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67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34)

2017-01-08 16:50:1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大千的一生,是登千山、阅百川的一生,他画的不是书斋山水,而是山水的真实境界。他的足迹,遍及南北,凡是古圣先贤游览之山川河岳,无不沿波讨源,饱游饫看。张大千的游历,并非如一般文人墨客般游山玩水,而是专注于师法到处云山。他自己说:“作画笔触,贵在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沈而清润”。

 1 云山泛舟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2 溪岸闲居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3 拟石溪西山留客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4 山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题识:一月春风卧病中,癯形转与鹤相同。读书饮酒年年事,决水栽花日日工。损益由来知向子,安危元自识庞公。江南鸟兽多余粒,却怪山妻笑釜空。戊子二月,大风堂作。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大风堂

  1948年2月,张大千计划在沪举办画展,每日作画不息。是幅为“戊子二月”所作,当为其中一幅。《山居图》为民国时上海实业家孙爱棠“天玺堂”的旧藏。“天玺堂”的室名因孙爱棠先生藏有三国吴刻石《天玺纪功碑》而得,匾额“天玺堂”亦为张大千所题。张大千暂居上海期间曾住二家:一为卡德路(今石门二路)李秋君家,另一即为西城西17号孙爱棠家。然因二家与张关系过于密切,故所赠画作多不属上款。

  从大千积极筹备画展来看,这年大千在上海遇到经济上的窘境,得到孙先生的资助。知恩图报的大千自不会忘记好友的慷慨,故以此大幅画作相赠,并在题跋中写道:“损益由来知向子,安危元自识庞公。”他还自嘲地说:“江南鸟兽多余粒,却怪山妻笑釜空。”话虽说的轻松诙谐,但是画确是精心用力。不难看出,当年大千学王蒙、学石涛的本领都尽在其中了。

5 翠屏寒泉图 立轴 1948年作

  题识:石壁翠屏开,寒泉曲磵回。云柯暗到脚,古屋破风雷。石涛、石溪俱从子久,上窥董源,各得一体,石溪巷莽,石涛清逸,面目遂殊,正如临济、云门共是曹溪一滴。戊子之秋,箧中检得宣德纸试之,张爰大千父。钤印:张大千、张爰、大风堂

  宣德纸一名源自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宣德,它是皮纸,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按比例混制而成。明宣宗工书善画,下令结合历朝名纸优点,研制优质书画用纸,制作过程经过十八道工序,费时三百天抄造而成,宜于书画,为明清时代珍贵的贡品。宣德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和色泽耐久,润墨性强,能显现笔墨的层次,运笔也能挥洒自如,还有不易蛀蚀,便于长期保存。

  此幅笔墨爽快淋漓,敷色清丽自然山峦叠峰,气势雄健,始具自我风格。画中树掩屋影、岩上长袍老翁、形简而意趣,别具一格,且以明宣德纸试画,更为稀有而弥珍。

6 溪山访友图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石涛、石溪俱从子久,上窥董源,各得一体,石溪苍莽,石涛清逸,面目遂殊。正如临济、云门,共是曹溪一滴。戊子之秋,蜀人张大千爰。

  7 山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8 仿石溪山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歌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戊子之秋,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9 仿石溪云岭论道图 静心 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空谷跫肰慕足音,云峰莦渺接青禽。无霜洚雪松根路,何事还车载道心。戊子中秋,拟石溪道人笔,写似仲融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爰。钤印:大风堂、张爰之印、大千、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题跋:此大千四十九岁时在北京所作,檏茂清逸,中年以来此为佳制。甲子夏日观,因题。壮暮翁,稚柳。

  裱边:先师大千先师效法石涛、石溪作品无数,此图仿石溪道人云岭论道图,全图用赭色表现山体,危岩重叠,山体险峻,林木葱葱,白云流水,屋宇高士,更显全画高古。此画先师作于一九四八年,实为先师力作,当年情景犹如眼前。王永年敬题。

