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46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13)
1 白帝访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题识:高寻白帝问真源。壬申(1932年)春日,仿大涤子笔,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2 高寻白帝问真源 镜心
3 轻舟入峡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款识:曙色溟蒙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荡浆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初入七里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踈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木激石,泠泠作响,奇山异水,信天下之独绝也。壬申夏日,远茂老伯七十荣寿,因写此为祝,愚侄张爰再拜。钤印:张爰印、大千
张大千30岁左右为清新俊逸的画风。此画山和松为近景,采用石涛的技法,松树由大而小从近处推向远方,突显空间的距离感,显示他了解西洋定点消逝法的透视观念。为了突显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坚挺的质感,他用侧笔直皴或斧劈法。此作为张大千1932年所做,是他的早期作品。从山岩布局来看,大千巧妙地运云气为呼吸,画流水来通气。在设色方面,除了花青和赭石的浅绛以外,又在适当的山岩上敷以较薄的石青、石绿,使得全画辉映着色调清俊明快的美感。
4 唐贤诗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此大涤子写唐贤诗意,在宋纸上历之百年,墨彩焕发如新,为先师李文洁公所藏,今不知落何所矣。偶得内库纸,忆其大略写此,神光离合则又楮公之力也。爰。(2)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张季爰印、大千、张爰、大风堂
5 拟石涛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932年作
款识:(1)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2)静听松涛翠霭阴,清风一曲寄琴心;先生已得琴中趣,何事泠泠弦上音。(3)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良友适至,正襟危坐,挥尘清谈,得此知音,快我心曲。壬申春日既临大涤子复书姜鹤磵题语。蜀人张大千。钤印:季爰之印、苦瓜滋味
6 江山草堂图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7 仿石涛山水 水墨纸本 壬申(1932年)作
款识:竹树丛丛黑暗,白云笼罩山巅。虎过腥风乍起,人家隔在溪边。清湘陈人阿长。钤印:苦瓜滋味、浪花无际似清湘
题识:(1)以乾隆内库纸临大涤子仿梅沙弥本,纸墨相发,亦自生动有致,古人最重佳纸,信然。大风堂云文房四宝,楮公当居第一。大千居士题记。钤印:张爰印 (2)育仁老弟属画,因循未报。偶捡行箧得此,遂持作赠。时壬申八月四日,张爰并记。钤印:季爰之印、大千
8 垂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款识:把钓坐湖船,沧波最可怜。一声何处雁,惊破水中天。壬申秋日,写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钤印:张季(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
9 仿石涛诗意图 设色纸本
款识:野夫惜墨贵如金,瘦树枯山澹浅深。偶向溪边设亭子,世人又道似云林。大涤子句,因效其画,并效其书。爰。钤印:张爰、大千
10 林壑幽居仿石溪山水 立轴
11 秋林访友图仿石溪山水 壬申(1932年)作
款识:明季方外画鸣者,首推二石。两人同是方外,同是明季,而石溪画流传于世者,不及清湘十一。岂一则不懈临池,一则惜墨如金耶?壬申四月,偶得明宣德纸,纵笔为此。见者皆以为似石溪,予乃大笑曰:非予似此公,或此公偶似予耳。适伯岸先生属画,因举以求正。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
此幅《秋林访友图》是大千对石溪长期研究摹习后在笔端的自然流露,是其仿石溪的代表作之一。画上方的长跋,阐述大千对“二石”山水画艺术的见解,非常具有美术史意义。此画仍是大千对石溪长期研究摹习后在笔端的自然流露,是其仿石溪的代表作之一。该画作立轴构图,近处平坡上,几株苍松配以几丛杂树,浓荫蔽日,树稍间云气氤氲。山涧中,几间茅舍隐于巨石之后,一红衣僧人临窗苦读,或为石溪的写照。中景巨峰层层重叠向上,远处江面辽阔,远山连绵,颇具缅缈幽深之感。山石以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沉着痛快。山石染以淡赭,树木填以花青,墨色沉郁。造景构图、用笔设色俱得石溪神髓。不过细观之,大千之画设色更润,用笔略显轻俏而稍逊于沉厚与内蕴。
12 茅堂读书图 立轴 1932年作
题识:清明才过又重三,乞取春风与破颜。犹觉林亭有秋意,要添红粉对青山。壬申重三,仿石溪残道者笔意为此,玉岑为赋诗并记。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茅堂读书图》自题为仿石溪残道者,是张大千早年仿古时期山水杰作。石溪的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和黄公望,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张大千此期的绘画多仿四僧尤其是石涛和石溪,已能将二石播弄于笔端,成学界公论,此幅在境界营造、笔墨神韵技巧等方面与石溪似已不相伯仲。不过他自己在画上坦承学自二石的,却所见极少,目前似只见他自题为1924年所作《仿石涛、八大、渐江、冬心扇面四帧》,而直承仿石溪的,目前大概要以此件《茅堂读书图》为最早了。
