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25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32)
题识:(1)山阴笔势数王郎,好在儿孙试未尝。却笑老人微醉後,起来信手两三行。吾家上元老人尝有此图,为世名迹。迭经高聋公、徐啸波诸公鉴藏。丧乱不在劫灰外否。己未中秋,追想写之。八十一叟爰。(2)人有问大令者:君书何如。君答曰:固当胜。曰:外论殊不尔。曰:外人那得知。他日右军山阴酒後,题壁数行。子敬潜拭去,效其父别书其後。右军见之,亦复不辨,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大愧服。初三日,爰又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千豪緑
2 山荫题壁图 立轴 1978年作
3 赏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偶然乘兴偶然来,偶爱闲行步绿苔,此是谁家好庭院,粉墙红梅烂熳开。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八十一叟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春长好
4 蕉阴高士图 立轴 1979年作
题识: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摩耶精舍涉事。八十一叟。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诗塘:手种芭蕉满屋除,清阴如水政须渠。殷勤收获休轻剪,留与衰翁作草书。爰杜多十五年前八德园种蕉小诗漫书画上。钤印:大千居士
5 松下高士 镜心 1979年作
款识:种树自何成,幽人不知老,不爱松色奇,只听榕声好。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6 孤山赏梅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和靖孤山放翁一树。六十八年中秋,摩耶精舍涉事。八十一叟爰。钤印:己未、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林和靖为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结庐杭州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张大千所绘的林和靖,线条精致流畅、劲健挺拔,设色清雅、独具神韵,传神地表现出人物性孤高娴淡的丰姿。
7 东篱居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采采东篱间,寒香爱盈把。人与境俱忘,此语语谁者。己未秋日,八十一叟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摩耶精舍(朱)、己亥己巳戊寅辛酉(白)
图中绘了一支斜松临空而下,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下有一高士独坐东篱间,目视前方,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俗、安然恬静然思绪飘摇的情景。昔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穆与淡远,今见大千居士居“三千大千世界”之胸怀。整个画面着墨不多,虽大片留白而不觉单调、空缺,反给人以想象品味的余地,正是此图的神韵之处;而画中以清细柔韧的线条描绘东篱间安坐的高士,与周边粗笔勾勒而成的松枝、菊花及皴擦而成的远山对比强烈,此粗中有细、别具匠心之用笔,更是该图的精妙所在。
8 观松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老松阅世千年嘉,人是栽松昔日人。沧海扬尘陵谷改,仙家岁月自长春。己未重九,摩耶精舍闲诘八德园松石写此,友人有诵予旧诗者,因书其上。八十一叟爰。同月后三日,题奉创焕仁兄方家两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摩耶精舍、大千豪发
八十一岁高龄的画家尚能作这样精致细腻的绘画,实为难得,经历过一生传奇和多次画法变化的大千,在他的晚年,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将他画中的浮华舍去,仍旧还原成过去那种淡然,就如同画中策杖的高士,站在一颗蜿蜒的青松前,望尽了自己的一生,也望向理想的终极。
9 长松高士 立轴纸本 1980年作
款识:长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向谁与说长生诀?六十九年庚申十二月既望,八十二叟爰写于摩耶精舍,谨呈修哥教正,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1980年年底,81岁高龄的张大千在台湾摩耶精舍里画了一幅《长松高士》,尽管所画比较简单,整幅只写一位高士面向一棵苍松长身而立,略作拜势,但从其题诗可知这确是张大千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它不仅表达了张大千对其兄长张文修的情谊,更曲隐了张大千自己叶落归根的渴望。从目前可见的张大千作品来看,兼有这两种感情的极为稀见。