  此图为大千先生仿石溪山水画之佳作,全图以浅绛做色法,用赭色表现了一派深秋之景。其间树木、苔点及部分山石阴面设花青,少许红叶点缀其中,加以山石形态丰富,层峦叠嶂,白云穿绕其间,更显全图生机盎然,堂堂大气,一瀑布自山涧飞泻而下,与白云呼应,静动相照,观之称奇,不愧为大千先生山水画传神写照之绝品。

10 溪山秋霁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漫道白鸥闲似我,渔舟更比白鸥闲。戊子上元,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

  引首:溪山秋霁图。吴湖帆题。钤印:倩盦

  尾跋:松顶带微雨,仙风自去来。幽人策杖往,随意坐莓苔。何处问边雁,音响似何哀。愿逐赤松子,骑鹤游蓬莱。复问安期翁,食枣如青梅。□发驻颜色,仙侣登瑶台,应笑穆天子,八骏安在哉。心畬题句。钤印:心畬

 11 拟石溪笔法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山晚凌寒一角青,春来烟树尽娉婷。布帆每隐云波暖,归梦衡门过远汀。从箧中检得在旧京所收前明高丽贡二卷,既仿石溪笔法写江南旧游,复为此图,以为之俪。戊子七月二十四日,成都昭觉寺灯下题记。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全卷长近三米,结构严谨,图中山重水复连绵横延,非峻岭危峯、高流急瀑,入眼处,见一片江南秀色,曲桥潺流、密树层林,穿插其间,呈跌宕起伏、疏密虚实呼应之势,观者视线随之游走,真有江山无尽之慨。大千用笔绵密细腻,擦染湿笔参合运用,充分利用笔墨与旧纸接触而生苍郁毛茸的效果,令山体肌理之质感与江南草木之润泽,呈现自然,兼具古意。

  本卷题具体日期乃一九四八年八月廿八日,时大千正寓成都昭觉寺。借居青城山上清宫及成都昭觉寺,皆属画家居川期间潜心专志创作之所,源自两地之作品,量丰质精。他笔下所出,善因材而写。既取佳楮,自然循材质特性选题创作。他在同年二月另卷《拟石溪溪山无尽图》,题曰:因白秃原卷“是用高丽纸画”,故以“行箧中检得明高丽”写之。由此可见,两卷同源取法,实大千熟谙高丽笺之绵密柔韧,且明季旧楮历时久远,发墨现色足褪火燥之气,古意自生,尤见奇效,故不惮重复,辄以此纸配合石溪笔法成画。再参照本幅题曰:“既仿石溪笔法写江南旧游,复为此图,以为之俪”,可知尚有另一“姊妹作”,与本卷璧合配对。

  大千先生故都所获明高丽笺,均取髡残笔法作画,在1948年共成三卷,按时间推断,本幅应属“压卷”之作。从本卷保存之原装裱所见,乃多段接纸而成,或可想象“高丽笺二卷”,恐非一般理解之两卷皆完整者,实经画家创作时按设计通卷篇幅长度后剪裁接合而成。或曰本卷属“压卷”故以纸材剩余者写成,画幅末段尚有颇多空白处,既未补足,也不截去,可能如引首未题般,有待日后添跋补端,惟局势变化遽生,携至沪上,留赠李家,去国后复无添补机会。

 12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13 江南旧游图 1948年作

  款识:清泉石罅咽轻流,晓霭林边接远眸。绛黛山峦秋欲晚,江南回梦旧林丘。戊子秋日,偶亿江南旧游,以白秃法写此意。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14 岷江晚蔼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948年作

  款识:诗思回流八节滩,苍烟丛莽起微澜。清眸天末云峦断,寂寞林溪生阁寒。此元人写经纸,极发墨韵。戊子夏日,坐藏芒斋写,爰。戊子九月二十六日,装成题奉巨来道兄博笑。弟爰。钤印:张爰、大千

