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59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26)

2016-12-29 11:24:31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938-1941年、1943-1948年,张大千为避战乱,率家人门生长年累月借居青城第一峰上的上清宫,寻幽探胜,游山写生,所作峨嵋山水不知凡几,“酌风云之奇幻,玩草木之英华”,潜心绘事,作品逾千幅之多,是创作的高峰时期,平生许多重要作品,如《青城山十景》、《老人村》、《味江风帆图》、《仿王蒙雅宜山斋图》、《江堤晚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1944年,值战事方酣,敌军日以继夜地在蜀中轰炸。大千感慨生命的无常,赋诗以为志,希望藉由伟大的佛乘洗涤心灵,在方外寻求净土,足见当时氛围的沉闷。

1 深壑寻幽 设色绢本 1942年作

  款识:此幅起于辛巳除夕,成于壬午元日。一画之成,遂历两岁,比之古人五日一水,十日一石,一何迟也。书博友老长兄一笑。大千弟,同客湟中。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图山势耸峻,山脚云气漫掩,极具深远和高莽之态,且在两山之间又开几重天,深幽润泽,远山之巅一飞瀑直落九霄,画面多北宋之法而少南宋之迹。大千自云此画之成“历两岁”,足见是他精心之作。

 

2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1945年作

3 仿古山水册 册页 (六开) 设色纸本 1940--1943年作

  款识:(1)癸未六月,大千爰。(2)庚辰春日,以北苑法写之。大千居士爰。(3)辛巳六月,大千居士爰。(4)壬午九月,写于青城山中,爰。(5)壬午二月,大千爰。(6)庚辰八月,仿大涤老人笔。钤印:张爰印(白)、张爰(朱)、大千居士(朱)、张爰(白)、大千(朱)

4 黄山赏松 立轴 1943年作

  题识: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鏁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屐,尘蜡苔痕梦里情。承霖仁兄法家正之。癸未七月,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5 拟石溪山水 立轴 1943年作

  款识:扁舟溪上独悠然,板屋苍茫起暮烟。自有秋光供啸傲,买山不用杖头钱。癸未人日,仿石溪上人笔于敦煌石室。蜀郡张爰。钤印:张大千书画之印、

6 云林小景 水墨纸本

  款识:此渐江上人仿子久一路,与平日所写云林小景固不相伴也。大千居士临,并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7 山水 水墨纸本 1943年作

8 氓江泛舟图 设色纸本 癸未(1943年)作

  题识:四山螺黛寒,春霭迎清晓。千里阖蒙溟,芙蓉粲云沼。列斾青树滋,激泉入深窈。拟泛岷江船,烟波归梦绕。癸未二月,似潄岚仁兄方家正之,蜀人张爰大千,时在敦煌。钤印:张爰之印

9 秋风旧痕图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唤起朱颜酒一尊,临山临水烹犹温,朝红暮叶春来路,纵老秋风识旧痕。癸未六月,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10 峡江行舟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1 江波接海崖 立轴 纸本

  题识:林阴黝黑石离奇,浩荡江波接海崖。可是夜来明月下,绿萝洞口泊舟时。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风堂

12 烟雨归隐图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癸未春日,似时老长兄法教,张爰。钤印:大千无恙(白)

  此幅作品是张大千1943年敦煌之后盛年成熟期的作品。这时期的作品一改敦煌以前较注重明、清画家的样式,敦煌以后偕敦煌壁画高古之笔意,样式更趋多样,作品大多直追唐、宋、元。这幅作品正是参入宋代大家米芾米家山水笔意的静逸超脱,空灵跃然纸上,一气呵成。

13 金碧山水 立轴 纸本 1939年作

14 抱琴观云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15 闲吟策杖倚天风 金碧 1943年作

  款识:闲吟策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年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遣暑青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蜀客、大风堂

  《闲吟策杖图》是一件金碧青绿山水,作于1943年。张氏言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让人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闲吟策杖图》是融金碧山水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这是一种独创。

16 山 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1)落拓湖湘载酒行,春如短梦花无语,潮勇寒光月有声,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拈吾家船山句,作画于吴中纲师园,蜀人张大千,爰。(2)晓迎幽翠树如盖,草拂苍条挹清霭。远峰眉黛翦双眸,一曲飞泉动爽簌。岁癸未之夏六月二十有一日,大千居士再题。钤印:大千、大千居士、阿爰

