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48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15)
1 匡庐瀑布图 镜心 1934年作
款识:(1)匡庐瀑布图。甲戌二月,网师园写,蜀人张大千。(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己卯(1939)冬孟,重为点染并书东坡诗其上,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书画成名较早,绘画技巧极高,一生画风数变,风格迥异。其早期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此幅《匡庐瀑布图》就是其运用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张僧繇笔法所作。
《匡庐瀑布图》1934年2月作于苏州网狮园,属青绿山水画,系中国画中施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表现山石树木的苍翠而得名。整幅作品气势雄伟,鲜艳夺目。青绿山峰间有白云缭绕、练瀑飞下,山中隐约兼杂着各种树木。山脚下有两高士,一人背手而立,一人倚树而靠,均抬头仰望瀑布,神情怡然自得。画面青绿相间,精整工致,色彩绚烂亮丽。综观整幅作品,山势于精致中见雄伟,云雾袅绕中见缥缈,精整的布局、绚烂的设色均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显示出清新典雅的气韵。
2 匡庐瀑布图 镜片 1934年作
3 罗浮观瀑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一入罗浮世梦醒,琴心三叠道初成。匡庐近日多尘垢,瀑布应惭此地声。罗浮白水门瀑布,高数千尺,为山中第一胜处。甲戌夏五写。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匡庐观瀑图》,1934年作于苏州网狮园内,先生时年36岁。大千此时画风,已开始超越明清而上溯宋元,但笔意纵横苍茫,仍不脱石涛等黄山诸子与石溪遗韵。整幅作品气势雄伟,山峰间有白云缭绕,练瀑飞下,山中隐约兼杂着各种树木。山中岩石上有两高士,均抬头仰望瀑布,神情怡然自得。综观整幅作品,山势于精致中见雄伟;云雾袅绕中见缥缈,精整的布局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显示出清新典雅的气韵,堪称是此类题作作品中的精品。
4 匡庐胜境 设色纸本
题识:一入罗浮世梦醒,琴心三叠道初成。匡庐近说多尘垢,瀑布何如此地清?蜀人张爰。 钤印:蜀客、张爰私印
1928年,张大千正是三十而立之年。这年的夏天,他背负着兄长和画友俞剑华、黄宾虹、熊赓昌等“烂漫社”同人的嘱托,前往江南写生,本当准备上庐山。在途中,刚到江北的张大千听说庐山正在被外国列强瓜分之中,出于义愤的张大千一怒之下直奔广东名胜罗浮山。因此他在画中题诗 “一入罗浮世梦醒,琴心三叠道初成。匡庐近说多尘垢,瀑布何如此地清?”
5 匡庐云海 设色纸本
6 匡庐三叠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青铜玉匝两飞仙,碎石团生绝可怜。雪月情生清客梦,狂吟思发助吾颠。匡庐三叠神人久,南岳千寻旧好缘。有志名山探七尺,何妨随处共留连。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大千、大风堂
7 仿石涛山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身到天台似故乡,满空云雾湿衣裳。三更瀑落峰前月,倚杖还来度石梁。甲戌七月,大千居士,写于故都万寿山之听鹂馆。钤印:张爰私印、蜀客、苦瓜滋味、大千毫发
在二十世纪前半期,亦即1941年的敦煌行之前,张大千的山水画主要以研习传统,广临诸家为主,尤其是不遗余力地追摹石涛。然大千即使是摹写,也多以临仿笔意、情趣为多,很少照本宣科,诚如其对石涛的理解:“石涛之画不可有法,有法则失之泥。不可无法,无法则失之犷。无法之法,乃石涛法。石谷画圣,石涛乃画中之佛也。”大千对于石涛之笔法、墨法、章法、布局、意境等诸方面的揣摩可谓用心之极,此作颇可观之。
从构图上看,画中景物的布排,打破了一般山水画的“三远”定律,中景虚无缥缈,远景反而清晰可见,这种特殊的聚焦方式亦源自于石涛。大千曾言:“石涛还有一种独特的技能,他有时反过来将近景画得模糊,而将远景画得清楚而实。这等于摄影机的焦点,对在远处,更为象我们眼睛注视前远方,近处就显得不清楚了。”从笔墨上看,此作设色朴厚,用笔老辣。画松树遵从石涛三笔一组的树法,笔锋先着针尖,下笔轻而收笔重,略加渲染,夹叶、杂草则随意点染。山石轮廓用轻松的笔线勾出,却无柔弱之感,显示出张大千的劲道笔力。山石的背阴面则以丰富多变的擦笔为之,无一笔浓墨,即表现出清灵秀逸的深山幽径。整幅章法新奇,山水、树木造型奇崛,勾皴简率粗放,纯然不离石涛宗法,又自出机杼。可见张大千临摹石涛,亦得其笔墨精髓。