  引首:岷江晚蔼图。巨来嘱,溥儒。钤印:旧王孙

  题跋:右蜀客张君大千,为巨来作岷江晚蔼图,在元写经纸上以纸色晦暗,故写烟色苍茫之景。昔高房山有夜山图,见诸著录,真迹不传于世。今观此卷,觉古人风流犹可揽接。巨来见之当不以斯言为何汉也。己丑八月下澣,溥儒。

  此件《岷江晚霭图》,张大千参以元人黄公望、高房山二家法,在元代的写经纸上抒情其对故乡岷江山水的无限眷恋。全图虚实相间,结构精严规整,极尽山重水覆之态势。无论曲江漫道、浅渚近岸、密树成林、茅屋人家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是一件大千先生中年时期艺事日臻成熟,传统绘画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不朽名作。

  《岷江晚霭图》山水卷,是张大千赠篆刻家陈巨来的一件水墨淋漓、墨彩飞扬的经典之作,与另幅《江南旧游图》山水卷同作于1948年。《江南旧游图》手卷是在明代的高丽纸上挥就,而《岷江晚霭图》则是在元代的写经纸上抒发,更胜一筹。元代的书画用纸,在今天看来早已凤毛麟角、珍稀无比。

 15 朝登金凤山 立轴

  款识:朝登金凤山,夕攀高颐关。雅句与黎风,郁此山水窟。大千居士张爰,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张爰大千父(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每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一般有阙墓、阙身、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术的重要实体。雅安的高颐阙,为我国汉阙中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阙身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高颐字贯方,曾任益州太守等职,因政绩显著,卒后,汉皇敕建阙以表其功,高颐阙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16 雅州高颐阙 立轴

17 江山无尽图 1949年作

  题识:(1)偶读画传,黄筌有《蜀江秋静》图卷。拈笔拟之,并题小诗,时方将出蜀南游也。虚舟卧滩水,白石冷平冈。近日乘秋涨,端思下蜀江。己丑闰七月,大千居士爰。成都西郊税牛厂。(2)辛丑(1961)嘉平月,付与嶷孙守之。爰翁。

  张大千很少画这种由近而远,平面铺陈连绵不断的山川河流,他的画多以纵向构图为主。这幅《江山无尽图》没有高耸入云的山峰,观者的视线可以随着蜿蜒的水流,穿过绵延的山脊直达远处的地平线。河湾之上的小船驶向远处的村落,岸边茅草屋旁的两位高士正欣赏着河畔风光,屋边翠竹环绕,宛若世外桃源。

  张大千在画上的题跋中提及宋代黄筌的《蜀江秋静》图卷,其实大千也未看过原图,只是根据《画传》所言模拟描绘。虽谓拟笔黄筌,实出画家己意,可视为他的创作。此帧用笔细丽,设色鲜雅,构图婉约曲致,远近透视效果绝佳,真得风光明媚之象。

  《江山无尽图》的风格显然受到了他四十年代在甘肃敦煌临摹的唐代壁画的影响。比如一百七十二窟八世纪的壁画描绘了毗提希夫人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冥思打坐的场景,其中的山水背景与《江山无尽图》十分相似。两幅作品的构图都是以蜿蜒的河流导引着观者的视线指向远处的地平线,并以小点水墨晕染的笔法勾勒出辽阔的大地与绵延的丘陵。《江山无尽图》是张大千四十年代中晚期将敦煌壁画融汇在其山水画创作之中的有力例证。

18 赠黄仲翔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1)虚舟卧滩水,白石冷平冈。近日乘秋涨,端思下蜀江。己丑闰七月,大千居士爰。成都西郭税牛厂。(2)仲翔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弟张爰,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张季(白)、大千(朱)、张爰(朱)、张大千(白)、西蜀张爰之玺(白)

  《赠黄仲翔山水轴》是张大千山水画作中一个时期典型的风格,清丽明艳之风却能使人看到了他的本色。这件作品以浅绛设色,山石空勾无皴,系从唐人山水画法中脱变;近景大树、远山小树和点景的人物、屋舍,包括整个章法结构,都类于四王和石涛;苔点则从沈周和文征明一脉而来,勾线和以色线勾染又从唐宋人物画法中演变。多元的技巧统一在唐宋勾染法和清丽明艳的画面关系中,“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沈而清润”,画面谐调有致,深具古意,令人想起张大千所临仿的古代壁画山水和明清格调。

