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60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27)

2016-12-30 16:13:14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血战古人、仿古乱真的超凡功力,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不朽传奇。张氏曾对友人论及临摹之意义:“学习绘画,临摹是必经的一个阶段。但临画如读书,如习碑帖,几曾有不读书而能文的,不习碑帖而善书者?所以临摹必须撷各家之长,参入自己的心得,最后要化古人为我有,才创造自我独立之风格!”这可视作大千习古至勤的夫子自道,更道出了其血战古人的真正目的所在。

1 游麦积山 1944年作 

  题识:微霜初欲落,细雨止还蒙;一水牲儿绿,千林柿子红。踏空礼诸佛,拔地起群龙;钟声朝昏静,无人说赞公。天水游麦积山作。甲申闰四月,写似梁年仁兄方家两正。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人间乞食、大风堂

  张大千于一九四零年九月拟去敦煌,十一月正欲从广元前往甘肃省的麦积山。但不幸接到二哥张善孖患痢疾再加上糖尿病逝世的消息,于是立即赶回奔丧。同年十二月,丧兄之痛未脱,其长子心亮因肺结核病逝于西安。悲恸至极,于是取消麦积山之行,又再上青城山隐居,闭门用功于诗书画,在优美的环境中,孕育出创作情怀。一九四一年,张大千再赴敦煌。他于一九四四年从敦煌归来,于兰州举行临摹敦煌壁画展。展毕离开兰州归蜀途中,经天水至麦积山一游。然后再到广元千佛崖,回成都完成敦煌之旅。途中经天水至麦积山一游,特作此画赠与刘梁年。

2 天水纪游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老杜秦州杂诗,山头南郭与胜迹隗嵩宫,予此幅正从南郭南门北望隗嵩城所得稿也。其地荒荒,一土城。予岂避暑所宜。意当时必林木蓊鬱,幽径森冷。甲申夏,偶忆去年天水之游漫为图此。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3 宝积龙泉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宝积寺前朝日红,杖藜来看老人峰。流连阿买知吾意,两坐泉声树色中。甲申嘉平,漫为知秋仁兄方家写此,即希正之。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边跋:张爰大千先生佳迹,满幅清气,胸肺为之一爽。识者宜宝之。丁亥夏初梅雨初夝,味闲草堂豆庐韩天衡鉴识。钤印:韩印(白文)、天衡(白文)、天衡鉴定(朱文)

  “宝积寺”是始建于唐南周广顺年间的千年古刹,位于江西萍乡。当地除唐寺、唐塔外还有韩愈撰写的唐碑,北宋黄庭坚曾游并书《宝积禅寺记》,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地。张大千曾携门人张煦明同游此地。所题七绝即为1934年作《宝积寺忆旧》,诗文中,张大千将自己与同游门人比作竹林七贤的阮籍与阮咸(即小阮)。

  十年之后,张大千再写此作,以明艳的青绿色,层层渲染,将山间的云气与山石的层次肌理描绘的淋漓尽致。题材虽同,诗文却由原来的“流连小阮知吾意”改为“流连阿买知吾意”,“阿买”为唐朝韩愈的子侄,此番改动显然是受到了敦煌一行影响,故对于唐风心摹手追。图用窄幅的形式,将原本只是位于高坡之上的宝积寺,与蜀地的山势结合起来,安置在高峻奇险的悬崖。右侧缓斜的平坡之上,张大千与门人化身为身穿白袍的韩愈与阿买,正席地而坐,远眺树木与竹林环绕的宝积寺,聆听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山间清音。飞瀑几经跌宕,又汇聚成蜿蜒的溪流,穿过林间小桥。山脚下又有两位策杖高士与抱琴的侍从正缓步而行。整幅画面,跌宕起伏,气象万千,格调亦高远古朴。

4 风磬云帆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甲申秋月,仿元人马文壁,写似宇宸仁兄方家正之,张爰。(2)风磬云帆。钤印:张爰、张大千、尽在不言中