8 沧浪图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题识:六如居士沧浪图,曾于海上见之,拟其似立钦吾兄雅正。甲戌十月,大千张爰。钤印:蜀客、张大千、大风堂
9 巫山无尽 立轴 甲戌(1934年)作
题识: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秋日,蜀人张爰写于故都。钤印:三千大千、大风堂
10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11 桐庐晚色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桐庐晚色。危樯高挂月如梳,红紫遥兮落照余,灯火千家雅万点,乱山明灭过桐庐。此辛未秋,同虎兄重游黄山,过桐庐口号也。仲兄笑谓:桐庐名县,千家无乃太少乎?后读查初白诗,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只靠山。又询之彼邦人士,以今时户籍稽之,迨将近五百也,则是予千家之句,尚属加倍描写耳。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张大千(白)、蜀客(朱)、大风堂(朱)
12 桐庐诗意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题识:危樯高挂月如梳,红紫遥分落照馀。灯火千家杂万点,乱山明灭过桐庐。辛未(1931)秋日晚过桐庐草稿,以电住道人笔法为之。甲戌夏五,写于故都万寿山之听鹂馆。大千居士。钤印:张季、大千、人间乞食
13 夷陵三游洞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碍九折。寻诗问苏黄,扪诗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无月。侧足小凭阑,崖花飞艳雪。夷陵三游洞。癸酉二月,同仲兄虎痴、四兄文修盘桓经日。越岁甲戌,写此于吴中网师园。蜀人张爰。钤印:张季、大千、生张八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大文学家白居易、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和元稹在彝陵(今宜昌市)不期而遇,结伴至此洞寻幽探胜,赋诗遣兴,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以记其事,此即“前三游”。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大文学家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进京赴试,途经彝陵,也慕名至此洞一游,并赋诗遣兴以记其事,此即“后三游”。北宋另两位大文学家欧阳修、黄庭坚及南宋大文学家陆游,都曾来此洞畅游,并留有墨迹。从此,三游洞声名益振,成为文人骚客向往的胜地。
张大千兄弟也有1933年和1937年“前后三游”,张大千并有巨作问世。1937年的创作《夷陵三游洞》长卷系在张大千与其兄张善子偕宜昌好友、画家、名儒王步点三杰作三游洞的“抗日三游”之后。1925年至1936年间,张氏兄弟多次往来于湖北宜昌。期间,1933年,除老三丽诚外,张氏三兄弟曾作三游洞之游。张大千并作此作《三游洞》,历时一年,直到1934年才告完成,是张大千同类题材的佳构。
14 临石涛山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落拓湖湘载酒行,主楼灯火钓严更。春如短梦去无语,渤涌寒光月有声。芳树走迷迷楚阔,乱山斜抱一川照。淑郎今反思子是,歌声临感赋未成。甲戌三月,衡阳行次临石涛本,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白文)、蜀客(朱文)
15 黄海归来步步云 1934年作
16 溪山远眺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公孟道兄出此幅重观,梦白已作古人。回忆旧时文酒之乐,辄有车过之痛。是岁十月,大千识。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所作、张爰
跋文:独立苍茫世外踪,黄山日色冷青松。大千自有容人地,乡梦峨嵋第几峰。公孟仁兄属,甲戌春,大千写此,梦白题。钤印:王云