19 秋壑鸣泉图 立轴 纸本 1949年作

  款识:秋壑鸣泉图。己丑三月,大风堂,写似稚柳仁兄方家哂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边跋:六十八年仲夏,苇窗兄携来予三十年前留赠稚柳仁兄青绿山水一帧,嘱以再题数语。人生如梦,岁月匆匆,往事如烟,后会无期,惟愿稚柳兄善自珍重。至嘱于香江。己未夏日,八十叟张爰再记。钤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20 湖光山色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平林疎密树,远邨三两家;东风原上暮,迷杀水杨花。己丑上元,香岛在山楼写。蜀人张爰大千父。偶起湖山之思,援笔抒情,山色湖光,林壑萧闲。天不轻以畀人,扰扰尘市者,何足以知之。大千居士。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张爰私印、昵宴楼

21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22 高士游山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人家住近江城外,山色波光上下天,风景自佳时事俗,泊舟闲咏白云篇。效巨师笔,己丑冬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张爰、大风堂

 

23 松溪高士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密荫参差透夕阳,潺潺流水漱逥塘。去言消尽人间事,一壑香风满鬓凉。己丑七月,拈石田翁诗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该画作于1949年,体现出大千山水画风转变后的面貌。大千取沈石田之诗意,在构图上,采用平远、深远、高远并用,峰峦叠嶂,起伏变化。近景从右边取势,为坡地虬松,高士立于山石之上,背手凝望,对岸为烟云暮霭、松林之下的屋舍,远峰突起,云气漫涌,层叠逶迤。近景、中景、远景以宽阔水面连接,山高水长,气势空灵。林木苍郁,疏密有致,山川俊俏,草木华滋。山石以干笔淡墨皴擦,以赭石略染,更显朴茂浑厚,岸边水草表现,略见石涛之法,山间云气留白处理,虚灵飘渺,松树以湿笔重墨写叶,层层叠叠,复以花青渲染,使得松树透显出一股苍郁葱荣之气,尤其是近景处四树各具姿态,以不同的笔触表现叶的层密,巧妙地交代出树之自然特征,极为精彩,与之相应的,远山树木表现的简化,形成强力的视觉对比,而树的沉厚重郁,又与群山之清澹,营置于同一画面上,颇具意趣。该幅画作笔笔为张大千自家写出,亦笔笔从古人的来,深得自然山川的真趣,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精湛凝练,清秀温润中含苍茫浑厚的韵味,章法严谨,清雅出尘,打破了程序化的表现,赋予山川以新的气息和活力。

24 泛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此澳门马蛟石远眺九洲前山诸胜。写似毓钟仁兄法家正之。己丑六月,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25 濠江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949年作

  款识:眺望小重山,扶策事遐口,群枞夹路青,密篠绿坡绿。日落沙哀,潮退鱼龙吾。怀古一横琴,崖门锁烟雾。已丑六月,《登西望洋》一首。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大千先生离开中国内地后,曾居留香港,期间,应澳门殷商蔡克庭邀请作客濠江,时一九四九年春节后至五月中旬前后。短暂居停期间,他绘画访友,生活频适意。本幅取材五律《登西望洋》诗意。“西望洋”乃濠江著名景点,大千登山极目眺远,内海景色一览无远,遂赋诗以纪并引其入画。他规模当地名跡,却非实景搬移入图,仍是结合胸臆中造化之境而重现,但地貌概略风光犹存,诚属他笔下鲜有取材濠江山水之作。画面虚实繁简互济,用笔细致,墨色明净通澈,气韻清奇,极得自然天趣!

