贤,最后落脚于敦煌的供养人物。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力追人物画的渊源,敢为己用,自出新风。为此,他所绘的人物,比例恰当、形象逼真、精神内敛、神情生动。衣褶线条勾勒细谨,劲健有力,笔墨交待极其清晰。
张大千的题款书法,早期受曾熙、李瑞清影响较多,又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画上的题跋极似曾熙的行书,较为古拙端正,字与字之间互不相连。中期的款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显得较为流畅潇洒,清丽娟灵,自然协调有翩翩欲飞、豪放洒脱及铁画银钩、一波三折的特点。他的书法中,字的结构多呈左部低且向下、向左舒展、而右部则向上提升,有的并且紧,缩成一团,比如“柱”、“松”。起笔处往往裹锋蓄势、在行笔过程中施展变化、而到末端又乘势转换或收势。接近晚年的款书则较为凝重苍老,奇崛姿丽。此画的题款,含蓄浑朴而又神采飞扬,为大千中晚期书法风格。
1 松荫高士 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松荫高士。戊子四月,略拟新罗山人画意。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
题跋:兄赐丹青张大千,庋藏空匮廿三年;为求切合松荫意,送与高人壁上悬。菊森先生惠存,四明林绍煌持赠。钤印:林绍煌(朱)
2 溪畔行吟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3 柳荫高士 立轴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款识:轻花才似雪,空翠复如烟。不待秋风绵绵,摇落已堪怜。先师李文洁公句,戊子二月花朝,写寄承仙世妹清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大风堂、蜀客
4 独往秋山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此所谓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也。戊子四月,效吾家上元老人笔,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长寿(朱)、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白)
5 咏诗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唤起未颜酒一尊,登山临水意独温。朝江暮叶春来路,纵老西风识旧痕。戊子十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印(白文)、大千(朱文)
6 高士图 镜心 纸本 戊子(1948年)作
题识:千峰蹑尽树为家,头鬓蓬松薜荔遮。问道山溪何所见,鸟衔果落种梅花。戊子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
7 石岸古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1)石岸古松。戊子九月,介堪、大千合作。(2)石岸古松欲拂天,手栽今已三千年,主人甲子何须问,生在南山北海前。石田翁句,爰再书。钤印:张大千长寿印信、方岩之印
方岩,原名方文榘,字介堪,浙江温州人。金石家,书法家,九岁学篆刻,1925年到上海拜访问学于吴昌硕,同年秋又拜赵叔孺为师。治印取法秦鉨汉印,涉猎于明清诸家而自成一家,工整秀丽,气格高妙,朱文印得张大千喜爱,长期合作,张画上钤印多用方氏之作,当时有“张画方印”之美谈。此作张大千与方介堪合作,构图简练、笔墨清润、草草逸笔而诗意溢表。方介堪画作十分少见、而出手不凡,篆刻之余,偶尔戏笔,张大千、方介堪书画印合作更为少见。
8 自唱沧浪词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题识:曲岸怜幽草,蓬窗拂柳丝,清波明镜净,自唱沧浪词。戊子春日,天畺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9 临流观瀑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0 竹林高士 镜心 1948年作
11 高士观瀑图 1947年作
12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生烟老树挂高坡,渔艇随风荡晚波;极得意时挥洒去,自然丘壑不须多。戊子冬日晴窗,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信(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13 观瀑诗思 1947年作
14 陶张相慕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采得黄花嗅,惟闻晚节香。须知千载后,相慕有陶张。戊子十二月,似文华仁兄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
