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57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24)
1 黄海松云 镜框 设色金笺
题识:黄海松云。蜀人张爰写于大风堂。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游戏神通、两到黄山绝顶人
此金碧山水约为四十年代的作品,属大千先生以‘自然为师’的时期。除了临摹历代名家的画作,吸收传统的滋养外,大千爱好游山玩水,游遍世畀各地,从自然中吸取生灵之气。黄山向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誉,大千亦认为它的山势最奇,最富变化。大概受老师李瑞清‘黄山看云,泰山观日’的影响,大千爱游黄山,而早年写黄山之景亦不少。常用印‘两到黄山绝顶人’是其友人方介堪于他第二次游历黄山后刻。大千曾于1927,1931,1936年三次往游,以写生画稿,照相作日后参考。
2 山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3 黄山接引峰 镜心
4 黄山莲花峰 设色纸本
5 黄山天都峰 镜心
此幅以没骨法绘制的《黄山天都峰》虽不是传统概念中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其以色写画,且设色艳丽的特徵,还是很容易让人与唐朝李氏(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相互联系。大千在1936年绘制的巨幅青绿山水长卷《华山云海图》的补记中写道:“此卷初师僧繇法,既而略加勾勒,遂似李将军矣。”这是对卷首题“永吉老兄索仿吾家僧繇没骨山,追忆当时情状,写此请正”的补充和诠释。通此青绿山水长卷及两段说明文字可以了解大千先生绘制的青绿山水作品,大多是将张僧繇的没骨画法与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中精细的勾勒相融会,进而形成独特的大千青绿山水。在此幅画作中,大千先生也提到“用没骨法”,惟一不同的是没有沿用李家青绿山水中再行勾勒而显得愈发工整细密的绘制手法,但其青绿山水的风貌还是显著而突出的。
6 拟米家云雨图 镜心 设色纸本
此图题记:“拟米家云雨图”。即拟米芾和米友仁,其画山水烟云深潤,好以湿笔勾皴點染,在当时是种大胆的突破。大千先生虽只提及“米家”,其实在画中仍融入了大千最为追崇的石涛。石涛即有与此幅极为相近的一幀作品,只是画中没有题记,从风格上看也应是对米家画作的摹临。此幅作品是对照石涛畫作的临摹,还是以米家《云雨图》原本为对照,現已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幅画作中坡岸及苇草是大千先生以石涛笔意配置、增补的。
7 枫林之下独徘徊 镜心
款识:枫林之下独徘徊。大千居士。 钤印:张季、大千
大千所画红叶枫树,在其一生,尤其是中、早年的大量山水画作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大千作设色山水,大多只以极淡雅的赭石、花青、石绿着以薄色。如果再施以对山石、崖壁的大面积的墨色皴点,画色难免素雅有余而明快灵秀不足。在这样的气氛下,大千常常加上一株红艳、挺俊的小株枫树,整幅画面瞬间冲溢出一股生机与灵动,还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和情趣。红叶枫树往往在大千的山水画作中显现着画龙点睛般的神奇作用与功效。此幅作品以大株红叶枫树为主题,这在大千的山水画中是很少出现的。
8 秋到泉流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秋到泉流瘦,山深树影肥。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在大千先生一生绘制的山水作品中,为数众多的是那些以名山大川、奇峰胜景、峡江幽谷、叠峦飞瀑以及野逸山居为题材的恢宏画作。如此幅般平展、开阔、寂寥、静逸,卻内容丰富、刻画细腻的江南水景,在其原本稀少的以水乡为题材的画作中,突显一枝独秀且尤为难得。整幅画面中,水景广阔、屋舍错落,却不见一船、一人;树木葱郁、云淡天高,却只有三五只归去的飞雁。先生刻意省略了最喜用、也最擅长的点景人物和泊船、帆影,这在先生的山水画作中是不多见的。其精雕细琢般刻画并营造出的别样而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恬静,是来源於画家的真实感受和超越於现实的真情创造。
