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65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32)

2017-01-06 10:52:0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自敦煌(三年面壁苦修)以后,面貌为之一变。张大千曾说唐朝绘画是中国绘画的顶峰,所以去敦煌寻找中国绘画的圣地,领悟其中真谛,感悟丝绸之路上原始艺术带来的养份,为以后的创作带来无穷的灵感,而此幅“秋山行吟图”,正是这时期的作品,画中透出的唐宋韵味,又具敦煌的遗风,高仕们行走在郁郁葱葱山间小道,前方绿荫绘就的敦煌特有矿物颜料,画面向召示着高古、空灵,以小见大,远山近景完整可藏。

 

1 山 水 手卷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引首:笔歌墨舞。子剑仁兄属署大千居士山川佳胜图,已丑冬至月,非闇获观并题。 钤印:于照之印(白文)、老非(朱文)

  款识:戊子秋,似子剑仁兄法家正之,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题跋:(一)子剑先生出示大千仿米老王谢子弟卷,率题兼寄,感喟乞教。无量。 钤印:无量(白文)

  (二)此卷合清湘瞿山为一冶,黄山真面跃然纸上余将往游观此,兴益勃然。遐翁叶恭绰。 钤印:叶氏恭绰(朱文)

  (三)戊子秋(冬误秋),为子剑吾兄题并示大千居士。南翱居士,思南室。钤印:南翱居士(朱白文)

 

 

2 龙门奇峰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昆明西山龙门幽奇,不减洛阳伊■。戊子中秋前日,写似仲融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3 云柯翠屏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石翠半屏开,寒泉曲礀回。云柯暗到脚,古屋破风雷。戊子十一月,大风堂作。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4 幽谷寻泉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崖蹙石林稠,谷静山泉响。麕麚囿其间,攸然息下上。戊子十一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5 松溪茅舍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6 夏山高逸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题诗作赋惭学二,任欢物泛事幽讨。石上灵芝三秀英,临水登山不知老。仿房山、方壶法写夏山高逸图。张大千爰,时戊子十月十七日也。钤印:张爰、蜀客

 

 

7 云山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方壶云山不落二米,故能与房山争胜,明清五百年无有能效之者。戊子十月,漫拟于欧湘馆,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8 江寺云帆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天开影堕沧波里,峰峭深埋宿雾中。来去片帆齐上下,舟人稳使八方风。戊子之秋,大风堂作,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爰居士、浪花无际似清湘

 

 

9 仿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门前照溪影,墙后交竹枝,屋瓦多破碎,落叶相蔽亏。贫贱客不弃,堂中罗屦綦,有酒愿客醉,此外无所知。戊子六月写于潇湘画楼。爰。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

  此幅作品为大千先生仿石涛山水之佳作,设色典雅,构图精妙。远山近水,茅庐散立。二位高士相对攀谈,水畔一孩童正在浣洗,以极淡花青色写水,寥寥几笔顷刻让观画者感觉清入心脾。配合以诗入画,古代文人所追求之恬静阔达情怀跃然纸上。

 

 

10 踞膝望秋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题识:林影下,夕阳边,净苔双踞膝,秋水一长编,能消世虑,江山外,还度年华,鬚髩前。戊子新岁,似元桢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11 静看秋云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林木萧条山水清,长滩浅濑互综横,何人晏坐心无事,静看秋云隔峤生。戊子十月既望,欧湘馆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

  大千山水杂采众长,融汇百家而成“大千家法”,细品大千先生盛年所作山水精品《静看秋云图》,画中石涛的清旷,大痴的疏朗,云林的野逸等等元明清诸家之长都隐约浮现。此作构图上以高远取势,平远着眼,苍松翠岩,石径舟桥,山寨村落、曵杖隐士一一写出,丰富而不显雍塞;此图大千巧妙地运云气为呼吸,通河流为血脉,笔墨上此作更不乏可圈可点处:大千盛年传统功力已臻化境,为数百年来少见之奇才,此作大处纵笔如扫,干裂秋风,危岩陡峭,作势欲发!细处运息勾勒,润物无声,苍松楼台莫不具肖。三、两画中人虽了了数笔却神情宛然;小桥上有老友闲话;如闻其声,水阁中有高士倚栏,正静看白云,屏息听流。此情此景不抵是人间仙境!全图仅右上方留一片空白,未写白云,却又烟波浩渺、碧空万里之感,大千自题款识更点明了此画主旨。

