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40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7)
张大千的画风,在未形成自己个人面貌的时候,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山人,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
1 听松居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2 听松居图 设色纸本 1966年作
是图可谓张大千山水实景绘画的典型代表,以对实景的描绘综合古人技法,而又卓然有新意,松声、涛声交汇,景象开阔辽远,但又描绘得工致,有异于传统听松图的狭小景象,让人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
3 沧浪渔笛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
張大千先生早年研究人物畫的時候,對明代仇英(實父)的工筆和寫意人物畫,都有很高的評,認為他是人物畫的正宗。而且,大千也收藏過一幅仇英以人物為點景的工筆山水畫《滄浪漁笛圖》。仇英原畫中的近景樹叢,有四種夾葉和三種不同的點葉法,不但夾葉的用筆尖銳細勁,而且點葉時也十分注重筆墨的表現,不同於仇英一般的工筆畫,因此格外受到大千先生的重視。
此幅《臨仇英滄浪漁笛》,樹石、丘壑的位置,大抵如原作,只是在用筆方面比較隨心所欲,用的是自己的筆法,並且加上了顏色。畫中的夾葉樹、茅堂、瓦屋,工麗兼文秀。細細的波紋如鱗,則是受到他當時新藏董源《江隄晚景》的影響。由於原畫的皴法,用的是“小斧劈皴”,所以,大千題曰“仇實父仿李唐筆”。其實,細觀大千此幅仿本,全盡整飾甚至超過了原作,形成一種“文人畫”與“院體畫”的綜合畫風,雖然古意盎然,也不無他仿古時別出心裁之處。
4 临仇英沧浪渔笛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5 临仇英沧浪渔笛 1947年作
题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 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题跋:予目障后已数十年不能为细笔之作,顷友人持予廿年前旧作沧浪渔笛蜀索为题记,以赠祖莱七弟。钤印:西川张爰、金石同堂
此作品绘于大风堂特制仿宋罗纹宣上,此纸半生熟,最适于画泼彩作品,显色奇佳。
6 江深草阁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1)为爱江深草阁寒,倚栏终日坐忘还。个中妙境谁应识,阁下溪声阁外山。己丑闰月,拈文衡山诗作。大千居士。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2)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
7 仿董其昌山水册 (六开) 册页 设色绢本
释文:乐志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布,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蔬树后。舟车可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至,则陈酒肴以娱之,佳时吉日则烹羊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风乎舞雩之下,咏归斋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更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仲山阳此论得山居。
此山水册为张大千仿董其昌笔意所作,册共六开,观其书、画均与董氏颇为肖似而又于董氏笔墨中有所创新,体现了张大千仿古而不泥古的创作精神。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挺拔的古树,错落的屋亭,氤氲的雾气均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每幅皆构图精巧,意境高远,韵味充足。册页以青绿法为之,山峰奇石以没骨法画出。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染出质量,又用披麻皴略略皴出肌理,其间又配以倪云林横笔卧苔之法,与李思训一派线条硬劲的青绿山水情趣各异,而是温润淡怡,以平淡天真之趣取胜。作树之法亦是变化多端,或用石涛三笔一组的画树之法,或用类似沈周一般带有公式化的横笔墨戏,或是细细勾勒,或是用色渲染。可见册页虽以“仿”字冠名,但每幅均独有新意,是张大千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见识加以变化而直抒胸臆,独树风标的于“古”中求“新”之作。
8 仿米家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9 仿董华亭山水 设色纸本
10 仿董其昌山水 设色纸本 1926年左右
题识: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仿玄宰笔。张爰。钤印:张季爰印、大砚斋
张大千的画风,在未形成自己个人面貌的时候,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该作品为张大千仿董其昌山水,然从画面上看,既有对董其昌山水纯正追求,又融入了个性的变化意识。画作下部树的变形处理,数笔重墨点燃山石苔点,以披麻皴表现山石凹凸起伏的结构和肌理效果,都延续着董其昌之面貌,强化笔墨意趣的表现。
11 临赵大年水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江湖野水明碕湾,苍木隐映白石顽。乐哉禽鸟居其间,草有蒹葭鱼鰋鲤,扁舟不见玄真子。我复胡为滞留此,承平公子翰墨娱。遗风流韵诗驺虞,宛胜滕王蛱蜨图。庚辰腊月,临赵大年水村图,兼橅邓善之题语。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大千此幅自题 “临赵大年水村图”,当为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赵氏此卷原为黄君璧白云堂所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观大千此幅,写《湖庄清夏》卷一段,着意于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赵大年之清润,而益之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大千“临赵大年水村图”尝见数本,此本的特别之处在于画幅上方大千“兼橅邓善之题语”,此一举改横幅构图为竖幅构图,书画相得益彰,成为大千颇具匠心的创作。
