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33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40)

2016-11-29 10:38:1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1 唐宫按乐图 镜心 1947年作

  泥金款识:丁亥二月既望,用敦煌漠高窟唐人壁画法制此图。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张爰私印

 2 仿壁画仕女 设色纸本

  题识:此五代时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功德窟壁画,已开北宋风气之先,粤中罗氏所藏武虞部题元仙仗图卷可证也。大千居士题记。钤印:张爰私印

  张大千题记中所云之粤中罗氏即罗元觉。该图临摹于敦煌榆林窟第十六窟前室北部的帝释天中之吉祥天女神像,神像雍容华贵,广袖披帛,着对衿裙襦,腰束胸前,笏头朝元鞋翘露裙边,双手托风带于胸前,安祥自若。吉祥天女又叫功德天,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美丽女神,据说她是神魔大战共同搞乱乳海时产生的,又名“乳海之女”,后为毗湿奴大神之妻、爱神之母,又被佛教吸收列为护法天神,以其施财散布吉祥,有大功德天众,故称“功德天”。

 3 散花女 镜片 设色纸本

  此幅散花女作转首回眸状,使得姿态更加阿娜妩媚,是大千仕女画的创新之处。关于此画的流传,大千在他的题跋中叙述,作画时北平己被日军占领,大千在作画的二十年后,竟然于香港重见此画,百感交集下与画主情商,才将此画回归他自己所有。

  目前所见画中的石青、硃砂色彩和泥金勾勒,明显是敦煌之行以后的画法,猜测是大千在1967年将此画带到日本装裱之前,才添加上去的,所以使此画清雅中还带有富丽的美感。至于散花女脸部晕染出的下眼袋,显示大千早期受到清末审美馀风的影响。同一幅作品上,既有原先的构成,后来再加上闰饰后的变化,同时具有他早期和敦煌以后两种时期的风格,十分有趣。

 4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5 金母蟠桃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蓬莱弱水三千里,金母蟠桃一万年。凤鸟自歌鸾自舞,直教衔到寿尊前。丁亥六月既望,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百千之一、大风堂

 6 观音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7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8 合掌菩萨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此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间变为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节法华经提婆品,戊子二月信弟子张爰。钤印:大千、大千居士、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

9 敦煌观音像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戊子二月,蜀郡近事男张大千造。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此件敦煌观音像即是张大千自敦煌返归四川后,以敦煌观音像为蓝本创作的人物画作品。红衣观音手持柳条、净瓶,身披璎珞,足踏莲花,目视画外,神态生动,身态婀娜。菩萨头光闪烁,头饰、莲花、发髻略作倾斜,若迎风徐行之状,似乎正从画中徐徐行走而下,唐人所谓“菩萨多宫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大千非常注重色彩的处理,朱砂的运用虽然极为醒目,但他始终在保持画面整体色彩的沉稳厚重和亮丽情况下,加以变通处理,如蓝色及粉红色的运用等,使画面增加清冷、空灵和清雅的气息,不至于过火而显得躁动和迫塞,产生视觉上、心理上的不安。而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的合理运用,也有效地处理了画面色彩的协调和均衡关系。张大千非常注重线条的质量,比较重的物体以及装饰性物体的线条,处理得比较凝重、沉稳,用力较重,轮廓线也以重线条处理之,故画面收到坚凝厚重、扎实沉稳的效果;而衣纹线等,则清新明快,简练流畅,具有很强的流动感,收到了空灵飘逸的视觉效果,线条微妙而丰富的变化,使他的这一作品非常耐看。全幅笔墨简练劲密,敷色高华清丽。

10 南无观世音菩萨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南无观世音菩萨一躯,智生仁兄雅鉴。戊子十月,蜀郡近事男张大千敬造。钤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信、除一切苦厄、 老弃敦煌

  此幅《南无观世音菩萨》,是一幅工笔重彩的巨制,人物衣纹运用细劲圆润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除敷染多层赭色,敷彩使用石青、石绿、石蓝、朱砂等重色,可谓重展唐宋佛像画的高华风彩。观音造型准确,手足动态自然合理,容貌端庄慈祥,大慈大悲超度众生的神态,观之令人肃然起敬。画面所引发出宽泛的联想,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此观音像既有“古意”,又具有现代式的审美感受,赋予以时代的内涵。其风格和成就,在近代画坛上自成一家。

11 观音图 设色纸本

12 莫高窟观音像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13 敦煌漠高窟唐人观世音造像 设色麻布 1948年作