17 闲吟策杖倚天风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8 灌口玉垒山一角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凝碧丛丛接九阁,染花乔木识灵根。登山高思如云暖,浅笑虚堂梦里痕。写灌口玉垒山一角,似济如仁兄法家正之,时癸未十月朔,张大千爰,于大风堂下。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19 金陵周处台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20 溪山访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世嚣都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泠泠三迭响,恻恻五珠轻;堪笑秋风客,金丹尚未成。癸未人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信(白文)、大千(朱文)、张爰私印(朱文)、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朱文)

21 黄山云泉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多秋风履,尘蜡苔尘痕梦里情。癸未十二月,写黄山云泉,似永晖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朱)、大千大利(白)

22 黄山朱砂泉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谁将活火此中然,争道轩皇浴后仙。我恐尘根都涤尽,看花未了世间缘。癸未十二月既望,写黄山朱砂泉,似焕文仁兄法家正之,蜀郡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大千(白)、蜀客(朱)、大千豪发(朱)

23 仿董其昌山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晓飞云脚起天末,湖山秋色旧游踪。癸未八月,擬董玄宰法。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横幅是大千癸未(1943)所作,拟仿明代董其昌笔意。此卷画面视野开阔,层次分明,特变是近处的峰峦丘壑有鼓荡生风的气势,细审则可以看出师法传统技法,着力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确有董其昌儒雅高古,风流蕴藉的气象。

24 仿刘松年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闻吟单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平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逭暑金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父

25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26 绿波春远 手卷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绿波春远图。滨莽道兄属。癸未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迟秋簃、人间乞食

  引首:绿波春远。窅公将写是图以寄其绵邈之思,髯过谂沧浪一舸舸中人,为揭四字归之。同在镏江,易忠箓。钤印:隔华人远天涯近、沧浪散人

  题跋:(1)林思进:(文略)滨莽贤兄属题。绿波春远图赋请正指。壬午(1942年)秋,清寂翁思进。钤印:清家翁(2)庞石帚:(文略)《摸鱼子》。为滨莽词家题绿波春远图,癸未(1943年)秋暮后。钤印:石帚(3)谢无量:(文略)甲申(1944年)九秋,无量为滨莽先生题。(4)仲玙:(文略)此季丰往岁见和题绿波春远图之作,甲申(1944年)小暑,滨莽先生属补书上卷,时季丰仍在渝州也。仲玙。(5)程千帆:(文略)滨莽属题。甲申(1944年)春,会昌,客成都。钤印:程 (6)刘道龢:(文略)《迈陂塘》。甲申(1944年)三月,奉题滨莽先生绿波春远,捶时感逝,不尽恻怆以谓山岳,闲然江湖潜沸世之风荡波沦察落不耦者,宁独一徐琅耶。偶写小词,助公叹欢。道龢,晨风阁题记。钤印:君道、江上散人 (7)高文:(文略)滨莽先生属题绿波春远图,展卷群公皆有作。午节前二日饮,君惠兄宅,醉后漫书二十八字,亦不自支其所云也。高文。钤印:石斋 (8)殷孟伦:(文略)甲申仲夏,殷孟伦。(9)沈祖棻:(文略)甲申(1944年)春,祖棻倚声。钤印:祖棻 (10)向迪琮:(文略)丙戌(1946年)中秋前一日,向迪琮。钤印:向迪琮仲坚父、玄宴室主小玺 (11)易忠篆(文略)

27 黄山胜境 册页(十二开)设色纸本

  款识:(1)桐君山。(2)此出七里三龙到严州境也。爰。(3)朝鲜金刚山大似我国黄山。(4)剑门。癸末大腊,写为谷兄法教。大千弟爰。(5)黄山后澥松谷有此幽邃。(6)黄山光明顶。瞿山子屡写之,此用清湘法。(7)鲫鱼背三面而皆空,令人不敢左右视,少不慎则堕万下矣。今则围以铁槛,不为级,徜徉而周,无复临深之叹。(8)方壶道人墨戏。爰拟。(9)子凌钓台。其西则皋为痛哭处也,或以为似豆闿。爰。(10)新安江一角。仿黄鹤山人笔。(11)略及元人墨法。爰。(12)黄山浮丘峰。钤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季、张爰、大千豪发、大千、蜀客、大千长寿

