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41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8)
青绿山水肇始于唐,成熟、兴盛于宋,元明清三朝几无青绿山水大家。大千对于色彩天生敏感,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复兴青绿山水传统,唐朝李昭道、杨升,五代董源,宋朝王希孟、王诜笔下或金碧堂皇的山水、或蕴藉澹远的小青绿山水都是他研习的对象,敦煌临摹的经历亦给他最好的色彩教育,到四十年代,大千在色彩研习上所下的功夫,终成就他为数百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青绿山水大家,四十年代后期创作的一批青绿山水作品,便是此期巅峰之作。 大千研习过多位宋代画家:郭熙、范宽、王希孟、王诜、宋徽宗……他从宋人作品中获得笔法、构图、设色诸多启发,大千习宋人画作在四十年代晚期达到一生中的最高点。此幅得益于宋人者,一在其楼阁界画之堂皇;二在其青绿设色之技法。
1 秋林晚霭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清水石罅咽轻流,晓霭林边溪远眸。绛黛山峦秋欲暮,江南回梦旧林丘。用宋人法写秋林晓霭图,并拈二十八字,时戊子二月,借居成都昭觉禅寺,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2 仿宋人夏日幽居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长夏山林清暑地,高楼直要两翁偕。绿阴满地泉声里,醒酒题诗有好怀。戊子春,仿宋人《夏日幽居图》于大风堂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青绿山水肇始于唐,成熟、兴盛于宋,元明清三朝几无青绿山水大家。大千对于色彩天生敏感,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复兴青绿山水传统,唐朝李昭道、杨升,五代董源,宋朝王希孟、王诜笔下或金碧堂皇的山水、或蕴藉澹远的小青绿山水都是他研习的对象,敦煌临摹的经历亦给他最好的色彩教育,到四十年代,大千在色彩研习上所下的功夫,终成就他为数百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青绿山水大家,四十年代后期创作的,包括《夏日幽居图》在内一批青绿山水作品,便是此期巅峰之作。
《夏日幽居图》全画精工秀劲,古静清润。近景江面细描浪纹,淡染花青,近绕巨石,远接飞瀑;四株杂树立于石上,其后一径小道蜿蜒,通往青草萋萋的坡岸,二白衣高士对坐听瀑。小道折而向右,山势往上,为全画中刻画最精到的一组楼阁回廊,以精雅工巧的界画画出,屋内石砖地面、檐下木质斗拱描绘得丝毫不苟,物象精准而笔意洒然,楼阁后景为丛杉白云,杉林繁茂蓊郁,云采细线勾出,以白色染得,烘托楼阁的富丽精工,又使画面自然过渡到溪对岸的高山流瀑,以披麻皴表现峰峦,云树沉沉,山峰数叠,左方垂瀑直挂而下,与近景江面得以呼应。
大千研习过多位宋代画家:郭熙、范宽、王希孟、王诜、宋徽宗……他从宋人作品中获得笔法、构图、设色诸多启发,大千习宋人画作在四十年代晚期达到一生中的最高点。此幅得益于宋人者,一在其楼阁界画之堂皇;二在其青绿设色之技法。此画设色得于王诜等人小青绿山水者颇多,基调定以主体山石的石绿,营造夏日山林之幽;石绿之下染以淡淡一层赭石,便将山体草木华滋、土石浑厚的效果巧妙表现,赭石、淡墨画出的楼阁为画中最集中的暖色部分,冷暖色调搭配,使全幅甚具装饰效果,具工笔画美感;白色运用于山间白云、飞瀑与高士衣着,既营造画面空间之感,有大开合之意而不失于过度纤巧,亦在视觉上给人清凉之感。
3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绢本青绿 1949年作
款识:李检法定林萧散图。偶得乾隆内库双丝绢临此。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葭生仁兄方家正之。己丑十月,蜀郡张爰,时客台北。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张大千四十年代之前的仿古作品中,1937年至1938年所作的仿唐、宋、元十二条屏可以算作代表作,其中笔触秀润祥和,极力追求着古人面貌,但仍保持着早年的“逸笔”之风。此幅是张大千1949年50岁时所作,符合当时作者青绿重彩的风格和艺术追求,与“仿古十二条屏”这样早年的仿古作品相比,其中年仿古作品在更大程度上追求着与古人的神合,可以说,《李检法定林萧散图》是大千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全画青绿设色,群山叠嶂,飞瀑鸣泉,苍松挺拔,树下一高士袒胸赤足,在岩石上静坐沉思,予人解衣盘礴的高士之印象,对岸一童子正抱琴而来。整幅寓动于静,寓静于幽,境界空暝旷远。由款识可知,这件作品材质为乾隆时期内府所藏特制双丝细绢。“双丝”乃是一种特殊的制绢工艺,其特点是较其他画绢更为细密,而乾隆内府所出,必是经过严格的制造工艺和筛选程序,又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用来仿古作画,火气全无。
李检法,即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因其官至御史检法,后人多称其为李检法。其好古博学,善人物、山水、鞍马等,时推其为宋画第一人,张大千亦对其作品和成就推崇有加。其所作《定林萧散图》,全名《王安石定林萧散图》,其中定林,乃指方山定林寺,曾是南北朝时期刘勰完成《文心雕龙》的幽居之所,也是“龙学”圣地,在元丰年间,李公麟曾至金陵方山定林寺拜访王安石,二人相谈甚欢,遂做此图,旋即被宋徽宗收入内府所藏。
