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50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17)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1 奇峰云壑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入奥登堂大涤嗟,百年私淑此名家。谤书无价倾朝野,衣钵天然是苦瓜。吾友公孙长子,赋此诗为赠,每一吟讽□为惭涤,乙亥夏日,偶仿大涤子笔意,因书其上,蜀人张爰。钤印:蜀客(朱)、张爰(白)、大千(朱)、三千(白)
题识:奇峰云壑千重林。丙戌重阳后一日题,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风堂(朱)
题跋:晓迎双峰泉,清幽远翠树。涤挹拂苍动,天籁一曲飞。大千居士再题。钤印:张爰大千父(朱)、三千大千(朱)
《奇峰万壑》绘于1946年,这年被公认为张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张大千这个时期的画作,一直以工整、古雅、考究、细腻而见称。整个画面藴含着浓浓古意,画家以写意手法,精心布置山石、树木;粗笔淡墨与渴笔焦墨穿插运用,表现出山石树木的阴阳向背和高低远近。其林壑景致之美,既精雅工巧,又气息高古,画面色彩深浅变化微妙,蜿蜒河道、沿山小径,以至山间晴岚之留白,令画面虚实疏密、相辅相成,谐协之效赏心悦目,为大千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2 三十六奇峰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结屋石岸中,云深鸟道封,何年重访旧,三十六奇峰。大千居士作于大风堂下。(2)寻源入谷到岩西,万迭松阴望欲迷,招手容成呼咫尺,五云堆里获丹梯。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印、季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3 黄山西澥门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西澥门观落日,红紫万状,令人目眩心骇。黄山云物变幻之外,此又一奇境也。乙亥秋日,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4 五老峰远望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5 黄山观瀑图 立轴 1935年作
题识:透顶奇峰平到底,听天楼阁受泉风。白云自是无情物,随我枯心缥渺中。乙亥八月,拟大涤子笔写黄山观瀑图,似佩兰先生方家正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西川张八、两到黄山绝顶人
此幅取高远式构图,不表现山之全部,而是表现山之局部。画中峰峦高耸,山石层层退远,构成宽广且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画中怪石嶙峋,林木葱郁,在近景一棵姿态虬曲的松树后,院落园林隐现。山中景致优美,间以文人高士的隐居生活,或半山观瀑,或独自进山,或松下休憩,意境散淡悠闲,颇有林泉之致。山石以石涛笔法为之,爽利的小斧劈皴表现出其质感,再分别以淡赭石和石青敷色,以表现出山体之地质结构的区别。整幅笔法灵动,色彩淡雅,意境悠远,乃张大千早期仿古阶段的山水佳作。
6 狮子林棋枰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山间松翠尚棋枰,山下分明局已新。辛苦眼前黑白争,百年谁悟烂柯辰。狮子林棋枰松。乙亥新秋,大千居士张爰写。钤印:张爰私印、大千长寿、三千大千
7 游黄山 设色纸本
8 黄山清凉台 立轴
9 黄山百丈潭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0 黄山观云 1935年作
11 黄山文殊院 镜片 青绿设色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仗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文殊院。钤印:张大千(白)
历代画山水,都把青绿视为畏途,究其原委,除了画工的困难,手续的繁复之外,最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如何用色。它既要做到笔墨色互为生发互不相碍,更要在厚重繁丽之外显出清透明净。
张大千画青绿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先用墨色勾勒,烘染,再用花青打底,然后覆以石青石绿,最后点染复句,收拾成画。整个过程中还要加上画纸背面的敷色加层,画起来繁复多变,层次感极强。这是他大量研究古人作品和敦煌壁画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此幅《黄山文殊院》,构图并不复杂,但层次的变化是很丰富很有节奏的。每个山头所敷色彩的次数和分量都不相同,显现出色彩华滋风润,线条苍遒流利的艺术效果。大千的青绿法出于李思训、展子虔及后来的董源、董其昌,此作则更多的传承了二董的技法,展现的是一种在渊雅宏远的的笔墨性格上建立起来清新雍容的格调。构图上是采用层层推进的三段式,有着高远纵横的意境。用笔上正侧兼施,峻严清劲,具有强烈的锋芒。从这种笔墨用色技法上推断,应该是在去敦煌之前的三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是他精研青绿山水作品的小总结之作,与以后的青绿相别,此作还用了暖色打底色(似朱砂色),显示出黄山朝阳云海变幻的万千丰姿。
