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69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36)
1 渔人晚归图 纸本水墨 1954年作
2 导江玉垒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3 平江远望 立轴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款识:似董非董,似米非米。雨过秋山,光生如洗。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苦瓜语。甲午二月既望,蜀人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4 拟盛子昭山水 立轴 1954年作
题识:偶与二三友人论元人画笔,或谓盛子昭、曹知白皆第二流人物。予笑曰:第二流欤?自不易。此幅颇近盛子昭,因识之。甲午二月,自曼多丽移居巴西摩揭城,初弄笔砚。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是图也是张大千临仿之作,从明清入手而直追宋元,习古的范围极广,由图可看出大千对传统山水技法娴熟和超越的掌握,尤得元人之逸气,在笔墨和形象的契合上恰到好处,整体氛围感极强。
5 远 眺 镜心 设色纸卡 1953年作
6 摩诘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题识:老子平生消受处,随分为欢,百岁如过为。健饭健谈仍健步,登楼何必非吾土。好景留人须且住,买个蕉园,先向儿分付。竹外梧桐栽几树,凤皇栖老母归去。甲午元月,客摩诘城。蜀人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953年,大千先生移家南美,年底购入巴西圣保罗市郊土地约二百亩,大兴土木修建摩诘山园。本幅写于1954年初,应属他笔下最早的摩诘山水之一。当时八德池未开,故画中所写与实景颇具距离,盖乃画家胸臆间故国江南秀色之异域移植。这与他题跋中称当地梧桐竹子大似中土江南如出一辙。画上所录应为倚“凤栖梧”词牌,可能写于1953年秋,后先生抄录寄示女弟冯璧池。移题画上恐以本幅最早,其中“欲买西园”后改作“买个荒园”。
7 秋江独钓 镜心 水墨纸本 1954年作
8 清山逸舟 立轴 1955年作
9 秋江钓艇 镜心 甲午(1954年)作
题识:落日西风野水湄,扁舟便有五湖思。素书未抵烟波远,斜竹还抽独茧丝。甲午十一月,写秋江钓艇,似杉邨先生法家两教,大千张爰并题,时客不忍池上。钤印:张爰印、大千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时赴日本搜罗画材,常住在东京上野公园附近的画具店“喜屋”二楼,不忍池就在旁边,张大千最喜欢在天亮前、露水未干之时到池畔赏荷。此作色调温暖,笔墨秀雅。画面中间为大块留白以表现江面之开阔,颇有南宋马夏“残山剩水”之意境;山石画法取法宋元,淡墨加赭色表现山水清秀典雅;湖中一高士独钓秋江,寥廓江天之上,画意浮动。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为最,而构造意境最直接的办法则是物象之间位置关系的处理。因此,虚实、掩映、疏密等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意境高低,此画着墨不多,虚实相间,马远、夏圭式的构图,妙在以虚胜实,写出高士内心的孤高冷逸。
10 巴山清逸图 立轴 纸本 1954年作
题识: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邻蜀山。垂老可无归国日,梦中满意说乡关。眷念故山如梦中事,漫拈小诗写图寄意。甲午二月,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11 剑门图 立轴 1955年作
题识:北去南来问石牛,蜀王引领五丁休。摇荡白日龙蛇怒,椎琢去天神鬼愁。自是山川据形胜,谁言关塞限戈矛。诸君作新亭泣,一战犹堪扼此州。十五年前与君璧、目寒同游剑门,赋此诗。乙未十月写图因书其上,蜀人张爰大千父,江户帆台庄僦舍。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张八(白)
剑门位于川北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为古蜀道要隘。两旁断崖峭壁,直插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一千多年前,李白在《蜀道难》中慨叹:“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幅《剑门》,以平远取韵,高远取势:起伏的山峦,用披麻皴法写出,上面布满苍润的林木,从画面左下方如龙蛇般曲折向上,逐渐变为斧劈法绘出的岩岭,巍然高远,折向右上方,与右侧结构峻削的岩石巨嶂,成合围之势,而剑阁遥遥其间,剑阁之下,两峰之间,飞瀑弯曲奔流而下,与山间的白云一道,突显出剑门险峻博大的气势。画面右侧暖色调的淡赭,与画面左侧冷色调的花青,表现出峰峦的阴阳,益现其高峻幽深之致。