“石溪一脉,三百年来惟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敬之畏之,又不仅如惮草衣之于王山人。”大千先生于1939年的作品上题以上语句,推许好友黄君璧写石溪风格之独到。又引惮南田王石谷典故,以重其语。张黄相交约于一九三一年底,本幅题具体创作日期壬申重三,即一九三二年农历三月三日,又称除秽的修禊日,并倩好友谢玉岑题诗作记,复自书画上。或由此推知,可能是张黄订交后,大千欲一试笔下仿石溪笔意的水平,有切磋之意,故悉力以赴,远胜一般应酬。
13 仿张僧繇山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题识:壬申春日,仿吾家僧繇法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印、大千、有此山水
此幅为大千早年仿古之作。画幅中,近景两块巨石相颉颃,松树错综复杂,树下高士正束手望向远山。中景以大量留白以表现山中云雾缭绕,一望无际之感。远处则是山峰耸峙色彩绚丽夺目。即张大千所谓“亮“者。是指一幅画能在众人的作品中最为突出和醒目,让人眼前一亮,一眼见到,即为其所吸引,所震撼。纵观整幅画作,山峰林木,烟云飞瀑间虚实相生,其位置经营排列得恰到好处。亦是张大千所谓“曲”者,就是说画里面有股曲折不尽的意思,让人不能一眼看穿,而是感到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14 仿张僧繇山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15 高秋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932年作
款识:清明才过又重三,乞取喜风兴破颜。犹觉林亭有秋意,要添红粉对青山。壬申重三,仿渐江笔意为此。玉平道兄雅正,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16 青绿山水 1932年作
17 红叶泛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题识:江干多是钓人居,柳泊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渔洋句。为纕衡先生写图。壬申二月,沽上逆旅灯下,张爰。钤印:大千
题跋:大风堂此帧极见刻意,自谓酷肖松江风景。其题渔洋句则余所属也。默君先生嗜大千画有年,癸酉(1933年)八月归自匡山过访玄圃,辄以奉诒。经沅。钤印:沅、纕衡 (曹经沅)
18 江静潮平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款识:△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将至子陵钓台作七里泷,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谣,故末语及之过。壬申春日,大千居士并记。△师子道长博笑。弟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季爰之印
七里泷是富春江上风光最好的一段,号称“富春江小三峡”。在七里泷江边半山上,距江面一百余米的空中,东西两座盘石临江而立,巍巍相峙,这就是严光的钓台和谢翱的哭台。严光垂钓,是隐居不仕,以为表明自己的品性高洁;而谢翱所哭,则是因为闻得文天祥就义,恸哭南宋亡国,是其民族大义使然。这正是张大千最心折的人物风流之一。
按照学界诸人的界定,1939年之前都算是张大千艺术的第一时期,主要风格是文人画的清新俊秀。此幅除了笔墨功夫来自石涛渐江等人之外,设色亦明显受影响于张僧繇以至大小李将军。从此幅亦可确证,大千在仿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改造而有了自己的面貌,如山脚的泥金已变成重赭,山体的青绿重色亦有比较大的改良。而船帆的白色,除了点睛之用,大概也反映了张大千对七里泷传说的兴趣。画幅中的舟中人,原型出于石涛,但高额布巾,线条简练,正是此后大千笔下高士一类人物的早期模本。
19 瀛海劝归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款识:瀛海劝归图。壬申三月,李老伯母方太夫人六十寿辰,写图恭祝,愚侄张媛。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20 江天一色 立轴 纸本 1933年作
款识: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癸酉立夏日,写元人诗意于网师园中。大千居士。钤印:张爰、蜀郡张爰
21 山水 1933年作
22 柳下泊舟图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芋火今犹热,世无李泌客。钟声出白云,残钵几灰劫。癸酉十月写,张爰。钤印:大千、张爰
23 看山图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235.2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岳军老长兄属画,漫拟大风、大涤法求正。癸酉又五月,大千弟爰。钤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张爰大千父
