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30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37)
1 白描观音 1944年作
2 莫高窟唐人造大士像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题识:莫高窟唐人大士像。橅为子勋仁兄供养,壬午之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2年,为张大千临摹莫高窟中唐代佛教观音像,与其来敦煌之前人物画风形成鲜明区别。来敦煌之前,张大千人物画为明清人之面貌,施线细谨,设色淡雅,人物为羸弱清高之态。该幅画作,菩萨开相端庄安详,造型华贵高古,体态丰盈婀娜,比例恰当,法像庄严。运用白描法,线条劲健有力,刚中带柔,富有弹性,笔墨交待极为清晰,毫不含糊,格调清雅,尽具盛唐遗风,为张大千临敦煌佛像绘画中的经典之作。
3 吉祥天女 水墨纸本 壬午(1942年)作
款识:安西榆林窟唐人壁画吉祥天女像。壬午上元,大千弟张爰,鲁沙尔之塔尔写。钤印:张爰之印 大千居士 张爰 大干
4 榆林窟唐人壁画吉祥天女像 绢本 1941年作
5 敦煌观音大士像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6 吉祥天女 立轴纸本
此幅《吉祥天女图》是大千先生在榆林窟临摹的,全图敷色面积不大,但特别具有素雅华丽的设色效果,天女身段匀称丰腴,线条圆浑流转,衣带飘逸,造型生动。从中可以看出,大千先生自临敦煌壁画之后,即一反过去人物画的纤细病弱、清丽雅逸,而为敦厚浓艳、丰腴健硕,特别是加强了线条的写实造型能力,传神写照,而更富感染力。
7 吉祥天女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题识:安西榆林窟唐人壁画吉祥天女像。任沧老长兄别二年矣,写此奉寄,请正,视□时蜀中所作,为何如也。壬午上元,大千弟张爰,鲁沙尔之塔尔写。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千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灿烂的东方艺术宝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世代代的国人。此幅《吉祥天女图》是大千先生在榆林窟临摹的,全图敷色面积不大,但特别具有素雅华丽的设色效果,天女身段匀称丰腴,线条圆浑流转,衣带飘逸,造型生动。从中可以看出,大千先生自临敦煌壁画之后,即一反过去人物画的纤细病弱、清丽雅逸,而为敦厚浓艳、丰腴健硕,特别是加强了线条的写实造型能力,传神写照,而更富感染力。
8 吉祥天女图 立轴 1942年作
9 敦煌仕女图 立轴 1942年作
10 莫高窟人像 设色纸本
11 香供养天女 镜框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鹅黄新染戒香熏,换却霓裳旧舞裙;乞得有情天不老,不辞为雨更为云。壬午六月,仿唐人香供养天女于莫高石室。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1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3 供养天女
款识:鹅黄新染戒香薰,换却霓裳旧舞裙,乞得有情天不老,不辞为雨更为云。仿漠(莫)高窟唐人笔作香供养天女。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供养天女》,从画面瑰丽的设色、流畅飘逸的线条判断,应为四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中期的作品。落款中“莫”字作“漠”,原意为“沙漠的高处”,为民国正确的写法。画上有其好友谢稚柳先生的鉴赏章,“稚柳佩秋夫妇同赏宝”(白文)。谢稚柳先生四十年代应大千之邀亦有“敦煌之行”。此画颇有敦煌摹画的特征,类似此风格的作品可说凤毛麟角,极其难得。
14 炖煌一百四十七窟 镜心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仿炖煌漠高窟唐人壁画一百四十七窟。壬午九月于炖煌僧舍,蜀郡大千张爰。钤印:张季爰印(白文)、大千长年(朱文)、以简易密(朱文)、老弃炖煌(朱文)
15 观音图 设色纸轴
16 观音图 镜心 绢本
17 观音 立轴 绢本 1942年作
18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9 观音像 设色绢本
20 漠高窟唐人菩萨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21 观音造像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626万港币,2010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壬午九月十九日,蜀郡清信弟子张大千爰敬造于莫高窟。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幅《观音造像》作于1942年,为大千人物造像转形期,早年古典娟秀的面相,渐加了风姿韵味的丰腴意态,表现于面貌和肢体动作上。而衣纹之处理及勇于用色,亦开展了大千仕女画的另一高峰。此画亦有别于其它敦煌画作,农历九月十九为观音诞,大千诚心于此日为观音造像,并特意落款敬题,足见他对作品的看重,大千曾作百日和尚,对佛学素有研习。