15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6 松下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清响散秋涛,空虚若可逃,纶巾笑颠倒,沉醉为松醪。戊子十月既望,欧湘馆作,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
17 范蠡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李猷、吴平题跋
题识:(1)慕曾仁兄豪正之。大千张爰。(2)佐霸之就,殖货之集,能占几微,长生可习。戊子(1948年)春日,写范蠡像。爰。钤印:张大千、张爰、大风堂、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肖形印
18 松荫策杖 镜心 1948年作 (4025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款识:脱巾独步,时闻鸟声。戊子之秋,大千张爰,大风堂。钤印:张大千、蜀客、自嫌尚有人间意、大千掌握、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人间乞食、密于无天旷若无地
以丹青形式巧妙再现诗意的故事,见诸画史而为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北宋画院的考题“蝴蝶梦中家万里”、“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以及近现代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之类。要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具体的笔墨线条表现出来,创作者的艺术积累和艺术灵感固然重要,其对诗文与艺术之间通感的独到而天才的体认、悟会和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幅张大千早年所作《松荫策杖图》大抵可见出其天才绝纵。
《松荫策杖图》纯以水墨写成,仅撷取山脚一带树林,一曳杖儒士已走过树林,忽然伫立反顾。儒士行装与所题“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颇合符契,只是以忽然反顾状“时闻鸟声”貌,看似平常,与前述“乱山藏古寺”之类相去天渊。案“脱巾独步时闻鸟声”出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沉着”一条,全文如下:“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而就意象构图而言,以松柏等各种树木交错杂处成林,本是传统中国画家法,不仅是为画面的有机协调和丰富,更为充分展示绘者对描摹各种意象的驾驭能力。在传统绘画中,一般杂处成林的多置于画幅下端,上端实以丛峦陡壑,这种构图方式出自元王蒙,其传世经典作品《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等皆采此图式。张大千上窥宋元,于此浸淫日久,自然了然于心,其多幅仿古之作即皆出此图式,如《仿王蒙夏山高隐图》等幅。
19 李杜联吟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故都友人以宣和御题,孙位高逸图影本见寄,人物都雅,树石朴拙,与漠高窟唐人壁画相表里,真神品也。此卷清室旧藏,流落长春,劫火之余,焕然无恙,神物信有鬼神呵护。展玩晨夕,因取其意为‘李杜联吟图’,但不设色耳,观者或以为效龙眠白描,遂并识之。戊子八月,青城山中,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这幅《李杜联吟图》作于1948年,大千五十岁。“故都”为当时北平,《高逸图》被溥仪盗出,有影印本流传,大千在看到自北平远寄成都的印本非常兴奋,创作了此图。此幅全部水墨白描,张大千传世作品中白描人物较少,着色人物与白描人物有很大不同,纯墨笔白描一定要线条流畅,用笔一丝不苟,最能体现画家的腕下功夫。由于《高逸图》影印本在手,大千创作此图便得心应手地运用了其中的部分画法,如树干、菊花、湖石的画法,都极为相似,特别是人物面部的描绘,胡须的画法,更是传神的临写,只是衣纹的画法比《高逸图》明快简练,线条沉稳有力,是他临摹敦煌壁画后所发生的变化。大千在题尾写到“观者或以为效龙眠白描遂并识之”,恐怕不是被别人误以为是学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而是在得意地显示他临写唐人画法的高超本领。张大千对于孙位《高逸图》的笔法是非常欣赏的,不但在以后人物画法中广泛吸收运用,1949年清明他还曾专门临写了《高逸图》中四个人物之一“山涛”做为单独一幅作品。这幅《李杜联吟图》作于戊子八月,是张大千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他白描人物最高水平。
