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49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16)
1 华山登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丈苍龙岭,昂头直入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此处绝尘芬,中岁夸腰脚,猿猱得旧群。华山苍龙岭,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东西岩深不见底,略无林木蔽,亏人莫敢睨视,是即《水经注》所称搦岭,须骑而行者,今虽磴道修广,铁鏁扶其左右,可以拾级而登,然犹人人自危,匍匐方可进也。昔人称黄山百步云梯,三面皆空,状如鲫鱼背,行者势飞渡,其实尚不及此十一之险,故游华山者往往至此中道而回,然而不度此岭,焉足以知华山之妙。去年与仲兄同登绝顶玩月,今年复与姬人畹同登峰头作重九之会,皆徜徉而过,腰脚之健亦,颇以此自豪也。乙亥十月,写图并记,蜀人张爰。钤印:太华峰头作重九(白)、蜀客(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此幅图绘两位高士于华山栈道攀登之景象,华山苍龙岭据传为蜕龙之骨,是道家得道成仙之圣境。张大千、张善孖兄弟俩于1934年共作华山游。此时大千尚值中年,艺术尚处不断探索攀登之期,以华山天下第一险峰抒写画家磅礴豪情,当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侠意!此画从技法上细赏,属细笔青绿浅绛山水。风格上吸收宋人肃穆庄重之庙堂气派,仰之弥高,研之精微!顶上苍松与山脚屋宇相映对比,烟雾处亦留人间气息。山石反复渲染,复以石青石绿润色,亦有红色点染树梢作醒目之赏。犹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诗意美。此作最精彩处在于大千用小行书作数百小字。上段有自作诗点题,下段有长题作跋文注解人生的情怀与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有激赏也有辩证。
2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3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4 黄山松云
5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1)此华山金锁关,即老杜诗所谓“箭括通天有一门”也。乙亥八月,大千居士张爰。(2)苍龙岭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东西岩深不见底,略无林木蔽亏,人不敢睨视,是即《水经注》所称搦岭,须骑马行者。今虽磴道修广,铁鏁扶其左右,可以拾级而登,犹人人自危,匍匐方可进也。昔人称黄山百步云梯,三面皆空,行者势如飞渡,其实尚不及此十一之险。岭尽为龙口,即韩逾之授书处,至此惊魂少定,略一俯瞰,峯峦映带,奇诡不可名状。再上为五云峰,戴鹰阿所图五将军树已不可见。迨至金锁关其险更甚而不以险名者,崖不甚修也。大千再记。钤印:高寻白帝问真源、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西川张八、三千大千
此幅写华山金锁关,创作于1935年,已具有张家山水的个性风骨。作品采用传统高远法构图,章法严谨、疏密有致,主要绘华山金锁关的山高路险。一条山路几乎贯穿全部画面,直入云霄。路两侧为悬崖陡壁,山峦伴以青松,路侧绘瓦舍小屋,并绘有两登山者于途中,北岳之巍峨险峻尽收笔底。款识后有小字题记近二百字,一气呵成,既记述了金锁关之险要难登,也是书法之杰作。
6 西峰屈岭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崖一径斜。偶来参玉女,相与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乙亥九月,同严毂孙先生登华山绝顶,归途遂入西安。继矦仁兄属画,因写西峰屈岭请正,蜀郡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三千大千(朱文)、高寻白帝问真源(白文)
7 华山苍龙岭 立轴
款识:百丈苍龙岭,垂天翼大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何以避尘氛。中岁夸腰脚,猱得及旧群。华山苍龙岭,水经注称其为搦岭,须骑马行者。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令人不敢左右视。岭尽为龙口,即韩昌黎投书处。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白文)、大风堂(朱文)、三峰天外写重游(朱文)