26 江南春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江南莺乱草如茵,正有观河面皱人。对此茫茫真百感,当时亲见海扬尘。已丑夏日,濠江广斋写江南春水图并题,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长寿

27 会稽书屋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松阴滴翠织烟重,归与斜阳似酒浓。欲绾青云作螺髻,自褰十二碧芙蓉。王叔明有会稽书屋,此图拟之。己丑秋,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

28 雨里听泉 立轴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酒醒山楼杂雨风,泉声落枕急如舂。木棉昨夜新开蕊,明日能余几萼红。己丑正月十二日,在山楼夜午,风雨甚凾,开灯写此并拈小诗;时花园道木棉初破蕾,故末语及之。即似德芬仁兄方家两正。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29 山水 立轴 1954年作

30 溪大策蹇 镜心 1949年作

31 重溪迭嶂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重溪迭嶂。己丑之春,大风堂写。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大千的一生,是登千山、阅百川的一生,他画的不是书斋山水,而是山水的真实境界。他的足迹,遍及南北,凡是古圣先贤游览之山川河岳,无不沿波讨源,饱游饫看。张大千的游历,并非如一般文人墨客般游山玩水,而是专注于师法到处云山。他自己说:“作画笔触,贵在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沈而清润”,恰好可以用来形容《重溪迭嶂》。《重溪迭嶂》堪称摹古出新的经典模板,对于临摹古人,张大千有自己的个性,在临摹过程中,他有一种“俯拾万物”的能力,在临摹中超越,在临摹中创新。

32 草堂读书图 立轴纸本 1949年作

  款识:德洁夫人清赏。十年前夫人访予夫妇青城山中,命予画,经日遂别,未能即席操笔。顷从渝州同机来香港,乃写呈正,而予又有印度之行,匆匆无暇构思,幸谅其不工也。己丑九月十七日,蜀郡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老弃敦煌

  上款“德洁夫人”即李宗仁夫人郭德洁。1939年,“德洁夫人”曾在成都青城山拜访张大千夫妇,并且向张大千求画,但当时“德洁夫人”因事匆匆离渝,张大千未及绘赠。10年后,正是国民党撤退台湾的时候,他们又一次相逢于由重庆飞往香港的飞机上,此时李宗仁任国民政府代总统。久别重逢,“德洁夫人”再次向张大千求画。张大千喜而允诺,以释旧憾,到达香港后即绘此作相赠。之后,李宗仁夫妇去了美国,张大千则往印度办展览,后辗转世界各地,此画成了这段往事永远的记忆。

33 水云居 立轴 1949年作

  款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只有闲鸥鹭,留得诗人作钓翁。己丑夏五,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苦瓜滋味(朱文)

  张大千早年以对石涛的临摹研究和仿意著称于世。这件作品允称其仿意的代表作。画面用笔苍润,设色浑厚华滋,布局谨严,一望而知其渊源。在张大千临仿石涛自觉满意的作品中,多钤有“苦瓜滋味”一印,可见对石涛的研究崇仰的确较为深入。

34 佛光普照图 设色绢本 1949年作

35 溪山平远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36 佛光普照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9年作

  题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仗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文殊院偶语也。己丑之十月朔,写似泽君老宗兄两教,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老弃敦煌

  诗塘:黄山文殊佛光普照。八十四叟堪白吴平,癸未仲春。 钤印:吴平堪白之印、姚江

  跋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此前人赞誉黄山之胜语也。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处入丹青,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半辟降霞缨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霓旌云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若听。右录宋贤游黄山诗补白。癸未仲春,堪白吴平八十有四。钤印:吴平堪白之印、姚江

  跋二:此写文殊院,亦名玉屏楼,为黄山六大禅院之一,雄居于海拔一千六百六十八米之玉屏峰上。游者自温泉登山,前有天都,背有莲花二大峰,四周远近群峰耸立,巧石奇松,星罗棋布,犹如咸白文殊菩萨,顶礼膜拜者。然迎客松、蓬莱三岛、天池尤称其间胜境。明徐霞客赞文殊院为黄山绝胜处,盖有由也。癸未春,堪白吴平记,时八十四岁。钤印:吴平小鉥、堪白长年

