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43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10)

2016-12-11 14:56:3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可分为三个时期:古典作风期、转变期和高峰期。张大千早期作品画风可谓“清新俊逸”,他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由石涛、朱耷追徐渭、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和临摹他们的作品。 

 

1 论道图 设色纸本

2 黄山扰龙松 设色纸本 1928年作

  款识:(1)一上丹台望,千峰到杖前;云阴封曲径,石壁划流泉。声落空中语,人疑世外仙;浮丘原不远,萝户好同搴。拟石涛和尚笔法,写于大风堂。张爰。(2)山之奇兮黄之峰,峰之奇兮多奇松;真奇那得肯轻示,一峰拔出蹲扰龙。扰龙盘旋数千丈,枝枝叶叶争抢攘;我来游观不敢扪,金光逼逼若飞屯。翠髯紫鬣亦奋迅,风雷呼起山山应;吾将拾取在毛锥,兴到临池逢人赠。此大涤子题所画黄海扰龙松也,因用其稿,并书其句,非敢掠美,藉藏吾笔。戊辰上巳,大千漫志于海上。钤印:张爰印、大千、季蝯私印、大千居士、苦瓜滋味

3 沧海桑田 设色纸本

  题识:蓬池几回干,桑田几回改。谁知天地间,竟有山头海。仿梅远公笔意,似盘甫仁兄鉴家雅教。弟爰。钤印:张爰印(白文)、大千(朱文)

 4 黄海云峰 水墨纸本

5 黄 山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款识: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三十六奇峰尽在吾手。己巳冬日,写似美然老长兄雅正。弟爰。钤印:张爰、大千

6 深山古寺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题识:未妨流水畔,时复弄娇姿。含(情)笑松柏,空擅后雕枝。己巳正月,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季、大千居士、张季

  题跋:此故人张大千二十九岁时所作。予与大千相识数十年,亦未见其作如此精细者。今乃知其早年画笔如此,可谓孤本矣。丁卯(1987年)夏初,稚柳题。钤印:稚柳、壮暮

 

7 沧海桑田图 手卷 1929年作 长245cm高26cm

  题识:莲池几回干,桑田几番改?谁知天地间,竟有山头海。今岁二月,予从青丘还,为爱棠老兄写此册,子俊巡来署欵而复有海外之行,因题数语归之。己巳六月,爰。钤印:张季、阿爰

  此作原为册页延伸的长卷,后直接托裱为手卷。通篇以长景式的手法构造青城山群峰绵延,云海翻腾,苍松拔翠,清泉流淌的诗意般的仙境。如此大的篇幅不见人物出景,却更显天地之博大和空阔。为了增显生气,在中景平台点缀几栋小平房,使得画面充满了人气和仙气。从此作可看出张大千的驾御传统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才华,其绘制精细而不落小巧、设色丰富而不失典雅。

8 探亲游归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款识:西津桥下水茫茫,游子思归问野航。两岸人家峰影乱,一村楼阁树生香。听鱼上濑穿缯底,看鸟投林过院墙。正是探亲情未已,波翻石子滑鱼郎。己巳夏日,大千居士张爰,仿石涛。钤印:季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此幅《探亲游归》,创作于1929年,属于张大千艺术生涯的早期阶段。作品的构图具有典型的清代山水的时代特征,近处疏松两株,小桥流水,老者策杖,中部以留白的水面作为割断,上部则是疏柳垂岸,农舍四五,再远处则是隐约的山之轮廓。张大千在画面中部的河面上以游人划舟来点缀,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体现了所作此画的用意,如题跋所云”此作用笔于精炼中见奔放,墨韵清润典雅,十足是石涛的风神气韵,整幅作品呈现出画家早期作品清新俊逸的面目,也深入文人水墨书画风格的堂奥。