  此册十二开,为张大千1943年赠于友人谷兄的,分别描绘黄山光明顶、鲫鱼背、澥松谷、浮丘峰,新安江,富春山子陵钓台,桐君山,四川剑门,朝鲜金刚山等处,都为大千二三十年代游历过的地方。这一时期是其师古、师自然的创作阶段,从此册页之中可知大千对于古法精髓领悟之深厚。此册描绘黄山景色最多,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张大千曾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大千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28 青城金鞭崖 镜心 设色纸本 四十年代作

  题识:青城前山幽邃,后山雄伟,故与他山不同。此写金鞭崖天仓峰,直当与峨眉争胜。大千居士,爰。钤印:蜀郡张爰章、青城客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林木青翠,四时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金鞭崖是青城后山的主要景点,岩石呈赭色,一凹处有三石校排列,相传为赵公元帅藏金鞭处。

  1938-1941年、1943-1948年,张大千为避战乱,率家人门生长年累月借居青城第一峰上的上清宫,寻幽探胜,游山写生,“酌风云之奇幻,玩草木之英华”,潜心绘事,作品逾千幅之多,是创作的高峰时期,平生许多重要作品,如《青城山十景》、《老人村》、《味江风帆图》、《仿王蒙雅宜山斋图》、《江堤晚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幅《青城山金鞭崖》应当是四十年代张大千敦煌归来之后所作,淡赭色恰好表现金鞭崖岩石色调;群峰耸峙,壁立千仞,十分写实。仍是石疗一路的笔法,但浑厚苍润、清新洒脱已是自家性情。所用为清代旧纸,纸墨相映,古色昂然。

 

29 山 水 镜心 纸本 1943年作

30 蜀中山色 立轴 1944年作

31 河西之游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1)凉洲城南莲花山善应寺,境绝幽邃,高崖悬瀑,梵宇出云,南中诸胜或且不逮,况此边徼耶?予游河西,两止其地,晨阿夕瞻眺,良豁美襟。爰用山樵法写此,以代游记。癸未秋日,大千张爰。(2)己丑六月,笙波仁兄携过在山楼,回首河西之游,恍如隔世矣。大千张爰,同客香岛。钤印:张爰、大千、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1941年中,大千前往敦煌,凉州为必经之地。此处不仅风土景致与中原大异其趣,更蕴含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对于走遍大山大水的大千而言不啻为一次崭新的体验,势必要以其巧妙画艺将之纪录而下,此件《河西之游》便应运而生。对大千而言,当他在二十一岁那年于上海书画收藏名家狄平子处首次见到王蒙真迹,便被这位代名家描绘高耸绵延的群山峻岭所展现出来的气韵给深深吸引,自此数十年临摹不倦,更曾自谓:“胸中有王蒙”,尤到壮岁中年,更可说是尽得真髓。

  本幅大千以细腻笔触描绘河西走廊独具一格的地形样貌,崇山峻岭中错落几幢雄伟建筑,益显地势之高;险峰之中夹着一道白瀑笔直流泄而下,直与绕树云霭相接,一名高士在童仆随侍下,独坐岩间欣赏如此自然壮景,虽云采王蒙笔法,然细观画中千丝万缕般的细密用笔,无一不精炼力透,而醒目的松针与浑圆的苔点,在略施赭红的山石切面衬托下,益发明亮;而以高士为界,刻意上密下松的笔墨运用,更使得一片开阔潇洒之情跃然纸上,诚为大千山水画艺自成面目的重要代表。

32 深山幽居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世嚣都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冷冷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风客,金丹尚未成。癸未八月,似斯年道兄法教,大千弟爰。钤印:张季、蜀客

33 溪山无尽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稍爱子云气奇古,近知臣甫语惊人。凭谁说与佳山水,退墨苍茫乱笔真。癸未大腊,写似清光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34 仿石溪上人笔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35 拟石溪道人笔意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题识:世嚣都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冷冷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风客,金丹尚未成。癸未春日莫高窟,拟石溪道人笔,梅寿仁兄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此件为张大千仿清初四僧髡残的作品。张大千在继承髡残苍浑茂密、意境幽深的基础上,用笔秀润,足见其才华横溢。这件作品描绘了山峦之间,隐士于草庐间促膝而谈的景象。作品中,山石纵向呈“S”走向,虚实结合,气韵生动,笔法浑厚,多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滞,秃笔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点苔,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山间树木勾点晕染而出,苍劲有力。溪水从山涧流下,雾气氤氲。山下水草皆用短线描绘,茂密苍润,近处数座茅屋临溪而立,意境幽深。整件作品空间丰富,近处的树木与纵深远山共同营造出诗意的山水空间。