5 拟弘仁山水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题识:子久云林力未殚,渐师高洁胜髡残。层台便似严陵濑,只觉尘埃误钓竿。渐江笔兼倪黄,故能于峬峭寓浑厚,后人但以迂翁法求之,剑去远矣。甲申夏,弘丘子。钤印:张爰之印、三千大千

6 阳朔兴乐道中小景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阳朔兴乐道中小景。写似仲光仁兄方家正之,甲申嘉平,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933年,35岁的张大千已声明远扬。这一年,喜好游山玩水的张大千到岭南的罗浮山、阳朔等地旅游,沿途写生,收获颇丰。时隔11年的1944年,大千根据记忆,画此“阳朔小景”赠予熊仲光先生。从画风来看,有清代个山僧意蕴;虽表现名胜风景,但画面充满了古典的闲情逸致,画中大笔触绘山峦,虚实结合形成岭南山水的特有景色;山间村庄那参差错落的房舍,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其中,令人心驰神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下,是崎岖的山路和荡舟江上的怡情;南国特有的风土人情,阳朔绮丽的风光,如一幅画卷在眼前浮现。山水之间,碧波荡漾中泛舟的宾主正在对话,意境悠闲恬適,展现的是一种“怡情適性,远离塵”的境界。古典筆墨,时代美景,这便是张大千笔下融汇古今的山水图式。

7 江峡风光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终有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富春一角,似仲麟仁兄法家正之。甲申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

8 秋山远游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题识:不辞幽径远,独步入东山。问路隔秋水,穿林渡竹关。大桥当野岸,高树折溪湾。遥见一峰起,多应住此间。甲申冬孟,明人东山访旧图,似子涛仁兄晒正,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豪发

9 金顶观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千重雪岭灵鹫,一片银涛护宝航,五岳归来恣坐卧,忽惊神秀在西方。仲贤宗兄峨眉游归,为写金顶观云图请正,时甲申夏五,大千弟张爰,同在成都。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大风堂(朱)、可以横绝峨眉巅(白)

10 观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1 松溪听瀑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2 策杖寻幽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遥落秋山无数重,横斜一径上高峰。闲行不识秋深远,只见叶黄与叶红。甲申春日,大千居士爰,税牛庵。钤印:张爰、张大千

  题跋:亭亭厓际松,团阴翻翠盖。林垌生野烟,清风激灵籁。中有轩农人,萧闲寄物外。菀枯了不闻,冲襟绝尘壒。甲申冬日,力上刘顗。钤印:刘顗、力上

13 观瀑图 水墨纸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识:石似云崩崩不住,扫除恶木生风草。只此来平世上奇,更番短句从中讨。甲申十月朔,得旧高丽笺试墨,为孟孚仁兄写此,即请法正。大千张爰,沙河邨居。钤印:张季、大千

  张大千博涉多优,深谙古法,其对宋画的临摹细致入微,形神皆似。此幅水墨山水,既具有宋画中对山表现技法又具有文人画的雅韵,足见其传统绘画功底的深厚。整个画面以表现山为主,山势峭拔,层峦叠嶂,山涧的远处众峰之间一条瀑布顺山势蜿蜒盘桓激流而下,空谷中云雾缭绕,深邃如人间仙境。近处的一块山石上有两人,一坐一立,栩栩如生,着长衫似文人谈经论道,又彷佛在欣赏山中美景。山峦皴法用笔酣畅,墨法古淡,石多用披麻皴与解索皴画出,多勾皴,少擦染,平淡而又痛快淋漓。画面由峻岭、崇山、瀑布、人物,丛林等元素构成,远处白云缭绕,草木隐现其中;峰回路转,美景迭出。近处石块较小,用笔细腻,错列穿插,赋予变化。小草也用水墨,干湿兼施,层次分明。墨色明爽,笔法隽秀遒劲,表现出平淡天真的高远旨趣。

