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51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18)
1 看山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踏遍千万山,两脚犹未茧。青白自分明,保此看山眼。乙亥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印(白)、大千居士(朱)
2 井络高秋 设色绢本(448.5万元,2011年7月北京纳高)
款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大千豪发
中国山水画彻底从人物画中独立成科,是从青绿开始的,青绿艺术的完善,最终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主体性,同时创造了山水画艺术的第一次高峰。从展子虔经李思训、李昭道到王希孟、赵伯驹,前后绵延500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平分秋色,共享了中国古典绘画黄金时代的荣光。与此同时,文人画家逐渐主导了画家队伍,从而形成了文人群体特有的审美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水墨为尚”,青绿之美受到排挤而逐渐边缘化。青绿山水的复兴,明代有仇英,近代唯大千。
古代《河图括地象》一书中有载:“岷山之地,上为东井络。”井络,泛指岷山所在的整个蜀地。说蜀地“上为东井络”,除地理位置凑巧外,主要是附会其险峻,类李白所谓蜀道之难。全画取法宋元,综合董巨,兼纳王蒙,体势雄浑,格局严谨,细部修饰绵密。着色采花青为基调,薄施淡赭,沉稳中见苍郁清润。构图以山体为主,贯穿满幅。画中呈两山前后互峙,势险隘。前者有高士坐于断崖之上遥望远方,也许这正是大千居士本人为表达其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后者薄雾轻绕,下方轻舟帆影对照出山之高耸险要;中有水道贯穿而呈峡江地貌,江上一人泛舟独钓。大千细意经营,乡谊、人情以至乡愁兼融其中,成就了此幅之佳构。
3 村林烟暖 绢本 1935年作
4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5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6 山水 立轴 1934年作
7 溪山云壑 设色纸本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在这件青绿山水立轴中,大千带着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以色彩斑斓的“没骨”手法,勾勒出自己记忆中的“彩云”、“夕晖”、“片帆”等意象,和与楚王相会的“神女峰”这充满浪漫想象的母题。画中,远山如黛,连绵逶迤,一峰兀起。山腰云霭蒸腾,缠绕盘桓,一道瀑布自山间奔泻而下,流向画外。两只帆船迎风驶航,为画面增添了更多情趣。近景中树石参差错落,伴水而生。画面中奇石怪松,红树翠竹,尽显浓浓秋意。张大千擅长摹古,喜以古人笔法勾写自然之景。画面中,画家通过秋天山水的色彩体现秋季特点。山以石青、石绿为主,参以淡墨;以湿笔勾勒出树木轮廓,再用湿笔横点出浓密的树叶,近树设色较重,远树则施以淡墨,有红有绿。山水刻画笔墨精微典雅,设色既体现了季节特征,又不缺少文人绘画中浓浓的书卷气息。张氏以重彩所描绘的巫峡清秋的画面,仿佛再现了李白诗中对于唐代巫峡彩色屏风的描述,与李白同为蜀人的张大千,凭借着其高超的丹青技艺和对故乡巫峡美景的深切意想,唤起了已失落的唐代色彩。
8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970万港币,2011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乙亥春日,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为养儒先生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大千豪发
9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1936年作
款识:(1)巫峡清秋。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2)丙子十月,予于非闇合作振济西郊赤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捐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三千大千、张爰私印、蜀客、大千无恙
《巫峡清秋》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若与1935年本相比,基本同出一辙,只是主峰的方向相反而已。本幅的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舟过峡山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峡中泉涌,与云水连成一气;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更难得者乃画上三题,标题、词作以及题赠记录,钤印位置疏密布局讲究,令全幅作品更见完整。