10 独往秋山 镜心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11 牧牛图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款识:不受田单用,毋为宁戚歌。陇头耕已毕,放牧自婆娑。六十九年二月朔,八十二叟爰,写于摩耶精舍。应荃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庚申、张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千豪发
此作品1980年2月创作于摩耶精舍,此时张大千绘画进入了归纳总结的艺术高峰,由于晚年目力受损不复工细之作,常常以老辣的粗笔画进行创作,本幅作品中牧童和牛相互依偎,并以山水田园作衬托,画面横向展开,意境深远、笔力豪放。牧牛是张大千晚年喜爱的创作题材,显露出童心未泯的心境和对故土家乡的怀念。
12 岁寒三高图 设色纸本
13 乔木芳晖 镜框 泼墨泼彩纸本 1980年作
款识:六十九年夏仲,摩耶精舍,试新制仿宋罗纹纸,发墨不减元明诸老所作也。八十二叟大千居士爰。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平生极爱司空表圣《诗品》,得言外意,漫书于上,与破墨相参也。爰。钤印:张爰福寿、大千父、庚申、大千唯印大年、摩耶精舍
大千先生晚岁以乔木高士为题材之人物画多以“乔木芳晖”或“神木老人”名之。所谓“神木”,当指台湾自然奇景之阿里山千年老树。画中老人立于树下,仰首高瞻参天矗立之古木,脸容描绘有若画家自我写照,颇类自画像;人树皆遐龄倚持,不无寄寓自寿之意。至于画家晚年之泼墨泼彩技法运用娴熟自如,已臻浑然天成、不受物象拘限之境地,故取《诗品》之“超诣”诗句移题于上,题曰“乔木芳晖”,则具自许之意。
本幅双题,按规格先纪年署款,复添“超诣”诗句于画面上方。既使书画相衬,构图更形均衡丰富,亦藉此点出与破墨法相参。而所谓“得言外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此作写来满意之情。毋须明言,观者自可领略。
14 乔木芳晖 镜心
乔松茂林间,两高士闲行漫话。这是张大千晚年定居台湾时期极为典型的泼彩高士题材作品。
“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出于唐代诗论家司空表圣的名著《诗品》。大千先生在晚年的画境中不时出现此诗句,恰正符合了他越来越浓厚的回归自然,不愿与俗人为伍的心境,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他隐伏于内心深处向往老庄式的道家出世思想。
本幅采取顶天立地的构图法,而且采用泼彩法渲染,重彩构成遮天蔽日的松杉丛林,一片蓊郁苍茫、朦胧绚烂之美,颇合现代审美情趣,人物特意在留白的空间之外,与浓墨、深蓝色形成强烈对比,打破了画面的浓重,使其不致有拥塞之感,也加深了画面的幽深,主题人物更显突出。
大千晚期的泼彩不同于早期注重线条的精炼与洁净,染色仅及于物,背景空处大抵留白,晚期则更注重画境氛围的营造。大千曾在庚申(1980)嘉平月,以泼彩法画乔木及渲染满幅画面时表示:“此帧与往日别出手眼也”,细观本幅,老树苍郁,青绿蓊翠,应不愧为“别出手眼”之类的晚年精品。
15 听松图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款识: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幽人盘桓重慷慨,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六十九年庚申嘉平月,摩耶精舍,诵王元章诗写此。八十二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16 脱巾独步 立轴 水墨纸本 1981年作
款识:脱巾独步,时闲鸟声。七十年辛酉之五十三日,长孙承先侍笔砚,偶憶司空圣《诗品》二语,乘与写此,承先乞留,遂为题记与之。八十三叟爰。台北外双溪魔耶精舍。钤印:四川张爰、金石同寿
“脱巾”句出典于司空图《诗品》之“沈著”,它与“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同源,亦是大千喜爱选用的题目,特别是见诸晚年笔下,用于高士徜徉于林木的画境中。
“脱巾”之句谓高士远离尘嚣,故曰“独步”;放浪形骸,无拘于世俗,故曰“脱巾”,树林幽邈,鸟声可闲,正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大千写来画境与句意相配,下笔恣意纵横,或水墨,或泼彩,皆老辣豪迈。本幅自不例外,但却隐去了背景,化成了策杖的自画像。虽然已届八三高龄,画中高士仍是清秀雅逸,鬓发须眉,以至身上服装的描划,皆精准,线条俐落无滞,写意中却见工整,点睛尤具神采,晚年鲜见如此精明的自画像,难怪在傍侍笔砚的长孙气留作纪念了!