14 楚江清晓图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楚江清晓图。仿燕文肃笔。甲申上元,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西川张八

15 山水 1944年作

16 秋山瀑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千山滔雨秋如赭,丛木含风暮色苍。翦取银河天一尺,石溪流绕复清湘。甲申春日,写秋山瀑布,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7 秋阴垂钓 立轴

  款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只有闲鸥鹭,留得诗人作钓翁。爰。钤印:张爰 、大千大利

  题识:寄呈筠清老兄博教,弟大千故都客次。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18 春江垂钓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9 闲钓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门外清溪水,终朝学钓鱼。不因贪口腹,为想故人书。甲申十月,大千居士爰。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4年,张大千46岁,从款识中可以得知,画面下方悠然坐于舟上钓鱼者实为大千先生对自己的隐喻,表达了他对古人传统绘画的尊重。小船漂游在坡岸和峭拔林立的山石之间,松树生长繁茂,渔翁安态可掬。画面整体设色雅致,画面构图右紧左松,江水和远山大片留白,予人极大地联想空间。

20 秋山云帆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21 青城揽胜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22 秋山观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秋潭仁兄法家正之。甲申花朝后十日,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该幅山水画作描绘了在雾气萦绕的山林之中,一老者坐于石上,凝视远方。画面下部为坡石树木,张大千以放逸之笔,勾写坡石树木之轮廓,后以重墨点写苔点,树叶,极尽笔墨之妙趣,留白以表现水面。山体部分略微勾勒,复以淡赭染写,部分地方以浓淡不一的笔墨皴写,集合聚散之墨点,丰富画面视觉趣味,山间留白表示云气,自然生动。该山水作品构图,即疏朗又严谨,山水错落有致,高士人物笔简神全,画面上留白表现,静中有动,意境深远。

23 林壑茅亭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甲申秋日,青城山中,写似含杰仁兄方家请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甲申秋日”表明此画作于1944年8月中下旬或10月期间。此画近景处有一处居所,两位高士坐于岩石之上、河水之畔,目光望向远方,使得画面透出一种安静、悠远的气氛。中景处沿河流而上,出现了一条直流而下的瀑布,立于两座山峰之间。在技法上,笔墨工整,刻画精细,画面清朗逸致,潇洒工丽,而且还画面具有一种晴朗靓丽的透明感,充满着生动灵逸的气息。

24 秋阁轻吟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5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浣尽缁尘入紫云,几竿沉绿染衣裾。木莲花落灵根在,时有幽香习习闻。甲申夏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季、大千、大风堂

26 俯仰轩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引首:俯仰轩图。己丑冬日。健碧。钤印:陈氏(白)、佩秋(朱)

  款识:俯仰轩图。甲申六月,青城山中,写寄吉甫先生法家博教。大千张爰。钤印:大千豪发(白)、大风堂(朱)、张爰(朱)、张大千(白)

  题跋:大千先生以绝世之才,于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于唐宋元明清诸家无所不及。徐悲鸿先生尝云:五百年来一大千。又何止五百年。时至今日,谁能望其项背,吾当拭目以待。己丑岁冬日,截玉轩中健碧跋。钤印:南阳陈氏(白)、健碧之印(朱)

 

27 山居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山居图。甲申六月,拟石溪上人笔,似戟森道兄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28 始信云峰 手卷 1944年作

  题识:始信峰峦杂隽雄,春云摇落碧葱龙。黄山自擅波澜妙,才弃翻怜绝世工。甲申嘉平,写黄山始信峰,大千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29 黄山记游 册页(十二开)设色纸本 1945年作