12 仿赵大年水邨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蜀人张大千爰,临于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印、大千
引首:赵大年水邨图。甲申十月,沙河邨居,大千居士临。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尾跋:右大千居士临宋赵大年江邨图卷子。水木风物,皆有清夷昭旷之致。临橅之工,为独绝矣。近世言艺术者,尚创作而薄临摹。不知苟不得古人精神意态,宁能以天地万物为师,又焉能独创邪。必自古人入而不为古人所囿。以因为创,以变为归,神明于规矩之中,寄意于楮墨之外,乃足与古人追逐于艺坛也。居士画名满天下,而其始尤不能自橅古入,后来之秀,其知所务也乎。民国第一戊戌(1958年)秋七月,福州曾克端。钤印:曾克端、涵负楼、岷云堂
签条:大千居士临赵大年水邨图卷。囗囗道兄藏,王汉翘书端。 钤印:王·汉翘
此卷作于1944年,此时的张大千已从敦煌归来,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同时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大千亦竭力搜罗,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直登宋元堂奥。大千自题此卷“赵大年水邨图”,当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观大千此卷,写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其清润,而益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卷尾有闽人曾克端跋,曾氏善书,工诗文,为大千好友。
13 青绿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绿松高下映江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百花繁。欧阳公诗。大千张爰,琵琶湖上写。钤印:大千居士(朱文)、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毫发(朱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
14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5 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16 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赵大年湖山清夏图。昔人谓大年画纤姸淡冶,真得春光明媚之象,但所历不越数百里,无石山之川气势耳!今观此图,古松叠嶂,欝密苍浑,岚于湖光,自然可鉴,乃知大年笔墨仍不出董巨意风也!丁亥秋日,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17 拟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款识:(1)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丁亥闰月,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2)董文敏云:大年平远写湖天淼茫之意,极不俗,然不耐多皴,虽云学王维,而维画正有细皴者,乃于重山叠嶂有之,赵未之能尽其法也。此图略参维法成之。爰。钤印:张爰私印(白)、迟秋簃(朱)、张爰(朱)、张大千(白)
大千曾亲观北宋画家赵大年《湖山清夏图》,并在上题识“古松叠幛,郁谷苍浑”,以为“大年笔意,仍不出董巨宗风也”。
《湖山清夏图》是一幅小青绿山水作品,画面神韵秀丽,清逸雅致,画风严谨,深具传统面貌。虽然题为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但其章法经张大千之手,已变得布陈丰满,层峦叠嶂起来,成为典型的全景山水,与赵令穰小景山水的典型风格章法不同。
这幅画分为近、中、远三景,近景表现的是生长于山石缝间的两株松树,与一般作品不同的地方是两株松树的生长方向分列左右,显示出一种向外的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与中远景的平稳相对的,不仅是松树的长势,还有前景的两块大山石,也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右边的山石更是冲出了画面。这正是为了打破全景布局的大的平衡,从而使部分画面增加一些动势。中远景的安排则是平平稳稳,尤其中景,类似赵令穰湖天淼茫,一片融合的平远小景,江水灵动,烟岚迷蒙,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中景楼观建筑的处理,严瑾细致,精巧缜密,描绘的非常具体,线条平直劲健,体现了大千过人的传统绘画功底。远景是赫然耸立的主峰,与周围的山峰浑然一体,山的进深关系表现出空间的阔大和山的峻厚。山峰的脉络清晰详尽,但皴笔用的不多,只在山峰结构的相接之处加以皴擦以表现出山的结构和前后关系。根据题跋可知,此幅是临摹赵令穰的作品,而且是用的王维笔法,以弥补赵令穰的不足。这幅画的价值有两点:一:美术史上一般认为唐时尚无皴法,而一部分人认为王维已经运用皴法,张大千不但在这幅画的题跋中肯定王维绘画中有细皴,而且还运用了这种笔法来作画,再现出绘画史上皴法早期的形态。张大千作此画也是基于赵令穰学王维而又无细皴,从而想还原王维原作面貌而作的这幅画。二:设色与皴染是有矛盾之处的,如果事先将勾皴擦染作的很充分,那么设色时必然会是要么草草敷染,要么也用足够的色彩去与笔墨平衡。赵令穰在处理色墨关系上独特之处在于“化皴法为烘染”,因此,他的色彩画总是呈现出“清浅”的韵致。张大千的这幅作品在加入王维细皴的基础上,又保持了赵令穰的色彩的特点。
18 观泉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山中宰相有仙骨,坐爱岭头生白云,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唤人扶着君。此米虎儿自题诗也。丙戌初夏,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19 太乙观泉图 1946年作
