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693 (京津画派 齐白石 5 )
1 江风帆影图 设色纸本
《江风帆影图》画于齐白石先生80岁左右的时候,当时的齐老风格早已自成一家,妙绝古今,他把当时高度发展的花鸟写意,转化成文人化画风的山水意境,气势雄厚,趣味高古。构图朴素简略中透漏着拙雅的气息,几抹远山的浓淡对比显的清新纯朴,近景的松林点线间处处藏锋含蓄,郁郁葱葱。中景是此作的亮点,江面开阔,层层叠浪,片片帆影连接的画面中央,使之人们在船体的数量上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船队当是浩浩荡荡,连绵不绝。作品笔墨丰富而又对比鲜明。齐老把平凡的景物转化成不平凡的意象,蕴含浓郁的文人画山水意境,使人百看不压,回味无穷。
2 洞庭君山 设色纸本
洞庭湖西南面那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岛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古称洞庭山、湘山,后称君山,因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和伟大诗人屈原《湘君》、《湘夫人》等诗篇的巨大影响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历史上的许多皇帝曾来过君山,如轩辕帝来君山铸鼎炼丹,秦始皇来君山封印,汉武帝来君山射蛟和求仙酒,乾隆帝则在君山考侍臣……因与帝王有缘,故名“君山”。此幅《洞庭君山》描绘了夕阳下洞庭湖的美丽一景,近处两户人家错落于松林之间,中部水波粼粼,三艘小游浮其上,远处一轮夕阳悬于半空,将天色映红,群山绵绵延伸至画外。齐白石以朴拙的用笔描绘远处平地拔起的山峰,画面简洁,虚实有道,近山、水面、远山的精心布局,展现出了空间的平深高远之感。整幅作品没有大面积的披皴和一波三折的变化,既非高深幽远、隐出人世,也非气壮山河、雄壮瑰丽,但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浪漫气息,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
3 用我家笔墨作我家山水 立轴纸本
4 荒山野居 立轴 设色纸本
5 延帆破浪图 立轴 1925年作
6 松窗闲话 设色纸本 (528万元,2005年7月中贸圣佳)
款识:松窗闲话。欲寻邻叟下山腰,因避时贤居最高。人寿百年几闲日,松阴窗户话五乔。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并题新句。钤印:阿芝(朱文)、老白(白文)、三百石印斋(朱文)
《松窗闲话》是齐白石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重要山水画作,是与《莲池书院》、《借山吟馆图》、《江上千帆图》、《白蕉书屋》齐名的传世佳作。此幅《松窗闲话》采用窄长构图,远山近树,松林瓦屋。空间平斜而高远,境界平中见奇,屋内两翁对坐。准确地描写了名贤高仕与世无争,“人寿百年几闲日,松阴窗户话王乔”的高雅清闲的生活意境。其笔法放纵雄健,意境开阔,设色明快妍美。《秋光山居图》、《白石草堂图》及《万松山居图》等皆是以齐白石生平所见的真实山水情境绘成,其笔墨初为冷逸清简,属八大山人、石涛一格。定居北京后,色调渐趋浓郁,多以工写兼用,晚年多用湿笔弄墨,一挥而就。
7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8 白石老屋 镜心
从这幅画可以看到典型的齐白石山水画风格,画面墨色较重,颜色较深,多用“米家法”,墨气氤氲,水墨淋漓。齐白石进入中年以后,水墨画一类为线条,一类为如同本作品的一样的墨块画法,出自米氏云山,青藤、八大、石涛一路。纵横不拘绳墨,用笔豪放中有温雅,用极少的笔墨表现极复杂的事物。齐派简笔山水正是以石涛的豪放,八大的简练,青藤的咨纵为基础的。中景树干的处理采用中锋干笔,线条流畅,俯仰生姿,富有生机,显现出树的生命与活力。树干的造型婀娜多姿,极为优美,内在的线条与外在的轮廓浑然一体,加上湿笔点染的茂密树叶,将树干与树叶所蕴含的生命内力和谐地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画幅的前景与远景处理亦较为有特色。远景为富有白石特色的馒头山,用淡墨大笔扫出,酣畅淋漓。这种山缘于他对桂林山水的钟爱。近景的处理充分体现了齐白石笔简的特色,笔锋大,行笔雄健,笔墨酣畅。