 9 山水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10 杜甫诗意图 立轴 己巳(1929年)作

  题识:荒村建平月,独树老夫家。老杜句,以大涤子笔写之。己巳四月既望,以为秉三仁兄大雅属。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季蝯私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上款人熊希龄,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因晚年学佛,又有佛号妙通。湖南凤凰县镇竿镇(今沦江镇)人。光绪进士,先后任职于清政府、北洋政府及民国政府。历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画家创作此画时,熊氏即任国民政府财务委员会委员。

11 雨痕如沐 设色纸本

  题识:雨痕如沐月垂楼,坐觉今宵万里秋。西笑盲人多妄想,南图鹏鸟欲何游。眺空仄仄星河乱,聆地飗飗木叶流。我有幽忧君善解,两人相得复何求?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我有幽忧君善解,两人相得复何求”。朋友易得,知己难觅。此画看似描写山水,实则寄情为要。画中溪桥上两位高士,彼此知己,同望远山,似乎已将心中忧愁一扫而去。画中构图巧妙,溪水从画面左下方曲展延伸开来,以S状贯穿画面,形似喇叭,溪水由窄变宽,观之顿时开朗。画面中心人物仰头远眺,亦让视线随之展开,将观者带入无尽远山,以消心中不悦。

 12 山水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13 溪山独钓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款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村洒洒盈尊,归来记得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己巳冬日,写为效禹仁兄政,蜀人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

14 策杖游山 水墨纸本 1929年作

  款识:此十五年前在吴中试新制罗纹纸作,已弃置不复记忆。复初仁兄不知从何处得之,既无印章款识,又草率稚弱,而能定为予笔,真平生知己也。为补数笔题寄之。甲申(1944)嘉平,张爰沙河村居。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15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16 空山水流图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款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己巳春日拈坡公语,写似郁周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季爰私印(白)大千(朱)

  诗塘:空山水流图。大千居士三十一岁所作真迹。苏庚春题。钤印:苏庚春印(白)、怀荫(白)

  此幅作于1929年,是张大千早期的山水作品之一。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50岁进入“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17 仿渐江弘仁笔 纸本水墨 1929年作

18 青山红树 设色绢本 己巳(1929年)作

19 两岸春山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20 雁荡山图 立轴 1929年作

21 金刚山胜境 设色纸本 1929年--1932年作

  题识:己巳二月,与诸友话朝鲜金刚山之胜。案有佳纸,遂以吾家僧繇笔法涂抹数峰,已而搁置。今夏偶曝书画,门人于故纸堆中捡得,因补成之。一画之成,乃历三载,则吾之懒与健忘可知矣。壬申六月既望,蜀人张大千并记。钤印:张爰印、大千所作、大风堂

  题跋:树向白云得,人从瀑布来。大千此幅如晋唐古人之作,笔若篆隶,可宝也。心畬题。 钤印:溥儒、心畬、拾翠

  裱边:此幅出于六朝,飘飘有神仙之气。今季闻信大千居士目疾方剧,不能复作此矣,宜宝之同珪璧也。丁酉(1957年)闰月,西山逸士溥儒题。钤印:溥儒

  边跋:近人皆言大千仿大涤子,今见此,大千可以独立矣。那不令前贤畏后生耶。大千见余题此,当掀髯笑也。甲戌(1934年)正月,大方。钤印:大方

  《金刚山胜境》最初作于1929年,1932年再补成,为张大千早年青绿山水佳作。张大千在师从曾熙、李瑞清两位老师经过十年左右的临古学习后,开始广泛地游历名山大川,《金刚山胜境》即为这一时期的纪游之作。此幅依然可见石涛的影响,同时大千尝试运用张僧繇没骨法。由于取法高古,又善于配色,所以显得富丽堂皇,格调超群。

22 夷陵山寺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庚午三月,写夷陵之东山寺于海上。钤印:大千大利(白文)

 23 仿赵大年 1930年作

24 云嶂雾霭图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岩一径斜。遥遥呼玉女,步步踏莲花。庚午五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西川张爰、大千唯印大年