关於《定林萧散图》,张大千曾作过多幅,在1967年一幅同题材作品中,题曰:“龙眠居士有定林萧散图。盖为王荆文公居金陵定林寺时所作也,此图见著录而墨迹不传,每欲追抚,以目翳而止。近顷目力稍胜,遂想象为此效。龙眠作人物者,以赵沤波、张叔厚为嫡嗣,此图虽未能方驾二公,亦未肯与仇唐作後麈也。丁未春爰。”可见《定林萧散图》并没有现成的图本可供参考,张大千之作多半基於想象,因此在追求古意之外,在构图和人物造型上反而更加自由。
4 秋壑鳴泉擬北宋高克明笔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此幅作於1948年的春天。從大千的自題,知道他創作此畫的原始動念,來自於他幾個月前在上海友人王文柏處,觀賞到宋代高克明的《溪山雪意》圖卷。其实兩圖之間貌似的成份非常有限。首先,大千將原作的手卷形式改成了立軸,注入不少異於原作的元素。大千從原畫所得者:一是近景斜上的高樹,但他將原作的長松改為枯枝,並且加增一株宋人李郭派的曲老樹,以古藤相繞;二是全畫中有斧劈皴系統的筆法,使得此畫與大千此一時期以董巨派為主的畫風迥然不同,而垂直石壁用的橫劈皴法又有別於原作;三是峰頂的松林,以及左方山腰谷地裡,為喬林所包圍的樓閣殿宇,都是從原畫變化得來。
基於大千對畫的理解,故而在此畫中,特別是枯枝高樹及景茂葉巨樹後,矗立了碎點的大樹,以及全幅精妍的氣質,充斥著明代唐寅的風韻。下方橋樑,尤其是曲折的水紋畫法,則顯然出自於所謂五代宋初《湖山清曉圖》。至於中景崖壁上斜出的青綠灌木,富於裝飾效果,其作用一如他日後潑墨畫中點綴的青綠潑色。畫幅左下方的高土,則完全是大千的本色。然而,此畫中的濃蔭大樹和左上方懸崖上滿佈類似溥心畬的胡椒密點,均少見於大千其他的畫作。
5 华岳高秋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6 瑶池瑞雪 立轴 1946年作
7 溪山雪霁图 立轴 纸本 1949年作
8 溪山初雪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1)溪山初雪图。拟宋人高克明笔。爰。(2)四顾寒林只寂然,雪中僧舍起孤烟。悬知煮茗烧红叶,不放卢仝袌蝶眠。己丑重阳前日,大风堂作。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私印
此幅《溪山初雪》作于1949年,自题“拟宋人高克明笔”,当临自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原作为手卷,大千匠心独运,改横幅为竖幅,改平远为高远,写雪后山岭清冷寒寂之景。屋舍乔松用笔一丝不苟,皴染整饬严谨,细节描写精丽。雄伟中见秀丽之气,清寂中现明艳之色。大千四十年代晚期临古,已能参以己意,综诸家之长,开自身面目。
9 泊船观雪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0 拟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款识:横槊发浩唱酾酒,忆临江武昌夏口。相望山水郁苍苍,何处舳舻千里。当日英雄一世,欱手避周郎成败,渺千古人物费平章。戊寅五月,仿赵承旨笔。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谷、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
11 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12 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款识:(1)拟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笔。丁亥二月即望,蜀郡张爰大千父。(2)万树千花尽散春,远峰个个玉嶙峋;孤篷短棹来游去,不是山阴雪后人。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13 雪景山水 设色纸本 庚寅(1950年)作
14 峨嵋积雪 1946年作
15 雪江归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16 雪景山水 立轴 纸本
款识: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吾友张伯驹所藏。此图约略似之。已丑夏,爰。钤印:张爰、大千玺
17 仿马遥父雪屐观梅图 镜片 设色绢本 1949年作
题识:己丑夏月,避暑镜海。仿马遥父笔。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朱)
这幅仿马远的《雪屐观梅图》中,大千以雄健刚猛的斧披劈表现坚实的峰峦顽石,用笔劲苍而简略,大笔横扫,棱角分明,斧劈效法练利劲落,正是马远山水的典型特色。梅柳枝干有下堰之势,拖笔自然生动,乃是马远的创造。前景中,一老者策仗而立,肃沉穆静,若有所思;一书童身体前屈,呵气暖手,寥寥数笔,形神已现。空旷缥缈的湖面,割分前后空间。远景以墨线勾勒,辅以淡染之墨,如雾雨烟岚。近景凝神聚实,远景旷远清幽,对比强烈,构成深远广阔的空间。大千并没有刻意的临摹原作,在笔墨表现上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所以马远瘦硬如贴的松树,在张大千的画里比较柔和。松针的画法差异更是明显,马远所绘松针比较细、直,排列整齐,大千用浓淡墨晕染松叶,层次分明、墨气明润,弱化了线的强度,增加了笔墨的趣味。此时大千51岁,正是其中年风格的转变时期,其绘画中的奇伟风格正是由此而来,同时也说明他突破了绘画材料的限制,在绢本绘画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18 仿黄子久富春图 卷轴 水墨纸本 1947年作
题识:仿黄子久富春图。丁亥六月,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居士(朱文)