12 阳明山色 设色纸本 1955年作
款识:(1)乙未十一月,阳明山道中得此草稿,以巨然法写之,大千张爰。(2)此幅予十五年前还台湾阳明山旧居所作,不知何时散入香江,友人携来台湾,嘱加注数语以证,又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幸大吉又日利、大千唯印大幸、大风堂
13 峨眉洗象池图 立轴 设色绢本 丙申(1956年)作
题识:峨眉洗象池。错喜(错喜亭)初逢一经开,趱天鹁鸽(趱天坡一名鹁鸽趱天)亦悠哉。昔闻白象施花去,今见黄猿献果来。(峨山斋猴惟洗象池与遇仙寺。是日与黄君璧同游,君璧状貌类猴,戏为此诗。)爰。丙申九月,写寄履川道兄博教。大千张爰,时在东京。钤印:张季、张爰、大千玺、大风堂
14 南岳览胜 镜心 1956年作
款识:竹仗穿云蜡屐轻,春风抰我趁新晴。上方钟盘松杉合,绝顶晨昏日月明。中岁渐知输道路,十年何处问升平。高僧识得真形未,破碎河山画不成。二十五年前,展先农髯师墓归,至南岳遂登祝融,浮屠寄尘,向导甚勤,殊不俗也。顷来巴黎,与子杰中表话五岳之胜,命笔写此并录乞教。丙申夏日,大千弟爰。钤印:大千、张爰、大风堂
15 山巅闲话 镜框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款识:蓬地几回干,桑田几番改。谁信天地间,竟有山头海。云青老长兄嘱,仿清湘画法。戊戌(1958)六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16 华岳高秋图 立轴 戊戌(1958年)作
题识:韩公痛哭苍龙岭,谢眺忽诗落雁峰。青天一夜银河泻,涨成大海开芙蓉。戊戌九秋,纽约客舍,与济远、孟休、家华及门人方召麐、简文舒闲话华山之胜,纵笔为此。时予目障已一年矣。大千居士爰。新衡吾兄视此较未病目为何如也。己亥三月初八日,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张爰长寿、大千、东西南北之人、下里巴人
17 湖山钓艇 立轴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题识:落日秋风野水湄,扁舟便有五湖思。素书未抵烟波远,斜竹还抽独茧丝。戊戌秋九,纽约客舍作。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幅作于1958年,时年张大千客居纽约,被美国纽约世界美术协会推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赠予金质奖章。此画采用了倪云林似的构图:近处是水湄,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树,此外还有几棵细小的树以及芦苇,半掩半露出小舟和钓鱼人,晚风似乎吹动着萧瑟的树木,也吹拂出水面的波纹;中间一大片留白是开阔的水面;远山采用了巨然的画法,披麻皴写出了瘦骨嶙峋、怀抱着河流的群山。画面左侧远处腾起一带云,浮在山脚、就在河流的上方。落照染赤了远山,在近景左边树木的树冠上也抹了一圈淡淡的红色,好一幅落日的景象!
18 秋江独钓 立轴 1958年作
19 秋水无边 镜框 设色纸本
款识:秋山在望,秋水无边。扁舟载酒,寻我诗仙。瞿山仿黄鹤山樵,此又仿瞿山者。大千张爰。 钤印:张季爰印、大风堂
以淡墨为底色,表现出山体的阴阳向背和走势,在此基础上,以灵活自由的披麻皴强化山体走势和质感,山脊与山头辅以极细碎的点皴,以凝练的笔墨表现中部山头松树。山体下部空白,象征云气萦绕。籍以披麻皴表现的山脚下,一条渐远渐虚小路。而小路所通向的山后隐现的房屋,则略施淡赭。画面下部则为空白,乃象征水面。画面意境的构造,主要虚实的处理实现。群山脚下,烟云暮霭,所往之地,在山云深处。
20 江南茑乱草如茵 镜心 设色纸本 1958年作
款识:江南莺乱草如茵,正有观河面皱人。对此茫茫真百感,当时亲见海扬尘。戊戌春二月,写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下里巴人
21 山 水 屏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晓飞云脚起天东,暮染霜林压冷红。何处莲花峰畔路,年时梦老旧游踪。己亥十月,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大千长寿(白文)
22 碧绿山水四屏 设色勾金纸本 1959年作