10 巫峡清秋 1936年作
11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妾住长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今愁水日子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大风堂(朱文)、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题跋:丙子十月,予与非厂合作振济故都西郊志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指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诗塘:张爰青绿山水图。为大千先生题巫峡清秋图并篆六字。白石齐璜。钤印:木人(朱文)、老白(白文)、白石叚看(白文)、白石赏心(白文)
12 归渔图 水墨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渔人罢钓归来晚,一路寒烟带暝鸦。乙亥十一月,写与文贤世讲。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3 山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新长龙孙出屋檐,晓云深处露风尖。山中七月如十月,衣帽凭栏冷翠沾。乙亥初夏,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14 踏遍千山 1935年作
15 山水人物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题识:庞公宅畔甫田多,亩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隐伏轻围住,燕尾逶迤不做波,最喜经锄多有获,丰年宁愧代檀歌。乙亥秋七月,作于古都,大千居士。钤印:蜀客、张爰私印
16 仿大涤子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入奥登堂大涤嗟,百年私淑此名家。谤生无价倾朝野,衣钵天然是苦瓜。乙亥夏日,偶仿大涤子本,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大千父
题跋: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徐悲鸿曾赞之曰:五百年来一大千,予谓大千公可与天地比寿,可与日月争光,中国画史第一人。君观此镸八尺对截横披,即可徵之矣。署乙亥即公元一九三五年,公正于京城中山公园之水榭举办画展,新作都被点红求命题作者亦甚夥也,此横幅应是该时知家索命之佳制矣。大千之于石涛颇受京城人倾服钦佩,其郎作竟使如半丁老人者断为真蹟,于是身价益增,盖大千山水融铸宋元,尤有清湘、髡残、梅清、浙江学人,诸家转益多师,非独擅苦瓜一派也。悲鸿先生有评价,石涛山水时见荒率,予附议焉,然石涛真愫淳净一任天机,岂肯迟钝整饬之作耶。大千天真烂漫率然而发,人神莫辨也。故大千新作石涛一派堪称天成,不假雕琢矣,呜呼微,斯人吾谁奘归欤,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甲申立冬前日京门薄寒时节,小梅景书屋主人,聊寄屋梁之思。
此卷作于1935年,画中构图布置,人物景物位置经营全出自石涛,设色朴厚,用笔老辣。画松尊从石涛三笔一组的树法,笔锋先着针尖,下笔轻而收笔重,略加渲染。画面布局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笔墨浓淡相间,且墨中融色,色中含墨,节奏丰富。大千此作较之石涛更多一种清逸之气,另人神畅,有千里卧游之感,所谓“丹青胜于画工”。
17 仿石涛东山独步图 镜心 水墨纸本
题识:不辞幽径远,独步入东山。问路隔秋水,穿云渡竹关。大桥当野岸,高柳折溪湾。遥见一峰起,多应住此间。大涤子独访东山之作,大千居士拟之。钤印:张爰印、大千、苦中作乐
张大千年轻时就善仿石涛与八大山人的画,有时候连名款也仿上去,以戏弄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而张大千的笔墨功力极高,他仿的作品,如果不是自己点破,别人基本上看不出来。此幅《仿石涛山水》就是他戏仿石涛的证明。
18 行舟图 1935年作
19 仿石涛唐贤诗意 水墨纸本
题识:此大涤子写唐贤诗意,在宋纸上,历三百年,墨彩焕发如新,为先师李文洁公所藏,今不知落何所矣。偶得内库纸,忆其大略写此,神光离合则又楮公之力也。爰。钤印:季蝯私印(白)、大千(朱)
20 仿石涛山水
款识:风头石笋万千叠,峡底深岁松谷庵。■向轰雷飞雪里,一筇踏遍五龙潭。松谷庵其下则五龙潭也。大千居士用大涤子法图此。钤印:张生八(白文)、阿爰(朱文)
21 仿石涛黄山奇峰图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22 仿石涛笔意 设色纸本
款识:春草碧色,春水绿波。春风留履,孰为不歌。大千张爰,仿大涤子笔写于石雪龛。 钤印:季爰之印、大千、未始有极