  引首:黄山记游。乙酉上元,大千居士爰。

  款识:1.文殊院。钤印:张爰 2.朱砂泉。钤印:有此山水 3.云斗。钤印:三千大千 4.慈光寺。钤印:大风堂 5.文笔生花。钤印:大风堂 6.清凉台破石松。钤印:张大千、蜀客 7.天都峰。钤印:西川张八 8.光明顶。钤印:大千大利 9.严陵濑。钤印:大风堂 10.新安江。钤印:大千 11.鹭鹚门。钤印:张爰私印、 蜀客 12.始信峰。钤印:张爰、两到黄山绝顶人

30 天台观瀑 立轴 1945年作

  款识:分别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三更月上当松顶,倚枝还来度石梁。乙酉仲春,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天台山是天台宗的发源地,有方广寺三座,分别是上方广、中方广和下方广,其中上方广毁于火,中方广和下方广都可以凭看天台胜景石梁飞瀑,石梁飞瀑的匾额为康有为所书,成为文人雅士游观的重要胜迹。1934年,张大千先生邀请海南的董君璧、永嘉的方介堪、蓬莱的于非闇、常州的谢稚柳同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名山高士两相得,从此在天台文化上留下一段佳话。

  此《天台观瀑》作于1945年,张大千以龚半千之诗作题—“分别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三更月上当松顶,倚枝还来度石梁”。天台山居浙东一隅,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胜,历来为士人游屐必至之所。天台石梁瀑布则以雄奇见长,清代进士魏源曾作《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天台观瀑》三重四叠,气象幽胜,主体石梁飞瀑置于远景之中,两边以巨石烘托,势状奔腾。所绘的寺观正是中方广寺。石梁是一道天然形成的巨石,似桥似梁横空衔接两山。方广寺前身是“石桥庵”,就是化用了石梁之意,这里是东晋高僧昙献和尚隐居的地方,俨然世外桃源。石桥飞瀑风景优美,也险绝人间,入诗入画,是大千多年魂牵梦萦的佳境。大千既重写生又“不为万物所驱使”,构图上自由取舍,画法上工写结合,高士策杖蝺蝺行于长松下,笔调简洁流畅,松树为阔笔写意,虬屈的树干映衬着远山的重峦叠嶂,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上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整幅设色温润,笔法清劲洒脱。

  张大千是临仿石涛的天才,号称“石涛再世”。此帧纯用大涤子笔意,显示出大千丰富多元的生命才性,笔墨技法变化多端,肥、瘦、方、圆、尖、秃、软、硬、横、斜、顺、无所不有,而且配合着墨、水、色的全面运用,极尽用笔变化之能事。该画是极为难得之题材,亦是大千之拿手笔意,世间无多,可遇不可求,此番光彩亮相,注定将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

31 空谷云峰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空谷云峰》是张大千于1945年为高岭梅夫妇所作,此画典型融合了“二石”风格,山石浑厚苍茫,取石谿画法,而树木神态与石涛合。

32 仿石溪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1)青山嶻嶭几万里,乱峰如龙矗云起。晨昏日月转山腰,三十六轴盘地底。昆仑渤海气势来,衡岳匡庐远相倚。长年冥累飞烟雾,白日杂还走麋麂。玉泉丹砂钟弼根,芝草琅玕长不死。中有高人事隐栖,结屋开门乱云里。厓木野藤时作花,涧水泠泠石齿齿。竹床木瓢白石铛,檐头瓮牖乌皮几。避世应向乡里翁,着书还拟鹖冠子。我亦乾坤放逸僧,探奇名山兴未已。石溪。钤印:石溪、残道者 (2)凝碧丛丛接九阍,染花乔木识尘根。登山高思如云暖,浅笑虚堂梦里痕。蟠空作风雨,发地鸣鼓吹。日晴如无人,声在高林际。伊优儿女语,蹇浅市井议。我欲七弦写此卒岁。乙酉六月临石溪。蜀郡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不负古人告后人、直到古人不到处

  张大千的山水画开始的最晚,但是持续的时间却是最长的,成就也最大。其初学山水在张善孖和曾农髯的引导下,从临摹开始,自“四僧”入手,对二石(石涛、石溪)研究颇深。石溪所作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富于变化,善于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