25 泰山松云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1)鲲从先生属画,仓促无以应命,因捡此求正。端午前一日,蜀中张爰。(2)泰山后石坞,地极幽邃,较前山为胜,游人罕有至者。戊辰(1928)五月,予同曲阜孔繁德历览全山,七日始逮。即今三年矣,想相写此。庚午四月,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季蝯私印、大千居士、张爰印、大千、未始有极

 26 金刚山虎头崖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枫叶红时火欲流,峰光翠色露华浮;何固长向中住,作画朝朝看虎头。内金刚弥勒峰之虎头崖,予游时在初冬,枫叶流丹,熊熊如火齐;而崖上绿树,树抹青绿,葱倩如暮春时节也。越岁庚午三月,想像旧游所经写此。大千居士。钤印:季蝯私印、大千居士、苦瓜滋味

27 仿石溪山水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衡阳曾师六十二岁后始作画,以篆籀之笔临石溪,遗皃取神,苍苍莽莽,自然高逸,不似之似,此境良不易到。吾友晚汀居士于古人画无不学,学无不肖,尝见其临黄寉山樵、石溪、石谷,一树一石,无不与古脗合,近代画叟,无出其右者。同门江曼平亦善为石溪画法,特稍秀耳。顷,友人以此本见视,且曰君试临之,遂命笔为此形,且不能况神耶?庚午四月朔一日,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季蝯私印(白)、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

  28 幽涧松居 立轴 1930年作

29 溪山归隐 手卷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引首:溪山归隐。张珩题。钤印:张葱玉(朱)

  款识:大千居士张爰,庚午五月,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尾跋:散原老人陈三立。溥儒题跋。钤印:陈三立印(白)、白岩(朱)、旧王孙(朱)、溥儒之印(白)、一朵红云(朱)

  张大千于三十年代之作已见大师端倪,画中描绘了苍润群山,明清画家的画风影响明显,笔墨细秀,风格秀逸清俊,构图既疏朗又严谨,山水错落有致,画中见房屋两间,屋旁又见瀑布,俨然此处乃可居可游之境,为万籁俱静山峦之色添几分人气,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图右角附跋,书法秀逸,与画相得益彰。张珩题卷首,陈三立和溥儒作跋。陈三立,有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之称,陈落跋更是大方相赠其诗,首起“闭置谁窥卧雪心微晴,跃杖起重寻蒙笼峦壑”,一股清朗沁人心扉之气扑面而来。

 30 清涧闲话 设色纸本 庚午(1930年)作

  款识:迩来僦居魏塘,访梅花道人遗迹,已无复存者,每为神往。此从石田、衡山二公笔法,上追道人。庚午四月,大千居士。钤印:阿爰、大千居士、大风堂

  31 仿新罗有此本

32 清江行舟 设色纸本

  款识:予居魏塘已近二载,求梅花道人遗墨,渺不可得。偶闻故家有竹一本,即多方乞人绍介,始得一见,则又如烟客之见子久富春山图卷,黯然如失。泾县吴君于海上携道人画竹来请审定,才一展阅,便觉晴光冉冉,袭人衣袂。予大叫:此真道人晚年得意笔也。及观其款识,则七十一岁所作,题语尤雅致可诵。因向吴君易作大风堂供养之物,为二年来极得意之一事也。因拟道人笔意并画于此。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大利、阿爰

33 拟石涛山水 1930年作

34 渔人钓归图 设色纸本

35 仿梅道人山水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题识:当年梅道人,圆点笔头新。小与巨然别,松根多竹筠。庚午秋日,写黄海紫玉屏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爰。

36 黄山九龙潭 镜心 1930年作

37 观瀑图 设色纸本

38 黄山九龙潭 镜心 1930年作 (920万,2011年6月北京九歌)