《溪山远眺图》是张大千1934年所作的一幅山水佳构,绘高士隔水观山,颇有意藴。这一年张大千南京、苏州、上海、北京来往穿梭,或办画展或作仙游,每到一地都与同好研艺作画。此画为王梦白作,大千画后,王梦白题诗,时间是这一年的春天。几个月后,大千由北京返回上海,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陈威(公孟)持此画请大千重观,而此时王梦白已经作古。人生如梦,生命无常,大千感慨系之,提笔补题于上。
17 仿渐江山水 立轴 甲戌(1934年)作
题识:子久云林力未殚,渐僧高洁胜髡残。层台便似严陵濑,只觉尘埃误钓竿。甲戌六月,仿渐江笔,似唯一先生法正。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18 渔父图 设色纸本甲戌(1934年)作
题识:插篙苇渚系舴艋,三更月上当篙顶。老渔烂醉唤不醒,起来霜印蓑衣影。六如此诗极为赵瓯北叹赏,画亦超绝。今藏予家。此图小变其意为之。甲戌展重阳,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9 秋水泛舟 设色纸本
20 仿唐寅孤莲冷月 水墨纸本
题识:插篙苇渚系舴艋,三更月上当篙顶。老渔烂醉唤不醒,起来霜印蓑衣影。六如此诗极为赵瓯北叹赏,画亦超绝,今藏予家,此图小变其意为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张中
谢稚柳曾在一幅画中题曰“唐六如《苇渚醉渔图》原为吾友糜耕云所藏,后为其师张大千索还。”可见,大千藏有一张唐寅作品《苇渚醉渔图》。此幅作品即以此为脚本而作,画作描绘了老渔父悠然坐立船中,行船所用之蒿插于水中,所穿蓑衣挂于其上。张大千将画面的近、中、远景进行鲜明区分,近景为芦苇坡岸,布置与左侧下部,中景为渔船及沙渚,布置与画面右侧,远景为山峦,近、中、远景之间相互映衬。在笔墨施用上,大千取细笔淡墨,近景处芦苇等复以重墨勾写,既与中、远景拉开空间层次,也突出画面的意境。渔船细笔勾写出船篷纹理,中、远景之间留白,远山仅数笔勾写山头,呈现着缥缈苍茫之气,在水的表现中,基本为留白处理,仅在渔船处勾写少量水纹。整体而言,该幅画作笔墨极为精练,留白处理巧妙,画面意境高远,深得唐寅意境。
21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22 昆明湖景 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甲戌十月昆明湖上,孟迦道兄命写赠德甫先生博咲,大千弟爰。钤印:张季、大千
题跋:张大千草草之作。徐邦达题。钤印:邦达长年、李盦
此卷为纯以水墨而成的写意山水,多以湿笔淡墨写成,景象开阔,意境疏淡。左侧山峦一角以略带干涩的笔线勾出轮廓,长披麻皴表现出山石结构,后面的山峦只以皴笔表现,不见轮廓,与背景混融为一体,树之形状也甚模糊。右侧大片开阔水域,一渔人荡舟其上,略显孤寂。远处山峦低矮平缓,逐渐消失在地平线。画面呈现出南派山水的笔法特征,草草逸笔之间极具个性。
23 钓归图 立轴 1934年左右作
题识:(1)足迹不经千万里,眼中难尽世间奇。笔锋到处无回顾,天地为师老更痴。大涤子本,大千居士临之。(2)此予三十年前所作,当时极意效法石涛,唯恐不入,今则唯恐不出,书画事与年俱异,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甲辰四月展观,点染数笔因题。爰翁。(3)流水含露冷,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再录大涤子句。钤印:苦瓜滋味、浪花无际似清湘、张季、大千、归鞠庐、大千唯印大利
此幅系大千在三十年代仿石涛的作品,于1964年重题。画面构图简单,一条小溪蜿蜒流向远方,近景的坡岸十分平坦,岸上伸出数丛蒿草和短枝。溪旁有一条同样蜿蜒的小路,一渔夫头戴笠帽,肩扛鱼竿,缓缓而行。画幅中间有一座小木桥连接两岸,岸上乱石堆叠,密树成林。前方水流、溪岸最终与天地合一。这只是一幅小景,但画家放笔纵横涂抹,笔意奔放,墨韵清润,既富于文人画的游戏三昧,也不失大家气概。的确是典型的石涛风格。
而三十年后,重睹旧物,却又因“唯恐不出”而对画中石涛有所“保留”。此一进一出,恰是大千艺术探索的某种缩影—以精研古人为入手之法,以师法自然之法,游于法度意趣之间,抒胸中欲达之意。或许这正是大千感慨“画事与年俱异,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之原因。应该说,此画前后两个阶段的长题,恰是大千三十习古、六十创新两个阶段创作心境的重要表现。
24 巫峡云霭 1934年作
题识: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十月,偶忆旧游写此,蜀人张大千并题。钤印:大千、大风堂、蜀郡张爰、苦中作乐
25 巫山云雨 1938年作
26 仿石涛笔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1)仿石涛用笔作此。蜀人张爰。(2)万迭开河绝羽鳞,客中图叟不知贫,随波上下歌春调,始作江湖尚有人。甲戌三月,大千双题于纲师。钤印:张爰私印、蜀客、陇中、大风堂
