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31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38)
自1941年至1943年,历时32个月,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进行临幕,共完成壁画临摹作品共276幅。敦煌归来后,其绘画艺术全面升华至臻化境。此后的十余年里,张大千画了不少人物精品,其中最为突出者为菩萨造像作品。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亲自勾勒上色,其缁亭台楼阁或背景装饰,则多由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协助完成,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千先生在成都举办画展,展出他多年来心血凝聚的佳作。
1 临莫高窟唐人观音菩萨象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款识:甲申九月初六日,恭介张老伯母姚太夫人八秩荣庆。愚侄官大中张爰再拜。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题跋:张大千临莫高窟唐人观音菩萨象。谢稚柳题。 钤印:壮暮翁(白文)、稚柳(朱文)
边跋:此作行笔劲畅敷色古艳,足见大千先生功力之深,绝非一般画家所能为也。戈父萧平观题。钤印:戈父(朱文)、萧平(白文)
此作采用工笔重彩画法,画风清丽淡雅,设色取敦煌古彩,用色沉稳,晕淡勾染,皆得妙处,用笔遒劲飘逸,线条洒脱,表现出观音大士神态安闲妙法莲花之象。
2 莫高窟唐人菩萨像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自1941年至1943年,历时32个月,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进行临幕,共完成壁画临摹作品共276幅。敦煌归来后,其绘画艺术全面升华至臻化境。此后的十余年里,张大千画了不少人物精品,其中最为突出者为菩萨造像作品。此《临敦煌莫高窟唐人菩萨像》作于1944年,系张大千临敦煌壁画人物作品中代表作。画中观音像是典型的唐人审美产物,所谓“丰肉微骨”,最能反映盛唐仕女风貌和其时历史气息。而于艳丽设色中见其庄严宝相,却是张大千苦心经营之果。
唐代数百年间,人材辈出,著名画家就有400人之多,“唐尚新题”创作多以现实为内容;同时又广泛吸收外来艺术文化以充实自身,力求进步发展。有朝气,显得生机勃勃。寺观壁画之盛,以后为极。吴道子、尉迟僧乙等大师所开创的画风,曾风靡一代并影响及后世既深且远。写实倾向成就卓绝,当首推吴道子。相传吴道子画《地狱变相》展出后,“洛阳为之罢市。”是说人们看过吴道子壁画,屠夫渔父畏罪改业。我们所见到的敦煌壁画供养人,一般是写实的。即绘制的佛、菩萨像;大都改观,已脱离了印度成式,一反六朝的老样,渐次民族化。敦煌壁画如此辉煌巨制,决非出自个别或少数人之手,其中许多能工巧匠和高手为吴道子、尉迟僧乙的门徒或再传弟子参与其事是大有可能的。敦煌壁画经若干年代多数人动手,风格几乎一致,显然看出有名师传授,先后承继关系。尉迟僧乙用笔紧勒如“屈铁盘丝”,又似“春蚕吐丝,紧密连绵”。他所画的人物衣服飘带很有质感。吴道子擅长“兰叶描”,线形浑厚圆润,主辅分明,有粗细疏密的变化,又有一波三折的韵味美感。笔意圆转起伏,表现出洒脱豪迈的气概。尉迟、吴等大师们高超的技法,在敦煌壁画触处可见。从盛唐、晚唐一直到五代仍保留着他们的流风余绪。张大千此画,已大显吴道子之风,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三年,这算是最大的收获。
3 观 音 墨色纸本 1944年作
4 观音 墨色纸本 1948年作
5 白描敦煌观音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款识:谷声老兄供养。莫高窟唐人造观音大士像。甲申七月,清信弟子张大千敬摹。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6 摹莫高窟仕女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题识:此漠高窟盛唐人画普门品善女人像也。甲申上元,大千居士背临于成都。钤印:蜀客、张爰私印、摩登戒体