张大千应是在收藏过黄潜的临摹本,后于1947年也仿作了一幅,这幅作品通篇工整秀丽,江水平静犹如画家之心境,峰峦起伏,丛林亭舍点缀其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皴法得当自然,同时张大千也将自己的笔法运用在了其中。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山水画作中的《兰亭序》。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19 仿李唐古木寒泉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20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21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题识:仿李唐古木寒泉真迹。丙戌十一月,昆明湖上,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大千
张大千习古皆能化古,此图虽谓仿李唐,但用笔却变李唐的刚劲犀利为柔润清俊,整体气息也不似李唐山水的气魄雄壮,更多了对山水幽远清旷的气氛的表现。
22 仿明人本 手卷 设色纸本
题识:仿明人本。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此幅为大千仿明人之作,长卷描绘了山石、树木、江河、小桥流水、舟船、农舍、人物等,画面公整洁丽,笔法细腻自然,不滞不腻。从右到左,画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茂密的丛林,江边农舍林立,独木桥上一主一仆,两高士江心垂钓,神态悠然;第二部分处于两山之间,农舍中主人闲坐,悠然自得;第三部分是两邻舍主人相约博弈,屋后溪水作响,宛然悠扬的乐声。画面反映了文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寄托着闲适高雅的生活理想。张大千对美术史的研究功力深厚,其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迹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23 青绿山水 立轴 1933年作
24 巫峡清秋 立轴 1938年作。
款识:千迥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古荒碑廓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来。寸寸呵归空粮艘,遮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蜀人张大千,拟松年笔于网师园,时癸酉五月作。钤印:张大千(白)、张爰私印(白)、蜀客(朱)
25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26 巫峡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仿李将军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啸沧老长兄两教。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张季、大千、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张大千的没骨山水约出现于三十年代中期。此幅没骨重彩,大青大绿,复施勾金,瑰丽无比,为画家壮岁精绝之作。大千在这类作品上多有题跋,述及渊源家数,上溯宋代王晋卿,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惟上述杨、张两家,有的作品已湮没,有的尚无公认可信画迹传世。故大千所据者自画史记录外,尚参考后人所仿临者,如董其昌的《峒关蒲雪图》等,复加己意而成。本幅自题源自唐代李将军,意在凸现唐贤风规。本幅的构图丰富,笔法坚劲。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敷色沉欎,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
27 暮雨朝云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款识: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春戏写,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豪发、画又次之
题跋:满天风雨洞庭秋,晓(见)峰峦翠过浮。吴楚白云千万里,茫茫何处岳阳楼。心畬题句。钤印:溥儒、心畬、一朵红云
此幅画作描绘长江三峡巫山十二峰,是张大千1934年36岁时的一幅力作。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于巫山县东部的长江两岸,江北六峰有:登龙、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峦、集仙,江南六峰为净坛、起云、上升、飞凤、翠屏、聚鹤。十二诸峰绮丽多变,姿态万千,古往今来。擅奇天下。“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正道出人们对十二峰的倾慕之情。画中张大千用朱砂红,石青,石绿诸色铺陈巫山峰峦,加之墨绿,金色勾勒丛林,白粉晕染层云锁山之腰,以助山峰之高耸。来去无踪的巫山云雨大大增添了山林的神秘色彩。峡区山高谷深、蒸郁不散的湿气,沿山坡冉冉上升,有时形成浮云细雨,云雾之中,有时化作滚滚乌云,有时变成茫茫白雾。十二峰时隐时现,疑似仙境。真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8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29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30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款识:巫峡清秋。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31 巫峡清秋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大千居士画并题,时甲戌九月,借居昆明湖上。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画又次之