20 李杜联吟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李杜联吟图。月前于故都见孙位《高逸图》,运笔如屈铁,敷色如古鼎彝,真神品也。窃似其意为此。戊子十一月,大风堂作,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
李白与杜甫乃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在中国诗史上并称“李杜”。他们订交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春夏之交,时相遇于洛阳。后同游开封、商邱等地。翌年秋初,李白自任城至兖州与杜甫相晤,同游甚密,这亦是两人最后一次会面。杜甫诗作中,和李白有关的有近廿首,而李白现存诗作亦有四首关系杜甫。杜诗有句曰:“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彼此相从日子虽短,但惺惺相惜,在诗句中深刻地呈现出这份情意。此图诚如张大千自题款识,谓以唐代画家孙位《高逸图》之意,绘李白、杜甫诗文唱和的情景,线描细劲圆润,湖石简括而加以皴染,苍松茂郁。画面传达出高逸名士的风度神采。
21 濯砚图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款识:乍引清商梧叶秋,凉飚吹袖动吟讴。寻常摘句雕虫事,归去西帘下玉钩。梓乔仁兄五十有八生日属作,为此博笑。戊子八月,大千张爰,青城山中。钤印:蜀郡张爰(白)、大千居士(朱)
22 蕉林酌酒 立轴 1952年作
23 仿赵大年画法
24 蕉林酌酒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25 桐荫觅句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26 梧荫清吟 设色纸本
27 觅句图 镜心 1949年作
款识:乍引清商梧叶秋,凉飚吹袖动吟讴,寻常摘句雕虫事,归去西帘下玉钩。老莲勾勒结构盖自六代石刻来,其设色则仍未逾宋元矩矱耳。己丑五月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张爰长寿(朱文)、大千居士(白文)
张大千对于陈老莲一直心仪有加,反反复覆以老莲的画作为临摹对象,却自称苦于不得神似。他的人物画,总是带着富贵气,同陈老莲古狂奇倔的气质,差异颇大。此幅《觅句图》即是如此。张大千索然以自己的风格气质作画,无论线条钩勒力度,须发画法,设色轻重安排,都是自家面貌。画中高仕面如冠玉,凝神于无物,伏在案头,苦思不已。桌上放着文玩香荷,身旁伴着梧桐湖石。整幅画面华丽而清新俊逸,虽说是拟自老莲,亦可视为张大千的精心之作。
28 桐阴觅句 立轴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款识:乍引清商梧叶秋,晓风吹袖劲吟讴。寻常摘句雕虫事,归去西帘下玉钩。癸巳七月,大千居士爱饮光簃作。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觅句图”乃历代画家所沿用的创作题材,大千亦不例外。据考证,《桐阴觅句》原型出自陈老莲作品,加以变化修饰而成如今的《桐阴觅句》。与本幅构图相类者,有数本,均集中于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虽未有明示创作背景或渊源所自,从人物造型、容貌及笔法运用,可见受明末陈洪绶的影响。先生对前人技法融贯吸纳,又好收藏,陈老莲亦为其人物画的取法对象之一。
图中高士坐于梧桐树下观莲索句,石案上置文房四宝,并有花瓶一具,上插盛放折枝带叶荷花,花白叶翠,有涤尘离俗之幽致。高士隆鼻深目,浓眉大耳,虬髯满腮,面貌奇古,但细看在老莲的人物造型外,却有几份画家自写容貌的轮廓,可谓游走于想象与写实间。高士头戴巾帽,双臂交叠,环抱于胸前,身躯微向前倾,凝视瓶花,神情陷于冥搜苦思中。他所用的笔法出于老莲,得“高古诡谲”之髓。在实物的呈现上稍带变形的处理手法。如长型几案为嶙峋天然石岩所打造,除桌面光滑外,外沿或足部均未经修饰打磨呈凹凸崚嶒状;座椅采用古木树根制成,其形如屈曲虬结盘根交错,姿态自然极见苍老朴拙;桌面花瓶型制奇特,状如青铜,细白瓷胎上绘上卷浪纹,内壁呈褐黄色,这些器物摆设和家具使画面充溢着高古气息,兼具变形的朴厚趣致,这也是老莲作品最具特色处。高士背后矗立的梧桐树,枝叶较疏落,略显清秋之意,桐叶色泽深浅不一,交叠向背各现姿态。孤木独树的清冷傲然,衬托着高士苦思的情境,令画面又罩上了一层萧疏淡逸的后发气氛。这个情境交融、师古又得己貌的创稿,相信画家自觉是得心应手者,难怪在他工笔细写最成熟期间,数次据此稿而写,基本面貌如一,只作细节修饰更动,惟其精彩处都在伯仲间。
29 竹林觅诗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30 林中高仕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己丑(1949年)初冬,写似叔铭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时客台北。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鉥