8 华山苍龙岭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丈苍龙岭,垂天翼大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不妨来痛哭,何以避尘氛。中岁夸腰脚,猱得及旧群。华山苍龙岭,《水经注》称其为搦岭,须骑马行者。千仞一脊,如蜕龙之骨,令人不敢左右视。岭尽为龙口,即韩昌黎投书处。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大千画派即大风堂画派,综合性绘画流派之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张善子、张大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弟子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它是一个有别于“长安画派”、“海上画派”等唯一不以某个具体区域划分和命名的画派;是一个延续、开放、包容性极强的中国画中的综合性画派。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画种,还是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画法,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9 华山苍龙岭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丈苍龙岭,昂头看入云。明星依玉女,大树老将军。此间宜痛哭,何处绝尘氛。中岁夸腰脚,猿猱得旧群。乙亥二月,写华山北峰南望苍龙岭图并题。蜀人张爰大风堂下,试乾隆御制五色墨。彦龙仁兄方家博笑。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蜀客、张季、大千、大风堂
华山峥嵘雄险,壁立千仞,向有“华山天下雄”之誉,而由北峰经苍龙岭,有石阶近三百级,悬崖临空,深不见底。自1927年开始,大千便遍游名山大川,将古人技法印证于山川真景,是图即为一例:以简劲线条勾勒的方硬山石累叠而上,得山体之雄险壮丽,二人昂首眺望,群峰挺立,云雾缭绕,不可见山路之端倪。真如李太白诗句“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
10 华山老子丹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千年龙虎呵丹鼎,终古乾坤养白云。峭壁(颓崖)谁比并,博台突兀对斜曛。华山老子丹台。乙亥四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未始有极
华山以险峻称雄于世,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自古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1934年中秋,大千与仲兄赴西岳华山,盘桓多日,寻幽探胜,并写生赋诗作画。时隔一年,1935年10月6日,张大千再游华山。此图正是描绘华山的险峻。雾霭烟云下华山若隐若现,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路被大片留白所形成的烟云覆盖,老夫携童子若隐若现,蹒跚而上,仿佛腾云驾雾,更显得华山的巍峨、凶险。
11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2 华山仙掌峰 立轴
13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山灵如有意,仙掌傍危峦,欲挹芙蓉露,疑弹习寇冠。云来披玉袂,日上弄金丸。指掌传真诀,还当仔细看,华山仙掌峰即东峰也。录明人句,乙亥五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豪发(朱)、蜀郡张爰(白)、西川张八(朱)、大风堂(朱)
14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5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6 观瀑图 1934年作
17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山灵如有意,仙掌傍危峦。欲挹黄蓉露,疑弹司冠冠。云来披玉袂,日上弄金丸。指掌传真诀,还当仔细看。华山仙掌峰即东峰也。乙亥四月廿又五日灯下,张大千。钤印:大千居士(白文)、大千(朱文)
此图创作于1935年。是年大千先后有浙江莫乾山、洛阳龙门及西安之游,并举办“关洛纪游画展”。西岳太华,险绝天下,更是两次登临,寻幽探胜,赋诗作画,创作了众多以华山为题材的作品。对于尚处艺术探索攀登时期的中年大千,以华山天险抒写壮气豪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画中层峦飞瀑,烟岚万状。众峰攒簇下的朝阳峰状如仙掌,直插青霄。画面右上方,小行书题明诗五律一首。作品延续画家三十年代初期的创作风格,呈现出较多的石涛笔意。山体以墨线为骨,设色则赭石青绿勾勒渲染,作家、士气兼具。整幅章法突奇,意境险绝,师古而能出新,是大千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18 太华西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竹杖攀驼顶,高岩一迳斜。遥遥呼至回,步步踏莲花。石劈看神斧,云开降帝车。飞星随意摘,归向世人夸。太华西峯境最幽,石态生动如莲花、如莲叶、如龟、如凤,皆肖物赋形,天心之巧,此叹观止。太华西峰,写似念存老长兄正之,乙亥重九月,客西京,弟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