 

 

12 谷林茅舍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木叶含风静,千山尚绿肥。微晖弄晴晚,犹暖旧林扉。戊子(1948年)秋日,大风堂题。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13 秋山行吟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秋霜未老溪为树,野水萦洄浦外山。不是行吟小迂步,如何消得老夫闲。戊子二月,坐雨写于昭觉寺,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鉥(朱)

  张大千自敦煌(三年面壁苦修)以后,面貌为之一变。张大千曾说唐朝绘画是中国绘画的顶峰,所以去敦煌寻找中国绘画的圣地,领悟其中真谛,感悟丝绸之路上原始艺术带来的养份,为以后的创作带来无穷的灵感,而此幅“秋山行吟图”,正是这时期的作品,画中透出的唐宋韵味,又具敦煌的遗风,高仕们行走在郁郁葱葱山间小道,前方绿荫绘就的敦煌特有矿物颜料,画面向召示着高古、空灵,以小见大,远山近景完整可藏。

 

14 仙溪泛舟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5 山 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6 天都图 设色纸本

17 碧嶂烟云 1948年作

 

 

18 紫崖叠泉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紫翠削夫容,飞泉挂玉龙。几家仙洞口,常被白云封。戊子秋日,大风堂作,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紫崖叠泉》绘于1948年,是其盛年时期的山水佳作。此作近景处,一道山坡自右向左缓缓上升,坡下密密匝匝的松枝,暗示此地已是山岭高处。坡地至左侧三分之一急转直上,化为巉岩,岩缝中丛丛偃伏的细草,令人似闻清风拂过。岩巅林木繁茂,没入云雾之中。沿缓坡向上,是数重低矮的峰峦,近前者覆盖郁郁苍苍的草木,远者则稍光秃,仅罅隙处斜出一树枯木,山后露出一株虬松。近旁崎岖的小路上,五人错落前行,领路高士已走入山后,正回首招呼同伴,身后两人均长衫策杖,一童子携琴紧随,其后一红衣童子,身量矮小,落在最末。向前似无路可寻,缭绕的云雾盈溢谷坳。主峰崔嵬,拔出其间,一道飞泉跌宕而下,泉上架拱桥,一朱衣高士盘坐桥头,似已忘情山水之间。主峰左后方,青山隐隐,有无尽之意。

  画中主峰堂皇正大,有北宋巨嶂山水的气势,其形态布置、泉瀑安排、丛树点缀等,与范宽《溪山行旅图》极为相似;而山石的皴法,则是源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又加以变化,更紧实润泽,笔墨中掺入淡淡的花青和赭石,令山体显得浑厚华滋。画中人物,一位端坐高山之上,余者扶杖携琴登顶,似有深山访隐者之意,而隐者所居,耸入青云,轻易难达。也正是在这下临万仞,上接玄冥之地,隐者孑然独处,忘情山水,心与物化。人物的存在为清幽的山水注入灵魂,画面也因之意境高远。

  从大千数以千计的山水画看,点景人物往往多不过二三,如此作般人物众多达六位者,至为稀罕,是画家盛年极为经意之作。

 

 

19 古塞关图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古戌重关在,南山水北流。城城湾里树,画带塞边秋。戊子七月,大千居士爰。城城湾上漠高窟五里,有唐时关塞及塔婆存焉,爰又记。钤印:张爰之印、张大千、大千居士、大千豪发、大风堂、张爰