20 关仝太乙观泉图 1947年作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董叔达所从出也。丙戌嘉平月,临于大风堂下。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仿关仝《太乙观泉图》作于1946年底,画风是大千先生传统一路的代表,该画画水之法尤为特别,用笔精细,设色清润,泉流溪水勾勒一丝不苟,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危崖高耸,以小斧劈作山石,乃大千再现五代宋初风貌之精作。
21 关仝太乙观泉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丁亥年十二月既望,临于海上。蜀人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于1947年,此年被公认为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此时的大千已经过了敦煌壁画的洗礼,又饱览历代名迹,直窥宋元堂奥。1946年大千曾获刘道士《湖山清晓图》,反复临摹,用力甚深。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轴关仝《崖曲醉吟图》,即为大千所作。此幅高崖耸峙,以小斧劈写成,尽得夏山葱茏之概;碧水微澜,水波不兴,“水法”纯自刘道士一轴中化出,足见大千匠心独具。
22 临刘道士笔万壑松风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23 松林图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24 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 絹本水墨設色 庚寅(1950年)作
1945抗戰勝利,大千到北平搜訪舊跡,在他得到董源《江隄晚景》的同時,又得到一件世傳為巨然的山水。後來經大千仔細研究,他認為這一幅畫並非巨然的,而應該是劉道士的作品。
大千在此幅《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的長題中,說明了巨然的畫,例如故宮的《秋山問道》,有“殿風蒲,苔點散簇”的特點,而此畫全無。而且世傳“劉道士以道士在左,巨然以僧在左”,此畫中有位朱衣道士,大千因而認定為劉道士作品,並且將之定名為《湖山清曉》。《湖山清曉圖》中的雲氣渲染,是《江隄晚景》中所沒有的,而此畫表現技法的獨特之處,是水紋的部分,與《江隄晚景》中規律的鱗紋迥異其趣,不但不作水平的波紋,而是由斜向的曲線紋所組成。
25 仿石溪上人笔 1943年作
26 峒关蒲雪图 1949年作
27 峒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1)此吾家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杨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明则董玄宰墨戏之余,时复为之,然非当行。有清三百年,遂成绝响,或称新罗能之。实邻自绘,去古弥远。予二十年来,心追手写,冀还旧观,斯人而后,直至小生,良用自喜。世之鉴者,无乃愕然而惊,莞尔而笑焉。己丑闰七月廿五日,大千张爰。(2)游子(周游)仁兄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爰鉥、大千
28 潼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潼关蒲雪图。仿杨升雪景设色法。大千张爰,作于故都。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大千的没骨山水画约见于三十年代中期,题款上多称取法古贤,袭自张僧繇、杨升或王晋卿。本幅《潼关蒲雪图》是大千临古作品,取自杨升没骨法。本幅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在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富有装饰趣味。画家经营用心,尺幅不大,却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色彩运用尤为神妙,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大千探研没骨山水法的成功之作。
29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30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的这幅《峒关蒲雪》设色艳丽,远山近景,水天一线,古木寒鸦,好一派古朴、自然生动的画卷,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1 峒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峒关蒲雪图。唐杨昇有此,董文敏数仿之,此又仿董者。爰。(2)华亭矩矱老宗师,渴笔轻描澹逾宜。谁道峒关蒲雪里,却从绚烂见雄奇。大千再题。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豪发、张爰私印、大风堂
32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33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峒关浦雪图。仿唐杨升峒关浦雪图,似瑶亭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董文敏题所临唐杨升峒关浦雪图云:此图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若日日唱渭城则又画家所诃也。予不时以其法写江山胜概,使华亭可作不得为所诃耶,然华亭不,尝数数临之矣。丙戌上元,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大千、蜀客、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
34 仿董其昌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题识:1.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画,董玄宰临。庚申三月。2.丙戌秋孟,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题跋:(1)此图明州朱郡司马所藏,盖太宰闻公家物。朱携至吾郡,登得借摹,余以代米家墨戏,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日日唱谓,城则画家所诃也。其昌题。(2)杨升载宣和画谱,写唐玄宗像,与张萱齐名。余尝见朱定国携蒲雪图,玄宰大叫,以为奇绝变化。此幅今人漫云僧繇没骨山,犹是揣声耳。眉公记。
