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69 (京津画派 陈少梅 4 )

2017-08-31 17:04:5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2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51年作

  此图取宋人山水遗意,表现年终庆贺的欢快场面。远处巉岩巍峨,陡峭险峻,林木葱郁,一条瀑布迂回曲折而下,汇于山下形成一条弯弯的小溪;近处两块巨岩突兀而立,既是构图的需要,也使全图产生空间距离感。一棵虬曲挺拔的古松下有两小儿正在燃放烟花,后面一屋有三人正在用饭,屋内颇具情节性。一仆人正端菜伺侯,屋中主人坐正位,两客侧坐,正吃得津津有味。此图是典型的节庆风俗画,虽是近人所为,但古意盎然,奇趣横生,人物关系和穿着符合过去习惯,由此也可窥见画家传统艺术造诣的确非同寻常。

3 学士看蕉 立轴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款识:丁丑三月少梅陈云彰。印鉴:陈章、少梅

  陈少梅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成为晚明以来弘扬北宋绘画最杰出的画家,有“民国唐伯虎”的美誉,被认为“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米景阳语)。

 

  此幅《学士看蕉》为1931年创作,三十年代他的山水还处在仿古阶段,此幅作品以弧形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山石隽秀瘦硬,运笔收放适度,劲拔中有秀逸气,直追宋人雄健明洁之妙,又见得浙派磅礴生动之致,点景人物可以见到陈少梅从明人唐寅那吸收的秀逸清俊之气,将柔秀淡雅的人物置于山水、园林之中,使整张作品有倪云林幽淡恬静之趣,也发挥了他擅画山石竹木的特长。代表了陈少梅艺术的典型风格,可见他艺术上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精研传统的功力。

 

4 夏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一、画心题:陈少梅绘夏山图,冯忠莲补题,庚午(1930年)笔冬日睛窗于北京。钤印:冯忠莲、少梅。

 

  陈少梅先生山水多见宗法宋人之本,尤于南宋马夏之风,纯熟于颖,爽利尖秀,不落一划赘笔,此幅独以南宗为法,上承董巨,下接王蒙,转益天真茂密之体,亦当行出色,可见能者无所不能。

5 柳荫停棹 镜心 设色绢本 1934年作

 

  款识:啸南吾兄方家雅令。甲戌春日,陈云彰写。印鉴:陈、少梅

  此幅《柳荫停棹》图创作于1934年,是陈少梅赠予好友孙啸南的早年作品。陈少梅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此幅《柳荫停棹》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尤其是此画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极具宋人意味。张大千先生曾称赞陈少梅的人物画“衣纹有宋人风格”。

 

6 仿仇英赤壁图 手卷 1937年作

7 征聘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8 山水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9 群仙祝寿 镜心 设色绢本 1938年作

10 夏山图 镜心

11 仿郭河阳松溪图 镜心 设色绢本 1939年作

12 拟宋人雪景访友图

13 写宋人笔意

14 赤壁舟泛 立轴 淡设色绢本 1939年作

  款识:己卯四月。少梅陈云彰写。印鉴:陈、少梅

  本幅笔法构图皆宗宋人,布局取势奇险,山岩自右上方探首而出,仅露一角,似马远之造境。岩上苍松间生,下临江水,波浪以细笔勾成,有规律地绵密交织如渔网般铺盖水面,其动势层叠地起伏推进有序,苏子与客即泛舟其上。画面空旷,见江天辽阔,舟小荡漾,得轻盈纵放之致。最具点睛之效者,莫过于近景置琅琊数竿横伸,令前方空疏处稍有点缀,在视觉上带出了远近距离,营造了景深的效果,增强了画面旷远的空间感,构思精妙尽现于细微处。

15 仿宋人马远踏歌图 设色纸本

  题识:仿宋人马远踏歌图,少梅陈云彰。钤印:少梅

  题跋:窈窕深谷,山之嶙峋,荒荒油云,蓬蓬远春,清涧之曲,碧松之阴,步屧寻幽,良殚美襟,是有真迹,造化已奇,其曰可读,识者期之,集司空图诗品,晓光先生属题,永嘉马公愚。钤印:书画传家二百年、冷翁

 

16 秋山行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少梅。钤印:陈鄣长寿(白文)

 

  题跋:秋山行旅图,历代画家皆有作者。云彰此帧写巉岩削壁,古木清溪,行人跋涉之状。虽宗北派而自抒胸臆,笔墨苍劲,意态超逸,可佩也。永嘉马公愚。钤印:冷翁(朱文)

17 行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8 拟唐寅笔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19 烟霭秋涉图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20 深山访友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21 仿郭河阳山水 设色纸本

22 拟朱端笔意 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陈少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画家,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拟朱端笔意》立轴是陈少梅通过使用朱端的笔法来表达郭熙画境的精品。陈少梅由明代院体大家朱端向上追根溯源至宋代的郭熙,将明人与宋人联系在一张画作上,是颇为难得的。