9 探雪寻梅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探雪寻梅图。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明知壮则老
雪景,在大千的山水画作中出现,应该说是很少的。画得少,却画得如此精彩和娴熟,让人们了解到大千先生绘画素养的全面与画技的精深广博。近人画雪景,大多在景致完成后施以素色,甚至喷点而成。大千先生此作完全以对景物的描绘自然烘托出冬寒之际的白雪皑皑、天地一色,这种技法是山水画中最难掌握的绘画功力与技巧。其难度在于既要内容丰富,又要整体统一、和谐。
10 春 景 四屏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11 四季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一)百劫归来气未输,又从黄澥梦天都,鼠肝虫臂人间世,收拾余生入画图。大千居士张爰。(二)文笔生花近人游,黄山春多谓已枯,萎不复知其所予,接山綕从始信峰。大千居士爰。(三)谁将活火此中然,争道轩皇浴后仙,我恐尘根都涤尽,看花未了世间缘。内江大千张爰。(四)遥天突兀耸双峰,云气冲门午不镕,可惜少陵看得未,并刀祗解剪吴淞。庚辰夏孟,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
《四季山水》作于1940年,是大千盛年以古人笔墨印以真景的佳作,四屏构图各异,以董巨长披麻皴为主,参以元人折带皴法,并以小青绿法设色,用笔秀润,设色鲜雅,通卷行云流水,从容自得,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视觉享受。画中题诗亦是大千一绝,大千作诗不拘律格,信手拈来。
12 归途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13 登涉佳境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许椽好游山水,为体便登涉。人许非徒具有胜情,实得济胜之景也。剑辰仁兄请正,庚辰嘉平月,弟爰。钤印:蜀客(朱文)、张爰(白文)
14 山水 手卷
15 曹能始游山记山水卷 手卷 1940年作
题识:曹能始游山记云:中桥非一,此又称一桥受水,一水自一洞来,有黑白之分,若挟而舞,若挟而赴,势不相下。过桥招狎,久之乃济。有石状如牛心,受水所激而成,有前者白水后也。庚辰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好梦(朱文)、西蜀张爰(白文)、张大千(白文)、大千唯印大年(朱文)
引首:三千大千境界。大千先生写曹能始游山记山水卷五十年。应在六十三年后,癸未敬署。余姚后学堪白吴平。钤印:吴平(白文)、堪白(朱文)
吴平题跋:大千先生示署庚辰二月,则为西元一九四○年,民国二十九年,盖当先生四十二岁,是年亦先生方前赴敦煌,旋因其二兄善孖逝世,复仓促返渝,则是卷或成于往返之前也。予既署引首,再考其岁次如此。九十二年癸未九月,堪白再识。钤印:吴平(白文)、堪白(朱文)
王北岳题跋:大千先生作画,前期以学石涛、八大为主。一九三六年前,曾三上黄山,并关注黄山画派,吸取浙江、梅瞿山、查二瞻、萧尺木、程穆倩、孙疏林等之长,而揉入石涛、八大画法中,用笔瘦劲,意境清逸,一种幽寂深邃之气,正是山水画中之高深境界。此册所绘既在民廿九年,则显然系受黄山画派影响后之作品。至先生晚年侨居海外,创倾墨泼彩之法,使画面苍浑沉厚而自然天成,为中国画开一新境。观者于此正可窥见其茹古出新,开创来叶之精神,此亦大千之所以成大千者也。岁次癸未九月下浣,后学王北岳拜识。钤印:王(白文)
周澄题跋:中国山水画绘世幛长幅虽难,而写长卷尤难,盖手卷布局不同于立轴及横幅,当卷摊开,每一段有一段之景,而通幅之结体又须气贯景连,虚实掩映,远近逶迤无所不用,方见作者匠心独运,情境交融。大千先生此卷写曹能始游山记,应为早年之作,笔墨精到,画中每见笔断还连,墨染渍湿之处,而生熟交织,巧拙互用,一派荒率天真之趣,整卷一气呵成,章法井然,颇为可观。癸未初冬,于居山堂,后学蒪波周澄拜识。钤印:周澄(白文)、蒪波(朱文)
此幅山水长卷,作于1940年。画卷以游览的顺序开始,坡石丛树先做铺垫,继而峰峦迭宕,高潮迭起,幽谷奇峰,连绵不断,气势雄伟,时而江平如练,孤舟独钓,岸上茅屋数椽,草木掩映,炊烟人家;时而密林丘壑,烟云氤氲,恍如仙境。最后画卷在远山丛林处结束,引人遐思,意犹未尽。画中所绘溪岸苍松,造型挺拔,笔健墨丰;山岩兀立,结体雄壮,皴擦点染有度;松下执杖男子,则纯以淡墨勾勒。整幅作品造景中规中矩,笔墨讲究法度。
16 仿王叔明秋山萧寺 立轴 纸本 1940年作