  跋三:黄山屹立于安徽省之南都,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已开发之精华区约一百五十余平方公里,环山一周约百二十公里。该山山石大都黝黑,秦时称为黟山,相传黄帝练丹于此,唐天宝间改称黄山。见诸文字记载者,有七十二峰、三十四洞、二十四溪、十六泉、五海、二湖、三瀑之胜,其莲花、天都、光明为三大主峰,海拔均在一千八百米之上。堪白录其概略,癸未春。钤印:吴平之鉥、堪白长年

  此幅“黄山文殊院”是张大千以黄山为绘画主题的作品之一。黄山文殊院位于黄山风景区天都、莲花两峰间,后依玉屏峰。院子为石墙楼房,供文殊菩萨,门额上篆有“文殊禅院”四字。文殊院风景绝佳,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附近又有迎客松、蓬莱二岛等胜迹。此时期大千的绘画风格仍以文人水墨画为旨归,然而画中的特色却以花青,淡赭着色,有唐以来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风格的影子。张大千对于浅绛山水的着色方法的继承多是根据著录,加上个人的心得创意。这幅极佳的山水画作品,画面上的构图奇崛耸岩,将黄山特有的地理风格作了生动真实的描绘。用笔精到,秀逸异常。尤其色彩的运用,凸显出张大千对于色彩运用上的过人之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色彩基础成为了张大千晚年青绿泼墨山水重要基础。

37 青城旧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青城上清宫有独房栗十七株,相传天师所手植,故山中人呼为天师栗也。乙丑秋日,写予上清旧居因并记,大千居士爰。钤印:蜀客(朱)、张爰私印(白)、上清借居(朱)

  青城山是张大千艺术生命和世俗生命的双重灵魂所系,张大千一生描绘青城山题材作品甚多,1938年自称“青城客”的张大千卜居灌县青城山之上清宫,即此幅所写景致,此件作品作于1949年,为张大千离开四川赴台湾前的一件佳作。

 

38 仿石涛山水 镜心 1949年作

  题识:(1)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不成书画。多则泛滥,少则精雄。善收藏者,勿求于纸之长短,画之浓细,古人片纸只字价重千金,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则举笔时亦不易也。故有真精神出现于世,空山无人,左右都散独坐无事矣,墨亦快。癸丑深秋,湘源石涛济山僧,敬亭之闲云堂。敝筪中得宋麻布帘纸,因临此。己丑八月税牛庵并识,张爰。(2)淳如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时客台北。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大千、爰鉨、三千大千、西蜀之人

  大千向以精研古人笔墨为宗,尤其对石涛推崇备至,其临仿有以假乱真之功力。上世纪四十年代,正是大千热衷于收藏石涛作品之时,有上百幅之多。然大千之临仿,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得其笔墨情趣。石涛之山水往往构图新奇,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此作即深得石涛山水之气势和意境。画面构图简率,远山叠嶂,近水幽淡,一深山行旅的高士慢慢踱过拱形石桥,寻访在山中幽居的朋友,整体传达出一种苍凉萧索的文人诗意。笔法细谨清秀,水墨、浅绛与皴法融为一体,皴擦点染兼用,变化多端,淋漓尽致,将石涛笔意阐发得尽善尽美,颇合乎题跋中记述的石涛之言论:“故有真精神出现于世,空山无人。”

39 长生殿 40年代后期作

  创作此作时徐雯波刚与张大千新婚,故画作或竟为张大千赠徐雯波的定情物,只是未曾言明罢了。画上张大千以其天纵的才情谱写了一首出尘的爱情之歌。画的主体是横卧在氤氲树丛中的宫殿,前庭开阔平远,李杨二人在殿前凭栏而立、相对无言。宫殿出以界画,繁复奇巧、斗角勾心,而苍松翠柏则纯以水墨写成,一工一写,一色一墨,极是动人。而蜿蜒于宫殿、树丛间的云气,又使人恍然间觉得李杨正在天上相见。整幅似实似虚、若梦若幻,莫可确指,展卷之下,备极哀感顽艳。