此画作于1933年,乃大千馈赠国民党著名将领张群之作。张群与张大千同宗同乡,友谊极深。此作为大千早期作品,以石涛笔法写之,但在构图、设色、笔墨诸方面均有明显的个人痕迹。构图上无平远、深远,仅有高远,一座笔直、高耸、陡峭、险峻的山峰占据画面大部分,几乎无皴笔,而是以色彩之浓淡和冷暖来塑造山峰的体积感,山峰更像被夕阳或晚霞笼罩的一个模糊的印象,而非具体和实质上的存在,笔法及色彩的虚化带来一种游离世外的效果,使坐在云端、峰顶、霞光中眺望远处的隐士处于一个极有意境的氛围中。整幅章法别致,设色淡雅润秀,线条柔和,风格古朴,乃大千早年摹古佳作。
24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1934年作四)
25 拟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癸酉五月,写于纲师园中,蜀人大千师涤子。钤印:大千(白)、大风堂(朱)
此幅作于1933年,时大千26岁。观张大千先生艺术生平及同时期作品,可见其正醉心于石涛及“四王”以外的非正统之间,心态的放纵,不泯逐流。此幅以色代墨,落笔纯厚拙朴。人物形态高古,线条潇洒,为其早期精品。
26 青绿山水 立轴 1933年作
款识:千迥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古荒碑廓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来。寸寸呵归空粮艘,遮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蜀人张大千,拟松年笔于网师园,时癸酉五月作。钤印:张大千(白)、张爰私印(白)、蜀客(朱)
27 巫峡清秋 立轴 1938年作。
28 江中观景图 册页 设色纸本
29 山行图 册页 设色纸本
30 秋江横渡 册页 设色纸本
款识: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张爰。 钤印:张季爰印
此帧为张大千所画的一种旷野小景,远渚与天际相连,中景有屋舍数间散落其中,近景有二人在一叶扁舟内静坐,一人用力摆渡,正如其所题杜甫词句:“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构图明显受到清王原祁的影响,却以拙笔见长。
31 层岩叠壑图 册页 设色纸本
款识:层有壑,云深万木稠。惊泉飞岭外,猿鹤静无俦。中有幽人居,傍溪且临流。日夕潭更多,愿随鹿豕。大江天一线,来往贾人舟。何如道人意,无期自优游。大千居士。钤印:季爰之印、大千、大千、张季爰印
32 拟石涛笔意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33 赤壁夜游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34 仿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苦瓜如萍梗,托迹城南园。园虽不甚广,岑寂绝尘暄。窗前月一方,屋后竹千根。对此聊寓目,月色白如银。时怀城中人,几度开柴门。不见适溪人,怅怅时无言。念之复念之,云树暗高原。题诗尚未就,忽忽月适轩。大千临大涤子。钤印∶张爰印、大千、张季
35 仿石涛秋山远眺图 设色纸本
款识:石涛和尚之作画,须令观者生入山之想。此纸近之。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仿石涛秋山远眺图》为浅绛画法。近景巨石突兀,间有杂树。山坳间有房屋数间,横竖不一,掩映于竹林之中,充满神秘。通往山间的小路,延伸至远方,蜿蜒崎岖。路边之水,风平如镜。无人无鸟,万籁俱寂。该图系用“三远”之一的高远法所画,鸟瞰山川,视野开阔,极目远眺,意境深邃。该图虽为仿石涛画法,但题字却为张大千本体。根据综合分析,尤其是署款中“爰”的书写特点,做为一件仿石涛的作品,无论是笔墨,还是神韵,均很到位,应是张大千三十岁左右仿石涛作品中的代表作。
36 仿石涛笔意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题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篷。多情只有闲鸥鹭,留得诗人作钓翁。癸酉正月,写于大风堂,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印、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
37 昆明湖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杏花小雨正春酣,柳带长桥皱浅蓝。何似西施湖上住,瓜皮艇子在三潭。昆明湖龙王堂自山头望之,绝似西湖三潭印月。爰。钤印:张季、大千、蜀客
38 仿大涤子莫愁湖风情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人情无复寄风流,结束佳人字莫愁。戋戋故违歌舞散,祇应魂梦在湖头。此大涤子莫愁湖稿也。大千拟于网师园.。钤印:阿爰、蜀客、爰居士
39 碧水丹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千回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古冢荒碑廓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坡。楼船画皷快如梭,锦缆人来寸寸呵。归空粮艘遮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蜀人张大千,拟大涤子于网师园中,时癸酉五月也。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40 仿石涛故城河图 设色纸本 癸酉(1933年)作