17 泼彩林霭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题识:七十年辛酉之七月。八十三叟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此幅作于1981年7月,图中对于泼彩、皴擦、工笔等种种技法的运用和融合,十分娴熟,色彩运用得心应手。图取传统的高士题材,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在画面前方突兀而起,周围衰草丛丛,右侧一高士坐于土坡衰草上,转身而望,极目远处,后景松木高挺,郁郁成荫。画法上,前景的岩石以墨笔勾勒,以干湿不等的笔墨皴擦出坚实的体面结构;高士以细笔画出,衣纹细谨流畅,色彩清幽淡雅,呈现出高士的超逸之气;衰草以湿润的淡花青色打底,再以重墨画出,劲拔的线条表现出衰草的动态和层次感;林木以粗率的笔法写出,形象虽粗略,但仍较为写实;最后在树冠之间,将薄而透明的石绿色泼上,任其自然流动,与少许水墨融合,形成氤氲混沌的氛围,不过这大片鲜艳的色彩并没有完全盖住树木的形态,而是似有若无,虚实相映。整幅将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将抽象与具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章法新颖,色彩生动,情思幽深,乃大千晚年的泼彩佳作。
18 隐士图 水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吟诗黄叶落,倚杖白云来。少陵诗写似宝峰仁兄教正。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摩耶精舍
《隐士图》作于张大千八十三岁,用笔流畅自如,技巧娴熟,设色高古典雅。用笔刚健,精气贯纸,图中隐士虽侧面,却不减其俊朗飘逸之气,其身躯以墨线勾勒,复覆上浅赭,凸显衣褶之质感,细微处收拾得宜,为张大千晚年人物画经典之作。
19 松下高士 立轴 1982年作
20 乔木高士 泼墨泼彩 1980年作
21 蟠虬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四山云木尽蟠虬,特立巍然百尺修,不与儿曹同俯仰,饱风饱雨自千秋。七十一年春仲,写梨木并题,恭介沧波道兄八十降诞令辰。弟大千张爰顿首再拜。钤印:大千居士(朱文)、张爰之印信(白文)、春长好(朱文)、以界眉寿(朱文)
此幅《蟠虬人物》是张大千为艺友祝寿所创作。近景高士造型生动准确,比例恰当合理。线条勾勒细谨有力,笔墨的运用清晰明朗,用笔有石涛、石谷之意,格调高雅,气韵生动,展示出一种清雅婀娜的动态神韵。后景古木枝干以墨勾画,皴笔修饰,重墨点苔,写出枝干之苍劲。树干以淡青点之,树叶浓密,丰盈茂盛,充满生机。全图给人以一种悠闲神定,气清格高的愉悦美感。
22 松寿图 镜心 1982年作
款识:老松阅世千年寿,人是栽松昔日人。沧海扬尘陵谷改,仙家岁月多长春。七十一年嘉平月,八十四叟,爰。钤印:壬戌(朱)、张爰之印(朱)、大千居士(朱)、摩耶精舍(朱)
大千绘画注重笔墨二法,曾在一幅画中题款“信笔为白描,气韵转胜。”白描为常用的人物描绘手法,在这幅《松下高士》中,大千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用少量的词句点染,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画面注重神似,描绘了一位扶松而观的高士形象。旁边的松树苍翠有力,一股傲然之气呼之欲出。松树后面用极淡的笔墨,寥寥数笔,勾画出几块山石,对比之下,更显出松树的旺盛生命力。画面诗书画印统一。
23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24 乔木芳晖 镜心 1982年作
题识: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壬戌之十月,八十四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大千毫发、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乔木芳晖”或“乔木高士”是大千先生常画的题材,中年时偶为之,至老年渐渐多画。此画主题描绘矗立参天的乔木下,一高士茕立于其间。“少有道气,终与俗远;乱山乔木,碧苔芳晖”四句,是大千非常喜用于题画的文词,系出于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字表圣,837-908)的名著《诗品》,以人品论作为诗品的依据,将诸诗品类分作二十四品,此四句出自“超诣”这一品。探此文意,属于道家思想的气息极为浓厚,旨在回归自然,不屑与俗世俗人为伍。大千所以对此情有独锺,就像中国史上许多士大夫或文人,虽遵儒家的入世思想,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往往响往老庄式的道家出世思想,这种隐伏于内心深处的意识,愈趋晚年就愈发浮现出来。大千在作此画前后这几年中,此类画境出现频率渐增,多少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心境。