23 春山话旧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陈少梅先生昔在北京湖社从金拱北先生游,誉为少年后劲,其画法两宋,尤得刘松年、马远、夏圭三家法,山水人物清劲,落笔秀约而无纵横霸气,至于设色,尤清丽绝俗。此图纯用南宋院体之法,绘崇岭高士,皆得逸气,陈少梅之后,未复有此笔。

24 南华秋水阁 手卷 水墨纸本

25 山水手卷 设色绢本 1939年作

26 山水 镜片 1941年作

27 清江放艇 镜心

28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这幅山水小长卷是少梅先生1941年创作,整个画面用笔遒劲峻拔,老辣苍润,极有气韵。通观全画,雨雾缭绕之间,山峦重叠,连绵起伏。茅屋、小桥在山间丛林里若隐若现,透着一抹清华之气。巍峨的山峰线条经过画家硬朗而富有弹性的中锋勾皴,看上去纵横高简,不愧为“北宗”的典型画法。画家精湛的工笔画技着意摹现了山石的嶙峋峭仞,同时整座山的山石线条刻画统一,秀丽工致。山间的小屋半隐在苍翠的山林之中,圆屋顶,着以橘黄色,寥寥几笔,在连绵不绝的峻岭之间显得舒缓和谐。这也充分体现了少梅先生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从而使本画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29 探梅图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30 拟元人笔 立轴

31 寒林图 立轴

  题识:寒林图。少梅陈彰写。铃 印:云彰、少梅

  寒林为北方平原的产物,主旨在表现“荒寒萧瑟,烟芜凄恻之情”,宋代李成、范宽、郭熙皆以此题材作过画。本幅以平远的景致为主,章法近似李成的《寒林平野图》,右侧几棵高耸的枯木几乎占据画面大半,左侧为开阔的水域、坡岸,松石幽深,波平如镜,烟岚飘忽游动于山林中,虚实相映。右侧坡岸上数棵巨松,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画家用笔灵活,勾画树干、皴树皮、点叶皆用细笔,虽劲拔挺健,然仍具一股娟秀气息;树干上勾圈出很多木瘿;枝桠作蟹爪状,若龙蛇四面分张,苍劲遒逸。整体勾皴兼用,刻画细腻,以充满力度的曲线和皴笔表现出树木之苍老虬曲之态。坡岸以较淡的墨笔勾勒,略加皴笔,并以淡赭石色染之,具有干湿浓淡的效果,几块从土质坡岸上突兀而出的硬质石块以重墨勾勒,干笔皴擦,石青染色,在画面中形成冷暖对比。左侧水域以大片留白呈现,河岸以淡墨和淡赭石色渲染而出。岸上杂草丛生,分别以水墨和赭石写出,线条细劲,描绘出了杂草的层次感,虽在深秋,态貌枯黄,但杂草依然十分具有生命力。整幅画用笔劲健、精练,笔法生动多变,用墨清润秀雅,气格幽静清旷而又浑厚,深得李郭画派的笔意。此画虽无年款,但从寓柔于刚的清劲画风来看,乃画家盛年佳作。

32 岭桥溪瀑 镜心

  《岭桥溪瀑》采用传统山水的全景式构图,表现雄峦飞瀑、小桥流水、渔人负竿前行的秋日景致。山石细皴密斫,林木峥嵘,峭壁上偃伏的细草,令人似觉清风吹过,现出“山深古木稠”的满林秋意。1923年,陈少梅正式拜金城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在绘画思想上,也继承了由金城1920年发起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宗旨“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金城崇尚宋画的气象,陈少梅山水主要以两宋为根基,同时泽以南宗的秀润,北骨南风互为表里,遂得渊穆清华之气。《岭桥溪瀑》既有北派之劲峭简洁,又融入恬静幽淡之趣,自成风范。

33 万壑松风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此《万壑松风》图是陈少梅先生为夫人冯忠莲所作,为陈老细笔山水之精品代表,得仇实父之真传。

 