12 黄山文殊院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3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4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睹,手折荒茎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乙亥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大风堂
大千自1927年初游黄山,对黄山情有独钟。其画山水之渊源,亦自黄山各家所出,且深有体悟。大千尝谓:“黄山皆峭立而瘦,上下皆松,前人如渐江、石涛、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渐江得其骨,石涛得其精,瞿山得其变,近人尝言黄山画史,遂有黄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户庭也”。此幅作于1935年,反映出大千对黄山三家的研习综合,及写生体验,云气蒸腾,壁立千尺。整幅敷色淳厚,山石均以金笔勾勒,富丽堂皇,极具装饰性。
15 蓬莱仙境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写於大风堂下,乙亥四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16 青绿山水 立轴 1935年作
款识:萧云从比之查梅壑,清拙有馀,比之渐江僧,瘦劲不足,亦黄山派正法乳也。与郑慕倩、孙林堪争道称雄耳。乙亥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识: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縃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鸦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记。钤印:张爰、大风堂
题跋:飞阁苍松云作幕,危亭流水山中妇。千林万壑商量遍,坐望奇峰落重阳。大千居士爰题。钤印:张爰之印、三千大千
题识:湖山清夏图。晋和道兄清正。丁亥闰月,张大千爰。钤印:张季、蜀客、自诩名山足此生
17 天都松石 立轴 1935年作
题识:极尽松石奇,黟海閟幽奥。定知净业人,忘言亦微笑。乙亥十月,仲兄三游黄山,寄来画稿多幅,谓天都松石,尤奇于石笋矼、散花坞诸处。百茀老长兄属写黄山,因图此请正,弟张爰。钤印:蜀客、张大千、两登黄山绝顶人
《天都峰图》从仰视的角度看天都,白云围绕,青峰高耸,愈增天都之险峻,给人以凌空欲仙之感。中景怪松如卧龙,一高士坐于树根,澄怀观道,廊尔忘言。泉水潺潺,松风谡谡,把世上一切尘虑洗涤顿尽。羡问图中老者:无上清凉,尔享得如何耶?
18 黄山九龙瀑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9 黄山文殊院 立轴
20 黄山九龙瀑 紙本水墨 小青綠設色 1935年作
款识:天绅亭望天垂绅,智如亭见智慧水。风卷泉分九叠飞,如龙各自从潭起。黄山九龙瀑布。以大涤子法写奉漢卿先生方家博教。乙亥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黄山皆消立,上下皆梁。昔人如渐江、石涛、瞿山,俱以此擅名于世。渐江得其骨,石涛得其情,瞿山得其变,近人昌言黄山画史,遂有黄山派,然皆不出此三家户庭也。大千居士再题。钤印:大风堂、大千居士、张爰
大千先生此畫以巨松為近景,採用石濤的技法。而全幅山岩上的松樹,由大而小從近處推向遠方,突顯空間的距離感,顯示他了解西洋定點消逝法的透視觀念。為了突顯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堅挺的質感,他用側筆直皴或斧劈法。從全幅充塞密實的山岩佈局來看,大千巧妙地運雲氣為呼吸,通瀑布為血脈,又在右上方的圓峰處留白,以突出建在巨岩峭壁上的二亭與奇松。在設色方面,除了花青和赭石的淺絳以外,又在適當的山岩上敷以較薄的石青、石綠,使得全畫輝映著色調清俊明快的美感。
21 黄山胜迹
22 黄山天都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23 黄山文殊院 设色纸本
24 黄山狮子峰 水墨绢本
25 华山苍龙岭 立轴 乙亥(1935年)作
26 黄山散花坞 立轴
款识:磴绝云深此独行,短桥七人得支撑。攀松缩手防龙攫,据石昂头与虎争。造物能工天亦拙,散花偏着佛多情。题诗合遣魈夔读,澹月空蒙有啸声。登始信峰,下瞰散花坞诸奇峰一首,大千爰。钤印:张爰印
