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23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30)

2016-11-13 16:38:04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 子猷爱竹 张大千 吴子深 1951年作

2 高呼与可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3 子猷赏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题识:一珊仁兄法家正之,辛卯中秋,阳明山中作,蜀郡张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居士

  张大千此幅取自子猷爱竹的故事。子猷,即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公子王徽之。子猷一生,不贪官,不爱财,可对竹子却爱得如痴如狂,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画不仅有竹子自然的生长构造,如浓淡、疏密、呼应等等,也有“写竹还应八法通”的书法笔法之美,深得古人意趣的,可以看到有古代大师文同、赵子昂、石涛等人的影响,也有大千自己的特点。画中人物极为传神,受石涛的影响很大。

 

4 黄山高士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款识:黄山山上扰龙松,蟠根屈铁拏秋空。坚贞不许暴秦封,谁其友者蓉成公。辛卯十月朔,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

  《黄山高士图》作于辛卯(1951),时大千山水推重唐宋,此时又得名家巨迹多幅,且博览众家收获,游览大江南北,所作山水画风兼有南北二宗面目,技臻成熟,作品精彩纷呈。此幅用唐人大小李将军青绿之法,勾勒填彩,少皴多染,其色沈碧丹翠,具富丽华贵之气。图中巉岩危石,龙松蟠结,高士高士趺坐,成功地表现了黄山崖巘千尺,块垒耸屹的奇秀之景。

 

5 松下高士 镜心 纸本 1951年作

  款识:辛卯春,恭介超庐老伯七旬晋大寿,愚侄张爰顿首再拜。钤印:张爰印信、三千大千

  此幅《松下高士》作于1951年,张大千时年53岁。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相比,此时张大千的高士图风格由 “清新俊逸”向“苍深渊穆”转变,画面“笔简而意不简”。此幅画面宁静祥和、清新秀雅、意寓深远、情趣盎然,是难得的佳作。

  画中,高士呈现正面全身,身披长袍,盘坐于松下,右手握书卷,垂搭于右腿上;左手罩于袖内,纤指微露。高士背后的松树宛似苍虬,粗干如披鳞甲、斑驳嶙峋,暗示高士隐于苍山之中。老松形状如臂,松针遍布,左右伸出成荫护之势,与高士形成上实下虚,轻重互倚的自然景象。高士脸部轮廓、点睛、长髯皆细致缜密,神釆焕然、容貌逼肖。衣衫的用笔如行云流水,紧劲连绵。在色彩运用配搭上也极见用心,主体薄敷淡彩,显得轻柔飘逸,与背景老松的厚重色调既是对比,又很协调,有相辅相成之妙。

 

6 高士图 水墨纸本 1952年作

 

7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七)

 

8 高士图 水墨纸本 1952年作

 

9 归牧图 镜框 设色纸本 壬辰(1952年)作

  题识:(1)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房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前岁得山谷书刘宾客《伏波神祠长卷》,近顷复得坡翁《石恪维摩赞》。读山谷此诗,自庆墨缘不浅,因写《归牧图》,遂并识之。壬辰春,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2)管北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大千父、大风堂

  《归牧图》画面分远近两岸:远岸枯干疏树在苍茫暮色中犹见缕缕寂寥;近岸双钩芦苇高出人头,一枝一叶说不尽的是微风过处的欸欸深情;画心留白没有流动的水纹,全凭浮鼻过河的那头牛和趴在牛背上的牧童划出六七道波影勾勒主题。牧童手里树枝上系着的那只鸟更是脱胎自画家工笔珍禽的底子了,轻轻点点染染,鲜活得教人担心她随时会飞走。三行长题落在画心的右边。

  黄庭坚这首诗见《山谷诗内集》卷十四《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一。第一句翰墨场中的老伏波既是马援将军又是专解水难的伏波神,大千读来想起他所藏黄山谷书刘禹锡的《伏波神祠长卷》;读第二句菩提坊里的病维摩,想到的又是他收存的苏东坡《石恪维摩赞》,自庆他和山谷、坡翁墨缘不浅。大风堂那时期所藏的四件巨迹是董北苑的《潇湘图》、顾闳中的《夜宴图》、苏东坡的《维摩赞》以及黄山谷的《伏波神祠长卷》。