25 渊明赏菊 镜心 水墨纸本 1982年作
题识: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而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七十一年大腊,拈老杜句写寄冠群吾兄,即乞教正。大千弟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摩耶精舍
26 垂钓图 立轴 1982年作
题识:钓亦未必得,得亦未必卖。向晚故人居,数尾置门外。八十四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作品是大千离世前一年所作。大千晚年的绘画用笔更豪阔奔放,从本幅《垂钓图》可以完全体现出来。人物衣纹的粗放勾勒仍不乏其盛年创作之飘逸,大笔皴染之坡岸,左上斜生之古木,挥笔勾擦之间苍劲泼辣,实在是鬼斧神工之作。“钓亦未必得,得亦未必卖”更反映了大千晚年超脱的心境。
27 人物松树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九江秀色可览撷,春将此地巢云松。七十一年壬戌八月,写呈少谷道长教正,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
28 竹林高士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永嘉郡记乐城张鹿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长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鹿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七十一年十一月,写似抚松吾兄锺玲仁嫂夫人俪教。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壬戌、法匠、摩耶精舍
29 松下高士 镜框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种树自何年,幽人不知老。不爱松色奇,祗听松声好。偶忆李西涯句写此。七十一年,岁在壬戌元霄前夕。八十四叟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金石同寿、壬戌、长共天难老、春无量、吟咏春风数度
30 寿 星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老人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主寿昌,以秋分后之南郊见。《晋书·天文志》。七十一年之秋八月,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写并识。八十四叟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长共天难老、云姗锦瑟争比寿、摩耶精舍
寿星,亦作南极老人星,本为星宿之名,自东汉起,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此后历代皆列入国家祭典,至明代始罢。近代所奉之寿星形象,多为左手持杖,右手捧桃,银緑长沤,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的老者。寿星是大千较少的入画的题材。
大千此作,与此种形象大致相符,所少者,唯右手一桃而已。寿星作举步前行状,神态蔼然,几如大千之自画像。朱砂、赭石、印色所营造出的暖色调子,令人油然而生心态怡然、福寿康宁的心理和悦感。
31 达 摩 1982年作
题识:眉粗齿缺发蓬松,道是西来鼻祖翁。一花五叶传天下,直指人心在镜中。七十一年,壬戌四月佛生日,蜀郡近事男张大千弘筏,敬艁初祖菩提达摩一躯。愿一切含灵同沾佛仁之宏。钤印:大千父(朱文)、摩耶精舍(朱文)、以介眉寿(朱文)、三千大千(白文)
这幅《达摩像》,是张大千1982年所作。侧锋逆入的字体俨然受到黄庭坚书法的影响,这上面的诗句与1945年他赠予薛唐顺的《达摩像》内容一致。画中达摩造型与清代画家罗聘的达摩造型甚为相似;坐于蒲团之上的达摩,面朝左侧,冥思遐想的状态放佛令观者也顿时内心平静下来,使我们不禁会向内心中望去,寻求一片澄静之处。
32 达 摩 立轴 纸本 1982年作