22 敦煌漠高窟三百零七洞 唐人画普贤菩萨 设色纸本
23 敦煌壁画粉本 立轴 水墨纸本 癸未(1943年)作
款识: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梵王赴法会。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24 白描敦煌壁画绿度母像 镜心 水墨纸本 1941-1943年作
录文:(藏文汉释)鼠年八月十一日,时年二十八岁,诚心诚意以作膜拜。我的朋友为消除灾祸和业障捐画此像,甘孜州东格画师额布画。
题跋:张大千白描大士摹敦煌壁画,其下藏文亦壁上所原有,谢稚柳题。钤印:稚柳(朱文)
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率家眷及弟子二赴敦煌临摹壁画。在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共临摹了敦煌壁画280余幅。其中,四川博物院现存180余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受赠了62幅。此帧即是其中之一。
25 凉国夫人翟氏供养像 立轴
26 安西榆林窟壁画
27 敦煌人物 纸本镜片
28 榆林窟盛唐人画菩萨之像 镜心纸本 癸未(1943年)作
款识:榆林窟盛唐人画菩萨之像。癸未夏,内江张大千橅。
张大千先生临摹历代作品之多之广,在近现代画史上是少有的。特别是1941年春,为了探索中国画的发展源流,张大千率领门人、子侄,远涉陇西敦煌,考察古代石窟壁画,历时三年。在此期间,他曾为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整理编号,查清了敦煌地区文物分布,坐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并不辞艰苦临摹了历朝壁画二百七十六幅。
本幅描绘为榆林窟第二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张大千曾三抵榆林窟,首次在1941五月前往敦煌途中,第二次在同年十二月,停留约二十天,第三次在1943年五月,离开敦煌返西安途中,至六月中旬离开,日以继夜地临摹,三趟以此次得画最多。
本幅署“癸未”1943年作,即画家最后一次榆林窟之旅所作。此幅为画稿,完整作品《水月观音》尺寸:纵140.8 厘米,横144.5厘米,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张大千书画馆。对比两幅作品,人物神情、动态、衣纹几乎同出一辙,只是四川省博物馆所藏《水月观音》较此幅白描稿更为严谨而已。从未予赋色的白描稿当中,更能看出张大千传统人物画线条的精炼有力,以表现观音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张大千在汲取古人绘画精髓的同时,“借古开今”,方使其人物画达到了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的高妙境界。
29 佛像 屏风 设色泥金
款识:南无观世菩萨六躯。冈田大佐将军大雅之属。大千居士张爰敬艁。 钤印:张季、除一切苦厄
30 敦煌人物壁画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1)敬绘敦煌千佛洞左室八排第十四号像。癸未寒冬,大千。(2)敬绘敦煌千佛洞中室五排第二十三号像。癸未春三月,大千居士。(3)敬绘敦煌千佛洞左室三排第十三号像。癸未(1943)九月,大千居士。(4)敬绘敦煌千佛洞中室十三排第三号像。壬午(1942)三月。大千居士。钤印:张大千
张大千曾经耗尽心力摹敦煌壁画。对敦煌壁画接触得越久,张大千越为它所征服,他后来多次指出:“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说,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此《敦煌人物壁画》,四幅成一套,画中人物肃穆高大,慈悲祥和,人物服饰细腻生动,在看到画面的第一眼就被它的安详所震撼,画面流露出的气势和营造出的氛围让人为之折服。
31 观 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癸未三月,漠高窟写为器之仁兄、秀珍夫人供养。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32 佛 像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33 观音大士
34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35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36 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37 观音大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南无观世音菩萨。癸未六月,西川弟子张大千爰敬。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裱跋:1.大千居士遗作精品,国之宝也。钤印:何海霞印