27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28 黄山记游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引首:黄山记游。乙亥冬孟,大千居士。钤印:黄山之友(白)、蜀中张爰(白)、大千毫发(朱)、善孖大千合作(朱)
题识:(1)此从白鹤岭下,窥天都、玉屏、莲花、合掌诸峰。与仲兄虎痴以大涤子雨点皴法合作此卷。乙亥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朱) (2)蔼士先生博教,弟张泽、张爰合写。钤印:善孖(朱)、蜀人张泽(朱)
题跋:(1)顾渊:黄山杂咏(七绝十四首)。钤印:顾渊(朱)(2)郑岳:黄山云海、龙潭二长歌。钤印:郑岳(朱)(3)吴子深题词(1947)。钤印:吴华源(白)、子深(朱)、延陵(朱)
张善孖擅长画虎,张大千则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兄弟合作一般以张善孖画虎,大千补景较多。这幅画山图卷则是一个纯山水画的特例,十分难得。作品表现的是极其写实的黄山风景,从画面上能明显认出是黄山天都峰、玉屏山还有莲花峰一带的景色。大千在题识中点明用雨点皴法合作此卷,雨点皴为大千独创之法,根源于宋代范宽的豆瓣皴法,但在视觉上更具有现代感。山间草木和黄山奇松则以笔尖细细写出,笔法细密工致,极见功力。画卷下方画云海留白,袅袅白云环绕青山,真好比人间仙境。黄山明秀清润的韵致,在淡色轻皴中被表现的如幻似真。
29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三)
30 黄海记游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31 黄山纵游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张大千 张善孖 张旭明
款识:乙亥五月朔,沅叔乡丈重游黄山归来,访予兄弟吴门纲师园,属写长卷以记游踪。仲兄善孖画山,从侄旭明补松,大千补人物并识。钤印:大千、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张旭明作为大风堂的门生,深得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喜爱,曾与师兄弟吴小京、慕凌飞陪伴张大千及张善孖二次游历黄山。《黄山纵游图》长卷正是从黄山归来后的作品,从落款可以看出,此作品由张善孖画山石、张旭明补松、张大千补人物联祛而成。
长卷画面的开首是四位高士在茫茫的云海中穿过,仿佛向着渐渐陡峭崚嶒的山体纵游过去。在画家的笔下,黄山的奇山怪石皆不见,唯有天地的宽阔之中兀立着似横空飞来的巨峰,虽不能算险峻奇绝,然置身于这峰之上,恰若身在霄汉,有临峙化羽之境感。再向山的深处行走,只见一个老者,处在高耸云端的引桥之上,引桥的对面想来该是黄山的极峰—莲花峰了,他不免有回首一望的冲动,权作小栖,或孤自一人踽踽独行,从垂直到近乎齐额的天梯、艰难而踉跄的蹒跚而上。引桥、天梯、近在咫尺的莲花绝顶以及探身引颈的苍茫古松(一副接引老者的情态),俨然仙境一派。
32 黄海旧游图 1935年作
33 百步云梯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百步云梯。虎痴落墨,大千设色。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张善孖、蜀人张泽、善孖
题识:此从百步云梯至鱼洞也。昔人称百步云梯状如鲫鱼背,三面皆空,势如飞渡。今则疏广其径,可以徜徉而下矣。乙亥十一月,爰。钤印:大千大利
引首:黄山游记。乙亥冬孟,大千题。钤印:蜀中张爰
34 黄山三大峰 1935年作
款识:(1)乙亥十月朔,蜀人张爰。(2)大千居士张爰。(3)乙亥十月写记,爰。钤印:大千长寿、大风堂、高寻白帝问真源、蜀虫张爰、大千豪发、人间乞食、大千居士、张爰私印
此三幅轴为张大千黄山写生记游的作品,在一展黄山奇崛险峻的真景的同时,更内蕴黄山蓬勃待发的生命力。由于多次游览黄山,大千已深得黄山精髓,并以明清黄山画派为参照,在传统技法和山水真景写生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35 杜甫诗意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永吉老兄酷爱拙画,偶得片楮,珍若球图。予亦以赏音报之,曾许一年一卷为之张壁,此其第四者也。乙亥十二月即望,蓬莱于非厂、析津黄蛰庐过我寓斋,纵谈绘事,兴酣落笔,风发雷转,此二丈有奇之长卷,顷刻而就,二公为之鼓掌,予亦自忘其丑也。明日来津,误携行箧中,永吉老友寓取求索赠,遂题其后归之。大千张爰。钤印:大千眼底、高寻白帝问真源、人间乞食、蜀中张爰、大千豪发
引首:少陵诗意。心畬。钤印:溥儒、长乐鸳鸯
《杜甫诗意》为大千赠老友“北平第一名厨”春华楼掌柜白永吉之作。1935年,张大千和于非闇等同道好友聚会时,即兴挥洒,在数个时辰内画出此寻丈巨作,可见大千对于石涛研习之深入,技巧之精熟。是卷构图由右往左,布局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笔墨浓淡相间,节奏丰富。卷首长松挺立,岸柳摇风,溪桥横斜、坡坨纵横,中段峰峦迭嶂,拔地参天,密不透风,山峦后庭院错落,更显一派生机。末段又豁然开朗,江上山亭屹立,舟楫飞驰,大江东去,一泻千里,极为快意!此卷笔墨极为爽利,笔纵恣肆,破墨淋漓,毫无滞机,且墨中融色,色中含墨,丰富淹润,浑莽微妙,千里江山,宛然在目。大千此作较之石涛更多一种清逸之气,读之另人神畅,令人有千里卧游之感,所谓“丹青胜于画工”,观此卷可以为证。