款识:△蜀郡近事男大千张弘懋。△眉粗齿缺髪蓬松,道是西来鼻祖翁。一花五叶传天下,直指人心在镜中。七十一年壬戌四月佛生日,敬造菩提达摩一区,寄呈苗子道兄挂壁,同沾佛仁之宏。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大千父、三千大千、摩耶精舍、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大千在辞世半年前,寄给黄苗子此幅《达摩像》,用笔较粗,大概因晚年眼力不好,还留下炭条打稿的痕迹,下款作“佛弟子张弘懋大千父”,这个署款也较少见。本幅的珍贵可见一斑。
33 达 摩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眉粗齿缺蓬松,道是西来鼻祖翁。一花五叶传天下,直指人心在镜中。(缺下脱发字)七十一年(壬戌)嘉平月,写呈晋三道长兄,敬颂癸亥开岁百福。大千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摩耶精舍、三千大千。
上款晋三即马崇六(1902—1998),云南人,出身革命世家,历任军事要职,功勋卓著,获授中将衔,并获颁青天白日勋章。一九四七年,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后出任交通部次长。直到政权转易,东渡日本定居,在东京与庄禹灵、陈建民等合资开办四川饭店。大千先生等皆座上客,彼此常有往还。先生屡有诗作写赠,交谊颇深。本幅乃先生返台北定居后,写赠老友作新年贺寿。画中的红衣达摩,开脸颇类先生面容,故带有自画像意味。
34 达摩祖师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眉粗齿缺发髼松,道是西来鼻祖翁。一花五叶传天下,直指人心在镜中。西川近事男弘丘子张大千敬艁。钤印:大千居士、一切惟心造、摩耶精舍、壬戌、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达摩,一位具有王室血统的印度传教士,于公元526年抵达中国,将佛教思想发扬光大。张大千一生与佛教有着深远的关系,他常运用佛教人物作为绘画主题。张大千于1919年到松江昄依佛门,受封法号大千,于百日后还俗。二十年后,张大千的艺术造诣因到敦煌洞穴临摹穴中佛像画后晋升至更高的境界。他所临摹之作品不但把敦煌壁画普及化,更为其独特风格之人物画奠下重要的基础。恍如其它笔下之宗教和虚构人物,张氏致力于保存达摩的特征:一位满脸充斥胡须,炯炯有神的蛮人,与画家之脸相近似。
35 无量寿佛 镜片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见无量寿即寿者。相非相,实相。寿乃无量天坠地复安居真常。不生不灭,非异非妄。蜀郡清信弟子张大千爱,摩耶精舍敬造。七十一年之九月朔五日,修哥九旬晋七降诞。嘉辰之寿三月写祝。八弟爱顿首百拜。钤印:壬戌(白文)、张爱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长共天难老(白文)、大千唯印大幸(朱文)
此图是大千画给其四哥张文修的。张文修1972年就已去世。家人一直瞒着大千先生。所以大千以为四哥还健在。作品表达先生对兄长的尊敬和祝福。
36 无量寿佛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37 无量寿佛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38 达 摩 设色纸本
39 无量寿佛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见无量寿,即寿者相,非相实相,寿乃无量,天堕地覆,安居真常,不生不灭,非异非妄。七十一年四月佛诞日,西川清信弟子张大千弘筏敬造。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摩耶精舍、三千大千
是幅《无量寿佛》绘于1982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当时画家八十四岁生日甫过,未满一年后张大千去世,可视为其最晚年的典型人物作品。无量寿佛,为阿弥陀佛的意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代表智慧和光明,民间认为他有增福延寿的法力。与佛门颇有渊源,且佛教情结深厚的张大千对无量寿佛的表现,大概寄寓了他对多福多寿的祈愿。
《无量寿佛》延续了张大千高士人物的特征,略向上扬的侧面蛋形头像,也是其高士画中最常见的角度和风格,无量寿佛浓髯卷发,双目微启,作冥想状,垂手盘坐于蒲草团上,淡赭红色涂抹面庞及袈裟,信手点染的鬓髯眉发,自有郁茂的质感。衣褶线条拙重,笔势生涩,颇有苍劲浑朴的趣味,与早年流畅细劲的线条截然不同,除了目疾干扰外,此种笔墨意趣也缘于大千晚年对“简胜于繁,拙胜于巧”艺术理念的追求。全作无背景,构图上人物置于画面正中,上方行书长题,下部留白,印章参差错落,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气象清穆,为大千晚年人物佳作。是幅所署“弘筏”款,极为罕见。张大千曾出家,并有法号“弘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