款识:千回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古冢荒碑廓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坡。楼船画皷快如梭,锦缆人来寸寸呵。归空粮艘遮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蜀人张大千,拟大涤子于网师园中,时癸酉五月也。钤印:大千毫发(白)、大风堂(朱)
跋文:谁赋当莚行路难,依然万水更千山。耳樯锦缆重重过,却有渔人一舸闲。癸酉黄梅节雨窗,玉岑居士赋诗。钤印:耦安居士
41 元人诗意山水图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癸酉立夏日,写元人诗意于纲师园。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42 山水 1933年作
43 洗砚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古人称:画能倾意适性。予每执笔,百感皆净无异,身到极乐国。户外一切尘嚣之声,不能入耳。蜀人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道济长城(白文)、苦瓜滋味(朱文)
44 拟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大千以大涤子笔写之。钤印:阿爰(朱)、大千居士(白)、大风堂(白)
张大千摹石涛几可乱真。实际上石涛的作品重“意”多于“形”,但偏偏石涛笔下的“形”是那种不可多见的图式,要拟得石涛笔意,那首先又得在笔墨技巧和构图设色诸方面格外讲究。此幅拟石涛山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拟石涛笔意之作,近景葱葱郁郁一片,而高士隐居之屋于杨柳荫背,其后曲径通幽,仿似直通往山间,或许那是高士登高远眺之路吧?此画构图严谨但不失疏朗,下笔俊逸之中更添浑厚遒健,这样的笔法、图中松树画法、写形点苔都随大涤子笔。张大千虽仿其意,但画面中清丽的气质,却是张大千所营造,构图上的一株杨柳在前,奇特新颖,意境深邃,不落古人窠臼,此处最见大千之风。
45 苍松古道 立轴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题识:苍松虬古植峰巅,莲径灵楼八百年。远岭飞云深百道,密林透出夕阳天。癸酉夏四月,仿大涤子笔法,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无恙、张光生、大风堂
46 倚杖吟诗 立轴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吟诗红叶落,倚杖白云来。时癸酉重九日,在吴门网师园悄室,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居士、大千无恙
1933年,农历春节期间,先生与兄善子邀请章太炎、叶恭绰、陈石遗、李印泉等前辈在苏州网师园内欢聚,庆祝新春。三月,先生赴湖南长沙旅游,又畅游南岳阳和衡阳,并专程拜谒、吊祭曾熙墓。此作即创作于纲师园内。
47 仿石涛山水 立轴 1933年作
款识:(1)庐窗高峙白云中,曲曲层峦有径通,百丈飞泉听不尽,一声长啸碧天空。大千居士。(2)旧仿大涤子呈企老道兄教政,癸酉春日,大千弟蝯。钤印:大千居士(白)、蜀客(朱)、张爰私印(白)
张大千的山水画风由明四僧入手,其中以石涛对其影响最深。他临摹石涛,用功最勤,但并不太照着原来的布局描绘,而是随时有所删略,有所发挥,在于石涛精神处尤其着重神会。他常常将石涛画本,由长改为方,由方改为长,或由册页改为立轴中堂,水墨改为设色,改变其原画繁简程度,改换题句等等各种方式,化为千百种临摹作品,而仍旧保存石涛意趣。此等功力非得对石涛极为熟悉,参透□中滋味方能达此境地。
48 仿石涛笔意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兴尽叠书床,余闲春酒香。忘情空小劫,有道托踈狂。送客临湖水,逢僧话行房。相期倾倒事,不必问稽康。大涤子阿长访观湖大道。钤印:阿爰(朱文)、大千毫发(朱文)
此《仿石涛笔意》无年款,从其画风以及从艺历程可以断定,是三十年代时期典型的仿石涛风格之作。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其作品构图新奇,笔墨讲究气势,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观此画面,构图上自由取舍,笔法上工写结合,笔调简洁流畅。浓墨写前景树木,先用中锋勾勒轮廓,再以侧锋皴擦,或以浓墨渲染,用笔连贯流畅,极其率意轻松。房舍、柴门勾写较为工细,设色也较为淡雅秀丽。背景竹林用淡墨描写,与前景浓墨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出前后虚实变化。画幅上端录有诗文,诗意与画境彼此呼应,此作实为诗书画三绝。
49 松崖登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竹杖攀驼项,高崖一径斜。遥遥呼友人,步步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癸酉十月秋,写似岫清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50 栖溪小景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渐有蜻蜓立钓丝,山花红映水迷离。而今解道江南好,三月春波绿上眉。栖溪小景。略师大风堂笔意,癸酉十月,大千张爰并记。钤印:张、大千、春射堂
《江南好三月》构图章法不同于常见的平远景色。张大千师法古人,摄取神理而不拘于形似,以山峦小丘为主,恰是江南三月景致的写照。画面中山峦以柔长的披麻皴施以淡彩,□石、小丘以峭劲的小斧劈皴和折带皴构成,树木枝干用笔劲挺,整体纵览,流露出一股秀逸清新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