此帧《峒关蒲雪》图作於1946年秋天,以“没骨法”为之。没骨山水相传为南朝画家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图传世,明代董其昌曾屡临之。张大千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已开始用杨升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作画,後来又将真实山水的特质以及自己的体悟融入其中,拓展了这种技法的表现空间。
此帧《峒关蒲雪》,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色彩华丽,冷暖对比强烈,显得金碧辉煌,富有装饰趣味。同时,奢华的用色又未使画面变得媚俗,而是富丽而有士气,仍旧具有宁静致远的文人画意趣。能以工笔重彩表现出山水的深邃意境,近现代画家中并不多见。在这类作品中,大千取法高古,又善於配色,营造情境,确是元明清以来所无。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没骨设色的技法於大千有重要意义,他以此法结合传统泼墨法及敦煌重彩,才引发其晚年之变法。
35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36 溪山雪霁 1938年作
37 峒关蒲雪图 设色绢本
款识: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笔,董文敏数仿之,此又仿董者。季尚先生方家法教,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38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金笺设色 (621.6万元,2009年5月北京保利)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此幅为张大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其间他精研传统,包括没骨山水。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版的《峒关蒲雪》则更多了一层实验的色彩。
此画为二段式构图,用金粉勾出远处彩霞,近处的红树。细节的枝脉及山坡的走势,给人金壁辉煌的感觉,极尽奢华富贵之气。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是为张大千艺术成熟期的佳作。
39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0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1 云横雪岭
42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3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4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5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6 江天暮雪 镜框 勾金设色纸本
题识:吾家僧繇笔,董玄宰尝仿之。此又仿玄宰者。蜀人张爰。 钤印:张大千、蜀客、三湘梦五湖心
此幅未落年款,从绘画风格上看,应为大千居士三十多岁时所作精品。这一时期,大千博采历代书画家之长,将文人画派的水墨用笔,融入典丽的设色,形成一种带有装饰性的文人山水,呈现出清新雅丽的画风。
《江天暮雪》全图不着笔墨,山石不用皴擦,纯以矿物颜料渲染,泥金点缀,金碧辉煌。再现了六朝至初唐金碧山水的辉煌成就,一洗自清初以来,以“四王”山水为核心的传统绘画技法,耳目一新。画史云:“墨易雅,用色易俗”。大千能恰到好处的运用青绿重彩,而达到雅而不俗的艺术效果。张大千之临摹往往比较随意,实多为自己的创作或是对笔意的戏仿。即为临摹,亦见功夫,诚如齐白石语:“大千临摹古画之功夫,真是腕中有鬼!所临之青藤、白阳、石涛、老莲、冬心、新罗各家,确能乱真”。
47 拟宋人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1)拟北宋人画法。乙酉秋日,大千居士张爰于青城上清宫中。(2)去年秋与李任潮、徐悲鸿买舟桂林,以至阳朔过兴坪,山水清丽,流连径旬,因结卜邻之约,乘兴之余,为写北宋人山水巨帧记之。爰又记。钤印:张爰、张大千、张季、大千
48 仿宋人山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长爱秦郎绝妙词,荒寒暗合辋川诗。斜阳万点寒雅处,流水孤村又一奇。丁亥中秋后,用宋人笔法写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仿宋人山水》,立意手法虽为宋画,但在行笔时多了一股秀润之气,斧劈皴走笔迅速,不经意处已形成线形,与宋人工整的皴法排列已有不同。此外减弱画面黑白对比,使布局疏朗,淡淡的墨染和设色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清新温和的气质。画上方的古寺、苍松,图中的万条瀑布,图下方的密细水纹,以及飘逸的高士,都使全图充满了诗意,让人如临仙境,如沐春风。
49 仿宋人山寺图 镜心 设色绢本 (402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宋人山寺图。蜀郡张爰拟之。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绢本小青绿的《仿宋人山寺图》,乃张大千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大陆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画高峰期的得意之作。此画丘壑具有北宋之雄,而其笔墨兼有文人之雅,细观其多变之山石皴法及造型,为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构。在意境方面,以壮丽的瀑布为中心,茅亭草阁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树虬枝及朦胧的竹树之间,点缀高士策杖过桥相会,及倚栏观瀑的雅士;瀑水流经桥下潺潺有声,汇为前景之涡流,其描法如行云回旋,其线条之婀娜轻盈、曼妙流动,尤为特绝。此乃得法于大千所藏之刘道士《湖山清晓图》而更出其上!又以李郭派蟹爪法所作古木枯枝,从山前山崖到山顶,配合略似云头皴有实体质感的巨石崖壁以及劲挺的松树,刚柔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诗情。山顶丛林掩映中的朱栏楼观,更增添人间仙境般的境界,使人生出世之想。
50 仿宋人秋林晓霭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