款识:(1)触石云浮双鬓白,截天山接两眸青。鸦啼何必关凶吉,随意支节为一听。大千居士爰。(2)雁叫波渲噌不收,荻花枫叶晚飕飕。洞庭张乐何人听,别是潇湘一段愁。大千居士爰。(3)久薄兰亭有俗骨,每憎俗恶累痴迂。略回旋转天钧手,唤得荆关起坐隅。大千居士爰。(4)柱杖听泉图。松云影裹涛千尺,杖屐人扶花一丘。长物随身浑已尽,看山留得两青眸。己亥五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四钤)、大千(四钤)、摩登戒体(二钤)、云璈锦瑟争为寿(四钤)、大风堂(四钤)、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自唐以降,中国山水画有两种风格可窥,一种是李思训、仇英一派之工笔青绿山水,其特点是精钩细染,富丽堂皇;另一种是王维、吴道子所创的水墨山水,特点是笔墨灵动,富有生气。张大千上追唐宋远古,加上历游名山大川,高山立雪,敦煌面壁,开扩了对中国画的认知,继而周游列国,增广见闻,胸襟益广。故能兼得古人之所长而独出机杼。此《碧绿山水》四屏作于1959年,是大千60岁盛年所作,观四屏层峦迭翠,天高气朗,每有高士游玩其中,或观云,或抚琴,带观画者走入“宁静致远” 的忘我境界。四屏构图各险,设色古雅,以水墨皴染为骨,再敷染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使之厚重亮丽,色墨相融,再复钩金线,终见气势磅礡,金碧辉煌。
23 青绿山水 四条屏 1959年作
24 山阴旧游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同子杰自芦甘落,乘车至日内瓦,道中至多嘉境,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益思山阴旧游也。己亥六月,大千居士。
25 方亭论道 立轴 纸本 1959年作
题识: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垂老可无归国日,梦中满意说乡关。投荒南美八年矣,思归未归,眷念故山,情如梦际中争。漫拈小诗写图集意。己亥嘉平月,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26 深山飞瀑 立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定山道兄法正,己亥元月于东京寄呈。大千弟爰。钤印:张爰长寿、大千富昌大吉
此幅《深山飞瀑》画于日本东京,是岁1959年,为张大千赠予画界好友陈定山的一幅精品。张大千、陈定山、郑曼青被誉为艺坛三才子,张陈之间本就熟识,后两人均赴台湾定居,常相交游,交情愈加深厚,体现在此画作中,则是恣意挥洒的笔墨、匠心独运的构图和潇洒纵横的气韵。画家互赠,当选佳作,文人之交,别有雅趣。画面布局经营颇具匠心,视觉上以平远为主,奇峰相叠,重岩相扣,有高秀奇峰之势。大千以淡墨勾勒远近山峦之轮廓,又以石绿并水墨敷染山体。山腰陡林密拢,泉水从山中裂出,直泻而下,水气激荡与穿插的浮岚共融,贯连为一片氤氲空声,幽邈之境由此而生。
27 太鲁阁 立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故人为说太鲁阁,竞何秀何似山阴山,我来正值三月暮,艳冶不减秋妆殷。台湾太鲁阁为世界奇胜,此写入山第一处,曰长春祠者。大千居士爰,中华民国四十八年春来游。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太鲁阁国家公园,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第4座“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岛东部,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通过,称为中横公路系统。太鲁阁国家公园的特色为峡谷和断崖。1959年4月,张大千应邀畅游台湾横贯公路,此工程开山凿石,所到之处有不少新奇的自然风光,留连忘返,三日方归。此幅为远望太鲁阁座落峡谷之中的场景。画中一陡直峭壁耸立于画面左侧三分之一处,其后伸出黄瓦墙的太鲁阁为中景,云雾氤氲,千重瀑布层层跌宕,气势恢宏,画面远景群山连绵,层峦滴翠,前景右下处又以一角松石平衡画面,耐人寻味。张大千擅仿石涛,也尊崇其“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宗旨,在广游名胜的同时,还勤于吸收历代名家的艺术营养,逐渐形成自己山水画中浑厚华滋、秀逸雄奇的独特风貌。
28 西台恸哭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江静潮平得未曾,布帆每隐几回登。无人解道西台哭,千载虚传严子陵。七里泷东台为钓台,西台则谢皐羽恸哭处也。己亥五月,写似焰生仁兄方家两教。弟张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东西南北之人