 

10 拟毕宏雾锁重关图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11 振飞小像 水墨纸本 壬辰(1952年)作

  款识:壬辰七月,振飞五兄将上演人面桃花,戏为写此博笑,大千居士爰。钤印:爰、三千大千、昵燕楼、东西南北之人、镜花水月庐

12 拄杖观书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款识:衣冠甚伟须眉古,编策随身拄杖轻。何事无人补泉石,不将闲处着先生。壬辰三月,写于贝宜乐斯爱丽斯。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帧《柱杖观书图》绘于1952年3月,时画家正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贝宜乐斯爱丽斯)举办画展及顺道游览。阿根廷总统贝隆及夫人特别召见,欢迎先生来阿定居。是年8月即举家迁居南美。高士是画家常见的作品题材。此画用笔工细,著色雅淡。画中只一高士柱杖观书之乐,似忘却了身边一切。真可谓“何事无人补泉石,不将闲处着先生。”另此画系画于一极细腻之纸上,纸质幼滑如笺纸丝绢,在画家的作品极少见。可见画家对笔墨的驾驭能力及乐于尝新的性格,亦知能者无所不能也。

13 咏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款识:十载笼头一破冠,岁岁不畏笑酸寒。画图留与后来看,久客渐知谋食苦。还乡真觉见人难,为谁留滞在长安。《浣溪纱》。癸已七月,蜀人张大千爰,写于饮光簃。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春长好、东西南北之人

 

14 仿宋人沈子蕃缂丝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题识:儗宋人沈子蕃缂丝。癸已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缂丝是以简单的平纹木机所织成的丝织品,它先将经线固定,依照图案需要,以不同颜色线作纬线的方法来织成。此一方法至少在唐代,中国即已开始制作缂丝,到了宋朝是缂丝的黄金时代,设色典雅,技术精巧,手法写实。

  沈子蕃是宋朝时缂丝名家,作品多著录于石渠宝籍续篇中。其传世的缂丝作品中并未见到此图,而在明朝陈洪绶藏于南京博物馆册页中有一开《桐下听琴图》,构图上大致相同。两相比较,两者因著时代的不同,画面表现的情境也不同。陈老莲幽雅、轻松而柔美,梧桐叶随着琴音,轻巧的飘落地面,画面含蓄而内敛。大千以同样景致为构图,线条硬挺而富有弹性,对比强烈而紧凑,梧桐叶为铿锵琴音震落地面,颇富戏剧性,全是张家面貌。他借古开今之法,不仅仅是借用画作的构图,更不着痕迹重新诠释。

 

15 人 物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16 东山竹丝图 立轴

 

17 子猷看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癸巳(1953年)作

  题识:近识文丰为俗物,本来太白是仙真。七贤六逸关何事,独往王猷自可人。癸巳夏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签条:子猷看竹图。

 

18 策杖吟诗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题识:散叶斜阳孤,寻访路水滨。山川无限,洒只是客杯新。写似沦新仁兄方家教正。癸巳年嘉平月,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19 竹林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款识:思斋仁兄方家正之,癸巳春,张大千爰。钤印:张爰

  此幅人物画,画面虽简,其流动的线条,高雅的意境,仍可看出张大千融合敦煌壁画中的创作技法。竹子自古以来即为文人士大夫出处节操的象征,它能够成为历代文人画家津津乐道的主要表现题材裁之一。一个文人神情泰然,在竹林间悠闲漫步,恬淡清雅之意境油然而生。此画不仅中不仅可以看出张大千高超的创作技法,还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0 人 物 立轴 设色纸本 1955年作

21 觅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22 竹外高士图 立轴 水墨纸本 甲午(1954年)作

  款识:老子平生消受处,随分为欢百岁如。......倚风聪梧。初到巴西所赋,越半岁写此图漫书其上,时太岁在甲午也。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千秋愿大