  此幅以唐代莫高窟城城湾为主题的《古塞关图》,创作于一九四八年七月,时年五十岁,据《大千年谱》记载,该年之作品多为筹办上海、香港大型画展所作,内容亦以敦煌题材为主体。该图也是此期间的精心之作,画端双题,注“城城湾去莫高窟五里,有唐时关塞及塔婆存焉。”此时的大千,已将山水画传统技法推至一生的峰巅,无论造景造境、皴擦勾勒、还是点彩渲染、应物象形均已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石涛的淋漓、王蒙的苍茫、范宽的肃穆、毕宏的古朴统统据为己用。

 

 

20 峡江泛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入天犹在壁穿水,忽云根专杜诗,最能状峡中景色以画求之,转不易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

  跋文:潘安仁夏矦湛并立,有美容喜同时,谓之连壁。名世。钤印:名世(朱)、横岸(朱)

 

 

21 溪影竹屋 镜框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门前照溪影,播后交竹杖。屋瓦多破碎,落叶相蔽衡。贫贱客不弃,堂中罗屦綦。有酒愿客醉,此外无所知。效石涛上人法。戌子冬月,欧湘馆中作。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曰利

  题跋:觉晨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22 春江帆影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23 秋水畅游图 立轴

 

24 泛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湖北归来日落,扁舟满载西风,目送一行白鹭,秋怀欲与天空。戊子二月,写于大风堂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25 秋景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戊子夏,似培元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

  大千此图作于1948年夏,图绘波涛荡漾的水面上,一叶扁舟停棹不前;岸边蒹葭丛生,岸上疏林随风摇曳;近景丛柯数株,叶已尽落,枝干桠杈,一派深秋荒寒景象。画中所录乃苏东坡为李世南《秋景平远图》所作的题画诗,诗意悠远宁静,传递出一种忧郁的乡愁。1948年正值国内时局动荡,大千借这幅为友人培元先生所作的山水图,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就像画图中水面上停棹不前的一叶扁舟一样,画家也向往着心中那宁静安适和山明水秀的“黄叶村”。有道是“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以东坡秋景诗题大千秋景画,真是切题贴意,诗意与画境相交融,引观者遐想万千。

 

 

26 高士策仗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石断嶙峋叠翠微,间游策仗乐忘归,松风吹解幽人事,想到鸣琴从手挥。蜀人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爰印

  此类以高士游山乐水为题材的作品,在张大千的笔下比较常见。这件立轴应该是张大千艺术成熟时期拟古风格的典范之作,巨石嶙峋,苍松夹径的石凳路迤逦而上,一杖藜高士徜徉其中,做盘桓挥手状,右侧山势高耸,形成威压之势,而能趋于平稳,与右侧山石取低势成强烈对比,一水相隔的远山以浅淡的墨色刷出,整幅有一种雄强郁勃的豪放之气。从技法看,多取石涛等人的笔意,而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或细笔勾勒,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连人物的造型衣饰,高额布氅,也与石涛神似。

 

 

27 渊明诗意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戊子春日,拈渊明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蜀客

  此幅《渊明诗意》作于1948年,是其壮年传统技法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在青城山寓居期间,青城古迹与美景激发了其诗情画意与无限创造力,也是这一段时间的“修炼”,让张大千的绘画风格逐渐跳出了以往学习石涛、石溪一路的影子,并集各种技法于大成,是其技艺相对成熟,创作力又旺盛的高产阶段。张大千曾说过:画家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读书,而是读书,三还是读书。大千自己爱书如痴,即使外出旅行亦手不释卷,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喜爱和独到的研究。

 

 

28 松荫独钓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舟摇摇以轻,风飘飘而吹衣。戊子清明后,仿清湘老人法写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蜀客、浪花无际似清湘

  此图纯以石涛笔法为之,笔墨淋漓潇洒。两松交曲,江渚开阔,微风细浪,江中一峰突起,与松树遥相呼应,更增加了画面的挺耸之势。张大千对石涛绘画最有心得,深得石涛画风中的神韵意蕴,其临仿之作几乎难辨真假,时人誉为“石涛专家”。

 

 