  款识:天绅亭望天垂绅,智如亭见智慧水。风卷泉分九叠飞,如龙各欲从潭起。庚午秋日,写黄山九龙潭于大风堂下。钤印:张大千、蜀郡张爰

  《黄山九龙潭》所描绘的是黄山悬崖绝壁之间的九龙瀑及潭池。奇美的黄山进入中国画家的视野可以追朔到明末清初,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诸家常年往来于黄山的云山雾海、奇石怪松之间,用画笔表达了他们在黄山所获得的真切感受。张大千揉石涛之笔墨,将瀑潭一体的奇观挥洒而出。画面气势撼人,万壑松云,飞泉流瀑,雾霭弥漫的小道上有一高士正闲观瀑布。黄山的深幽、奇峻、变幻之美立刻展现在眼前。这件作品综合了石涛的诸多绘画元素,山峰纵横奇肆,方直劲挺的线条十分形象地描绘山黄山的俊逸形貌,行笔流畅豪放,设色清雅妍丽,颇具秀润怡人的风貌,在传统的山水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作品的色彩更加清润,含有文人画清疏淡逸的格调。高士坐山望川,气韵生动,怀古思幽。两山盘桓而起,挤出山间飞瀑直落清潭。整幅章法简洁大气,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意境高古,令人神往。

39 青山红树 设色纸本 庚午(1930年)作

  题识∶挂笏西山豁远眸,蓟门疏雨又迎秋。敝庐山色知谁管,拄杖归来看石头。拟崔青蚓并录其题语。庚午十二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张爰印、大风堂

  “崔青蚓”,即明末人物画家崔子忠(?-1644),“青蚓”是其号,董其昌(1555-1636)门生,善画人物,与陈洪绶(1598-1652)齐名,号“南陈北崔”。

40 仿郑呅山水 水墨绢本 1931年作

  款识:残山剩水有知音,断墨枯毫着意深,已见人珍同拱璧,每从遗迹想住吟。郑呅。

  题识:梅山道兄方家正之。蜀人张大千爰,临奉并题记也,时辛未十二月上浣。钤印:张爰大千文(白)、张大千(白)、大千居士(朱)

41 仿梅清笔意 设色纸本

  款识:云里辟天阊,仙宫俯混茫。万峰齐下拜,一座俨中央。侧足惊难定,凌空啸欲狂。何当凭鸟翼,从此寄行藏。仿瞿山笔意,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印(白)、大千(朱)

42 仿梅清观瀑图 水墨纸本

  款识:鸣弦泉,石面平,流中有石梁贯之,予曾抱琴相对,不必鼓弦动操,而淙淙有声。瞿山梅清。钤印:梅清石涛弟子(朱)、澜公(白)、瞿山(朱)

  画中署款为清初画家梅清,然与梅清笔墨习性有所差距。梅清之作,以清秀见长,意境悠远,不食人间烟火,此作在气息上也与梅清有别。图中山石、小草、松树和人物的用笔,时现张大千那充满灵气又飞动的个性。图中用笔略显稚嫩,应为大千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之作。画中钤有“梅清石涛弟子”印一枚,暗示了是出于梅清石涛的景仰者,画中的笔墨习性与大千暗合,为大千游戏神通之作。“渊公”“瞿山”二印为仿印,和真印钤于一起,在大千其它临古之作上也可看到。

 43 临梅清山水 水墨绫本

44 临梅清听松图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款识:瞿山、雪坪兄弟与石涛大士往还最久,故其落笔亦似石涛,特魄力稍逊尔,此瞿山稿。辛未夏日,临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居士、阿爰、蜀郡张爰

  题识:非厂道兄书来索拙笔,逡巡未报,近困溽署益复不堪捉笔,爰从箧笥捡得旧抚梅渊公听松图,寄上谢周并博笑正,越岁六月,瓶山山下记,大千弟爰。

45 仿石涛山水册 册页(十幅)设色纸本 1931年作

  题识:(一)小乘客。钤印:膏盲子济(二)济道人。钤印:痴绝(三)济山僧石涛。钤印:苦瓜、原济(四)石涛济。钤印:瞎尊者(五)石涛济。钤印:清湘石涛(六)钤印:老涛(七)小乘客济。钤印:阿长(八)清湘老涛。钤印:头白依然不识字(九)石涛济道人。钤印:前有龙眠济(十)(前文略)时辛未秋七月,清湘石涛济山僧,客金门之慈源寺寄且憨斋。钤印:原济、石涛、法门