  《敦煌漠高窟唐人观世音造像》作于1948年12月,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安详。从线条上看,该画线条和谐且刚劲有力,劲秀绝伦。该画色泽鲜亮,富丽堂皇,卓显唐代的昌盛。从人物形象上看,唐人观世音菩萨体态丰满,配饰和衣着轻盈华丽,神态安详。这又是和唐朝的昌盛息息相关。在敦煌壁画里,唐朝的人物和北魏的清瘦之相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太平盛世让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该画给人一种太平、安乐之感。

14 观音 镜片 设色纸本

15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6 仿漠高窟坦然壁画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7 观音大士 设色纸本

18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9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0 多面观音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仿漠高窑唐人壁画。戊子三月,蜀郡近事男张大千敬造。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老弃敦煌(朱)

  此幅为大千敦煌画稿,作于1948年3月,画面佛像栩栩如生,面部端庄,神态安详,从线条看,衣纹均细流畅,笔笔中锋为铁线描,佛服色彩艳而脱俗,整体肤色设彩淡雅,正如大千所说,画仕女或佛像脸部设色不可太浓,人物必须要有恬淡飘逸之感,观该画富丽华贵,从体态看实现唐人遗风给人一种太平安乐之感。

21 观音像 立轴 纸本 1947年作

22 观音像 立轴 纸本

23 观音菩萨像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戊子十月,张大千爰,大风堂下。钤印∶张大千(朱文)

  此幅《观音菩萨像》为张氏佛像绘画的代表风格。观年款,戊子年即1948年,时值张氏敦煌深造归来。临摹敦煌佛教壁画,大有心得,仕女画风格一改前观之际。去敦煌之前,张氏的仕女、佛像画风格遵循清代之一贯风格,人物瓜子开脸,溜肩,笔头间以孱弱病态为美。去敦煌面壁之后,画风一改清代仕女画孱弱之风,人物开脸趋近于敦煌壁画风格,细眼窄眉,圆脸丰腰,开创了仕女画的先河。此作表现了张氏四十年代仕女画的代表风格,是为佳作。

24 仿莫高窟唐人壁画 立轴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款识:戊子四月初十日,仿莫高窟唐人壁画。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大千豪发(朱)

25 仿漠高窟唐人壁画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戊子四月初五日,仿漠高窟唐人壁画。大千张爰。钤印:环荜盦(朱文)、老弃炖煌(朱文)、张季爰印(白文)、大千长年(朱文)、大风堂(朱文)

26 吉祥天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炖煌漠高窟一百六十五窟,吉祥天女像。戊子四月,西川信士男敬抚,大千张爰。钤印:大千长寿(白文)、摩耶精舍(朱文)、游戏神通(朱文)、一切惟心造(朱文)

27 执熏天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炖煌漠高窟一百六十二窟执熏天女,此乃盛唐人所画。戊子四月初五日,信士男大千张爰抚。钤印:摩耶精舍(朱文)、大千父(朱文)、环荜盦(朱文)

28 仿漠高窟唐人壁画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戊子五月初六日,仿漠高窟唐人壁画。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长年(朱文)、游戏神通(朱文)、一切惟心造(朱文)

29 吹笙图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30 吉祥天女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题识:戊子四月初八日,仿漠高窟唐人壁画。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除一切苦厄

  张大千先生在一九四一年五、六月间,远赴敦煌的途中,经过安西,即往城南百馀里的榆林窟,作为期五天的观摩。大千抵达敦煌之后,十一月底离开敦煌到西安,为了临摹壁画,又再度专程前往榆林窟,大约停留了二十天,当时临了一幅五尺高的五代人所作「吉祥天女像」。后来前往青海西宁寺,除了观摩青海著名的「塔尔寺」与其壁画以外,主要是想从喇嘛壁画师那儿,了解传统佛教绘画的技术问题,也顺道採买了大抵画布、画笔、画纸、胶粉,以及名贵的石青、石绿和硃砂等矿物颜料。

  此幅《吉祥天女》虽以石青、石绿、硃砂和白粉为主色,但由于敷色面积皆不大,显得简朴而高华,是比较素雅的设色效果。人物身材比例匀称丰腴,线条圆浑流转,衣带飘逸,作前行回首的姿态,造型生动而肃穆,是大千敦煌中期的一件佳作。