29 连城享堂峡 立轴 己亥(1959年)作
题识:十(八)年前自凉州至西宁,道经连城享堂峡,凿山通道,峭阻盘迂,险巘过于秦蜀栈阁,偶与儿辈说之,因写。己亥,大千居士。钤印:大千父
1941年底,张大千自甘肃武威沿永登、窑街一线赴青海西宁,途经享堂峡,此地距兰州市西北150公里,峡谷间的大通河是甘、青两省省界,凿山通行,较之秦岭栈阁尤为险峻。沿途雄奇的西北风光给大千留下深刻印象,十八年后身居异域八德园内犹与儿辈忆起当年旅途之艰辛。此图即缘是而作,以为纪念。
图中以独到笔法写出山峦重叠迂回的诡秘气势,坡石嶙峋,山壁陡峭,设色采用浅绛法,山体明亮面多敷以暖色调赭石,而阴暗面则施以冷色调的花青,使画面呈现出光影变化,乃张大千同时期的代表作,可与创作於1960年的《华岳高秋图》相比。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大千在深入西北期间,沿途亲历的雄奇风光给予他深远影响,成为其血战古人之后开创自家面貌的又一重要资源。
30 寒山话旧 立轴 己亥(1959年)作
款识:木叶含风静,千山尚绿肥。微晖弄晴晚,犹暖旧林扉。己亥,写呈觉五先生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大风堂
张大千的这幅山水用笔古朴豪放,在意境上空灵隽永,架构自然忘形,汲天地灵气之精,泼墨淳厚飘逸,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画面中绘高耸之山崖,有屋宇在山间隐现,高峻的山岭沿着画面的中轴线一直延伸到远处,坚实的山岗叠累成峰,云气弥漫于远处的山峦,直至消失在天边,尤其以紧紧地山崖气势为险峻,给予了观者以极大地视觉冲击,山崖下绘静淌的小河和山谷间的孔桥,带来了无限的诗意,也缓解了山崖的高耸带来的不稳定感。
总的来说,整幅画面是迥异于传统的以泼墨、泼彩为主的新面貌,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了虚实相生的效应,同时画面也呈现了苍茫幽深的意境,可谓气魄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显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现了画家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这也正是张大千艺术成熟期的画风,具有强烈的个性,豪迈奔放、雄浑苍茫,展卷之下,不禁令人倾倒。
31 奇峰观瀑书画一堂 立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款识:石似云奔奔不住,扫除恶木生风草。只此奇平世上奇,更番短句从中讨。己亥十月,蜀人张大千,爰。钤印:三千大千(朱)、大千父(朱)、己亥己巳戊申辛酉(白)、大风堂(朱)
此幅浅降山水书画合璧巨制《奇峰观瀑书画一堂》乃大千现存世难得之作,画作与对联均约13平尺,书画珠连璧合,鸿篇巨制。与该作匹配的对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以其超妙的绘画境界和笔势融于书法之中,堪称张大千书画合璧的绝妙佳品。山水画与书法合璧,正是大千尽其旺盛的生命、火热的激情、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来表达他内心对祖国山河大川热爱的感情色彩,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力与美的享受。《奇峰观瀑书画一堂》之山水画,清新雅丽、滋润华绮、气势磅礴。而其对联书法亦可谓功力深厚,颇有画味,不同于以往书家风貌,他早年从曾熙(农髯)、李瑞清(梅庵),深得两家笔势,自得以画入书,超尘出俗,颇具自然和谐之美。张大千一生致力于书画内容、形式与风格上日新月异。观此幅《奇峰观瀑书画一堂》所见大千之心思,笔墨幻变,其突破与创新,却如此妙造自然,独立成趣。
32 瑞士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大千居士。乙亥六月,同子杰自芦甘落,乘车至日内瓦,道中至多嘉境,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益思山阴旧游也。钤印:大千父