张大千是一位仿古高手,他临摹历代作品之广,在近现代画史上是少有的。早年,他便以临石涛乱真而闻名海上,不仅画的笔墨神韵和石涛的真迹一样,题字图章,印泥纸质,也无不弄到丝毫逼肖,天衣无缝。曾经骗过了黄宾虹、罗振玉、吴湖帆、陈半丁等名家。此幅写峡江行船,山石皴法多变,笔墨变化多端,酷似石涛面目。
27 轻舟入峡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曙色空累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摇橹呼鲈美,知道前山是钓台。辛未过子陵钓台。辟疆乡兄命画,以此请正。甲戌二月,大千弟爰。钤印:张大千
28 高阁听秋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29 山水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30 雨中寻景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不负良朋约,同来冒雨寻,一路泉声急,半天花雾深,倚人松冉冉,着佛椰森森,敢夸腰脚健,高处末登临。去年十月客香岛,东莞黄般若画盟,雨中招游太平山得此草稿。甲戍三月,以白杨法图此,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居士(白文)、张爰印(白文)、内江(朱文)、人间乞食(白文)
31 潮湖载酒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落拓湖湘载酒行,高楼灯火动严更。春如短梦花无语,潮涌寒光月有声。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甲戌春日,拈吾家船山句,作画于吴中网师园寓卢,时雨后杏花、海棠俱放。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内江、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32 潮湖载酒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潮湖载酒》是张大千中年时期的山水佳作。此画将潮湖奇观挥洒而出,画面万壑松云,湖光山色,变幻之美跃然纸上。作品构思巧妙,气势撼人。对半开的构图,虚实明朗。山峦高耸入云,山石坚硬苍浑,松树密布、错落有致。远山苍茫,虚虚渺渺。右侧的潮湖碧波万顷,一望无垠。河水漂柔细腻、硬柔交融、静动结合、自然轻盈。山的苍茫与水的灵动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效果处理别具风致,极为精湛而奇绝。雾霭弥漫的临湖平坡上坐落着一座茅亭,四位高士正把酒言欢、闲观湖面。高士坐山望川,气韵生动,怀古思幽。这件作品综合了石涛等诸家的绘画元素,山峰纵横奇肆,方直劲挺的线条十分形象地描绘出山的俊逸形貌,行笔流畅豪放,设色清雅妍丽,颇具秀润怡人的风貌。同时张大千在传统的山水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作品的色彩更加清润,含有文人画清疏淡逸的格调。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如入清新绝俗之径,透出一股出尘脱俗之气。
33 宋人诗意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江上往来人,尽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涛里。寇莱公(寇准)句。甲戌小春日写。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大千居士,佛像花押一方
34 南郊之景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去年春,于绿杨城郊归来,道经京口,乘兴游南郊,见此景甚佳,写其意以记之。甲戌夏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风堂、内江张爰
35 寒江独钓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客心爱孤僻,行止自萧疏。近水常垂钓,逢山老结庐,春萝凌弱聿,秋月冷荒锄。不与庐敖伴,安闲即太虚。甲戌孟陬西山戒坛寺灯下,大千张爰。钤印:钤印:大千、张爰、苦瓜滋味、苦中作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张大千曾创作一些有明代文人画家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理念的山水小景。此幅《寒江独钓》作于1934年,即为其当时的“发千古之幽思”的代表作品,这也是这一时期他作品中最显著的特征。大千先生在仿古的同时,也有其独悟之处,此画作的远山、坡石,近水垂钓,垂钓者发髻高耸,坐于船上,即使只描绘出了背影,也能使欣赏画的人体会到垂钓者的神情专注、心态平和。再配以题诗,使之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千先生用水墨的笔法也表现出了山石的宏伟气势。