题识:王叔明秋山萧寺。振羽斋中写奉若飞老长兄教正。张大千爰,时庚辰十月十九日也。钤印:大千(朱文)、平生中表最情亲(朱文)、禅榻生凉碧树秋(朱文)
此幅《仿王叔明秋山萧寺》创作于1940年,正值画家血战古人绘画,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自己的笔墨技法。观画中款识“王叔明秋山萧寺”可知,大千于构思中参以元季四家王蒙之“牛毛皴”,更在画作中借鉴《秋山萧寺》原作,并参以石涛的点苔法。大千中年以前用力最甚的石涛血脉则跃然纸端,攫各家精髓,又不掩己貌,彰显出大千吞古化今的高妙能力。
17 新安江一曲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十里危难五里湾,撩人四面列烟鬟。引舟漫怪长年懒,却得推蓬看好山。新安江一曲,以山樵《林泉清集》图淡设色法写之。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大风堂、三千大千
黄鹤山樵乃大千追习前贤画艺的对象之一。本幅题曰“以山樵《林泉清集》淡设色法写之”,若参照原图,非单取其笔墨设色,即使构图亦袭自刻画。但大千聪明处就是采长补短,得集大成之妙。原作有山无水,大千移《林泉清集》的山居密林为近景,配以新安江之水作背景,故山水兼容其中。山樵笔法绵密细致,而江面则大片留白,点缀远帆数张,紧密虚实的关系,在大千笔下取得均衡,令画面看来协调自然,其融合之功力可见一斑。画上无年款,以画风及画法字体推断,应为四十年代初期之作。
18 水阁清凉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水阁清凉午烁余,湖光潋溅雨晴初。持杆偶愛闲梧格,又被人呼作禿渌。庚辰八月,仿山樵笔戏题。大千居士爰,青城山中。
19 春山独坐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20 朝天驿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雅斵一潸然。朝天驿,买舟下利州作。庚辰冬日,写于成都。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画作于1940年,大千时居成都,画作为追忆自己昔日游嘉陵江时的情形。这个阶段大千的山水画渐渐脱离石涛的影响,已有走向董巨的倾向,且融入写生的体验,山水又多一番进境。此幅即为将古人笔墨与真实山水结合起来,章法新奇,通过高耸的巨岩和盘曲的水道呈现出峡江的地理特征。图中巨岩屹立,奇树俯仰,溪水回转,山顶和山下均有茅屋,景物构成甚为奇特,尤其是前景一艘船上竟有11人之多,这在大千山水画较为罕见,也给静穆的山水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感。画法上,用笔纵横挥洒,中锋、侧锋交相运用,披麻、斧劈、折带皴融合一起,既表现出山石怪异的物理结构,又不失峡江磅礴的气势;设色用赭色和少许花青,显得清净高雅。整幅构景简括巧妙,造型奇异生动,笔墨清新自然,意境清丽苍茫,为大千仿古出新的山水佳作。
21 杜甫诗意图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庚辰秋日,写老杜句于青城山中。大千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22 巫峡清秋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庚辰夏孟,为听泉写巫峡清秋图并题。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23 春江钓丝 设色纸本
款识:春秧漫漫出初齐,鸡犬遥闻路却迷,但见山前出流水,那知不是武陵溪。写荆公句,子厚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三千大千(白)
24 高山访友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25 山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曹能始游峨嵋记云:山中桥非一,此可称桥,一桥受一水,一水自一洞来,有黑白之分,若挟为舞,若转而赴,势不相下。过桥招狎,久之乃济。有石状如牛心,受水所激而成,有前后牛心,守前者白水,后者黑水也。谓之符文,水山志称双桥,相传左桥建自轩辕游胜峰时,水从黑龙潭绕,白水者而来。石桥自古至今,几经举废,水从几老洞绕洪椿坪,黑水者而来。庚辰二月,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26 双桥清音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曹能始游峨嵋记云:山中桥非一,此可称桥,一桥受一水,一水自一洞来,有黑白之分,若挟为舞,若转而赴,势不相下。过桥招狎,久之乃济。有石状如牛心,受水所激而成,有前后牛心,守前者白水,后者黑水也。谓之符文,水山志称双城桥,相传石桥建自轩辕游胜峰时,水从黑龙潭绕,白水者而来。石桥自古至今,几经举废,水从几老洞绕洪椿坪,黑水者而来。双桥清音。庚辰二月,张爰。