9 松屋帆影 设色纸本
题识:白石老人齐璜写意。钤印:借山翁、乐石室
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反对落入前人的窠臼,反对死板临摹,拘泥于皴法,自称“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松屋帆影》表现得就是齐白石的“我家山水”。构图简单明朗,是齐白石常用的前景与后景隔河相望,并铺展成碎与整的对比,颇有意味。远山用淡墨着色,布景荒率,山峰与传统技法的皴擦不同,而是极其简化,尤显得粗拙而有生气。一叶远帆点缀山前,即给画面增添了活力,又有着“孤帆远影碧空尽”诗意。同时高山与远帆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开阔。近景则是松荫瓦屋,用浓墨勾勒松叶松干,逸笔草草却表现出树木的生命与活力。瓦屋小舍,想必是齐白石思念中故园旧景,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此作即体现出齐白石雅俗共赏的平民气质,又有着与世无争、清逸雅致的文人情怀,让人神往。
10 松屋闲趣 立轴 1925年作
11 借山馆图
12 松林茅舍 设色纸本 1926年作
13 山 水 立轴 纸本 1925年作
14 山外人家
齐白石六十岁后山水画,更加成熟、放逸。但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花鸟、草虫画方面,故山水画传世较少,但是质量却有着显着提高。陈师曾曾评价其山水画曰“与众不同,画格很高”。此齐白石《山外人家》平朴简括,雄健明快,跃动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他不仅把传统的写意山水与民间艺术结合,而且以真山真水为师,“以我得笔墨写我家山水”,这就是他得宗旨和追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创作的山水画,在布局、立意、笔墨上都匠心独裁,不落前人窠臼。白石老人此幅山水画以焦墨密集点染画成一行,此次排比的树木和房屋,再以浅浅的碣石绘近景,又以淡墨苍劲有力的勾染中景,石青色把远景推开,这种高超的画面构成及形态的处理是典型的齐家画风。山水画是先生一生中极少涉猎的题材之一,该画随意摆布,涉笔成趣,漫不经心而风格飘逸,其画中笔法与上部款字笔法相呼应。放中有收、分中有合,故整体气韵甚佳。综观他得山水画,笔墨厚重朴拙,构图简洁凝练,赋色明快大方,意境深远开阔,多求画外之意,故深受收藏者和社会人士的青睐。
15 长风破浪 水墨纸本
16 春风万里 立轴纸本
17 一帆风顺 设色纸本
齐白石的山水画布局立意,看似简写,实则经过反复构思,不落前人窠臼。老人曾言:“余画山水二十余年,不喜平庸……”。不平则高,正是其山水画耐看之处。《一帆风顺》构图简洁新颖,意境深远,是典型的齐氏山水风格。图下方以健亳写风柳数枝,填满画幅下方,看似密不透风,却见疏能走马。上方一帆船迎风而行,是整幅之点睛之笔,配以书法线条的波纹水浪,正有乘风破浪,一帆风顺之意。
18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19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20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21 罗浮觅句图
齐白石的《罗浮觅句图》是画家在风寒冬深之夜难以入眠的有感之作。想起自己在罗浮山时所见的千株梅花对自己开放,心情起伏难平。画面在章法上仍是远山、近岸,但用笔已不同于古人,一大片梅林中,几间房屋错落有致,一雅士携小童在林中散步,面对如繁星闪闪的万千朵梅花,正在酝酿诗句。齐白石画山水构思奇巧,只几笔便把所要表达的事物形神兼备地呈现于画面上,形成个人独有的风格。
22 夕阳望子图 设色纸本
题识:乱走糊行口念书,先人道路那模糊。他年得到为官去,不是人间好丈夫。小儿安能长可知,非从偏向即顽痴。对人那事能言得,负却窗前望子时。邻子读书图。白石山翁画并题。时居京华。夕阳望子图。余西邻有林母,可氏女,有二子,初就学外傅。次子性乖,襁褓学语时即知巧词。每出归,独不由径,母忧之,爱慈不能治。此子尝以写复印件之纸涂画,劳不得似。母使之求余作粉本。余画此图并题句解说与之。白石山翁并记。弟兄是事不相关,老大交游即可看。说到人情须看剑,屋边松树亦心寒。白石又题。但愿吾儿卿相才,到头无难复无灾。饭萝今日全空矣,明旦阿娘。钤印:齐大、木居士、老苹、阿芝、木人