  张大千在他三十岁前后,因尊师曾熙和李瑞清对石涛的尊崇,亦曾不遗余力地追慕石涛,以至几达乱真的程度,对此他的老友谢稚柳曾说:“张大千的山水画出身于石涛,乱真了石涛,而又发展了石涛。”“他做假画给人的感觉是,他是本能地体会和理解到要做的画家的画风和书法,甚至画家作画时的内心感受,所以能得其神韵。”(节引自《名家翰墨·张大千山水画特集》中谢稚柳一文)而同书中吴灏一文则引用张葱玉先生的观点,认为大千气质偏旖旎妩媚,与石涛“零丁老人”的孤苦实有区别,终不至乱真。张大千的摹古拟古,在艺术史上成为一个论争不休的课题。

 

46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7 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款识:(1)蜀人大千。(2)辛未春日,蜀人张大千写于大风堂下。(3)蜀中张爰。(4)辛未春日,张爰。钤印:张季、大千、张爰之印、大风堂

 

48 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题识:(1)海风吹雨复吹烟,时有函香散半天。莫问莲花高几许,残荷落瓣化成船。大千居士作。钤印:季爰之印、大千、大千大利(2)客从北方来,言欲到交趾。远行无他货,唯有凤凰子。百金不我鬻,千金难为市。谁知岩穴中,萧笙终夜起。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大千居士、季爰之印、大千、大砚斋(3)识想所结一种轻脱境界,异人处人亦不觉,己亦不自觉也。张爰。钤印:内江张爰、苦瓜滋味(4)水面晴霞石上苔,层层叠叠画中开。幽人恋住秋光好,薄暮依然未肯回。蜀中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此四屏山水无年款,从风格观之,应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张大千的山水画在二十年代以仿学石涛为主,达到十分逼真的程度,其曾在1927、1931及1935年三游黄山,在游赏之间,他将真景融入并拓展运用黄山画派诸家的笔法,自运山水渐入佳境。此四屏山水可为代表其这个阶段山水画面貌的佳作。

  四屏上的诗题,“水面晴霞石上苔,层层叠叠画中开。幽人恋住秋光好,薄暮依然未肯回”为石涛山水诗,“海风吹雨复吹烟,时有函香散半天。莫问莲花高几许,残荷落瓣化成船”为描写黄山莲花峰。另外两幅,“识想所结一种轻脱境界”一句在大千作于1931年的一幅山水画中,亦有此题。“客从北方来,言欲到交趾。远行无他货,唯有凤凰子。百金不我鬻,千金难为市。”此句出自晋、宋间处士王叔之的《拟古诗》,有趣的是,大千在诗后添加了两句:“谁知岩穴中,萧笙终夜起。”使诗境更加寂寥。

四屏山水均以浅绛为之,画中的布局、笔墨甚有石涛之风,而山石的崚嶒、松树的多姿则使人联想起黄山之景。构图皆十分空灵,或为高士在山顶的松树下独坐,远望流水和莽原;或为高士执杖独步深山,观望莲花峰;或为士人独自荡舟而去;或为一群文士结伴出游,均带有一种高古深邃的文人画意境。笔墨上则显示出大千早期山水画的典型特征,造型确切,笔线劲拔有力,色彩清淡典雅,画风精致细腻,既集合古人笔墨之大成,又有真实山水的风致。

49 北宋人法山水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款识:偶忆青丘旧游,颇有小景堪入画者,因北宋人法写此,观者又以予为学石涛也,一笑。辛未八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大千好梦(朱)、大风堂长物(朱)

 

50 青山旧游图 设色纸本辛未(1931年)作

  题识:偶忆青山旧游,颇有小景堪入画者,因北宋人法写此,观者以予为学石涛也,一笑。辛未八月既望,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