19 太华西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0 太华峰 立轴 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堕驴老子漫相嘲,未许空山卧寂寥。五日匆匆来去客,一鞭斜日灞陵桥。瘦驴破帽向潼关,艳说当年雨露浓。我已穿云摘星斗,怜他出水看芙蓉。二十日晨起至渭南,有雨甚急,骡轿皆不能行。幸与吴湖帆兄之令叔同话客舍,夜灯写此,不觉寂寞也。乙亥秋日赋登太华峰写此。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大利、蜀客
21 华山云占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此华山北峰也。四面悬绝,巅然独秀,云气往来,峰峦出没,若十洲三岛,在蓬莱弱水,故亦名云占峰。上有云占购。乙亥十月,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大风堂(朱文)
22 华山西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华山西峰即莲花峰也,景最幽遂,其上有斧劈石、摘星台。乙亥春,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居士
23 华山苍龙岭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24 华山莲花峰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5 华山天险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岩一径斜,遥遥呼玉女,步步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华山西峰即莲花峰也,景最幽邃,其上有斧劈石、摘星台。乙亥春日,大千并题。 钤印:大千、大风堂、苦中作乐
26 南峰绝顶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南峰绝顶曰落雁峰,即李白所谓“呼吸之间想通帝座处”也。顶上有小池,曰洗天池,虽盛不竭。南下又有小池,曰墨龙潭,正当凹处。风起时,掀腾作浪若有龙。而三公三凤诸山,层层拥护,如千叶宝莲,虽丹青妙手不能极其变也。暑。乙亥重九,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太华峰头作重九、高寻白帝问真源
张大千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山水多写石涛笔意,从1934年起,他渐用杨升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作画,青绿山水又进新境。其青绿山水均以色彩为主,由于他取法高古,又善于配色,因此都能做到富丽而有士气,实是元明清以来所无。此时期其所作的多幅以华山为题材的作品均使用了没骨法,本幅即代表了张大千这个阶段山水画的成就。
此作的主体是华山南峰的落雁峰。落雁峰是传说中大雁落下休息的地方,其最高处即华山极顶。此作以一座突兀耸立的险峰表达了与李白同样的感受。以稀薄的小青绿设色的险峰仿佛浮于白云之上,在与云气相接的地方,淡淡的赭色与青绿巧妙地混融在一起,过渡自然,不留一丝痕迹,山体结构仅以几笔勾勒表现出。画面左侧的空隙中有低矮的群山和山谷中的巨大松树,衬托出主峰的高耸,而山峰之巅的两位高士则似乎意味着没有一种困难和险境是不可征服的,这种观念其实也一直贯穿在张大千一生的创作中。整幅章法简略,结构突奇,笔法似取古人,又出自新意,画面既有气势,亦有空灵澹宕的诗意。
27 华山行 镜心 1935年作
题识:长空栈为华山最险处,予每度来游,皆中道与返。乙亥十二月,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大千
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而长空栈道则是华山最为险峻之处。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极窄的路面,下由石桩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所以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华山行》,在似青绿山水却又色不重的大片绿中,画一长空栈道,着以赭色,十分醒目。空栈上端点两游者,相背、扶壁而立,一者小心看风景,似不敢再往前;一者已有悔意,正想返身而下,这正应和了画面的款识“予每度来游,皆中道而返”。悬崖左侧边画单向松林一片,因松树的单向而出,更突显了华山的险峻。描写悬崖的用笔自上陡然而下,直至下面云雾缭绕处,仿佛是一段空中的山体。
28 华山行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华山行》写华山长空栈,作于1935年,是张大千早期青绿山水杰作。相较于他其它类似题材作品,此幅在设色、造境诸方面尤可一窥当时张大千所主张。其色润而不苍、秀而不燥、清透而不古拙,其境则峻而不厉、险而能活,洵为杰作。
29 华山长空栈 金碧纸本
30 华山玉女峰 设色纸本
题识:(1)玉女峰亦称中峰。曾人有见玉女乘石马入此峰者,因名。颂年先生令画,漫图仅正,张大千。(2)一泓秋水漾澄鲜,玉女明窗整翠环,却叹仙人爱梳洗,也愁尘垢损朱颜。华山玉女峰在东峰右,衿有玉女洗头盆。爰。钤印:大风堂(朱)、大千(白)、三千大千(白)、蜀郡张爰(白)、遨游黄山绝顶人(白)、颂平鉴藏(朱)、海天放翁(朱)