36 罗浮凤皇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37 罗浮凤皇谷
38 梅花村
39 罗浮凤皇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1)罗浮凤皇谷。客从北方来,言欲到交趾。远行无他货,唯有凤凰子。百金我不欲,千金难为市。谁知岩穴中,箫笙终夜起。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下,时乙亥十二月也。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2)此清湘老人晚岁得意之笔,庚午(1930)春得于濠皋,越岁为有力者易去,隔时曾留一影,想念展玩漫临一纸,但得其仿佛了。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豪发、内江张爰 (3)大千居士写罗浮凤皇谷。钤印∶蜀郡张爰、三千大千
40 秋林钓艇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41 远山青可接 立轴
42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五)
43 秋山泛舟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二月寒风少,江平雾正高。天连没远汉,山拥入重涛。机息眠鸥隐,帆偏带橹劳。无穷烟漠漠,疑乃自嘈嘈。乙亥九秋,蜀人张爰。钤印:张季、蜀客
44 山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偃师道中,望嵩山洛水,峰峦掩映,水木清华,风景真不殊江南也。乙亥十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大千眼底(白文)
45 嵩山远眺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46 溪山清旷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偃师道中,望嵩山洛水,峰峦掩映,水木清华,风景真不殊江南也。乙亥十月,蜀人张爰。钤印:大千、张爰、大风堂
题跋:青天连蜀道,蜀客此中行。来去三巴水,秋风满锦城。旧作送蜀人张大千诗,爰识于此,心畬。钤印:旧王孙、溥儒
47 秋水闲钓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村酒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乙亥二月,偶忆吾蜀吕半隐句写此,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豪发、大风堂
此幅《秋水闲钓图》,画面取近乎三段式的平远构图式:水面如明镜般清丽,两段河岸呈左右呼应之势,岸边水草滋长;中景处一位垂钓者悠然坐于船头;一座小小的拱桥将画面的空间延伸向令人猜想的地方,那里或许就是钓者沽酒的村落了。远景处,水天相接,一派悠远之境。整幅画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风格雄健灵秀,严谨而流畅。
“吾蜀吕半隐”即与张大千同属四川的吕潜,明末清初画家,工书,亦擅山水,曾受业于龚贤。这首诗为吕潜的题画诗,曾出现于后来众多画家的作品中,意境超逸,回味无穷。张大千用此诗句作题,诗画合一,意境契合得令人叫绝。
48 秋江闲钓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旋沽村酒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乙亥六月,仿吾家僧繇法。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三千大千
49 顺流而下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岛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50 秋山归樵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下见渔樵人。乙亥九月,仿僧繇笔。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该图系清朝纸,无上款。常闻红绿不经看而易于流俗,难驾尤在山水。此图通幅红得耀目,绿得发亮,当目巨岩古寺与远山相映成辉,中间大片留白巧为湖之浩渺,水之静韵。小径拐角处,一渔翁,一樵夫,正擦肩,欲作语,二者尽占五尺图轴的方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精制于远山天穹衔接处,可隐隐见一抹红晕,自谓毫发三千,年届37岁的张大千,实在是细腻如丝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