题跋:磥砢三株树,萧疏八月秋,稍怜生事拙,犹恋旧林丘,偶忆内江故居写此。张大千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31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32 戏雀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33 赵文敏停琴听阮图 立轴纸本
34 仿赵文敏停琴拨阮图
35 赵文敏停琴听阮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赵文敏停琴听阮图。己丑春日临于大风堂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
从张大千在山水画上的艺术成就来看,他的山水画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个时期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上的变化非常明显。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值得当代人肯定的,张大千的山水画创新于文化生态背景之下,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形成了其独具特点的现代青绿山水。张大千先生山水画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横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多年的绘画史。他对北魏到元代的敦煌壁画进行了深入地临摹学习,这对他后来在山水画上的创新产生更是影响深远,使其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他虽然重视传统却“师古而不泥古”,具有创新精神。
画中参天的巨松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在构图上已与古人有很大差别。树叶茂密,姿态端正,旁边一棵杉树协调的衬托松树。泉水萦绕着层峦迭嶂的山石,缓缓而下,流到树下的两位高士身旁,虽仿赵文敏,但已与赵文敏完全不同。高士身著白衣,一位倚琴,一位弹阮,互相唱和,甚为惬意。画面以小青绿设色,清润秀雅,泉流、溪水尤为生动,画水之处用笔精巧,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可以说这件作品是张大千的艺术达到了画理与哲理、美学与艺术、感情与物态的完美统一的山水佳作。
36 高士寻诗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二客寻诗去,笑言迷近远。钟声下夕阳,策筇归路晚。若飞道兄教正。己丑三月,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37 芭蕉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1)曼谷奇热,令人意懒。笔砚都荒,晨起忽雨,遂尔拈弄。之绵道兄激赏之举,赠请正。大千张爰,清明后三也。(2)不信心枯念亦枯,百年过半欲何如。此身大似芭蕉树,馋到冬来一叶无。戊子冬,成都昭觉寺病中拈此偈,顷游五天竺复得二十八字。心似浮云任卷舒,君来无有亦无无。西天别有芭蕉树,和气周春总不枯。己丑二月,客曼谷漫书,爰。钤印:张爰私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
38 闲坐江畔 立轴 纸本 1949年作
款识:山木半落叶,西风方满林。可人到此地,野意自萧森。己丑元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长寿
39 蕉荫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听雨听风听不得,道人何苦画芭蕉。子枢道兄法正,己丑嘉平月,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大风堂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9年,张大千51岁为赠送友人子枢所作,画面描绘了芭蕉树下一位高士在树下成荫的场景,芭蕉树枝叶粗壮庞大,色泽黝黑,采用大写意的手法,笔法老辣,水墨融融,树下的高士屈身倚靠在顽石边,手持扇子面朝芭蕉树若有所思,人物的刻画精细,线条挺拔,淡雅赋彩,和芭蕉树的表现形成对比。
40 柳荫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少旅仁兄法家正之,己丑春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柳荫高士》作于1949年,此作兼两种题材,一是柳树题材,二是高士题材。该画画风简洁高逸,高士的造型轻松悠然,布景萧然出尘,意境有大千“读书养性,摆脱尘俗”的风貌,堪称张大千这一时期的精心之作。人物衣纹的钩线紧劲连绵,柳枝的穿插彰显功力,设色典雅,断妍秀丽。高士之风度翩翩,犹如大千内心之纯粹画境,令人倾慕。