36 寒江独钓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37 听瀑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飞瀑乱兮若电奇,峰叠如云,溪鱼历历可数,山花忽见鱼闻,但能枕石其下,自然香满衣裙。漾。甲戌二月,蜀人张爰。钤印:大千(朱)、张先生(朱)
此幅《听瀑图》是张大千“化古”的经典之作。其取法于渐江笔意,构图洗练简逸,笔墨凝练明快。采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其画面奇峰迭出,云霞掩映,秀丽多姿,意境静穆出寂,冷峻超尘。细看其一山一石,无一笔是渐江,无一笔又不是渐江。正如张大千所言:大扺艺事,最初纯有古人,续则溶古人而有我,终乃古人与我俱亡,始至秦化境。再观其画,意境深邃,古意十足。画中最显著位置一隐士高人坐于岩石之上,侧耳细听飞瀑之声,若有所思。下方潭水没有着墨却能觉起有鱼戏于其间。飞瀑在奇石的间隙迭出了几条支流,从天而降,飞势若虹。山顶有一平地,树木丛生,山花阑熳,生机盎然。题款于画正上方中间位置,书法遒劲洒脱,与画面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38 南岳登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竹杖穿云蜡履轻,春风扶我趁新睛,上方钟磬松杉合,绝顶晨昏日月明,中岁渐知输道路,十年何处问升平,高僧识得真形未,破碎河山画不成。癸酉三月,从衡阳归湘潭,雨后过南岳,遂登绝顶,宿上封寺,宝生寄缘与开士导游诸胜,明晨看日而归。越岁甲戌二月,网师园与诸友闲话,遂写此以志游踪,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朱)、张爰(白)、网师园客(朱)
39 南岳雨霁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竹杖穿云蜡屐轻,春风扶我趁新晴。上方钟磬松杉合,绝顶晨昏日月明。中岁渐知输道路,十年何处问生平。高僧识得真形未?破碎河山画不成。癸酉(1933年)二月,衡阳谒曾师墓,归途过南岳。积雨新晴,遂登绝顶。浮屠寄缘,向导甚勤,殊不俗也。甲戌十月,写图并记,爰。钤印:大风堂、大千、张爰私印、苦中作乐、人间乞食
今人学画,每不知临古与写生二者不可偏废。临古,犹士人读古人书,学为文章;写生,则详审造化形态之真谛,如山水之路源,花木之茁长、人物之动态等等。举凡物理人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而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下笔始无舛讹耳。(大千画语)
40 山居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41 野水归棹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甲戌二月,北游得佳楮,归来写此。大千居士张爰,吴门网师园。仿盛子昭笔,似绶珊先生法教。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42 春风帆影 设色纸本
题识:片帆正饱桃花水,野艇初维杜若洲。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题诗为张大千自作诗,灵感当来自李商隐《拟意》中“濯锦桃花水,溅裙杜若洲”一句。此幅小青绿设色的山水画意境清幽别致,色彩韵味婉约,与诗题极为契合。画面取平远构图,以俯视的广角的手法将整个景致尽收画中,画面以造境为主,景物稀疏零落,散布在广阔的山地上。近处呈三角形的空白处为河流,数只小船扬白帆逆流而上,岸边已被春风染绿,有青草地、新生枝叶的柳树、春游的士人,河上还架有一座虹桥;中景是“之”字形的溪水,隐于云雾中的村落;远景是漂浮在雾气中的青山和飞瀑,青山仅以浅勾微皴,施以青绿,淡雅天成,不由使人想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之句。整幅笔法精湛凝练,似取古人,而又出自新意,毓秀清润中蕴含苍茫浑厚的韵味,意境空灵澹宕,展示了张大千习古而化之的功力,为大千早期山水画佳作。
43 山水图 立轴 1934年作