31 敦煌仕女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32 仕女图 立轴 1945年作

33 初唐供养人像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此漠高窟初唐供养人像,窄袖长裙,纤腰如束,极明媚之致。或谓玄宗好胡服,一时风从,竞尚窄里。此在垂拱较开天年,且先数十载,则所谓效玄宗服胡服者为妄也。戊子十月,欧湘馆写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张大千临敦煌壁画不仅临佛像菩萨,也临壁画中一些辅助人物-供养人。供养人比于佛像菩萨,带有更多的生活气息,而人物的表现、动态也更为平实生动。此幅中张大千即对初唐仕女的服装作了一番讨论、研究,极有古意。张大千十分注意画中的诸多细节,对于不同时期人物服饰多有留意,十分忌讳张冠李戴,而这些知识正是在临摹、思考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34 大威德金刚像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35 大威德金刚 1948年作

36 大威德佛 镜心 纸本重彩 (34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大威德佛。蜀郡近事男张大千敬造。密积金刚(藏文)。

  大威德佛,乃佛教密宗一支之菩萨造像,在大千所作相同题材的作品中,还有:密积金刚、南无密积金刚、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等名称。据《西藏新志》记有“喇嘛云佛公佛母秘戏像”,亦即世俗所称的“欢喜佛”,男身曰佛公,女身曰佛母,其所追崇之宗教为男女共修,有较高层次的宗教理念,并非世俗穿凿附会所认知的表相理解。大千所作不同造型者,至少有六幅。

  此画的佛公,具有五面十六臂,其正面眉心皱起作怒目状,侧面像的神情比较平和。独腿曲立于莲座上,一腿上缩露出红色足底。佛公较深的肤色,正好衬托出佛母白晰而丰满的身材。佛公的双臂交叉在佛母背后,两体面对面相拥,而佛公的双手托着朱色的法器。其馀十四只手,皆托有绿色的法器。佛母面目皎好,仰首垂发,以口唇迎向佛公,左臂环抱佛公颈项,右臂斜举手持法器。佛母左腿曲立与佛公相叠合,右腿上举紧勾在佛公的腰际,作踊跃欢舞的姿态。

  大千在敦煌时期曾经摹写过三百四十九窟的《大威德金刚》,以及三百零九洞的《尊胜金刚》,与此幅皆属同一类题材和画法。但此画以圆案式齐整的朱红火焰,组成一圈大光环,与环内的浅蓝色和环外的靛蓝,在色彩上正是强烈的对比。佛公佛母足下所踏之莲花座,以朱砂、白色和石绿构成醒目的视觉效果,较之其它类似题材的作品,本画的装饰性更为显着。由于一幅画的灵魂取决于线条的品质,不在于可以任意模仿的设色图案,特别是大千优美精确的弧线,表现在火焰和莲瓣上,这种对称的图案式效果,与悬挂在胯下一串相当写实的男男女女小人头,面容各异、表情丰富,又是另一种生动的对比。这是一幅精致、细腻而又秀雅、富丽兼有之的作品。此画无纪年,大约是1950年大吉岭时期所作。

 37 敦煌人物 对屏 设色娟轴 1950年作

38大千人物画欣赏

39 心经 纸本水墨 1950年作

 40 观 音 镜框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题识:莲花百亿,诸天证其夙因,净土三千,菩提其硕果。伏以熏香宝鼎净水绀壶,诸观虔心门人李乔峰乞为太夫人敬造。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区,凭斯胜因,奉启宏愿,九菩十难,念无相而恒消。迅雨烈风,诵般若而永济,辞灾获福,美意延年,乃至斋心百世,摩顶三生,永拔沉沦,长离孽乱,迷方会复,觉路同归。四十年(1951年)元月,蜀郡张大千和南。钤印:张爰私印

41 安西榆林窟摩登迦女像 镜心 1944年作

42 菩萨 设色金笺

43 摩登迦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款识:摩登迦女。辛卯夏日,大千居士张爰,印度大吉岭借居。钤印:张爰、大千居士、老弃敦煌

  一九五一年三月,张大千率妻雯波、子心印离香港,重返印度大吉岭暂居,历夏至,大千居于大吉岭,依旧临景写生,吟诗作画。《摩登迦女图》正是此时所作,是图以印度仕女为模特,迦女身着摩登服饰,灵蛇缠身,企莲亮相。摆出一副现代名模的高雅仪态。所绘印度女子气质高雅、玉面朱唇、敷染醇厚,更显印度美女的明艳高华,与传统中国仕女的清逸娟秀之美感似同还异。

44 密积金刚 立轴 1953年作

45 观音像 立轴 纸本 1953年作

46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设色描金纸本 1954年作

47 菩 萨 立轴绢本

48 临敦煌佛像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壬戌秋孟,谨奉汝德道兄供养。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摩耶精舍、不负古人告后人、除一切苦厄