  此幅张大千临摹石溪山水作品,苍劲凝重,浓淡墨交融,形成酣畅淋漓的意境,整个画面自然高逸、郁茂苍浑,张大千将石溪山水的特点描绘的淋漓尽致,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张大千临摹古画的求精心态,亦由他钤盖“不负古人告后人”及“直造古人不到之处”这两方印章中得到充分体现。

33 金碧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1)仿石溪上人笔于敦煌石窟,蜀郡张爰。(2)大千居士张爰。(3)大千居士。(4)乙酉上元前二日,写拟正华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34 空谷足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空谷巩壮慕足音,云峰窅渺接青禽;元霜绛雪松根路,何事还车载道心。乙酉(1945年)新秋,爰。钤印:张爰、张大千、迟秋簃、青城客

35 云溪垂钓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长夜灯昏酒盏空,关心偶见画图中。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竿老钓翁。张冷齐赠石师句,大千居士写之。钤印:张爰印、大千大利、浪花无际似清湘

  是帧以石涛笔意作山水,立意深远,笔墨深得石涛之神韵。人所共知张大千对于中国画的临摹是从石涛开始的。张大千对于石涛的钟爱甚至到了如醉如痴的境地。除却夜以继日的临仿;常常睡到半夜,有所思所得,便立马醒来,开灯便画;每闻哪里有石涛作品,不计路途远近,必亲身一睹为快,能借者则借,能买者则买,有时身上无钱,典卖衣物,亦在所不惜。正如张善子所说的,张大千为买石涛的画,“甑无米,榻无毡,弗顾也。”张大千不但画出于石涛,在绘画理论上,受石涛影响很大。张大千学石涛,是全面、系统地学,他对石涛了解之深,是当时其它画家所无法企及的。

36 平江远眺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37 山水 1945年作

38 佳山出游 1946年作

39 黄山文殊院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心到蓬莱。朝元仗侣若可睹,手折芙蓉归去来。黄山文殊院。以黄鹤山樵笔法写之,乙酉之六月既望,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两到黄山绝顶人

40 层峦幽寺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41 双峰林立 1945年作

42 昆明三清阁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昆明三清阁,峰峦秀拔,郁蟠千仞,下瞰滇池草海,浩渺无际,左度龙门,奇峭万状,至不可名,诚一郡之名胜。每忆昔游,恍如隔世,漫以二石法图此,以寄怀想。乙酉春日,大千居士,沙河村居。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三清阁在云南昆明西山罗汉山的悬崖绝壁上,其上的龙门凿有全滇最大道教石窟,此地景色幽奇险峻,是道教的三清圣境,大千游后数年不忘,固有此作“以寄怀想”,张大千作于同年的一幅《龙门图》(云南省博物馆藏)在题跋中称龙门为“昆明第一幽奇处”。此画以西山龙门最险峻的一段为表现对象,构图奇险,以对角线作为分界,山峦占据右侧四分之三的位置,左侧留白,深远和平远的缺失将视觉中心引向山体,山势高峻峭拔,殿阁游廓沿悬岩绝壁而建,似有凌空之感,三清阁上探出一块金字塔型岩石,或可即为依山而建的龙门石窟,以此为视线向下眺望滇池,深不可及,浩渺无际,山体左侧的大片空白和停泊的几只小船营造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效果,乃平中出奇之法。此作笔墨松秀挺拔,线条刚劲,用墨浓淡相间,松石之中可见石涛、石溪之法,而更为爽利洒脱,石青在松树、草丛间薄施一层,赭石大半施于画面下方,岩石、水面、小船,与上半部山峦造成一种冷暖对比,使画面出现色调上的微妙变化,将西山龙门的险峻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3 龙门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云南省博物馆藏

  款识:龙门,昆明第一幽奇处。漫以宋人勾砍法记之。乙酉春,爰。 钤印:张大千(白)、墨阁(朱)