张大千的山水画风由明四僧入手,其中以石涛对其影响最深。他临摹石涛,用功最勤,但并不太照着原来的布局描绘,而是随时有所删略,有所发挥,在于石涛精神处尤其着重神会。他常常将石涛画本,由长改为方,由方改为长,或由册页改为立轴中堂,水墨改为设色,改变其原画繁简程度,改换题句等等各种方式,化为千百种临摹作品,而仍旧保存石涛意趣。此等功力非得对石涛极为熟悉,参透□中滋味方能达此境地。
23 仿石涛山水
题识:拄笏西山豁远眸,蓟门雨又迎秋,敝庐山色知谁管,欲得飞来问石头。曾见崔青蚓山水,绝似大涤子,此即拟其意并书原题。大千。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品已不属于纯仿古人技法,而是对古代技法的综合运用(包括对明代崔青蚓风格的借鉴),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整幅作品构图别致,设色淡雅润秀,线条柔和,风格古朴。画面以一条通向远方的溪水作为主线贯穿整个画面,造成“高远”之势。人物置于右下方,并以右下角飘逸的清竹衬托人物的高洁气质。伴随人物的目光而上的是陡峭奇绝的山峰,山顶上矾头点点,虽山势繁复异常,却又精细无比,在笔墨表现上亦井然有序;山腰间岚气弥漫,小写意点出的青松繁密成丛。渐远渐逝的水面似乎与天边相接,连成一片。画面中最醒目的是右方的两株红树,既与画中人物的目光遥相呼应,也与款识中“蓟门疏雨又迎秋”相对应。
24 策杖随云图 设色纸本
款识:岚气尽成云,松涛半作雨。石径野人归,步上随云起。达者自心知,拂袖从谁语。大千居士。钤印:蜀郡张爰(白)
题跋:此故人张大千写策杖随云图,为其中年绝精之作。甲戌春壮暮翁谢稚柳题。钤印:稚柳(白)、壮暮翁(朱)
《策杖随云图》系张大千拟石涛之作。作品布局出人意表,笔墨清丽秀润。从山体特有的湿笔长线、万千攒点与极具书写意味的松针画法上,可以明显看出石涛的影响,应创作于三十年代左右,为其中年绝精之作。画中巉岩幽壑,杳不可测,松涛阵阵,泉水淙淙。云气弥漫处,秋山红叶,梵宇琳宫。一位高人袖手徜徉于山水之间,一派悠闲自适,物我两忘的神情。整个画面充实饱满,景物众多,但丝毫没有壅塞局促之感,相反却透露出一种空灵秀逸的神韵。笔墨技法之外,可谓得石涛之神韵者。大千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山林隐逸的理想去处,这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是否透露出画家的高远的精神寄托呢?题诗画面互为表里,相辅相生,显示出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
25 仿石涛山水人物 立轴 1935年作
26 云涧野壑 1935年作
27 仿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往事难询叹廓寥,烟花不见何人饶。隔林细听吹箫客,字字风流廿四桥。大千居士张爰,仿大涤子真本。钤印:张爰印、大千居士、苦瓜滋味
28 仿石涛山水 镜心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题识:石涛上人有《雨点皴》卷,旧为何道州藏,今归大风堂,此幅略师其意。丙子五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道济长城、苦瓜滋味
张氏之拟石涛,不一味依葫芦画瓢,亦步亦趋,而是随时有所增删详略,或由繁而简、或反简为繁、或水墨变设色、或册页而为中堂,形式各各不拘,要在石涛精神处与之神会。其所拟作,则无一不是石涛意趣,无一不是石涛面目。此件1936年所作《仿石涛山水》即如此。该幅本系仿石涛《雨点皴》卷所作,其中气象万千、意境独绝,若非张氏自题为“略师其意”之作,恐怕无人会将其断为大千手笔。幅边钤“道济长城”和“苦瓜滋味”两印,其中“道济长城”印极为罕见,且极寓张大千心思:“道济长城”本出南朝宋重臣檀道济自许长城故事,言其必得倚靠;而“道济”又借指石涛,“长城”意指石涛艺术极难超越;两者合称,显见张大千于此之自得如此。
29 拟石涛笔意 1935年作
30 山水清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1)山水清音。丙子,大千居士,仿石涛运笔于故都■斋。钤印:张爰私印、蜀客、游戏神通、大千豪发 (2)天章残墨明宫,戏作清湘瀑布图。虫鸟不鸣万赖寂,看凉月(在)照东庐。爰题。钤印:大风堂、大千居士、蜀郡张爰、游艺中原 (3)信手作画,信笔题诗,不计涂改错落。使师见之,又必呵曰:此子狂态复作矣。大千又记。钤印:大千大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大千的创作是以“仿古”为主。他不遗余力的追慕古人,其摹仿之作,竟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张大千曾公然自豪地说:“抑吾之伪作古董,上自隋唐,下抵明清,足使罗振玉、黄宾虹、陈半丁、程霖生、吴湖帆等走眼,世界各大博物馆专家误鉴,五百年内外,又■有第二人哉!”此幅1936年仿石涛运笔的《山水清音》,能领略他豪情状语背后的不凡功力。
31 落雁峰
32 溪山扁舟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吾自爱空钓,岂随波上下。丙子,大千居士写并题于大风堂下。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大风堂