23 梧桐高仕 镜框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题识:老子平生消受处,随分为欢,百岁如过为。健饭健谈仍健步,登楼何必非吾土。好景留人须且住,买个蕉园,先向儿分付。竹外梧桐栽几树,凤皇栖老母归去。甲午二月,移居巴西摩诘城,倚《蝶恋花》。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鉥、税牛庵

24 高士玩砚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5年作

  款识:种树自何年,幽人不知老。不爱松色奇,只觉端砚好。乙未秋日,大千逸者,江户客舍作。钤印:大千、张爰私印

 

25 后赤壁图 立轴 1955年作

  款识:宪七道兄楚人也。予蜀人也。戏写后赤壁意。以见主客相得之雅。乙未四月,同访王方字兄新港。时同行者汪亚尘兄也。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26 清溪高士图 立轴 纸本 丙申(1956年)作

  题识:(1)七月廿五日,爰顿首。(2)蒨英仁弟嘱。丙申之夏,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

  诗堂:成武、蒨英仁弟左右:伦敦八日为时甚暂,而贤伉俪垂爱弥深,中心铭刻,无以言报,愧怍万分!别后安抵瑞士,山川秀发,水木明瑟,视之江南似堪媲美,惜无寺刹园亭点缀耳。顷还巴黎,明日又有尼泗之行,原定卅一日飞港,今又不得不改期矣,拟改四号,目录大小共十册,即托子杰先生代寄,匆上,即叩俪安。七月廿五日,爰顿首。家松、通伯、芹荪诸公晤时乞代致侯。

  《清溪高士图》是1956年张大千绘赠成武、蒨英夫妇的作品。成武、蒨英均为徐悲鸿爱徒,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赴英国研究美术。是年,张大千作伦敦游,得到成武、蒨英夫妇盛情款待,张大千绘此作答谢。画上有诗堂,是张大千自巴黎寄赠此画时写给二位的书信。信中大千告知二位,离开伦敦后,他又到了瑞士,那儿风景美如江南,可惜没有寺刹亭园点缀,让人遗憾,流露了张大千的思乡之情。故所绘高士坐石上隔水相望,借此思念友人,画得颇有意。

 

27 倚杖读书 镜心 1956年作

  题识:衣冠甚伟须眉古,编策随身杖屐轻。何必代人补泉石,自将闲处着先生。丙申夏孟,蜀人张大千爰,巴黎旅次。钤印:张爰私印 鉴藏印:张徐雯波、鸿嫔掌记

 

28 拨阮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6年作

 

29 读书图 镜心 1958年作

30 抚琴图 镜框

 

31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题识:任远仁兄法家正之,戊戌嘉平月十二日,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题跋:虚贮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元宗。任远吾兄属题。郭异民。钤印:郭异民印

  此作采取工写结合之法,画中一高士在长松下倚石而卧,高士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写出,面部只见侧面,但刻画精细,头巾的重色十分响亮醒目。松树为阔笔写意,虬屈的树干、缤纷的竹叶与劲利的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整幅设色温润,笔法清劲洒脱。

32 游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59年作

  题识:己亥(1959年)。此吾家上元老人得意处。大千居士听友人话滇南石林,纵笔为之,但恐索解人不得。钤印:大千唯印大章、谪仙馆、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33 春日情谊 四屏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一别夔门十二年、故乡风物总堪怜。竹荪滑脆松花腻(松花:菌类,生松树上亦蜀中名产也),说著冬蔬益惘然(东坡诗何如?吾蜀富冬蔬,蜀中肴馔颇以素菜荤烧著)。去年冬自南美来游东,禹灵、健民数数觞予,健民烹饪吾蜀传统而外多所发明。半年以来,文酒谈燕,月常八九。于是非健民之制,坐客为之不欢,顷将别去索图障壁,以永斯游。因附小诗二十八字,鲈脍莼羹,欲归未得乡土之怀,枨触万端矣。己亥四月初七日,内江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子、大风堂、东西南北之外、下里巴人

