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润祥鉴赏:中国历代画马欣赏 2(魏晋至隋代篇)

2014-01-28 20:25:2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马年即将来到。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时时相提并论,并称为“龙马”,由此可见马的地位之高。从《易经》里“乾为马”的论述到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壮观,从汉武帝“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到“马踏飞燕”的雄姿,从唐太宗“昭陵六骏”的长啸到徐悲鸿笔下的奔马……马的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其风格、内涵不断变化。请大家继续欣赏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及更早时期的马画。
         魏晋:以人物画闻名于世的顾恺之,兼善画马,其传世名作《洛神赋图》中描述了姿态各异的骏马。最难能的是画中一匹四足仰天的马,弧形的脊背、弯曲的四肢、飞扬的尾巴……作者力图去表现马在滚尘时一刹那的动姿,当然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在造型上有僵持之嫌,但在当时讲,能有如此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非常可贵的。
        嘉峪关壁画《牧马图》上有六匹疾驰的骏马,为了反映马的速度感,该图将马的头颈与脊背尽力拓展,几乎成为一条直线,前肢采取笔直的形态极大地增强了马的冲击力,从而将马在奔驰过程中最具动感的一刹那固定于永恒。在技法表现上,线条洗练、概括,具有强烈的写意味道,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嘉峪关魏晋墓五号墓的一幅彩绘驿使图,客观真实的记录了当时这一地区邮驿情形。画面上,一手持信物,跃马疾驰的信使,也许是军情紧急,也许是信息重要,也许是怕路远天黑,驿骑四蹄腾空,飞速向前。由于速度太快,以至于连马尾也飘了起来,信使则稳坐马背,使得整幅画面动中有静,反衬了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这种真实而又写意、生动传神的手法,对历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以狩猎为题的绘画作品则更为突出,形象特点和构图处理多样,如有骑马武士、猎人追猎逃兽的,也有专表现猎犬追逐猎物的。此幅狩猎图是这类作品的突出代表。图中表现一猎人骑马射猎黄羊的场面,画家不是单纯地描绘穷追直赶的奔逐,而是选取猎手的乘骑与猎物疾驰交错而过、猎手反身射猎的瞬间,突出了双方奔跑的迅猛。与此同时,画面还作了这样的处理,即一方面是黄羊已中箭仍在奔驰,另一方面则是猎手再次引弓待发的动作,表现了一名勇武猎人在矫健骑射中的瞬间形象,因而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
      《狩猎图》猎人挽弓俯射,跃马奔驰的姿态极为洒脱。造型表现力上体现出魏晋时期画师们的水平
       《出行图》画面用草草几笔就勾画出一个高傲的地方官僚形象和生活情节。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天马图像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

         南北朝:从山西太原南郊晋祠王廓村出土的北齐壁画《仪卫出行与归来图》中所绘马的精美形象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马风格与水平。这幅壁画所表现的马的形象与神态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首先在造型上不是沿袭以往壁画马的造型模式,而是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以写实手法描绘了马的各种姿态,尤其在刻画马体中活动范围最大、变化最丰富的头颈时,更是准确地把握住了头颈与胸部之间的运动规律,做到了俯仰转折,舒畅自如。其次在神态上,注重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一关键部位,努力将眼神与动态协调一致,极大地增强了马的生动性,这一点可以说是在画马方面的一个突破。
    《安徽亳县三国时代墓砖残刻奔马》,这是一件颇可珍贵的三国时期砖刻艺术品,仿佛东汉武威墓室铜奔马的再现,而这一砖刻奔马,刻线简练轻快,颇似一幅奔马速写画,且轮廓准确,刀法娴熟,使我们不能不惊佩一千七百多年前民间艺术匠师的高超才华。
      《河南邓县出土墓砖浮雕》,这块塑出威武的鞍马两匹,各有御者牵随。其中的一马,披带着北朝多见的战甲,造型非常真实生动,而且轮廓比例准确,堪称佳制。

       《驯马》年代:北周 规格:纵60cm、横50cm材质:此图在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中心柱两侧,供养人行列种。画面中驯马的新人高鼻深目,戴白毡帽,正在教训着一匹马,马儿低头歪脖,提起一只前腿,后腿往后退缩,寥寥数笔,反映出画家对生活观察入微和艺术上的造诣。
   
     隋代: 《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展子虔曾作《十马图》,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所幸的是另一名作《游春图》传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其画马艺术的风采。展子虔画马贵在“动”宇,《游春图》中虽然马姿动态不大,但我们仍可从细微处看到这一显著特点。该图所表现的是人们在明丽的春天骑马游玩时的场景。以表现大自然的山水为主,所以人物与马都画得较小。马仅寸余,虽然如此,但马体的结构交待清楚,比例准确,四肢的屈伸与头颈的俯仰协调一致,具有强烈的动感。在线条的运用上虚实结合,灵活多变,较好地反映出了马的形态与神态。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