此幅作品气韵生动,笔法自然,从画面布局和运笔上看属张大千中早期的风格,运笔有神助,近似写生与创作之间,为师法于古的佳作。张大千酷爱画黄山,画上一枚“遨游黄山绝顶人”的印章,十分少见。画面下方还有一枚“新安吴颂平海天屋藏记”的收藏印,此印主人是天津著名收藏家吴颂平。从题跋可知此幅画是张大千馈赠吴颂平之作。
31 华山绝顶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题识:寒雁来时,负手立,金天绝地。四千里、岩岩帝座,况通呼吸。足下河山汇灭幻,眼前岁月鸢飞疾。望浮云,何处是长安?西风急!悲欢事,中年剧。兴亡感,吾齐切。把茱萸插遍,细倾胸臆。直北兵戈添鬼器,江南儿女教人忆。渐莽然,暮霭上吟裾,能潭黑!《满江红》。重九日,与诸友登华山绝顶赋此。乙亥十二月,写于故都,蜀人张爰,时将南归吴门也。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游艺中原、太华峰头作重九
此幅题诗作于1935年重九日。1935年10月6日,大千再游华山。正逢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大千登上落雁峰峰头,远眺祖国的壮美河山,不禁忧上心头。是年,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控制华北,迫使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出卖了华北的大部主权。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张大千虽不大关心政治,却很有民族自尊心。他即景赋词,以表忧国忧时、思念亲人之情。
32 华山绝顶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33 松山行旅 设色纸本
题识:竹杖攀驼项,高崖一径斜。遥遥呼玉女,步步踏莲花。石劈惊神斧,云开下帝车。飞星随意摘,漫向世人夸。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风堂、大千无恙
34 华山金锁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35 华山仙掌峰 设色纸本
36 华岳三峰 设色纸本
37 华山长空栈 设色纸本
款识:长空栈,华山最险处也。以吾蜀傅沅叔先生之善游,皆未至其地。予与仲兄虎痴冒险以进,两度皆自半道而返。爰。钤印:大千大利(白)
高山巍然耸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两座华山最险处之间又搭以天桥,上刻画一行人,使得华山显得更为险峻。加之画面中下方留片片虚白作云,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全图色墨融和,意境闲雅,传达出作者淡泊旷远的审美情味。“之”字型的构图法,把沉郁的江山以三段不同的形态分别画出,产生了一种纵深、突兀、幽然的神韵。
38 华山游稿 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华山游稿。一、青柯坪。二、千尺 。三、百尺峡。四、车厢谷杜诗,车厢入谷无多路。五、犁沟。六、娼神词。
题识:予与仲兄虎痴既两入黄山,饫云松之奇观,悟古人六法之所出,作风屡变。因念海内奇山黄华并称,岂可厚于黄而薄于华,竟不一往耶!今年复与仲兄避暑故都,忽焉秋至,游兴辄发,时闻火车已通(至)潼关,(因)决于中秋日西行入陕看月莲顶。行前江安傅沅叔先生、长汀江翊云先生,各以旧游山记见贶。车载南针,弥壮行色。是夜十一时五十八分从北平西车站启行,十六日晚十一时抵郑州,改乘陇海路车,十七日午后一时至潼关,略小停留,即过车,一时二十分开行,三时抵华阴。仙掌高擎,三峰在望。改乘人力车,十里至玉泉院。院在华山谷口,至此已不能通车,须换乘山兜。仲兄与予皆喜步行,乃托道士(顾)雇土著二人负行李相从。于院中少进茗果,循视一周,流泉环抱,清洌而甘,相传与玉井潜通。院中有山荪亭,其下为希夷塚,有希夷石卧像。又有无忧树,盖西方产也。与仲兄摄一影,辞道士入山。山口有溪曰醉溪,矗大石,凿“醉溪”二字。里许至王猛台,相传王景略屯兵于此,上有校将台,今其地多窑窟,山农往往犹得矢镞。行五里曰:第一关。两山对峙,岚光交堕,信仙人金银关也。稍进为张公市。汉张楷隐于此,能为五里雾,故又名雾市。又二里,溪之东曰:试凿穴。云老子开山,试凿处也。再进为莎萝坪,谷浒宽平如几,可十数丈有祠,游者于此得休息焉。道士陈至重年九十八,汉中人,避红羊乱,居蜀中十八年,能为蜀语,精神矍铄,视之如六七十岁人,信空山得道人也。坪东北面混元庵,东对大上方、小上方。小上方傍倚高岩,嵌空架屋,已惊绝险;而大上方尚在云中。问之道士,云去地尚有五里,须攀铁十八条,方得至也。坪之上为十八盘,以最陡者十八折,故名。毛女峰在十八盘西南,秦宫女玉姜隐此,食柏叶,体生绿毛,昔人时有遇之者。峰腰有洞,曰毛女洞。所居道士赵姓,忘其名,年一百五岁,于今年夏间羽化。其弟子年亦五十余,具茗邀坐,食山栗,甚美。又三里,至三皇台,有石覆道旁,泉流其下,声出其上,亦大奇也。再上为青柯坪,自玉泉院至此已二十里。入山以来,履石缘溪,蜿蜒崎嵚,夷者惟此有道院三四。时已入暮,遂留宿西道院。罗列诸峰,屏环渭水,太华胜概已得其大概矣。晚饭后,坐山门松下待月。三更月始上,盖为高峰所阻也。
玉泉院二十里至青柯坪:看山七尺筇,十载未疏慵。雾塞张公市,云藏毛女峰。暗泉鸣到耳,乱石积成墉。窈窕青柯馆,长松下晚钟。
青柯坪夜宿同仲兄作:倦客不成寐,连床话夜分。峰高微碍月,天净偶生云。树影窗前落,猿声枕上闻。明朝登绝顶,莲蕊挹清芬。