  《春日情谊》作于1959年。在题识中,张大千透露他自1958年底自南美到东旅游,庄禹灵和陈健民屡次为他烹饪美食,张大千应陈健民之嘱绘画了此图,一方面以纪念该次日本之游,一方面从忆说蜀中肴馔风物间,寄托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张大千创作的高士,往往是突出表现古代高士品格中潇洒悠雅的一种古典情调。观赏他的高士,能获得一种豁达宁心的精神慰藉。此图中的两位高士行笔轻快自如,线条流畅而变化多端,极有起伏跌宕的韵律感。椭圆形的面庞,眉目清朗,秀须飘逸,头上束巾,儒雅倜傥,神情悠闲俊逸。作者又用浓淡干湿富变化的笔触钩勒点染背景的松树树干,又用速笔划写松针,再层层渲染,特显其郁郁苍苍、生气勃勃的特质。似乎也寄托了他对故乡历久常青的思念。

 

34 山园访友 水墨绢本 庚子(1960年)作

 

35 渭滨渔隐 立轴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款识:渭滨渔隐图。庚子二月,写颂渭邨吾兄五十双庆。大千弟张爰。钤印:大千(朱)、下里巴人(朱)、福德长寿(白)

  展开画卷,画面的右下方盘坐着一位老者,白发童颜,目视前方,身前一杆钓鱼竿。中间一片湖水,远处滩涂隐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种怡然自得的境界。张大千借用此意画就此幅《渭滨渔隐》图。题款着实煞费苦心,张大千的好友渭村五十双庆,在“渭”字上作了文章,即以好友的名字入画,以表庆贺之心。张大千笔下的人物基本脱胎于敦煌壁画,线条遒劲,设色工整亮丽。画中姜氏以白描法勾勒出形体与衣纹,极为简练,然后在衣领、袖口处用淡墨渲染,最后用赭石复线提醒。而其下的石块则用青绿法为之,淡墨勾勒皴擦后,即赋予赭石、三绿等色渲染,做到了色不碍墨,色墨益彰的效果。主体即成,便添加水中的苇草,笔笔中锋直入,浓淡相宜,姿态各异,最后用相同的笔调作远处的滩涂,虚实相生。通幅看来,是笔简意赅,笔下逸气十足。此幅画作作于庚子年(1960年),62岁的他正处于转型期,从“瑰丽雄奇”走向“苍深渊穆”。

 

36 策杖高士 镜心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题识: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赏百流。行遍溪山爱幽树,高怀唯是有巢由。予得旧纸,一番其上,约略有朽炭,遂就其意为此。庚子七夕,爰翁。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幅作于1960年七夕,因得旧纸,故以旧诗题作之。此诗题在大千的山水画中屡见之,其作于1961年的一幅《林霭清秋》中,大千曾指出此诗的出处,即“二十八年以前稚柳代予题画诗”,可见此诗乃1930年代初期谢稚柳为张大千所作。大千身在海外,与故园和旧日挚友相距万里,或许便在“七夕”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团聚的节日中,引起一丝怅惘,也便是作此画的缘起。

  此作纯以水墨为之,取山间一隅的片段小景,但高大的松树和嶙峋的峭壁使画面颇显大气。近景石坡浅渚,怪石耸立,石后一棵巨松探出,身姿蜿蜒绰约,贯穿画面,树下一高士策杖驻足回顾。中景为峡谷水涧,水面探出数棵杂草和数块岩石。峡谷对面的峭壁突兀而起,山体立面略施马夏一路的斧劈皴法,笔墨具有明暗阴阳的变化,尽显其冷峭、耸峙之状。画家以放纵的笔法勾勒皴擦山石,草木皆偏用湿笔,水晕墨染间,有朦胧氤氲的气象。整幅构图新颖,造型奇巧,笔墨于传统中生出变化,既有力度,又呈现出苍茫空灵的古意。

 

37 松下读书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款识:庚子四月十四日,大千居士爰,摩诘山中写。钤印:大千父