  此图作于1943年2月,描绘的是高士隐居山林的情况,高士处于近景,立于松荫之下,表情淡泊,有一种陶然忘己的神情。远景处有一处居所,立于悬崖峭壁之侧,隐没于山林密境中,显得格外得轻灵和幽静。进入四十年代,他的画风有了新的变化,艺术技巧也益臻成熟。这件作品,堪称陈少梅的精品。近景画法满而空灵,密而透气,虚实开合处理得颇为妥当,是他的典型风格。其中笔意正在宋人院体和明代沈周、唐寅之间,气象浑厚而深邃。“北宗”青绿一派自明末一直遭到正统派的排挤,至民国时期都少有人在此途中努力,而陈少梅却以学“北宗”画而著名。其作渊源于南宋李、刘、马、夏四家,笔锋锐利,线条刚硬,精于斧劈皴法,又去北宗粗壮霸悍之气,而揉以文雅灵秀之姿,骨取北派而韵则南宗,画坛有“南韵北骨”之称。整个画面用笔遒劲峻拔,老辣苍润,极有气韵。通观全画,薄雾弥漫间,好似一面翠屏立于眼前。错落茅屋在山间丛林里若隐若现,透着一抹清华之气。山石翠绿,刻画细致,先以大青绿之色染出质量,又用北宗斧劈皴和南宗披麻皴略略皴出肌理。巍峨山石经过画家硬朗而富有弹性的中锋勾皴和艳而不俗的青绿敷染,看上去纵横高简,不愧为“南韵北骨”的典型风格。画家精湛的工笔画技着意摹现了山石的嶙峋峭仞,同时山石的整体线条刻画统一,秀丽工致。山间小屋半隐在苍翠的山林之中,虽只做点景之用,亦用界画之法细细勾勒,并以淡赭染色,在苍松翠柏的掩映间显得舒缓和谐。小瀑溪流汩汩穿行于林间,宽袍大袖的高士于树下幽情远思,整个画面显得富有韵律,真实可亲。这也充分体现了陈少梅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从而使本画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34 仿刘松年笔意 立轴

35 拟元人笔意 立轴 纸本 1942年作

36 山林幽居图 镜心 绢本设色 1944年作

 

  款识: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甲申九月拟夏禹玉树法并录王荆公句,少梅。 印鉴:陈云彰(白文)、少梅(朱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卖画生活的影响,陈少梅的选材仍然限于山水和历史人物,但是画风有了新的变化,艺术技巧也益臻成熟。山水已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更倾向于马、夏和浙派画风。人物工如仇英,放近吴伟,无不精能。因其山水必有人物点缀,人物画必有山水环衬,所以,他能在山水与人物的结合中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冶为一炉,并根据题材和情感的要求,创造了谨细、清秀、粗放等不同的艺术面貌,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陈少梅上承马、夏、郭熙、浙派戴进、吴伟衣钵,兼师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马、夏也好,浙派也好,他们的表现技法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笔墨的造型意义多于笔墨的书法趣味,陈少梅由此转入表现当代生活无疑是较为便当的。他沿着自己选定的路子诚挚地探索着,终于把那几欲断绝的薪火重新点燃起来,形成了自己寓柔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

37 溪山行旅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甲申三月,少梅陈云彰。印鉴:云彰、少梅

  现代画坛巨匠陈少梅先生有尺幅可查的作品,超过四尺整纸者,可谓凤毛麟角。这幅陈少梅《溪山行旅图》,高170cm 宽67cm ,尺幅仅次于少梅先生的金笺山水《夏山图》,是陈少梅少见的大尺幅作品。此作创作于1944年,此时陈少梅的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秀丽中寓苍老、严谨中见超逸的独特面貌。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树石刻画有郭熙式的精致,丘壑布置有刘松年式的整饬,意匠境界有北宋式的开阔辽远,劲健的笔调中又有倪瓒式的沉着静逸。路途中和溪桥上的几组人物笔墨简洁高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更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几间瓦舍茅屋表现了文人高士志在山林的情趣。设色修润典雅,渲染了千山叠翠的意境。整幅画作气韵笔墨合为一体,堪称画家难得的佳构。

38 秋山行旅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39 山水 立轴

40 空山濯足 设色纸本

  《空山濯足》描绘的是陈少梅最喜爱的文人雅士题材。画家截取冈峦一角:苍然耸峙的漠漠远山间,山溪逶迤而来,在中景两块巨大山石间,跌落而下,汇成野塘。山上、坡脚松栎杂生,松阴覆盖的平坡上,高士临流濯足,童子正手捧足巾,趋步赶来。此画取法郭河阳一路北宗山水:笔法清刚瘦硬,流水近乎马远画水法,通幅以浅绛为基调,树木、童子上衣染青,唯高士的赭衣,为清空的调子增添了丝丝暖意。

41 深山秋林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42 山水人物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43 秋山行旅图 设色绢本 甲申(1944年)作

44 山水 立轴 1944年作

45 松山图 镜心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46 溪边独钓 立轴 设色绢本

47 仿元人笔意 1945年作

48 松泉图 立轴

49 渔隐图 镜片 1944年作

50 观瀑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此件《观瀑图》构图分上、下两部分,中间以云雾相隔,笔断却意连。上部危峰耸立,瀑布飞流直下,激起涛涛波水,下部画松用笔如屈铁,硬劲盘亘的拖枝弯曲伸出,过渡转承,仿佛为画中人遮挡水汽,被赋予感情色彩。两人踞坐石台回头视瀑,用白描轻松勾勒出人物的神态,自然准确生动。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