 

36 罗浮黄龙峒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大壑藏舟计未酬,增江南去浪悠悠。天华劫尽空惆怅,不见黄龙峒口游。罗浮黄龙峒,盖南汉天华宫故处也.甲申正月,用二石法写于成都桂王桥借居。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黄龙洞原名为金砂洞。南汉主刘岩曾梦神人指点曰:“罗浮之西,有两峰相叠,一水对流,可以为宫。”遂派人寻访,果然找到并建天华宫。又梦黄龙起于宫中,故改名黄龙洞。位于惠州境内的罗浮山黄龙洞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的所在地。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

  此作以罗浮山黄龙洞为画题,构图饱满缜密,重在营造一种山重水复的整体景观,而非独立、突兀的山峦,章法乱中有序。山峦呈多角度倾斜,构成多个几何形状,有的甚至形成90度角,这种块面、形体的组合与穿插极尽构成之美感,显示出复杂多变的地形特征。画法则以勾勒、斧劈皴和色点点苔为主,近景的树干和山峦均施以淡赭色,远景山峦之中的树木则施以水墨与花青。整幅在回环缠绕的格局和冷暖对比中塑造出一个具有奇异地形的山水景观,笔法有王蒙笔意,意境则幽淡寂寥,流露着一种面对逝去历史的惆怅。其题诗借南汉刘氏摄于赵宋声威,于罗浮山凿洞建舰,欲谋狡兔三窟却黔驴技穷故事,既愤慨于在日寇铁蹄下的旧京所受的遭遇,又暗暗庆幸能辗转至此。以故所作多所辗转起伏,为吐露心曲之用,自不可一指。

37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甲申立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出自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被北宋以后禅家借为表现禅的一种境界。禅家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为第一境,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第二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第三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进入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中,其重要体现就是“人”与“境”冥然合契了,“人”丢失在“境”中,“人”没有了意识,没有了占有的欲望,追求的念头,这就是意念的“空”。但“空”不是死寂,而是“水流花开”,一切自在兴现的境界,一切都是自由自在。

  细观此件作品,不难度感受到其中充满大自然气息和生命力,布局奇巧神妙,气度隽永,魅力无穷,具有“望其气尔弥、品其理而精”的艺术品味。大千曾遍游名山大川,搜集创作素材,开拓艺术境界。多年来他通过对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在技法上追求内在与自然的契合性与关联性,并力求创建独立的法则与规律;画意上则追求超逸及洁灵的境界。

38 青城南望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1)青城天仓峰南望寨门味江之图。仿董源笔法为之,时甲申六月既望,同儿辈游归并记,弘丘爰。(2)昔居青城三载,未尝一揽寨门诸胜,顷从縇煌还居上清,彭君袭明力怂恿之,始获一游。断岸裁云,颓峰碍日,秀拔雄奇,咍莫测,隔江山色绵亘自鹿头、熊耳,断堑连冈,起伏变灭,味江缭绕其下,南望目断,不知其极,山川沃壤,襟带形胜,青城名区,殆无过此。烟霞抗志,林薮栖心,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念烟火事未毕,时复作人间想,山川能说,悚愧何辞?染素抽豪,聊寄永思。钤印:张爱之印、大千、张大千

  《青城南望》作于1944年,五尺宏幅,气势恢阔,是四十年代中期张大千最重要的山水巨构之一,显示出盛年大千无可匹敌的笔墨驾驭能力。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乃道教名山,其景清幽,四面诸峰环绕,状若城廓,中间山谷、盆地多高大乔木遮蔽,宫观亭阁则掩映在浓荫翠盖之中。1943年末,张大千自敦煌返回四川,还居青城上清宫,翌年六月初,遂携儿辈畅游青城,本幅作于此行归后。