  此幅作于1960年,乃大千在其巴西的居所“摩诘山园”中所作,画中一位古装高士在松下展卷阅读,若有所思,不难看出身在异乡的大千对故土的怀念。此作纯以水墨写成,在构图和空间的营造上颇见巧思,右侧松树的枝干粗壮、扭曲,树冠却探出画外,画面上侧一些松枝凭空出现,不知从哪棵树上伸出,在半空中交叉,缤纷乱舞。树干以淡墨画出,以笔势的走向和留白表现出树干的形貌和纹理,再以重墨率意地点上数笔,以表现树干表面的粗糙质感,细瘦的松枝和松针则以淡墨写出,可见画家重在营造氛围,而非精确的外形。松下的高士以细笔画出,造型准确,衣纹流畅,神态优雅,其飘逸之态与松树的粗率形成对比。

 

38 松下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题识:老柏纵横欲拂天,图书东壁月犹悬,可怜坐负金仙骨,宰相匆匆只十年。此予旧题南岳邺侯书院句,漫书画上,爰。庚子闰六月,摩诘八德园。钤印:大风堂、三千

  此帧作于1960年,乃大千在巴西的居所八德园中所作,这一阶段大千亦常有仿古之作,从古代名家的作品中吸收养分,在吸收之余,亦受到启发,自出机杼,笔墨上亦更加随性、放达,不过其部分作品中常浮现着一股忧伤之意,或为游子羁旅之自况。

  此帧构图颇为奇特,一棵柏树正中而立,将画面分割为左右两部分,柏树的树干高大直立,略向左倾斜,树干上分出一枝,亦向上直立,树冠并不丰满,团团紧凑,更增加了柏树之高挑细瘦的印象。柏树背后有岩石、山峦、杂树等景致,其杂陈纷乱之态又打破了柏树对画面造成的刻意分割。画法上,柏树以较为写实的手法画出树形轮廓,用重墨点出树叶,尽显其苍茫厚重之意,然后以写意的笔法表现出柏树所生长的幽寒环境,树下独坐的以高士以细笔写出,其策杖低头独坐之态加深了画面的孤寂感。

 39 独往秋山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40 松木高士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题识:(1)四年前在巴黎彼都,一名画家乞评其作,谓余曰颇似中国草书否?为诵书谱“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二语以张之。今予此幅枯木寥寥数笔,方是素师正法眼藏,但恐索解人不得耳。庚子七月,爰在多。(2)巖下自溶溶,山头绿几重。平生孤往意,云树识高踪。大千居士再题。钤印:张爰私印、大千父、三千

  此幅作品题跋可得知,四年前大千在巴黎遇到一知名画家,该画家请张大千点评他的作品并自认为他的作品与中国草书相似,并道出中国草书的特点“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在此幅作品中张大千以中国书法入画,近景处几株枯木,寥寥数笔而形态毕现。

 

41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辛丑(1961年)作

  题识:辛丑之秋,子和自台湾远寄所珍双宣,嘱为作图。适予目疾加甚,右臂亦酸楚,不胜惝恍迷离,涂雅至此,里妇与西子同,无乃腾笑国中耶。蜀人张爰大千父,巴西摩诘山中记。题毕亟欲付邮,遽尔倒钤一印。老境颓废,可发一笑。大千再记。钤印:西川张八、大千逸者、张爰

 

42 丘壑图 立轴 辛丑(1961年)作

  《丘壑图》画一高士在松树下抬头仰望,面对苍山,神态十分专注,白衣蓝边黑头巾,赭色边的外衣与土黄、白的衣服形成谐调的对比,以遒劲的线条勾勒出的苍山又与服饰的曲线弧线呼应而对立。高高向上的松树盘节丛生,环树而上的树瘤个个老到。树枝用笔用墨大胆泼辣,枝条上的叶子远近分明,色墨微妙生动如生,树、叶、松针构画十分传神,疏密布局感人。张大千不但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和极强的捕捉瞬间动态能力,而且具备非常敏锐的反映和记忆及非常熟练的默写功夫。

 

43 古松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61年作

  款识:辛丑三月朔,同经章仁兄琦玉之鸠谷游诸花圃,松梅盆栽致多佳品,既归旅邸,为作此图,得似百年前物否?希教正之,大千张爰,横滨矶寻偕乐园并识。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44 松高士 1962年作

45 松岩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287.5万元,2012年5月北京诚轩)