传统根基深厚的张大千,亦同传统士子一样喜欢以诗或画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他曾说过作画必须有所寄托,画方有意义。三十年代,大千分别寓居上海、北平,其时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寓京期间,虽然获致非常高的声誉,但军阀铁蹄下的故乡仍是他难以抹去的想念。他因此画了此幅《巫峡清秋》,自题一首《浣溪沙》以寄托思乡念亲的情怀,词意非常含蓄。
32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秋日,蜀人张爰写于故都。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大千豪发
边跋:1.书画全在用笔,用笔之要在指不动,而笔法之妙全从腕中运出,尤在下笔及转折处分明不模糊,故贵以浑胜以简胜。笔古神承有笔有墨,而又有在笔墨之外者。神妙乎法,而不可以法论者也。邵章题。钤印:邵章、癸卯翰林、重存许水
2.宿雨初收,晓烟未泮。此八字真言为画家之秘密,藏若不证。此中三昧,虽力抚北苑荆关备极精能,亦徒袭其儿而已,安能优品乎?画之优品在气韵生动,此非胸襟高旷,脱去蹊径者,不能为也。陈云诰题。钤印:陈云诰印、癸卯翰林
3.苍松白石水泠泠,挥洒霜毫悟道径。诗卷一囊琴百衲,萧闲情韵付丹青。漫向卥山买白云,楼台不学李将军。晓寒天趣谁能写,点燃精神己冠群。摩诘家居的(辋)穿,眼中画本自天然。山房应与仙都近,看取烟岚入墨禅。高潜子题。钤印:潜、癸卯翰林
4.独向毫端窥秘趣,驱毫增我向山情。悬知洒墨如风雨,都作烟泉落叶声。方壶老树云西石,风月知谁是主人。不信渔人偏得路,画师吾自忆前身。集南田句,丁亥橘余之月,张海若题。钤印:张海若、甲辰翰林、述而不作
5.漫夸神妙与精能,万法傅心只一灯。谁是笔先兼书外,夏虫休共语玄冰。天然造化是吾师,兴到翻憎着墨迟。挂角羚羊无迹象,几人能解画中诗。昔贤谓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又清湘。语人专师造化可谓得玄珠矣。邢端题。钤印:贵阳邢端、甲辰翰林
6.画家六法首日气韵生动,气韵从笔墨表现,尤在经营位置得宜,运笔沉着而出以洒落,用墨淹润而出以浑融。布局繁简虚实,起伏穿插各得其当,一气相生天机勃露,妙处有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者,气韵生动端在是也。张书云题。钤印:张书云印、癸卯翰林
1934年,张大千首次到北京举办画展,引起轰动,本幅即作于其北行期间。此作是一幅金碧青绿山水,大千曾用同一画法创作了多幅《巫峡清秋》,从题跋来看,此作也暗含了一种去国怀乡之情。此作采用“没骨法”为之,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可惜已画迹无存,后明朝浙派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画面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此作在赋色上将青绿与金碧结合起来,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
33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写奉秋斋道长博教。甲戌二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其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大千笔下巫峡秋景,危岩峭壁,山势险峻,远山呈褐红色,船行江中,云雾缭绕。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主峰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得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强烈的层次感。
34 蓬莱仙境 立轴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写於大风堂下,乙亥四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35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乙亥春日,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为养儒先生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大千豪发
36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1936年作
37 巫峡清秋 1936年作