  全作竖幅构图,画中近景,双坡对峙:中间一条小径通向画外,一曳杖高士与童子迎面露出半身,正沿坡而上。左侧坡崖边缘,山路崎岖,坡石上树木劲挺,由此将画面引向中景绵延莽莽的丛林,林间云雾缭绕,山居时隐时现,林木稀疏处,一江潺湲而出,江左断崖耸拔,江右云山逶迤,层层推远,江水蜿蜒曲折,消失在远山陂陀间,彰显出青城的飘渺幽深。全画铺陈直达幅顶,山峦丛树由近及远,依次缩小,而终极于渺茫。画境之阔远幽深,使观者仿佛身临高处,极目远眺苍茫蒙茸的蜀中胜境。此作章法,表现出深远、高远兼具的深阔境界,可谓得江山之助,迥非常人所及。画中山峦叠嶂,尤其是远山部分,大致是用长披麻皴线条,渲染出苍苔浓密、草木华滋的笔墨效果,加之传统典雅的浅绛、花青设色,所达到的“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沉着而清润”之境,正是董源传派。而远景断崖和近景坡石线条的折转,无疑揉入了北宗笔法。中景的大片林木,则显见石涛血脉,可见画家的善学善化。青城山是影响大千一生山水画的重要名山之一,此幅《青城南望》可称为大千青城山水的奠基之作

39 携琴访友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40 武威山水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41 峨嵋华严顶 立轴 约1944年作

  题识:观心解脱叹无方,蹴踏层霄礼象王。撒手定知能接引,到头应共得清凉。覩光欲贱三生石,渡海勤求一苇杭。莫倚阎浮思净土,人间弹指有沧桑。此二十年前所写峨眉华严顶,诗亦同时所赋。时敌机方肆虐于蜀中也。甲辰(1964年)嘉平月,点染成之并记。大千居士爰,三巴之八德园中。钤印:张爰

  “峨嵋天下秀”是张大千所称的四川山水“天下四绝”的美景之一,其余“三绝”是巫峡天下奇、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华严顶是峨嵋山一座独立的山峰,奇突俊秀,峰形如塔,雄踞峨嵋山腰。清康熙年间扩建为寺,寺名也叫华严寺。“华严观云”是峨嵋山著名景色之一,此景在大千的融摄下,以浅绛山水出之,特别夺目耀眼。画面处理笔笔细腻精到,展现大千的笔墨功力,景致纵深辽阔,层次分明,呈现出磅礴的气势,而游移的流云增添了画面的逸气。

  张大千一生所作峨嵋山水不知凡几,此图是最富表现力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44年,值战事方酣,敌军日以继夜地在蜀中轰炸。大千感慨生命的无常,赋诗以为志,希望藉由伟大的佛乘洗涤心灵,在方外寻求净土,足见当时氛围的沉闷。尔后,大千移居海外,直到甲辰(1964)年十二月再加润色点染,成之于巴西八德园,笔法浑然天成,是难得一见的佳构。

42 幽林观瀑图 横幅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晓迎幽翠树如盖,暮拂苍条挹清霭。远山眉黛剪双眸,一曲飞泉动爽籁。甲申秋日,写似子移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43 仿李唐古木寒泉图 镜心 纸本 1944年作

44 青绿山水 纸本立轴 1944年作

45 远山帆影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2530万元,2013年6月北京九歌)

  款识: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奔舟吮吸江头过,家山处处画表情。甲申夏,爰。钤印:大千、张爰之印

  此幅《远山帆影》近景处,以平远之法勾画出江汀树使,细笔勾皱山石,再于岸石上勾出孤松之形态,犹如苍龙出柏,远景处峻拔危耸,通过大片的江水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中心。在抒写画家的本意中,铺陈出石涛用笔的点滴精华,使山川物色从逼真的实感中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笔情墨意。以淡墨写远景,使全景具有高瞻远瞩之势。远山均以牛毛皴、解索皴层层擦染,再施以破点、攒点等笔法点苔,表现一种青苔密集、岚气浑厚的景象。设色上则以青绿山水为主,笔调雄浑,倾向于职业图家精丽繁复之表现,线条精炼有力,交代清楚,绝无赢弱之病。同时在图面中融入了张大千游历大山大水时的生活体验,以自然实景之山水为描绘对象,也注重物理、物象的写实性传达,包括山石林木的质感、自然生态以及空间透视等表现。

46 山水四条屏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47 阿房宫赋 镜片

48 拟仇实父笔山水 手卷绢本设色 1944年作

49 峨嵋观瀑图 立轴 1944年作

50 携琴访友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