7 鱼篮大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江干何物最关愁,一片斜阳东树万秋。挂得杖头钱数百,行吟独上酒家楼。心之先生法教,甲申花朝后十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8 鱼篮大士 立轴 1944年作
9 鱼篮大士 立轴 1944年作
10 鱼篮大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唐马郎妇出陕右,此地俗习骑射。又知有三宝石。元和十二年,忽有美人挈篮鬻鱼,人竞欲娶之,女曰: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吾即归之。黎明,能诵者二十余辈,复授以金刚般若,能诵者犹十人,乃更授法华经,期以三日通彻,独马氏子能之,乃具礼迎归。入门,女称疾,求止别房,须臾便死,体即烂坏,遂瘗为。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视,惟黄金锁子骨存焉,谓众曰:此观音大士,悯汝辈障重,故垂方便,忌现以化汝等。言讫,飞空存立。明宗濂观音像赞序。鱼篮大士象。甲申秋,清信士张大千敬艁。钤印:张大千、大千、张爰之印
11 蟠桃献寿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蓬莱弱水三千里,金母蟠桃一万年。凤鸟自歌鸾自舞,直教衔到寿尊前。萧母林太夫人六十大庆。甲申嘉平,张爰拜颂。张玉补裙花。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玉之印、比德
《蟠桃献寿》是张大千1945年初一幅相当郑重的祝寿之作。这时期张大千的仕女画,得惠于敦煌十分明显,他使用流利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对象,色彩则蹦纯色搭配,沉着明丽却不失和谐,仕女服饰上的纹样组合,多取自敦煌绘画中的装饰图案。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张大千广泛从古代绘画中汲取营养的时期,山水画追溯宋前董巨,仕女画以敦煌壁画之沉稳古劲,结合宋明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独特面貌。
此画另一特殊之处,左下方注明“张玉补裙花”。张玉,即张心德,一名比德。他是大千四兄张文修之子,过继给张善孖,曾有很长时间都跟随张大千,大千在敦煌数年,张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都是由他亲自勾勒上色,其缁亭台楼阁或背景装饰,则多由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协助完成,题画时,往往会注明合作者名字,如《八十四窟西魏释迦像》中,大千即题:“张心德同画”。故《蟠桃献寿》有“张玉补裙花”之题识与钤印,既属沿袭敦煌旧制,亦彰显侄儿之才,这在大千画中也是不多见的。
12 佛像 立轴 1944年作
款识:仿敦煌漠高窟唐人笔作天女散花图。静波仁兄方家属正。甲申嘉平,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毫发
13 飞 天 1945年作
14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5 飞天 设色纸本
16 飞天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7 飞天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仿漠高窟唐人壁画。甲申十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老弃敦煌
敦煌归来后,大千的绘画全面升华至一种新的境地。此后的十多年里,大千画了不少人物精品,他曾在1951年时得意地对人讲:“别的我不敢讲,但是我在敦煌临了那幺多壁画,我对佛和菩萨的手相,不论它是北魏,隋唐,还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以及宋代、西夏,我是一见便识,而且可以立刻示范,你叫我画一双盛唐的手,我决不会拿北魏或宋初的手相来充数,二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哟!”
