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润祥鉴赏:中国历代画马欣赏 5(五代十国篇)

2014-02-02 12:32:4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五代十国历时53年,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并没有停止,仍在前人的基础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蜀、南唐开始设立画院,征召大批著名画家供职,在唐代和宋代之间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五代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有善画北国风光的荆浩、关同,善画江南景色的董源、巨然;著名花鸟画家有黄荃、徐熙;著名人物画家有周文矩、顾闳中。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传世名作。五代时期也出现了赵嵓、胡瓖、李赞华、王汉等画马高手。他们久居大漠荒原,熟悉那里的一切,以写生的方法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之作。
         胡瓖,五代后唐画家,善写北方边疆牧马、驰猎等生活。常画“穹卢部族”、“帐幙旗 旆”、“弧矢鞍鞯”,“水草放牧”“游骑射猎”的情景。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骨骼体形都生动有神。他的儿子胡虔,继承其画风。胡瓖作品,宋宣和殿收集了65件,现仅存长卷《卓歇图》(“卓歇”是指牧人搭立帐幕而歇驻)。
      《卓歇图》是胡瓖的力作,“卓”是立的意思,“卓歇”就是支起帐篷休息之意。该图场景广阔,表现了大漠之中马的漫步、伫立、顾盼、遐思等姿态。技法上采用了勾线填色法,线条如钢丝盘曲,圆润而有弹性,各局部结构线条变化丰富,刻画精致,极好地展出骏马的外在风貌。敷色上采用重彩,以硬笔疏渲之法表现鬃尾,使骏马更觉纤健厚重。
         赵嵓,五代后梁时人,善画马,格调高雅。元人赵子昂对他评价甚高,认为他笔下的马“深得曹韩笔意,余亦好画,何能及也”。 传世作品有《调马图》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49.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图中之马体形高大雄健,头颈昂扬,四顾不凡,有龙种之态。造型取斜背状,三足伫立,一后肢微微翘起似空蹄休息,又似做行走前的准备,极富生趣。通体以青墨渲染作梅花状,此马名为“铁菊花”,为西域良种,位居上品,有天马之誉。画面描绘一马夫牵马训导的情景。调马者装束与胡人无异,高鼻深目、满腮胡须。马取侧面之势,劲健强壮,充满动势。画家的描绘技巧极高,造型能力既准确又生动,构图也别开生面。人物和骏马神态生动,运笔劲练而微有波磔。
       赵喦的《八达游春图》,绢本,立轴,纵161厘米,横103厘米。图绘八骑人马欢呼游玩的景象,用色考究,笔墨精到,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可谓赵喦画作之精品。
        五代:李赞华本名耶律培,契丹人,喜汉学,通晓音律,能文善画,工画契丹人马。多写酋长贵族胡服鞍马、猎射奔驰。《射骑图》卷,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4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骑射图》所绘之马体形细瘦四肢修长,与古西域乌孙国马体态相近,显示出极佳的品种外形,与唐代流行的马形截然不同。画中武夫腰弓持箭,立于马前,正在校正箭杆,似在做出猎前的准备。人马刻画最见功夫,活灵活现,血肉俱足。笔法细腻,设色清雅,实为佳品。
          南唐 李赞华 《东丹王出行图》,绢本设色。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这是一幅表现人物鞍马内容的画,与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称南宋陈巨中临《东丹王还塞图》卷的构图人物极似。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一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在中原,其画风对后人影响很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均有著录与评价。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接近李赞华画风的一件精品。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