  1955年12月,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的溥儒一见,即在画上以其精绝小楷为书白居易长诗《长恨歌》,一语道破画中心事。白氏《长恨歌》为李杨爱情一唱三叹,极为哀回婉转,而诗境则颇是朦胧迷离,与张大千此幅所绘正可称异曲同工;而其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名句,恐怕亦是此幅主旨所在。

 

40 仿大涤子巢湖维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款:大涤子巢湖维舟图。己丑秋日,蜀人张大千爰背临之。巢湖百八水连空,有客维舟日阻风。欲把清歌荐神姥,新声难续满江红。姜白石有祀巢湖神姥祠,平韵满江红。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张爰私印、爰、大千

  1949年,大千正处于其“继则溶古人而有我”的阶段。此图虽是背临,但整幅画的意、境、山、石、树、屋、船、人、松,确实比石涛还石涛,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高度。此图在用墨上,浓淡干湿互用,层次丰富不单薄,加之浅绛设色,显得格外雅致动人。在构图上,采用平远式构图,画近景山坡、树木、房屋渔船为实景;画远景湖海为虚景,波浪与天边合二为一,加之远处小岛中的楼阁在湖海中飘荡宛如仙境一般。纵观此画,虽没有张大千常见的宏幅巨制、重山复岭,却别具一格,清新自然,委婉雅致有一种幽、静、清、凉、深远的美感,实为画中之不可多得的逸品佳作。

41 朴园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42 密林清湫 镜心对联片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画款:(1)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贯石流。行遍山丘爱幽树,高怀惟是看巢由。拟一峰道人笔,己丑秋日,大风堂写,大千居士爰。(2)辛卯(1951)夏日,检此奉贺国砺仁兄新居,大千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私印

  书款:庭前大树老于我,天外斜阳红上楼。国砺仁兄法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密林清湫》是张大千1949年摹拟黄公望之作,时年51岁。此幅设色浅绛,以黄大痴之笔墨运董巨之丘壑。近景石坡处,有松柏数株,有高士二人正挥清谈。山腰处有一栈道山路蜿蜒而上,有一飞泉叠瀑潺湍而下,起承开合别见用心。飞泉叠瀑之上架设一具廊桥,后山又有屋宇数栋。山头运以披麻皴法,以中锋画出苍茫空灵之感,渴笔淡墨,层层皴擦,以求心迹抒发。

43 秋山萧寺 镜框 设色绢本 1949年作

  题识:秋山萧寺。己丑十月,似秀道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本件作品是张大千较为早期的作品,这一时期,张大千师承古人,广收博览,但不拘一格,于眼观手临中,将前人技法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兼收并蓄,多变善化,千钟风情,万般神采。作品构图简单,近景长松伴崖,云气缭绕,远景峰峦逶迤,插空而上,苍松嵒壁之间,古寺一角半隐半现,如真似幻,远离尘世,宁静而致远。山气氤氲的郁蓬之气油然而生,于苍郁中寓清逸,将境界的表现和笔墨的形式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借自然界多种物象形质的表现,来宣泄内心的复杂情绪将对客体时空的自我感受转化为主体的复杂心绪,在现实与迷幻之间构筑起与观者审美沟通的视觉桥樑。

44 草山瀑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草山瀑布高十数丈,雄伟为一山之冠,而游者所不知也。吾以李韵清兄之导,两度往观得此草稿。己丑(1949年)十一月,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45 山间高士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46 行舟图 立轴 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平芜漠漠水悠悠,客里春光看即休。一树杨花能尔瘦,年时曾此送行舟。己丑三月,大风堂作,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印信、听松书屋

47 清溪垂钓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祗有闲鸥鹭,留得诗人述钓翁。拟元人黄庚林句,写为亦涛仁兄法家正之。己丑腊八月,大千张爰,同在印度新德里。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48 秋江独钓 1949年作

49 沧浪垂纶 立轴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题识:清水沧浪濯足时,扁舟便有五湖思。素书未抵烟波远,斜竹还抽独茧丝。己丑三月,写于成都昭觉寺。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50 携琴访友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