  此画以西山龙门最险峻的一段为表现对象,构图奇险,线条刚劲,用墨浓淡相间,西山龙门的险峻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4 秋山在望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款识:秋山在望,秋水无边。扁舟载酒,寻我诗仙。大千居士,昆明湖上。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乙酉冬,大千先生画山村,心畬补树,题应梁年先生雅鉴。钤印:溥儒(白文)、旧王孙(朱文)

 45 涧水溪云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46 平冈游棹 镜心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款识:碧树低云屋,平冈逆远峰。清波明镜净,闲棹自游溶。拟方密之。乙酉秋,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人间乞食

  此帧《平冈游棹》作于1945年秋,正是日本侵略者投降之后。张大千以明末清初博学多才的方密之的绘画手法绘制了此幅水墨山水图。方密之,即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方密之对经学、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书画等都有研究,著作甚丰。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曾是当年金陵有名的“四公子”。

  画面以平远取势构图,远山与近树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河上有一叶扁舟正随意地停驻在水面上,船头坐着一个人,将划桨置于一边,悠闲地享受着这里的一片宁静。近处的老树已是苍苍暮年,而以浓墨点染的树叶却展示着生命的奇迹;与之隔岸对望的是被树木环绕的亭台楼阁,一条瀑布自左上方斜势而下,越过亭台楼阁与底下的河流汇成一体。远处的山体以焦墨勾勒,附于简单的皴擦,整体观之,具有一股浓浓的古意。张大千倡导学画要从临摹入手,但他强调的是化古人为我有,仿古人画时要本能地体会和理解到要仿的画家的画风和画法,甚至画家作画时的内心感受,进入角色转换,自己就是那个被摹仿的画家,所以能得其神韵。

47 秋水野航 立轴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题识: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爱两三人。老杜句。明清以来写之者伙矣,此又别出一副手眼,不随人脚跟转也。乙酉初夏,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48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49 灵宝幽谷 手卷 纸本

  款识:戏写灵宝幽谷,博通一吾兄笑正。大千爰。钤印:大千笔葽

  尾跋:一卷重披,卅年词笔,往事堪悲。山水豪情,风云壮志,都付春知。干戈催老鬓眉,身本是,关西健儿,铁板铜琶,旧时才调,此日襟期。调寄《柳梢青》。通一老兄属题。辛巳春,无量。

  短词欣出劫灰中,呵护真烦鬼物功。自写于湖忠愤气,不须听唱满江红。乐章小技类雕虫,徂丽相夸绣女红。铁板铜琶声激烈,只应今古两髯翁。右题曹雨亭所藏髯翁劫余词稿二首。为通一尊兄录之。辛巳二月,汪东。钤印:汪东

  望门投止埋名久,身世谁知,家国堪悲。写怨都成绝妙词。光阴弹指沧桑改,往事难追,旧卷重披,剩说今时视昔时。《采桑子》小词。书应通一吾兄教。尹默。钤印:沈尹默

  汉家陵阙,惟有秦时余片月,泪尽关山,留得凄凉宝剑篇。前身青兕,问讽廉颇今老矣,旧句摩挲,家祭何时告两河。减兰小词。通一吾兄属题。俊。钤印:石帚词翰

  一鞭伊洛连关陕,磨尽轮蹄不止家山感。南北甘陵,前事远至今,党锢传张俭,少年游迹重揽。硖石如雷,黄巷车尘展。(词中所历皆予还蜀所经过,大约亦光宣间世,故载及亡。)万恨沧桑都花眼,故灰留作新词展。《鹊踏枝》。题右任旧词奉通一大弟属。清寂翁。钤印:林思进印

50 临石涛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题识:夜雨传香细,微风何处来,清心知欲吐,扑面定全开。去水人家近,隔林旧院哉,呼童先讯主,新月好徘徊。石涛济。钤印:张(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