  这件作品为张大千1982年题旧作赠至友,时任台湾《国语日报》社长羊汝德的一件珍品,在张大千晚年的交游中,羊汝德与黄天才、徐伯郊、沈苇窗几位成为他最亲密的友人,传闻摩耶精舍即由羊汝德买下改建而成的。羊汝德也是张大千作品的鉴藏大家。作品应为敦煌时期的临摹粉本,在张大千随身的粉本作品中,敦煌临摹底稿不在少数,而这些稿子多数都只有印章没有署名,这件作品应为张大千自得之作,所以题赠好友。

49 乘鸾吟箫图 立轴 1955年作

50 凤箫图

51 凤箫图 设色纸本 1955年作

  款识:跨虎乘鸾去未遥,闲庭寂寂夜迢迢。殷勤凉月西楼下,忆听云林凤唳箫。大千张爰大风堂下作,时乙未秋八月也。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昵晏楼(朱文)

  此幅虽名《凤啸图》,却以敦煌壁画的体制创作,仕女神态安详,天衣飘拂,衣带舞动,给人以欲行又止的感觉。仕女慈眉善目,颇富女性的柔美,唐人发髻和宽衣,体现出佛教菩萨的伟岸形象。张大千一生两度赴敦煌。1941年3月,第一次敦煌之行让大千受益无穷。他说,“敦煌壁画所绘之人物,可以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可以补唐末五代史书之阙文,我认为其历史考证之价值,重过艺术之欣赏!”壁画充实了大千历史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其技法获得提升。这种影响最显著地表现在其人物画上。有人称其吸尽人物画之精髓,从此画风高古、雄伟、瑰丽,超越两宋前人,所谓“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者,大千先生已兼获吴曹之长。

 52 乘鸾吟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5年作

  款识:跨虎乘鸾去未遥,闲庭寂寂夜迢迢。殷勤凉月西楼下,忆听云林凤唳箫。大千张爰大风堂下作,时乙未秋八月也。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昵晏楼(朱文)

  《乘鸾吟箫图》作于1955年,是大千敦煌归来去南美后的佳作,图中画一乘鸾凤吹排箫的仕女,精美的头饰,华美的缨络,骄健的鸾凤,其流畅精到的线描,富丽的纹饰来自敦煌时期的写生,显示出张大千在衣纹及鸾鸟描绘上所下的功夫。仕女的鬓发取法唐代束发样式,先用细笔浓墨写出发式盘结之态,再用淡墨渲染数次,墨用松烟,显出发质柔黑润泽浓淡有致,又根根着肉的视觉效果,显示了张大千工笔人物画的精致笔致。

53 临摹释迦说法图

54 观音 镜心 纸本

 55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5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57 西藏空行母 纸本设色

  “蜀郡清信士张大千敬造”的这幅女性神祇画像,依画面上方的藏文题记可知,为“金刚亥母”。之所以称“亥”,是因为她头侧长有猪首,猪属亥,在藏传佛教中,猪被喻为“痴、贪、嗔”三毒中的“痴”,金刚亥母即是消除痴毒、勾召智慧之象征。金刚亥母是空乐之根本,也是成就一切之源,属于空行母主尊,为藏密噶举派主修空行。空行母的字面解释即为“穿越天际者”,这也象征性地表明了,这是一个沉浸在空性体验中的神祇。狭义而言,空行母为护持密乘行人及教法之女性护法,亦是对一切修密乘的女性之尊称,广义而言,女性之佛陀皆为空行母。故张大千绘制的本幅画像题签作“西藏空行母”。作为已获得成就,教法护法或圆满智慧女神的空行母,通常被画成裸体舞姿状,观本幅画像:一面二臂,身红色,头戴五骷髅冠,有三只眼,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左臂弯里架有一根天杖,左手拿嘎布拉碗,右手持钺刀,颈挂五十人头花环,身佩珠链,右足悬空,左足踏一人尸于莲花日轮座,象征战胜魔障,身后有般若烈焰。从佛教艺术的角度来看,值得注意的是空行母画像不少都是怒目圆睁,面目狰狞,而张大千所绘本幅空行母之容颜却好似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佛像一般,亲切感人,其内蕴珍贵秘密佛理奥义。张氏所绘不仅是一幅佛画,更是一种观想的意境,凡夫心不净,故呈现杂染纷乱的意识流。若将杂染不净的念,转化为本尊身相的清净观,是心即是佛心。如此,大千此作就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种修法的观想所依。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