33 芦汀夜笛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芦汀夜笛图。上下天光接水光,满汀芦叶晚苍苍。一声长笛惊残梦,明月满船风露凉。丙子(1936年)维夏,大千居士落墨,蔡铣设色并题于玉蝉砚斋。钤印:震渊
34 峡江放舟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赵承旨此图用笔冷艳。丙子写于大风堂下,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此幅山水乃1936年张大千仿元人赵孟頫之作。张大千亦上溯赵孟頫,仿其所作。从立轴的选择、构图的安排以及山、水、坡石、树的画法均不似赵孟頫。画面呈纵向铺排,下方是淡墨,几近于枯笔流畅地勾勒出江水滔滔,又用干墨快速皴擦出江心砥石,画面中央一艘航船在湍急的水流中自岸边出发,船夫齐心协力,摇杆划桨。岸上茅屋掩映林间,后面群山绵延。除了部分山石坡树用墨较浓外,全幅作品淡墨写成,江岸发舟,意境萧疏,颇有张氏“冷艳”之意。
35 山水 手卷 水墨绢本
题识:曙色冥蒙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摇橹呼鯿美,知道前山是钓台。将至子陵钓台作以并题。钤印:张爰印、大千、张、大风堂
引首:万壑响松风,百滩度流水。此元人画也,而不著一字,何邪?岂其世外高人偶然游戏,参无字禅者邪。其运笔墨纵横驰骋,当与梅沙弥争道。后来王孟端、沈石田、文徵仲诸人号宗董巨,实不出此公庭户也。西蜀张爰题识。
36 仿老莲居士笔 立轴 1935年作
37 拟渐江山水 1938年作
38 拟渐江山水 1935年作
39 仿石涛林中高仕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种竹茅斋头,春深护新笋。晨昏对此君,寒绿映衾枕。我思王子猷,高意有谁领。清湘野人济。钤印:大涤子、赞之三十世孙阿长、崇川陈氏书画印
40 惠山风光 镜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此惠山一角也。一称九龙山,王孟端尝居之,因号九龙山人。予此幅略师山人笔法为之。丙子夏日,蜀人张爰。钤印:西蜀张爰、张大千老复丁长乐吉
41 惠山一角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42 忆富春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偶忆富春山旧游,仿董源法写此。丙子十月秋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43 松山高士 设色纸本
题识: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挲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并题于大风堂中。钤印:大千居士(朱文)、张爰(白文)
44 拟石涛山水 立轴 1936年作
45 风急湖宽 设色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风急湖宽浪打头,钓渔船小兴难收。请君脱去鸟纱帽,月上丝纶再整游。丙子九月,仿大涤子。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长寿
46 夷陵三游洞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碍九折。寻诗问苏黄,扪碑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意月。侧足思凭栏,岩花飞艳雪。丙子春三月,写夷陵三游洞并题于网师园中,蜀人大千张爰。钤印:阿爰(朱文)、大千居士(白文)
《夷陵三游洞》是张大千山水风格形成时期的作品,较有代表意义。张大千的绘画从总体上讲给人的感受是: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於精致的写真精神。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
47 写夷陵之游 立轴 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碍九折。寻诗问苏黄,扪碑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意月。侧足思凭栏,岩花飞艳雪。丙子春日,写夷陵之游并题。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两到黄山绝顶人
48 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49 蜀山秦树
50 黄山观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石涛有游黄山,长古尝记其,其韵云:游人但说黄山好,未向黄山冷处行。不经意处已成绝,险过幽生冷地惊。予最爱其不经意处一语。大千居士记。钤印:张大千、蜀客、三千大千、两到黄山绝顶人
黄山胜境,秀甲江南,前贤画黄山者不胜枚举,清石涛上人尤喜黄山,巨幛小册写不尽黄山之秀、黄山之雄、黄山之峻。张大千山水宗石涛,早年意写摹临,学者几不能辩。此图为大千拟石涛意之作,逸笔工写,苍松绝壁,高士卧坐看峰起云涌,意韵潇散处已上达宋元,大千早年山水,观此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