29 湖山帆影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此幅画作近中远景布置分明,近景拱桥,中景一片坡石上,细竹数根,一嵯岮老树,一高士坐于岸边,凝视远方,一字群雁于水面飞向远景,远景行舟一艘,背景连绵远山。画面形象处理上,所用笔墨不多,但传统气息浓厚,近中远景之间大片空白布置,与画面整体和谐统一,呈现中国传统美学所力追的虚空宁静之氛围,营造出画面的幽淡、清新之气,意境高远,实为难得之佳作。

 

30 秋江独钓 镜心 1948年作

 

31 泛舟图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岩岩日地山,方崱无寸土。持立而豪峙,由来绝依附。戊子十月,张大千爰。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32 秋江渔隐 纸本立轴 1948年作

33 清溪觅踪 镜框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34 泊舟闲咏白云篇 立轴 1948年作

  题识:人家住近江城外,月色波光上下天。风景自佳时俗,泊舟闲咏白云篇。仿盛子昭笔,戊子(1948年)冬日,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

 

 

35 江村碧草图 设色纸本

  款识:碧草没腰荒径,柴门半掩萝昏;江村月上犬吠,渔归把火烧痕。大千居士爰。 钤印:大千居士爰、张季

  《江村碧草图》为其中年所作。月出山阿,一湾秋水,浅渚芦苇,三个渔人,打鱼夜归。此图笔墨清健,设色雅致,树石、房舍、人物、芦苇,曲尽其态,一轮明月,照亮归途。三个渔人,相语成趣,或正,或背,或侧,形神各异。芭蕉、竹子,向为文人所喜,每成笔下妙品。

 

 

36 清流疏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清流自绕岸,疏树不遮山。寂寂秋光静,萧萧落照间。戊子二月朔,仿黄鹤山中人笔。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为大千临仿王蒙之作。大千对王蒙研习甚深,尝言:“元四家中以黄鹤山人法门最为广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亦不能越其藩篱也。”据考证,1937年大千即有王蒙临本。而四十年代中后期,大千更是逐一临习过王蒙的《夏山隐居图》、《林泉清集》、《雅宜山斋》等名迹。此幅下笔细致绵密,设色苍润沈郁,尽摄黄鹤神髓,为大千经意之作。

 

 

37 松荫滴翠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1)松阴滴翠织烟重,归兴斜阳似酒浓。欲绾青云作螺髻,自褰十二碧芙蓉。戊子三月,蜀人张大千爰。(2)己丑春日,似灼臣仁兄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张爰私印

  张大千画赠黄灼臣之作,以此幅《松荫滴翠》为最佳。是幅作于1948年,正是大千一生中最为精力弥漫、才气洋溢的时期,一系列精彩的古貌山水画作,如《临王蒙雅宜山斋图》、《临赵孟俯秋林载酒图》等均绘制于此前后。《松荫滴翠》上的题诗,见载于《张大千先生诗文集》卷三,跋云“王叔明有会稽书屋,此图拟之”,诗及题并亦见于大千其它临写王蒙画意的作品,可知当是张大千极为熟悉也极为得心应手的题材。

 

 

38 黄山松泉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三游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屐,尘腊苔痕梦里情。戊子二月,写黄山松泉。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这是张大千第三次上黄山时的一件精品,写于1948年作。系张大千创作鼎峰之代表,之所以对此山水有如此之评价,是因为此时的张大千在经历了抗日战乱的颠沛之后。神安笔畅,所画山水貌似石涛,董、巨,但实是胸中丘壑,精妙的构图与真山压面的气势与画面左下方的人物、红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犹有意境。

 

 

39 微晖晴晚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木叶含风静,千山绿尚肥。微晖弄晴晚,犹暖旧林扉。戊子四月望后,写于欧湘馆,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父

 

 

40 江南春 手卷 设色纸本

 

 

 41 江南垂钓图 横批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闲钓溪鱼鱼满串,旌沽邨酒酒盈尊。归来记得挂舩处,秋水斜阳树一根。戊子六月,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42 山水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款识:人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三者俱得方为合作。此旧高丽纸,极能受水托墨。雨窗闲话,抬笔为快感。戊子夏,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43 赤壁怀古 设色纸本