41 醉吟图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1)醉吟图。蜀人张爰笔。钤印:三千大千、延年 (2)饶丹浪说驻春客,何似衔孟发醉红,一局未终柯已烂,神仙众月亦匆匆。乙丑夏孟,大风堂下写,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张爰信印
题跋:此为大千老同门旧作并双题识,雄斋主人藏属,昙殊芬证之。钤印:涌先 (邓芬)
42 子猷爱竹图 立轴 水墨绢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子猷径造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方为此君重也。卿云尊兄雅属。己丑二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
43 高士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九江秀色可揽撷,吾将此地巢云松。己丑秋日,画似般若道兄正。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张爰之印、税牛厂
四十至六十岁间是张大千重点「师法自然」的阶段,此幅作品正是完成于这一时期,因此很明显具有写生的特征。笔墨有石涛之酣畅而更凝练,构图有八大之险奇却不惊怪。画面对物象之间的关系把握非常到位,尤其是人物、松树、与远山之间的彼此呼应,形成流动性的空间结构。而前景中占据画面逹2/3有强的松树枝干之刻画,更大胆借用焦点透视,具有相机式的前景剪裁效果,但又与传统的笔墨结构融合得天衣无缝,由此亦可见画家运筹帷幄的能力。
44 松上高士 立轴 水墨纸本 1949年作
款识:苍岩削铁嵌青葱,坚贞不爱暴秦封,浩浩飒飒来天风。只恐旦夕成飞龙,骑龙顾盼君何雄。己丑二月,似布鲁士先生正,张大千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又日利
45 松下读书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心畲画松。钤印:溥儒之印(白) (2)大千写高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
1928年秋天,张大千赴北京访友,经清代宫廷大学士、帝师陈宝琛的得意门生陈三立和画家于非闇介绍,在原恭王府偏福殿结识了溥心畲先生。从此大千与溥心畲常常一起谈书论画、吟诗作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创作出许多“南张北溥”的合作作品。
此幅张大千老师与溥心畲先生合作《松下读书》逸品,大千作一高士居中而立,拄杖冥思,认真专注的神情就好像在思索书篇中的文意。溥儒则作一墨松,力撑画面更显出高士主题的亮点。秀松红袍握读真有一番觅句晤对的文思场面,乃两家合写的一幅佳作。张、溥合作气韵之合,行笔之迅疾潇洒,画面流露出之清雅真气确是不负“南张北溥”之盛名。
46 晏殊造像 己丑(1949年)作
题识:衣冠甚伟须眉古,编策随身竹杖轻。何事无人补泉石,不教闲处着先生。己丑六月朔,张大千爰。人下夺“补泉石”三字,荒率可笑,大千补注。昙殊学长兄博教,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大千
本幅作品是张大千为北宋著名词人晏殊造像,并题辞“晏殊学长兄传教”送给晏□芬女士,意思是“晏女士是晏殊的诗书传家后代”,以此赞美晏女士,可见别有新意。张大千以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传神的造型刻画了晏殊这位著名词人的神采气韵。
47 杖经图 镜心 纸本 1950年作
款识:几人行路叹迷阳,护落生涯一酒狂。肘后楞迦书百卷,眼前莲萼即西方。庚寅二月,蜀人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此件《杖径图》作于1950年,是年大千考察临摹阿坚塔壁画,创作颇丰。此作应是在考察临摹阿坚塔壁画前所作,设色浓艳,树木苍翠,人物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图中高士开脸清秀,眉宇间见隐逸出尘的神韵;衣纹线条流畅,用笔爽利,设色素雅,与画面气氛、意境契合。在诸本中,本幅的局部修饰最精细讲究,地陂前后缀以细草幼枝,皆细笔状写,布置铺排疏密有序。高士身后松柏各一株,远处一瀑布,地面灌木杂草之外,更有一曲流水,水声潺潺。遒劲的用笔把松柏百年的沧桑表现的淋漓尽致,流畅的线条把高士的神情描绘的惟妙惟肖。此类构图本是传统中国画家法,不仅是为画面的有机协调和丰富,更为充分展示绘者对描摹各种意象的驾驭能力。此类“杖经高士”题材的作品大千笔下有数本,大千对这一构图方式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使之烙上张氏之印。
48 独坐苍茫自咏诗 镜框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款识:独坐苍茫自咏诗。庚寅正月,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印(白)、大千(朱)