2.辛未(1991年)霜除后,芳花木叶尽脱矣。有客自远方来,携大千师尊所摹绘敦煌观世音菩萨圣像,庄严绚丽,笔线色彩极似唐风貌,一般俗子谁能敢为。真而精,以往所见,是幅无与伦比,堪称海内珍品。款题癸未年之作,即公元一九四三年从敦煌石窟返回兰州画展之作,岁月流矣,瞬间四十余年矣,先师弃世已矣,今观遗作,忆往情,凄然泪下,沾襟矣,如是珍品,沦在人间,幸得刘君德超藏之,公示属题,余感刘君之诚,又得此眼福耳。读有缘并记于后后,门人何海霞,年八十又三,于北京双榆树下。钤印:何瀛、海霞八十后作
38 观音像
39 唐人观音
40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41 摹莫高窟观音大士像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南无观世音菩萨。弟子张大千敬造。
题跋∶此张大千抚敦煌莫高窟初唐人壁画,精美绝伦如对故人也。甲戌酷暑,壮暮翁稚柳题记。钤印∶稚柳、壮暮
边跋∶(一)张大千抚唐人莫高窟壁画观音象。谢稚柳鉴题。钤印∶壮暮翁、谢稚
(二)谢稚柳题张大千画莫高窟观音像。健碧识。钤印∶南阳陈氏、佩秋
(三)大千先生少时曾出家为僧,故自称佛弟子。中岁赴敦煌临摹历代壁画,承继古法,自成家学,闻名于世。此其抚唐人观世音菩萨,线描圆劲,敷色明亮,大气盎然,望之而生慈善之心,实可宝也!先生属款,朱砂之上未用印鉴,更见其自然亦无妨也。庚辰之秋观题于金陵爱莲居灯下,萧平。钤印∶萧平之印
42 初唐观音图
这幅《初唐观音图》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中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长2.14米,宽0.84米,气势相当宏伟。观音头戴环冠,身串宝珠,飘带环绕其身,双足踏在二色莲花上,整个线条曼妙灵动,富丽至极。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张大千把观音呈半透明状肌肤勾勒得栩栩如生。
43 观音造像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莲花百亿,诸天证其夙因,净土三千,菩提契其硕果,伏以熏香宝鼎,净水绀壶为诸观,虔心敬造观音大士一区,凭斯胜因,奉应宏愿,九苦十难,念无相而恒消;迅风烈雨,诵般若而永济;辞灾获福,美意延年,乃至斋心百世,摩顶三生,永拔沉沦,长离孽乱,迷方会复,觉路同归。子丰吾兄供养,甲申嘉平,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除一切若厄
此作用纸为古笺异品,所用颜料当为印度进口颜料,金彩部分乃为赤金粉所绘,故而色彩艳丽,历尽70年而几无退变。画上题文乃张大千结合佛教经文自创,文辞,性情真率、华美激荡;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细观其跋不难看出作者以及受画人摆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希冀。佛经谓,观音菩萨有33个不同形象的法身,此幅《观音造像》为其一。对照《敦煌图录》,此观音像与敦煌第360窟中《维摩诘经变•佛国品》里的菩萨形象极为接近。敬观其态,此观音眉宇清秀、双目宁静、面容安详、发髻上束并以佛家七宝装饰其冠、右手轻置于莲华,左手作施宝生羯磨印,飘带随风环绕法身,泰然自若趺坐于金彩莲华之上,莲华之下托以五彩祥云。品其用笔,此幅《观音造像》展现了鲜明的大千笔法:俊逸而清润。而在大千笔法中,所蕴含的是众体之长、百代宗法,审美格调已然登峰造极。
44 观 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45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6 白描昆沙门天王子 立轴 纸本 1943年作
47 释迦文佛像 镜片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甲申冬日,敬抚漠高窟初唐画释迦文佛像一区,为仁吾兄永充供养。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除壹切苦厄
《释迦文佛像》为张大千先生敦煌归来后创作的汉唐壁画风格的工笔重彩精品,作品纸张下部有暗花图案,可能为大千专门订做的宣纸。图中佛像为如来相,如来为释迦佛的另一称呼。作品释迦头部为涡卷形纹佛发,有高肉髻,早期佛像及藏传造像佛陀大多为此种袒右肩式。图中释迦文佛手指间有鸭蹼相连,在犍陀罗及印度石雕中常可见佛陀的五个手指间有如“鸭蹼”相连,这即第五相中所谓的“手足指缦网相”说佛陀的手、足指间有缦网相连,像水禽的脚蹼。我国北魏时期和初唐大型像上可看到此种情况。
48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49 观音 绢本 1944年作
50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4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