27 西秦第一关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此从七盘关北上,初入秦界,路极陡峻,境亦幽邃,昔称牢固关,为秦之咽喉,今更名西秦第一关也。庚辰春日写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爰
《西秦第一关》,明显吸收了北宋郭熙《幽谷图》的笔法,险峻的山石,岩间的树丛,石罅中泻出的清泉,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把西秦第一关的幽美而险峻描绘得出神入化,堪称张大千的精美杰作。
28 嘉陵胜境 设色纸本
29 春水归帆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30 明月峡 1939年作
31 嘉陵江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想,龙门思礼佛,椎鬬一怆然。嘉陵江明月峡极险峻,其上为朝天栈,蜀江之有峡自此始。敬斋先生属正,写此请正。雍、梁要道,先生数经之地,视此有一二笔入前否?庚辰春仲,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朱)、大千居士(白)
题跋:此张大千所写嘉陵江图。庚辰,大千年四十一岁,时正寓青城山也。戊辰(1988年)春仲,稚柳题,时年七十有九。钤印:稚柳(朱)、壮暮(白)
《嘉陵江图轴》是大千庚辰春(1940年)在青城山应敬斋所嘱而作。这一年是大千以成熟的艺术风貌正式迈向世界艺坛的开端。40年以后的创作虽然还有石涛的气息,更多的是自家面貌。此图比石涛《江天山色图》更加豪放和大气,在浑厚沉稳的内涵中更增添了秀逸灵动,造境的幽深转折、树木的勾皴点染、人物的形态描绘,手法更为丰富多变。此图于半生半熟的宣纸上,用松茸的笔触,写出峡江的险峻山势。巨岩屹立,奇树俯仰。尤其是栈道及船上的人物,有26人之多,这在大千山水中是罕见的,也给静穆的大山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感。溪水迥婉呈曲线流淌,山中深处几幢茅屋让人浮想连篇。图中大千用笔纵横挥洒,中锋、侧锋交相运用,披麻、斧劈、折带、卷云皴融合一起,粗看气势磅礴,细看回味无穷。设色用赭色、花青二色,高雅而充满韵味。
32 嘉陵明月峡 1940年作
款识:峡势入朝天,江鱼荐馔鲜。盘空凿明月,驰想挟飞仙。青霭人家住,丹霄客梦悬。龙门思礼佛,椎断一怆然。从朝天驿买舟,经明月峡下利州作,蜀江之有峡自此始。庚辰春日,追旧游写此,张爰。素侄留念,时同在成都。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件《嘉陵明月峡》,画于1940年,是仿古阶段后期的作品,当时画家42岁,正在成都。他追忆自己游览嘉陵江时的情形,将写生与仿古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气势激昂的峡江胜景图。
图中左侧的石壁,整体呈现竖直上下的纹理,而对突出的两个石块,画家调整了笔调,按山石的姿态转换了用笔的方向,变成左下至右上方向的皴染,石块的轮廓以清晰的方笔勾勒,表现出坚硬的结构。他的笔法是古人的,而景物却从写生中得来,显示出独特面貌。此画的构图方式新奇,取景蜀江两山相夹的狭窄通道,右侧截取细长的一条状山壁,进行特写,高耸简括,布局新颖。与之相对,左侧山石刻画具体详细,有人物、树木、山间险路,景观丰富。画面设色清淡,水墨湿润,意境清丽苍茫,气势壮阔。
33 溪山闲棹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1)千峰压屋屯云气,一水迎门漾落花。谁见衣冠惊古样,渔郎来此捕鱼虾。庚辰秋日,写竹懒句,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2)撑宇仁兄方家正正之。同学弟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34 相赏有松石闲意 1940年作