张大千的人物画,以工笔为多。他早年取法明清诸家,从山水点景人物逐步过渡到唐寅的仕女,进而仿赵孟俯的九歌,李公麟的七贤,最后落脚于敦煌的供养人物。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力追人物画的渊源,敢为己用,自出新风。为此,他所绘的人物,比例恰当、形象逼真、精神内敛、神情生动。衣褶线条勾勒细谨,劲健有力,笔墨交待极其清晰。
此幅《独坐苍茫自咏诗》是其细笔人物的代表,也是其高士人物画的典型。作品设色娴雅,用笔绝精。以淡墨线条浅勾人物轮廓,运笔注意转折虚实,从而表现出人物和服饰的阴阳凹凸。面部淡淡敷色,以简洁表现出高士的超逸,并与周围环境气氛和谐而统一。衣纹以紧劲连绵的圆淳线描法勾勒,笔意高古。整个人物的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高士背对画面坐于石上,侧身赏松,神态自然平和,清逸潇洒中略带疏懒情致,极具古典文人雅士之闲逸。但高士渐渐稀少花白的发际、渐宽的衣带以及凝目西向中透出的落寞和孤寂,则显然是张大千望乡之情所致。苍松以浓墨中锋写出,锋颖圆劲秀美,复以赭石皴擦枝干,苍劲挺拔,松针浓密蓊郁,更加突出了高士的文人超逸的气节。松树四季苍翠,被誉为“百木之长”。《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赋予松柏崇高的人格寓意。张大千画的高士多以松柏相伴,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高洁志趣的写照。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高雅气息的表现。
张大千的题款书法,早期受曾熙、李瑞清影响较多,又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画上的题跋极似曾熙的行书,较为古拙端正,字与字之间互不相连。中期的款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显得较为流畅潇洒,清丽娟灵,自然协调有翩翩欲飞、豪放洒脱及铁画银钩、一波三折的特点。他的书法中,字的结构多呈左部低且向下、向左舒展、而右部则向上提升,有的并且紧,缩成一团,比如“柱”、“松”。起笔处往往裹锋蓄势、在行笔过程中施展变化、而到末端又乘势转换或收势。接近晚年的款书则较为凝重苍老,奇崛姿丽。此画的题款,含蓄浑朴而又神采飞扬,为大千中晚期书法风格。
49 松下高士 1951年作
50 梅花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款识:悔迟从阎右相《历代帝王图》上溯南北朝石刻,高古而雅,一洗元明以来纤媚习气,或病其奇诡,是少见多怪。近得曹望禧造像,益知其源流所自。庚寅夏大吉岭写,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是幅《梅花高士》作于1950年夏天的大吉岭,正是大千所谓“精细工笔”之一。画作无背景,绘相邻站立的两位高士,长者拱手白髯,头戴高冠幅巾,着宽博袍服,脚蹬赤头舄;侧身而立的壮年者,头裹蓝色包巾,内着白袍,外罩搭护,左手持折枝白梅,右手曳杖,着赤头舄。线条圆整而爽劲,敷色雅致,气息高古,风格虽仿自明末陈洪绶,但一变老莲画中的清冷,为大千所喜的怡然温暖,与陈老莲的古淡奇崛相较,画家的秀美本色显而易见。传世的陈老莲画作用线趋于圆整,略带方折变化,迥异明代风气而同于晋唐,这与陈老莲曾学习晋唐绘画和北宋李公麟有关。大千题识中谓“悔迟从阎右相《历代帝王图》上溯南北朝石刻,高古而雅,一洗元明以来纤媚习气,或病其奇诡,是少见多怪。近得曹望禧造像,益知其源流所自。”足见大千见识之广博。
51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52 醉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题识:(1)烧丹浪说驻春客,何似衔杯发醉红。棋局未终柯已烂,神仙岁月亦匆匆。庚寅嘉平月,大千居士张爰大吉岭写。(2)辛卯(1951)初夏,检与文卓。爰。钤印:张爰私印(朱文)、张爰私印(白文)
53 李白行吟图 镜框 水墨纸本 1950年作
题识:此清高宗所仿澄心堂纸,从行箧中检得之,以减笔法,写李白行吟图,风神爽朗,当不在梁风子下也。庚寅(1950年)夏大吉岭作。蜀人张大千,爰。钤印:法匠、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54 高士策杖 水墨纸本 1953年作
55 松下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56 松下高士 立轴
57 松下高士图 设色纸本
款识:铁冉道士桃花颊,笑抚龙松石云压。竹杖鞭龙朝三清,朱鳞火鬣蟠空烨。随身玉琴二尺长,神虎韬藏锦囊箧。中有一弦五七弦,古歌泠泠弹浩劫。爰。钤印:张爰(白)、大千父(朱)、八德园长年(白)
58 高士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款识:烧丹浪说驻春容,何似街杯发醉红。棋局未终柯已烂,神仙岁月亦匆匆。庚寅嘉平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大千豪发(朱)静谦仁兄法家嘱述渊明像。甲申嘉平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