款识:(1)巫峡清秋。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2)丙子十月,予于非闇合作振济西郊赤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捐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三千大千、张爰私印、蜀客、大千无恙
《巫峡清秋》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若与1935年本相比,基本同出一辙,只是主峰的方向相反而已。本幅的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舟过峡山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峡中泉涌,与云水连成一气;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更难得者乃画上三题,标题、词作以及题赠记录,钤印位置疏密布局讲究,令全幅作品更见完整。
38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妾住长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今愁水日子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大风堂(朱文)、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题跋:丙子十月,予与非厂合作振济故都西郊志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指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诗塘:张爰青绿山水图。为大千先生题巫峡清秋图并篆六字。白石齐璜。钤印:木人(朱文)、老白(白文)、白石叚看(白文)、白石赏心(白文)
39 观泉图
40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41 携琴访友 绢本 1938年作
款识: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挱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父、摩登戒体、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42 云亭话旧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1)岁丁丑四月廿九日,大千张蝯写记。钤印:三千大千 (2)己卯(1939)三月既望,题赠君吾道兄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此图画于1937年,时大千38岁,此时大千的山水取法为上,推重唐宋,乃用大小李将军大青绿山水法,勾廓填彩,少皴多染,其色沉碧丹翠,极具富丽华贵之气。图取高远之势,近作奇危大石,其上苍松虬曲。两高士策杖论道。向上则长松夹道,通往仙阁楼台,其后白云缭绕,青峰丹顶间,一径如梯,陡然至上,有步云驾雾之势。勾山形廓方硬,笔法直落劲挺,山脚峰顶间用泥金。因用大小李将军法,勾斫之形必得爽利为宗。境取黄山奇秀之景,山多石质巨岩,崖巘千尺,块壁耸屹。风格华贵雍容。大千山水偏爱黄山,人有谓之“新黄山画派”者。此类作品,四十年代以后便少见了。
43 巫峡清秋 金碧纸本 1942年作
44 巫峡清秋仿王缙卿笔
45 巫峡清秋
46 巫峡清秋 立轴 纸本 1938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继庐仁兄法家正之,戊寅八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大千此作采用“没骨法”,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后明朝浙派三大家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是画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的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层次感。
47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井洛高秋稳夕辉,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生人事进来疑。浣溪纱。已卯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白文)
48 金碧山水 立轴 纸本 1939年作
49 抱琴观云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50 闲吟策杖倚天风 金碧 1943年作
款识:闲吟策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年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遣暑青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蜀客、大风堂
《闲吟策杖图》是一件金碧青绿山水,作于1943年。张氏言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让人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闲吟策杖图》是融金碧山水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这是一种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