23 还家图 纸本墨笔
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农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馆就学木匠, 给人作雕花家具。27岁正式拜师学画, 他先学画民间神像, 然后学画肖像, 继而又学山水、花鸟和人物。他临摹观赏了明清画家作品, 陈师曾不赞成他对古人的摹仿, 劝他独创一格, 齐白石果真闭门变法, 也称“衰年变法”。此山水画深具金石趣味,画法凝练而意韵具备。
24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25 湖光帆影图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伯言先生清嘱。甲戌秋八月,清凉北地,正好挥毫,欣然成之。白石齐璜,时居旧京第十八年。钤印:白石翁、人长寿
白石老人的文人式山水画作,风格独具,自成一家。白石老人 “五出五归”,过黄河、渡长江、抵洞庭、攀华岳、上庐山、游阳朔,饱览大好河山,“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成就韵致风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形神俱到”。
此帧湖光帆影图作于1934年,平淡无奇,构图朴素简略中透漏着雅拙,两抹远山,大笔没骨,景自天成,浓淡对比强烈显得清新纯朴。近景的松林,点线间处处藏锋含蓄,淡青轻晕,郁郁葱葱。松林间掩映着屋舍。中景是涟漪的湖光和片片帆影,随风而动,自然鲜活。整体画作不着一笔于云天而自显天高云淡,画面异常开阔,足显白石老人非凡功力。整幅作品笔墨丰富而又对比鲜明,风格古拙独特,增一笔则繁,少一笔则简。作品重视直观经验,注入生活气息,善于造境。把平凡景物转化成为不平凡的意象,蕴含浓郁的文人画风山水意境。其中的多元文人诗画意境,值得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26 晨唱和风 立轴 纸本
27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28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29 溪流垂钓图 纸本设色
此画从构图上来看,可谓绝妙之作。画家画景仅简练地画一坡,坡上有二棵柳树,一棵用浓墨,一棵用淡墨。柳条用笔灵活自由,线条垂下而活泼。坡后一笔不着,却能表现出一片汪洋。画面布局很别致,在树梢的顶端,用没骨法画出山峰。画家在此画中的构图不受任何拘束,手法大胆而自由。同时,画面的高度简练,既体现真,又能体现画面美,是雅俗共赏的范例。
30 春光图 设色纸本
31 朝霞图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32 风 柳
狂风吹刮着柳枝满天飞舞,柔软的柳枝经不起大风的猛吹正向着东边摆动,造成一种动势,一种平常随处可见的景象。《风柳》把日常可见的枝条摆动搬上画面,运用弯曲的线条表示柳枝随风飘动,中间杂以飞白笔意,形成灵动的气势。后面的高山也用线条皴出,顺势弯转表示山的起伏,馒头型的山体在散乱中归于整一,与弯转的线条趋同。山的动势,柳枝的动势更是同中有异,使整个画面风光无限,具有浓厚的装饰意趣。
33 柳塘鸭戏图 立轴
34 春江水暖鸭先知 镜心
35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36 秋水鸬鹚图 设色纸本
款识:堤上垂杨绿对门,朝朝相见有烟痕。寄言桥上还家者,羡汝斜阳江岸村。余画秋水鸬鹚,求者颇多,且皆欲依样。白石山翁,于旧京并题。钤印:借山翁(白)
论及齐白石对近现代中国绘画的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他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近现代绘画的高峰。他的山水画,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大气磅礴、纯净明丽。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朴素的善良与乐观的坚强。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中,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秋水鸬鹚图》画的是晚霞斜照的渔村,细波荡漾的湖水,迎风摇曳的细柳,成群嬉戏的鸭子,满载而归的老者,一抹美丽的夕阳,有似桃花源一般场景。白石老人笔下,无论是多么深远的意境,往往二三笔,便将寓意超然于笔墨毫端。整幅画面充分表现了老人对太平世界的向往,和与世无争、怡然自足的生活态度,堪称山水写意画之极品。