  题识:百年人物数风流,六代三唐孰与俦。稍惜老夫双眼瞀,暗中聊复辨曹刘。佩佩仁弟从学人物画,升堂入室,吾道有传人矣。五年以来,予目翳日甚,不复能为工笔矣。养疴江户,偶尔命笔得此,因题寄与,知予近状也。壬寅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蜀郡、张爰印

  《松岩高士》作于1962年,时张大千正于东京游憩养疴,遥寄女弟子吴浣蕙以慰其牵挂之情。画面尺幅阔大,取竖构图,以花青淡墨刷扫出的山石崚嶒盘亘,占据了画面约五分之四的空间。一树遒劲老松,自画面下方破发而出,一枝干横逸向右,另枝则昂扬挺拔向上,贯通画幅,不见其极,惟在左上角撑出数丛浓荫。崖顶缓坡处,一白袍长髯老者,正拱手而立,回望远方。笔墨率意奔放,但落笔精准,位置经营颇具匠心,前景虬松掩映绝壁,造成画面的空间感;枝干的犬牙交错,山岩、松针等大块花青的运用,及右上角题识的安排,均使画面舒放有致,平衡布局。1957年,大千在八德园帮忙工人堆置假山时,用力过度导致眼底毛细血管破裂,其后虽有好转,但因眼疾所限,渐不耐细笔。《松岩高士》虽不似昔日般精巧细秀,但粗犷肆意的大笔点染,让观者强烈感觉到他奋笔挥洒的气势。“意足不求颜色似”,“元气淋漓障犹湿”,画家不再拘泥形似,转以生辣与拙重的笔墨来表现神似。

 

46 松崖逸士 立轴 设色纸本 壬寅(1962年)作

  款识:仿黄鹤山樵本。壬寅之夏,偕乐园写,蜀人张大千爰。子章、茂文夫人俪赏,大千弟爰。钤印:季爰、大千唯印大幸、张爰私印

  1962年,张大千在日本“偕乐园”纵笔作此画,赠予同乡好友兼儿女亲家李子章、茂文夫妇。1962年是张大千艺术生涯中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起,大千开始发挥纵横粗豪的笔墨,由粗笔山水迈向泼墨泼彩风格。该画积累了多年治艺的丰富经验和大写意的酝酿,用大笔晕湿后,以细笔皴写山石,点染树木,勾写人物,笔墨淋漓、画法新颖,其后期炫丽的泼墨新风在此作品上已见端倪。此画章法大异于平日一般构图,近景起自斜插的松树,夭矫如龙。山岩在杂树之后,巨石平坡上有高士盘腿而坐,成为此画的焦点。大千的高士画大多取自石涛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往往是自寓式自画像。因其强调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表现”,自比高士,当是在这波澜起伏的岁月里清洁自持,葆有醉心于艺术之心。此《松崖逸士》为大千先生转型之年的得意之作。

 

47 探梅图 水墨纸本

 

48 松凉夏健人 立轴 水墨纸本 1963年作

 

49 观澥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观澥图》作于1963年秋,属于张大千罕见的绘画题材。画面构图大胆,主要以湿笔渲染,花青染底,弥漫的海水几乎侵占大半空间,画面左上角以快意奔放的线条,勾绘少许海浪,营造出波涛汹涌的气势与氛围。画面下方的树桠以湿笔浓墨写画皴擦,张牙舞爪的生长姿态与磅礴的海势交互映衬。树荫下高士的处理则较为细致,人物脸庞及长袍皆以朱磦淡染,拱手侧立入画,长髯纶巾,正抬眼瞭望远处沧海茫茫,而花青为主色调的画面,更衬托出高士的孤绝出尘。这种“营造氛围的人物画”,是其晚期人物画的新风格。此幅《观澥图》正出现在他泼墨画法奠基之后,而又区别于他晚年泼彩风格的人物画,色彩仍以传统的花青为主,属于探索和过渡阶段的作品,极为珍贵难得。

 

50 渊明赏菊 镜片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款识:此写悠然见南山意,其淡墨未重勾者,即是废笔,敦煌壁画及龙眼,松雪白描往往如此,不必擦改也。绘秋弟留之,癸卯元月四日,爰翁。钤印:大千唯印大年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