上款人子杰,即郭有守(1901—1978),四川资中人。郭有守在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张大千的同乡,更是其艺术的知音。1959年,郭有守安排张大千赴欧,参加巴黎博物馆新成立的常设性中国画展览,并以十二幅画作现身开幕典礼。其后,两人周游欧洲各国,足迹遍至斯德哥尔摩、西柏林、苏黎世、日内瓦、马德里等地。这幅《瑞士山色》即作于此年。画面描绘了二人乘车至日内瓦沿途的风光山色;而眼前的千岩万壑、飞泉流瀑,则让已离开大陆十载的张大千难免泛起思乡之情,更加思念故土的山川秀丽,“益思山阴旧游也”。这一年,正处于大千先生画风转型的时期;张大千将很快从较为工细的青绿山水转为写意式的泼墨、泼彩山水。从此幅《瑞士山色》,即可见这一转变之端倪。一年后,这幅作品入选巴黎国家画廊举办的“张大千近作展”;而这件不仅见证了郭有守和张大千一段深厚情谊、也见证着一代大师画风之转变的画作,可谓意义非凡。
33 山园春兴 镜心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小池抽嫩绿,老树发新枝。山鸟鸣春曲,野芳吹有姿。昔人嗟异域,今我老天涯。十载辽东住,幼女心独愁。己亥春日,摩诘山居作,大千居士持赠语书老兄,即乞两教。钤印:大千父。背面张大千自题:“山园春兴,赠语书兄。”
34 清溪小艇 水墨纸本 己亥(1959年)作
题识:小艇瓜皮载梦安,无人不羡老夫闲。闲尽别有忙滋味,才看南山失北山。己亥之秋,大千居士。钤印:大千父
35 渔艇荡晚波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生烟老树挂高坡,渔艇随风荡晚波。极得意时挥洒去,自然正壑不须多。佳纸在案兴到图此,清湘老人诗大涤草堂,偶兴临此,幸无滞笔,大千居士并记。钤印:蜀君、大千
36 喜雨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款识:三月晴乾无好怀,扶筇日日觅花开,夜来一雨缠绵甚,定有山樱怒破蕾。今春摩诘久晴无雨,枕上忽闲雨声,喜而占此,晓起更为此图。己亥,爰。钤印:大千父
大千先生去国后,开山凿池,辟地建园,在巴黎筑摩诘山园,当地景致及异乡生活亦为采纳入图。画上诗句所示应取景山园,以久晴逢雨,写诗未尽其意,复制图记之。从“枕上”以至“晓起”,赋诗图竟都完成于较短时间内,可见甘露之骤降触发创作灵感之深,故名“喜雨”!虽身处异域,入画只见山峦绵延,非叠峰峻岭,而土壤林荫似沾披雨露,水气弥漫,一片氤氲迷蒙,笔底呈现莫非江南秀色,故国河山样貌不期然流露画图中!
他笔下极写意,融汇董巨面貌,复见元章、彦敬云山之技法;构图捨险峻,取自然,平淡天真,蕴藉内敛。选材甚讲究,用旧纸,色泽甚老,沉黯泛黄,因岁月久远而材质纤维已生变化,这恰好切合题材所需,发墨更得湿润效果,浑厚郁创,韵味无穷,直如元人笔下所出。大千先生纵横古今、出入前人之功,由此可见一斑!
37 花莲栈道 镜心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题识:花莲凿空开道,下临大洋,崄巇过于蜀中栈道。台湾之一奇,亦世界之一奇也。庚子闰六月哉生明,蜀人张大千爰,写于摩诘八德园。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38 林间飞瀑 立轴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39 阿里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40 洞庭帆影 镜心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题识:何处闻吹雨脚笙,云螺黛髻晕眉青。凉风帝子一千里,拂水飘烟出洞庭。庚子六月既望,蜀人张爰大千父,摩诘山园作。钤印:张爰、大千居士、老董风流尚可攀
此画分前、中、远三个层次,远处以淡墨勾勒层层叠叠的山峰,以没骨法渲染远景中连绵的山峰,有些山顶用浓墨点缀,深浅墨色的运用展现出山峰的层次感。中部留白的处理方式,使画面纯净、虚空,寥寥几笔即描绘出潺潺流水和帆影。近景植入树木,以淡墨渲染,用浓墨再略加皴染枝叶点缀其间,树林掩映间靠河处建一亭子,亭下一高士携书童远眺江帆,眼望帆船,而后再用浓墨提、添近枝,画水草,又经过题诗、落款、盖章,一幅表现“半天云雨清”景象,充满诗情画意的明净画作跃然于纸上。
41 山阴垂钓 立轴 纸本 1960年作
款识:万树千花尽散春,远峰个个玉嶙峋。孤蓬短欋来游者,不是山阴雪后人。庚子八月既望,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42 山阴后游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款识:万树千花尽散春,远峰个个玉嶙峋。孤蓬短欋来游者,不是山阴雪后人。庚子八月既望,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张爰之印、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960年春天台湾东西横贯公路开通,太鲁阁峡一带成为台湾东部山地著名风景区。张大千获台湾有关方面邀请赴台观光,对台湾的新貌感叹不已,触景生情创作是图。《山阴后游图》以三远法构图,师蕫巨之法落墨,诚如时人评其“北宗骨骼南宗韵”,开合有度,一气呵成。全画下方碧波淼淼,上方层岩滴翠,两条瀑布从天而降,禅院钟声隐若可闻。正是松声、瀑声、钟声交汇成曲,令人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河边两高士漫步吟诗,应是自我写照,全幅意笔钩勒,浅绛设色,清朗润泽又能精谨雅逸,清真雅正又无丝毫俗韵,是为张大千忆游作品的代表之作。