37 秋塘鸬鹚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鹚过去钓潭枯。白石山翁旧句也。钤印:白石翁
齐白石的写意山水画,将传统山水画中远离观者的萧瑟转换成了贴近人心的亲切,将传统山水中起手便是某家某派某种皴法扩展成了不拘一格,表现自然。所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画中齐白石表现的就是农村中常见的景象,一群鸬鹚游过长着垂柳的河边,鸬鹚也叫鱼鹰,捕鱼为食。齐白石的山水画创作表达的都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恪守自己,表现在笔墨上就是平和自然,率意简明。也正是这种平易之景,才同样使他的笔墨与构图得到了全新的配置。这个仅有没骨远山的水村景致,形成了齐白石散淡却不孤寂、平和但不乏味、亲切却不甜俗的笔墨格调。他在中锋用笔和湿笔没骨的用笔方式上,求得画面点、线、面及虚实、枯湿、浓淡的形式意味。大笔挥洒的坡岸,浓淡相交的柳枝,重墨画的鸬鹚,以及浓淡错落的远山木桥相应成趣。齐白石寥寥几笔,不仅能曲尽物态之妙,更高度概括提炼绘画元素的内在形式规律,正可谓笔简而意远,观赏再三愈觉意韵无穷。
38 山居图 立轴 1936年作
齐白石的山水画构图极简,且多有奇构,没有古人那些平铺细抹。1936年所作的《山居图》尺寸较大3.6平尺,在齐白石山水画中极其少见。整幅画全以墨色赋之,使画面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近处山石采用了浓破淡、淡破浓手法互相交错大胆表达,突出山石奇特的形态浑然天成。山下置于二屋,具有强烈的农家气息,清新宁静。远处岸边密林虚实相间,用笔不多,却生机盎然。从画意中不难看出画家对乡村生活的依恋,将故乡的青山白云、小桥竹径、密林老屋表现的淋漓尽致。
39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40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41 柳荫牧牛图 设色设色 1937年作
白石好画牛,别饶趣味,极具农村生活气息,这与他儿时的生活体验有关。白石笔下赋物造形俱自成面貌,如本幅的背后画牛,体驱丰硕,尾巴长垂,仅露牛角,其它均隐去不画,既抽象简约,又活泼传神。垂柳枝条阵风荡漾,薄染淡绿,如枝上缀满嫩叶,春意洋溢画面。他笔下柳牛多水墨,枝条秃不长叶,本幅绿叶盈枝,茵翠铺地,则属同类作品中鲜见者。一九三七年岁次丁丑,肖牛,本幅写于元旦,应属开岁迎新之用。
42 山 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43 山里人家 设色纸本
44 闲居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闲居图。冷庵先生一日踏雪登门求画,余以为世上知者难逢,其情不可却,故挥笔成此图也。戊寅冬,白石。
齐白石秉承两大古代杰出画师之理想:明朝山水画家董其昌的淳美与思维的投放,以及清代最富创造性画家石涛之画从个人体验生的信念,觅到其个人的艺术道路:观天地之造化。《闲居图》正是显露齐氏赞颂大自然美的佳作。齐白石以童真的手法及简约的笔调渲染日常生活中之恬静与喜悦,突显其画工超然。《闲居图》以读书老人为中心,散发出一股平和、悠然自得之气派。画中各部份相互配合,令画面既平衡又调和。
45 八哥解语图 立轴
46 齐白石山水画欣赏
47 秋林闲步 立轴
48 秋霞向晚天 设色立本 1940年作
款识:白石老人年八十作。钤印:齐大、老齐郎
柏树归鸦,似是“枯藤树昏鸦”般的失落;晚霞满天,却有一派“夕阳无限好”的憧憬与浪漫。夕阳如火,回味无穷,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对岁月无情的慨叹;而“莫道榆桑晚,微霞尚满天”则是对“人间重晚晴”的赞誉。1940年的齐白石正是要告诉人们,即使秋霞向晚天,也能将落日余晕的缤纷五彩,尽情晕染苍穹、映照人间,化刹那为永恒。
49 白石老屋旧图 设色纸本
50 白石草堂图 设色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