  款识:赤壁矶斗,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石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之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缶缕。宋人戴复古《满江红》。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人间乞食(朱)

 

 

44 赤壁夜游图 设色纸本

  款识:横槊发浩唱,酾酒忆临江。武昌夏口相望,山水郁苍苍。何处舳舻千里,当日英雄一世。饮年避周郎,成败渺千古,人物费平章。纵一苇凌万顷,泝流光盈庐消长如彼。逝水一何长,只看清风明月。千目取之无尽,物像足相忘。洗盏与君酌,枕籍向东方。作《水调歌头》,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大千是一位学贯古今而又有创新精神的大师,一生探索画艺,挑战古人,对传统技法的掌握已达乱真的地步。这件取材苏东坡词意的《赤壁图轴》,清新俊逸,气息深穆,附以劲拔飘逸的长题,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乃盛年的精心之作。

 

45 赤壁遨游 镜心 1947年作

 

46 赤壁崩涛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间如寄,一尊还酹江月。铸禹仁兄方家命画,为写赤壁崩涛图请正,并录坡公《念奴娇》。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游艺中原、大风堂

 

 

47 后赤壁图 镜框 设色纸本

  款识:屐巉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大千居士写于江户。 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长寿

 

 

48 前赤壁赋图 立轴 戊子(1948年)作

  款识:(1)戊子之秋,大千居士爰,大风堂作。(2)横槊发浩唱,酾酒忆临江。武昌夏口相望,山水郁苍苍。何处舳舻千里,当日英雄一世,敛手避周郎。成败渺千古,人物费平章。纵一苇,凌万顷,溯流光,盈虚消长,如彼逝水一何长。只有清风明月,耳目取之无尽,物我足相忘。洗盏与子酌,枕藉向东方。《水调歌头》。大千居士再赋。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前赤壁赋图》为大千1948年所作。此幅写危崖之下,苏子泛舟。山石皴法兼得王蒙、石溪之意,而化出自家面目。由于写东坡夜游,故巉岩蒙茸幽深之感尤甚。水法则出自刘道士《湖山清晓图》,亦为此时期大千常用;舟中人物描摹细腻,栩栩如生。

 

 

49 赤壁夜游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朱文)

  此作《赤壁夜游图》取材于苏东坡词意,清新俊逸,气息深穆,为张大千盛年之作,画家用小没骨法生动的描绘出赤壁矶的自然景色,意境开阔,简洁明快,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于笔下,以旷达之心及神来之笔关注历史和人生,其意蕴壮阔,幽远而深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没有刻意摹古,也没有后期作品中水墨氤氲的效果,而是以略显淡雅的朱红和青绿写山水、房舍、树木,营造出一种宋人诗境,让人流连忘返。

 

 

50 秋江放棹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征白道兄六十大庆。越二年,戊子十月,大千弟张爰补祝。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本幅《秋江放棹图》作于1948年,设色着笔都带有明显的敦煌壁画的明艳气息。此为竖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疏密有致,笔墨浓淡相宜,意境清幽雅致。画法湿润厚重,色调鲜丽沉着,所运用的没骨青绿法以张僧繇为宗,山石用石青、石绿敷染,石脚以赭色相接,树干用墨色勾画之后,用赭色加以晕染。树叶一律用朱砂、白粉、草绿等色点攒,而且笔墨清晰,似紧而舒。远山如黛突破了传统的或“勾”或“空”的方法,而是用花青与白粉晕染而成,既有白雾弥漫之感又极富装饰意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对色彩的对比关系把握得尤为到位。比如,此图是以赭黄为主调的,但作者巧妙地运用几株绿树几块青石求得对比,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近的坡岸与远的群山相呼应,水天烟色里,大块大块的留白是云水。彼时湖上惟一舟,舟上惟一人,清吟唱和,大有千古江山惟斯一人之感。此画是大千壮年山水中精品之作。

  上款者许征白,民国间摹古称名手,所作古韵沉静,气息尤佳,仿唐宋名迹,尤能不落痕迹,昔于汤麟石,谭敬等合作制造历代古画,人莫能辨,允称个中高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