43 凤翼乔柯 立轴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款识:我年三十一,年君四十九。相逢燕市中,许我忘年友。谈笑见天倪,倾吐肝剖。爰也落落人,曾不鄙庸丑。君乃风尘健,浩歌狮子吼。豪饮吸百川,双手擘羊肘。接席天瑞居,惊坐每濡贫。倏忽宇宙昏,鲸■恣穷寇。我行度流沙,礼佛■水右。握手海之头,辄问能否。君时持节■,番汉仰威厚。风雨对床眠,卧我南州旧。别君又四稔,来看花园口,远矣神禹功,群歌霖雨乎。竭来居宝岛,匆匆十年久。搔首立踟蹰,太息神州覆。贱子六十二,头我成衰朽。先生登八十,松柏视蒲柳。道远隔重洋,未由献扈酒。写君太谷山,凤翼瞻崇秀。德人存其天,自保期颐寿。愿言■天河,看洗红尘垢。庚子五月,自三巴写寄台湾,恭介友琴老长兄八十大庆。大千弟张爰顿首再拜。钤印:张爰、大千居士、长共天难老、云■锦瑟争为寿、大风堂
本幅乃画赠老友赵守钰八十大寿贺礼。画上题诗忆记当年相交经过。1960年,赵氏八十整寿,先生写本幅自巴西八德图寄赠。从诗句所示入画乃“太谷山”景貌,盖赵氏藉贯山西太谷。画中前景见瑞松耸立,虬枝伸展开张,其姿雄奇,状如“凤翼”之态。虽曰写太谷山水,但未有明显的标记特征,究其构图却近元人笔下的古木奇松,造型姿态在李士行,曹云西诸家作品中可觅其踪迹,而笔墨沉雄厚重,不无梅道人风格韵味,特别写于大风堂制仿宋罗纹纸上,更觉气息肃穆,古朴浑厚,直如元人笔下作。
44 双松平远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60年作
款识:间身同偃蹇,老笔任纵横。庚子秋七月。爰翁。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豪发、长共天难老。
庚子五月,大千先生写有《凤翼乔柯》,寄台贺老友赵守钰八十寿。图中见瑞松矗立,枝干招展如<乔翼>之态。本幅写成于两月后,同以松为题,构图布局皆取法元人,可见跡于李士行、曹云西诸家,尤堪与梅道人《双松图》对照。画家写双松靠水湄,隔土陂,显前后位置。后者高耸,呈毕直之势;前者有横干分出,跨越画面下方,巧妙地令双松见纵横之势,避免了画面单调。他笔下极见用心,双松描绘细致,虽非双鉤工笔,但注重造型姿态,特别见于枝干高低疏密,或针叶绵密,或枝桠地、崚嶒,各具特色,两者合置则互生呼应,互有补足。全画笔力沉厚,墨色秀润明澈,气度宽恢,足见其“老笔任纵横”之功力!
45 夷陵三游洞 立轴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款识:磴道撑百盘,溪声礙九折,寻诗问苏黄,扪碑识元白;壑幽时养云,山逼古春月,侧足思凭栏,岩花飞艳雪。夷陵三游洞在西陵峡下劳溪口。元微之、白乐天、行简兄弟及东坡、山谷、张文潜先后来游,后人因以名之。予于癸酉(1933)三月,与仲兄虎痴、三兄丽诚、四兄文修过此,思溯江还蜀,以兵乱而止,兹忆写之并书旧作于其上。庚子十月,大千居士爰,三巴摩诘山中。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46 黄山忆游 立轴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款识:蜀国双髯并世英,兄方磊落季方清。人间蛮触关何事,一笑黄山顶上行。此吴江柳亚子赠予兄弟游黄山诗也。今仲兄与柳公俱先后下世,每怀旧游,为之腹痛。庚之闰六月,爰。钤印:张爰、大千
47 翠屏曲涧 设色纸本 庚子(1960年)作
48 苍霭夕阳有无间 镜框 设色纸本
49 雨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庚子(1960年)作
题识:山楼听雨夜淙淙,泉声落枕急如舂。木棉昨日新开蕊,灼灼能几华红。庚子八月,摩诘山园写,爰翁。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下里巴人
此画作于1960年,此时大千的泼彩画风格尚未形成,但将水墨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用笔老辣,倾浸着大半生钻研于山川名迹的深刻体会。此外,这幅作品保持了大风堂的原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