44 溪岸会友 设色纸本
款识:天开影堕苍波里,岸溪埋宿雾中来。去江帆,凭下上,舟人稳使八方风。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45 华山云海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失蓬莱。春风吹出井莲开,何处长安尘壒?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华山云海。调寄《西江月》。甲戌冬,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密于无天旷若无地
1934年9月至10月,张大千与张善子有西岳华山一游,遍登华山五峰,四处探幽索奇。沿途作诗,又作画若干。归写成《华山游稿》。填《西江月·华山云海》词:“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失蓬莱。西风吹出井莲开,何处长安尘壒?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此时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此幅即为华山云海词意之华山云海图。
46 夕阳烟岚 设色纸本
款识: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失蓬莱。秋风吹出并莲开,何处长安尘盖。雪下玉龙游戏,月中青女徘徊。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西江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
画艺要领,即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大千的艺术造诣,正源于其成功践行了这一原则。对于传统,他不局限于一宗一派,而是集各家之长,兼容并蓄。师造化则遍游名山,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画作,近景两块巨石相颉颃,山中松林茂密,两高士正向屋舍踱步走去。中景以大量留白表现山中云雾缭绕,一望无际之感。远处则是山峰耸峙,一道清泉直挂而下。山峰以朱砂,石青,石绿罩染。色彩绚丽夺目。纵观整幅画作,山峰林木,烟云飞瀑间虚实相生,位置经营恰到好处。
47 华山云海
48 华山云海 设色纸本
题识:到此欲骄日月,回头又蓬莱。(秋)风吹出井莲开,何处长安尘壒?雪下玉龙游戏,月中玉女徘徊。眼前忆着锦江来,今古纷纭玉垒。《西江月》。此华山看云海漫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人闲气食、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张大千的没骨山水画约见于三十年代中期,题款上多称取法古贤,袭自张僧繇、杨升或王晋卿。本幅虽无指明,按设色、笔法推之,盖出自上述渊源。其实,这也是画家托古之辞。除了画史资料记录外,他参考最重要的画迹实董其昌《峒关蒲雪图》,堪称他上溯古人没骨山水法之钥匙。他日后笔下无论是《巫峡清秋》、《黄山松云》或《华山云海》皆渊源自此。
画中入景既取“云海”为题,遂采虚实交融之布局纳之,山间两位高士局处于边角,以其渺小反衬华岳高耸之伟岸;画面中央着眼处,袛见白云迭涌,与山岭缝隙激射而出的湍流相汇,合成氤氲飘荡;赭红碧翠点染的峰峦似在云海中穿插,探头昂首,或隐或现,或半露体躯,尽显一派变幻无端之境。画家经营用心,尺幅不大,却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重彩运用尤为神妙,富丽堂皇郄无沾染俗韵,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画家探研没骨山水法的成功之作。
49 平峡烟云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近岁以来,颇喜为吾家僧繇没骨法。应二三知所请,辄被誉为三百年来所未有,未免阿好。此幅略兼飞白法为之,不知诸友又以为何如也?甲戌秋,张爰。钤印:季爰、大千居士
本幅山水,层次感强,画中云山飘渺、舟过峡山。山峡云水连成一气,江中小舟只见其帆不见其船,山脚树木高低排列,山腰间云雾缭绕,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远处山影绰绰,若玉簪螺髻,甚为秀美。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此卷没骨重彩,大青大绿,复施勾金,瑰丽无比,实为大千壮岁精绝之作。
50 山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