35 听泉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听泉入山麓,访旧到松源。踪迹无知处,高枝一挂猿。庚辰秋日,仿大涤子笔,写于青城山中,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作仿石涛画风。画面右侧峭壁陡立,山石大斧劈皴写出,略施点苔,犹如刀削,笔墨爽利峻迈。崖间伸出数枝松树,松针茂密墨线勾勒,赭色晕染枝干,遒劲有力。山下一高士白描手法写出,身着宽袍,于平石之上临泉而坐,面部秀润,凝神听泉。远处山石用石绿、赭色渲染而出,笔简墨淡,山泉从山涧流下,具有较强空间感。画面前方水草丛生,山石用湿笔写出,雾气朦胧,水面如镜。画面构图截取峭壁景色,不拘陈法,布局新奇,近景、中景、前景层次清晰。作品笔法丰富,墨色干湿并用。
36 清湘笔意 设色绢本 1940年作
题识: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拟清湘老人,庚辰秋孟,写于青城,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件作品绘于1940年,张大千因抗战已避居四川青城山。虽是临石涛之作,但也极为精彩。构图极其简单,前景中的芦苇水草和小溪将画面分为左右两段,中景两位垂钓归家的渔夫,远景则水、岸茫茫。笔墨技法变化多端,配合着远中近处的山石及茅屋和赭色的全面运用,加以设色的点缀,极尽变化之能事,体现出张大千过人的绘画技巧和综合功力。
37 渔父图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38 溪艇垂钓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庚辰秋日,歌乐山走访涵初先生写此博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该幅作于1940年,时年张大千42岁。从题识中可知,此时张大千走访了重庆沙坪坝区的歌乐山,并且幸会了李涵初先生。此年张大千正拟去敦煌,在前往甘肃麦积山的途中,得知兄长张善孖不幸在歌乐山去世,遂仓促返渝,中断了敦煌之行。1941年,张大千再赴敦煌。在敦煌期间,得到时任河南洛阳政府主席的李涵初多方帮助,二者深厚的友谊正是1940年在歌乐山相遇而建立的。此幅《溪艇垂钓图》,作平远构图。近景淡墨皴擦出山石,并附有几株矮松。中景一居士泛舟湖上,悠然垂钓。远景淡染水渚远山。整幅画作纯朴自然、平淡天真,值得玩味。
39 秋山载酒 镜心 1940年作
款识:秋山载酒,秋水无边。扁舟容与,寻我诗仙。庚辰秋日,张大千爰。钤印:张季、大千
《秋山载酒》不仅体现了大千仿古时期作品之风,也反映了大千文人画意的审美情趣。作品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前景山石粗线勾斫,浓墨点苔,密密麻麻,墨气淋漓。远山细笔勾勒轮廓,湿笔以淡墨皴擦融和,表现出山峦阴阳向背、高地远近。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极尽变化。淡赭敷山,花青着山头松林,幽幽然层林浸染。运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构图新奇,局部特写,人舟突出,舟中友人把酒交谈,诗意盎然。画中山水,可观、可游、可居,一种潇洒的出尘之念油然而生。
40 山色映孤村 纸本设色 1940年作
41 湖山拥翠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42 春水待鱼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浪上春云夹浪飞,溪头春水鮆鱼肥。闲人只是闲无事,日出船来月出归。庚辰六月,青城山中作。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四十一岁所作之青绿山水,其时正深究石涛时间,此作用明人青绿之法,作石涛豀岸树石,是其中年细笔之典型面具,可作为此时期用心作品之标准。
43 仿北苑夏山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高山深壑,然后见山见水,此语和老画师所梦,见今人学作画,不知向者山水要领,取高深程工笔画,可谓磨钱作镜也。庚辰腊月,仿北苑夏山图,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44 青绿山水 1940年作