《飞天图》作于1944年10月,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安详,富于飘逸感。从线条上看,该画线条和谐且刚劲有力,劲秀绝伦。画人物、佛像,最重要的是线条,只有长期致力于书画的人,才能将线条勾画得如此精妙,尤其是在张大千的敦煌实际体验和临摹之后,使他的线条运用更为成熟,更有张力。从设色上来看,相当讲究。张大千专门购买了从西藏运来的石青、石像、朱砂等矿物质颜料,用来临摹敦煌壁画,力求与敦煌壁画的原貌保持一致。可见其用功之深。
18 飞天 立轴 1946年作
19 天女散花图 水墨纸本 丁亥(1947年)作
20 飞 天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丙戌十月,大千居士爰,沱水屋涉事。钤印:张爰、大千
此作品创作于1946年,此年48岁的张大千先生以巨资购得《江堤晚景图》,宋人《溪山无尽图》,宋张即之《杜律二首》等历代名人字画。溥心畬、谢稚柳、吴湖帆先后为无款《江堤晚景图》题跋。三上峨眉,作丈二匹山水《峨眉三顶》、《长寿山势图》赴沪举办“张大千画展”。岁末由沪赴平,作《九歌图卷》、《文会图》等。此件飞天设色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大气富贵,线条流畅而具张力,飞天神态生动。实为难得之精品。
21 仿漠高窟唐人壁画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甲申十月,仿莫高窟唐人壁画于大风堂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唐代敦煌壁画《大型经变图》中皆绘有舞者妙嫚、仙乐齐鸣之场景。此系大千居士四十年代取材于莫高窟,绘乐仙十位,执西凉乐器,如箜篌、琵琶、弹筝、铜钹、鼓、磬等等。仙人体态圆润、身姿各异、手臂妙嫚、舒展柔美。大千居士制此图时,色彩还原唐代浓丽雍雅画风,勾线用笔直追遒劲婀娜造型,因此更显出一派端庄高洁的礼佛场景。
22 [转载]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3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4 张大千人物画欣
25 天童献宝图 镜心 设色纸本
26 反弹琵琶图 镜片 设色纸本
27 仙女 设色纸轴 1944年作
28 炖煌飞天图 镜心 设色纸本
29 敦煌天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30 摩诃萨陀王子舍身饲虎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摩诃萨陀王子舍身饲虎》壁画位于莫高窟254窟右壁中部,纵73厘米,横126厘米,是根据《贤愚经》所绘制。经文中说,宝典国国王有三个儿子,一天入山林打猎,途中见一母虎与七只虎仔因饥饿难忍,生命岌岌可危。小王子摩诃萨埵为救活虎命,毅然跳下山崖,舍身饲虎。母虎噬其血肉,因而活命。两位兄长惊恐回宫禀报,国王和王后悲痛万分,收其骨骸,起塔供养。大千先生此幅背临之作,节选了壁画中跳崖饲虎、国王、王后哭尸,收拾骨骸,起塔供养三个主要情结,其中舍身饲虎占了二分之一画面,成为全画的中心和主体。萨埵王子自愿以血肉之躯救活母虎,安然赴死,在饿虎爪牙之下毫无恐惧痛苦之状,静然若睡,表现出“殉道者”非凡胆魄和超常勇气。萨埵王子以牺牲生命来完善灵魂,成佛后又以仁慈之心普济众生,体现出佛的宽宏和慈悲。整个画面构图巧妙,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穿插组合于同一画面,既保持了和谐统一,又突出了“舍身饲虎”的主题,承袭了原壁画构图的典型形式。整个画面以藏青、藏绿等冷色为主基调,辅以鲜活明亮的黄和红,使画面在沉静凝重中形成了冷暖色的鲜明对比,从而深化了内容的悲剧气氛,无愧为张大千敦煌题材画作中的精美之品。31 十一面观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千手观音臂纵横全身,豪严感诸生,能善布施,妙资财,摄事广,密谷宣经。乙酉年十月清信弟子张大千敬造。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大风堂
3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33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34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35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36 观 音 立轴 设色纸本