39 终南一角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此终南一角南五台也。仿石溪笔法写之。乙亥十月既望,张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大千眼底
终南山又称太乙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的西南。1935年10月,张大千至陕西,游历华山后到张学良府、杨虎城府作客,并作《华山图》。此图绘终南山,并取有“终南神秀之最”美誉的南五台入画,可与《华山图》成为双璧。
40 莫干新夏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竹引泉声到枕边,月簸花影到窗前。莫干忽漫逢新夏,红白满山开杜鹃。乙亥八月,仿石溪笔,写似菊园主人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莫干山,为天目山之余脉,位于浙江省北部德清县境内,美丽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是著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及避暑胜地。莫干山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虽不及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誉。张大千于1935年4月游浙江莫干山,时年三十七岁。此作是1935年的仲秋时节张大千游历江浙返回北平后所作。
41 莫干山色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新长龙孙出屋檐,晓云深处露风尖。山中四月如十月,衣帽凭栏冷翠怎沾。乙亥初夏,莫干山,仿大涤子,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大风堂
42 村林烟暖 设色纸本
款识:村林烟暖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闭关。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子响空山。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43 春月泛舟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曾见二石画本数帧,随笔写颇似之。乙亥春二月,蜀人张大千。钤印:阿爰、大千、大风堂
此图拟石涛、石溪笔意,于尺幅中将“二石”技法融会贯通,大千传统功力之高深可窥一斑。石溪以苍茫浑沦见长,石涛则笔墨清秀灵动,此图兼取两家之长,于苍浑之中透出灵动秀逸之气。构图一变石溪的繁稠密集,而将景物之间的距离拉开。一道湍流将画面分割为二,两只舟舸载满游人,疾行于江面。画面上方画嶙峋怪石、丰茂草木;下方则于岸边坡石之上,作遒劲老松。但见群山绵亘,天高水远,疏朗空旷。又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再施以浅绛设色,画出山石草木,此取石溪法度;而墨笔点苔、根根松针以及下方石缝中生出的杂草,则明显用石涛笔意为之;至于江舟之上的点景人物,则是张大千典型的人物画法。
44 湖水泊船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湖草悠悠湖水清,泊船收缆石桥横,如何野店竹楼外,溪草寒烟分外明。乙亥八月,仿大涤子笔,似仲韩先生方家属正,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45 平湖烟寒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46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题识:千寻巫峡浪,百丈内江船。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在该画作上描绘了峡江行船之景,画面右侧中部为耸立高山,下部为突起的嶙峋山石,左侧为烟雾萦绕的绵延群山,下部为茂密树林。画面下部的山石树木以重墨勾写,笔劲墨润,且略施赭石,朴茂高华,中景部分山石以淡墨勾勒结构轮廓,略施赭石,然山顶处亦重墨皴点,体现出山之伟岸高耸,以勾染结合的方式表现峡江云雾,颇具自然之妙趣,江中行船于云雾之处,仅以寥寥数笔。整体而言,该幅作品构图奇崛,布景独具匠心,笔墨使用纯熟,并且融入张大千特定的情感深意。
47 溪山曲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48 山水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49 深山访友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50 秋水江色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秋水开江色,扁舟渡散人,仰看云瀑外,仙子落风神。乙亥冬十二月,抚阎右相笔法,蜀人张大千写于大风堂中。钤印:大千(朱)、张爰(朱)、大风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