45 春山远眺 设色纸本 1941年作(897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自爱南坡笋蕨鲜,一春仍贮买花钱。琴翁酒伴如相闻,只在疏林秀石边。辛巳春日,写李竹懒句,似松岭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时将西出嘉峪,展佛敦煌,信装弄笔,愧未能工,幸谅幸谅。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春山远眺》是张大千1941年所作的一幅山水佳构,绘高士隔山观水,颇有意蕴。此画全幅的山石皴法和直树,特别是中景延展到远处的树木和苔点、以及茅屋村舍等,是以石溪的笔法为主,而近景腾云驾雾的点景高士及悬崖上的古松,画法却都是石涛的影子,其造型与结构,则又受到张风的影响。全画设色青绿,表现大千先生在三、四十岁时,综合各家风格以及写生所开创出个人的面目,显示他对装饰色彩的高度兴趣。张大千善於师古人也善於师造化,其山水作品无论仿古人笔意还是自家手法,都能传递出一种“生气”,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正是张大千山水画的“真髓。”
46 黄山紫云庵 设色纸本(268.8万,2012年5月北京保利)
题识:浣尽缁尘入紫云,万年沉绿染衣裙。木莲花落灵根在,时有幽香习习闻。黄山紫云庵在汤泉上,山门有木莲一株,西方产也。予两度来游,皆不值花时,为可恨耳。爰。钤印:大千(朱文)、张爰(白文)
47 黄山胜境 镜片设色纸本
《黄山紫云庵》,笔墨清润,笔力雄健,讲究法度,追求意境。既有酣畅淋漓、内涵深厚的传统人文意蕴,又有雄奇瑰丽、清新俊逸的写真精神。整幅作品清新雅丽,岩涌飞流,翠竹拂风,简笔勾勒出的人物有如神来之笔。紫云庵又名茅篷庵,位于黄山紫石峰麓,后依紫云岩,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当时香火较为鼎盛的场所之一,门口植有木莲古木。张大千曾两度来游,皆不值花时,遗憾之余,却在此幅画中让木莲盛开,让人观之不由会心一笑,清趣油然而生。
48 秋溪涤尘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谁将丹汞此中然,争说轩皇浴后仙。我恐尘根都涤尽,者花来了世间缘。凡温泉皆作琉璜,余怀黄山汤泉浴之朱砂,香气隔月不散。大千作。钤印:内江张爰(朱文)
49 独对东风 设色纸本
50 山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51 岸边闲坐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东风又送酴醿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沉醉月朦胧,觉花气、满襟犹润。仿卢鸿乙草堂图笔法写此,并书宋人钟过《步蟾宫》词,漫作于大风堂中,蜀人张大千爰。钤印:蜀郡张爰、大千豪发、大风堂、两到黄山绝顶人
在大千的山水画或高士图中,此幅在构图、笔法及意境的营造上均面貌独具。此图写宋人钟过《步蟾宫》的词意,描写古人春游的场景,这种回首岁月时的刹那间惆怅,以及面对山水时的悠闲情致,或者与大千的心境是一致的。画中布局大开大合,近景处奇形怪状的山石排列成一种罕见的环状结构,露出一角水面,水面波光粼粼,泛起浪花。左下侧高士盘腿端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面朝湖水,似在幽思;后面童子站立执葫芦,只见背影。远处水面开阔,水岸上杂草丛生。景致清幽,人物生动,颇为契合钟过词意。笔法上较为谨细,大千言“仿卢鸿乙草堂图笔法写此”,卢鸿乙为唐玄宗时期的谏议大夫,因不愿做官,在河南登封的卢崖瀑布隐居、讲学,此处后被称为“草堂”。王蒙和项圣谟均曾以《草堂图》为蓝本作画。吴湖帆曾在画论中言:“项圣谟一生得力于卢鸿乙《草堂图》,树石点画,无不逼真,前人云与宋人血战者,实不知与唐人血战也,见《草堂图》者自知之。”可知《草堂图》的地位。大千之山水受王蒙影响甚深,此图中严谨而富于变化的结构,准确的造型,精谨细致的笔法,以及画中流露出的高雅气韵和明净清和的意境,均可见到这种影响,又在各方面自出机杼,实乃大千师古又创新的山水画佳构。
52 载舟观园图 立轴纸本
款识:蜀人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私印、阿爰、大风堂、大千豪发
此作画面天真雅致,简洁内敛,笔简墨淡,功力老辣。画中野鸭安详静卧,岩石植被稀疏,比八大的原作少了些愤世嫉俗,多了些柔美渊穆,胜在恬静自然,一任天机的意境,符合长大千一贯的细腻做派,同时对精神把握到位,不失八大深意,可谓意味隽永,实为张大千精彩之作。
53 江上觅句 设色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