37 水月观音
38 白描观音 镜心
39 观音图 立轴 纸本 1943年作
40 观音 纸本设色 1946年作
41 临榆林窟水月观音 1945年作
1941年夏,大千先生远赴甘肃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处临摹古代壁画,历时两年零七个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千先生在成都举办画展,展出他多年来心血凝聚的佳作。这帧水月观音像,被绘画界和参观者公认为是他临摹敦煌壁画中最有神韵的一幅,纷纷为之倾倒、陶醉。因此,达官显贵、古董商人和字画收藏家们争出巨金购买,相持不下。当时的省教育厅长郭有守只得请示省政府主席张群。最后由新都县买下,放置在宝光寺内,并请著名书画家姚石倩先生题跋,记其原委。跋语有云:“张君大千,蜀人而擅画,名于一代。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作画展于成都。有水月观音一帧,是其一生杰作,计值百万……”。
42 密积金刚 镜心纸本
大千先生赴敦煌研习唐宋时代的佛教艺术。此幅用笔精细,设色富丽堂皇,颇得密宗绘画之精髓。此画源于佛教密宗一支的菩萨造像密积金刚,内容是男女菩萨共修,男性代表智慧,女性代表慈悲,象征这两种佛法力量融会交合时,即达到欢喜无限的自然生命境界。此图中的佛公,具有五面十二臂,其正面眉心皱起作怒目状,侧面像的神情则较平和。佛公双脚踩小鬼,双臂交叉在佛母背后,两体面对面相拥;佛母面目姣好,仰首垂发,以口唇迎向佛公,左臂环抱佛公颈项,右臂举手持法器。图中的人头、法器、火焰、小鬼、莲花等都各有象征意义,内蕴宗教层次很高的壮严内涵。画中金刚形象怪异,线条精练有力,设色敷染醇厚,华丽富艳,既增添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又呈现了人物流动的生命感。从这些画面细节中可看出惩恶扬善的佛法真谛,显现了大千先生在敦煌考察研习之后对佛教真谛的深刻理解。
43 大威德金刚像 立轴 设色布本
题识:大威德金刚。漠高窟第三百四十九窟。清信弟子张大千敬造。 钤印:老弃敦煌、大千居士
1941年5月,张大千先生率领众弟子远去敦煌千佛洞,潜心临摹壁画,历时两年半。此幅《大威德金刚》即是其中之一。整个画面布局丰满,金刚手抱美女,作欢喜状。背面布满鲜花,五彩缤纷,色泽鲜艳,虽历经六十馀年,依然光艳夺目。佛像四周飘带起舞,动态鲜明,其线条起止急速,一气呵成。作画所用石青、朱砂和石绿,是张大千在敦煌时,特地请青海塔尔寺的喇嘛配制的。此图画在细白布上。张大千在敦煌作画时,曾通过马步芳的关系,从青海塔尔寺借去五个喇嘛,其中有位喇嘛是专做画布的,因为藏画一般都画在细白布上。这种布需要反复打磨七次,然后用珍珠粉在正反面填平缝隙,因为布的质地比较柔软,颜料干涸后会变硬,卷曲时容易剥落,双面涂上珍珠粉后,两面拉住,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张大千先生在敦煌共临摹壁画276幅。1961年,大千先生家属将家中所藏敦煌画作183幅,捐赠给四川省博物馆;其后通过各种渠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64幅,这样推算,流入民间的尚馀29幅。此《大威德金刚》图,实为张大千所绘金刚中精品。画中男身法相庄严,炯炯有神。女身面貌恬静,婀娜多姿,夸张适度,格外富丽堂皇。行笔流畅自然,粗细均匀。以晕然的方法来体现菩萨的肌肤质感;为了突出菩萨、莲花、花草、佛光及披饰,用石绿色平铺外,还用泥金勾勒,反差强列,整个画面更加金碧辉煌,庄严神圣。
44 大威德金刚 镜心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款识:壬午冬月,蜀郡张大千爰写于漠高山下。钤印:张季、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一、大千豪发
45 大威德佛 1947年作
46 大威德佛
47 尊胜金刚 设色纸本
48 敦煌漠高窟尊胜金刚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敦煌漠高窟尊胜金刚。竹宾居士供养,乙酉六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白)、除一切苦厄(白)
1942年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此作绘于1945年,已是张大千敦煌学艺后的成熟佳作,设色艳而不俗,浓而不妖,造型生动庄严,所用矿物彩颜料弥久益艳,瑰丽多姿。
49 初唐大势至菩萨 立轴 1946年作
50 观音像 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