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润祥鉴赏:中国历代画马欣赏 12 (清 任颐 篇)

2014-03-04 11:29:2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清代的鞍马画形成了中国画马史上第三次高潮,先后出现了不少画马专家,尤其郎世宁与任伯年二人,把传统画马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丝毛”与“写意”两大派系,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任伯年是“写意画马”的先驱。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因此他的画署款多写山阴任颐。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熏,均是名声显赫的画家。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作为清末“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在人物、花鸟诸传统绘画领域都有建树。任伯年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 
    
      清 任颐 《支遁爱马图》 纸本,设色,纵135.5厘米,横3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以东晋名僧支遁爱马为题材。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陈留(今河南开封以南)人。本姓阙氏,二十五岁出家为僧,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善谈玄理,著有《即色游玄论》,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相传他善草隶,尤好畜马匹,人或谓“此非道人所宜”,而支遁却回答:“贫道爱其神骏。”自此支遁爱马被传为佳话。
        此图右侧画一丛芭蕉,支遁扶杖伫立其下,观赏骏马。马则扬蹄,作昂首回礼状。其画法出自任薰一派,远追陈洪绶的笔调。而马的笔法,又参以任熊、徐渭长的笔致。二者结合,生动自然,这是任颐绘画的高妙所在。画上自署:“铭常仁五兄大人雅属,即请正之。光绪丙子新秋,伯年任颐写于海上客齐。”钤“任颐印信长寿”白文印。是他三十七岁所作。
 
        任颐《洗马图轴》 清 纸本 淡设色 纵66.8cm 横33cm
       本幅款为:“光绪壬辰(1892年)三月,山阴伯年。”钤“伯年”、“任颐之印”。
        任颐少时在会画西画的刘德斋处学得写生技巧和水彩画用色,滋养了他的人马画功底。是图画一古装圉童在引马入池,用笔疏松简放,干笔略皴马体,但马躯过于简化。背景林木用干笔和湿笔交替斜下,有细雨濛霏之感。作者以意笔画白马,中锋、侧锋灵活并用,四腿作没骨法,为没骨画马之雏形。

        任颐《风尘三侠图轴》 清 纸本 设色 纵148.5cm 横66cm
        本幅署款:“光绪戊寅(1878年)七月望后伯年任颐写于海上客斋”,钤印“颐”、“任伯年”。
         是图的大致内容是:隋末司徒杨素的侍妾红拂女与才子李靖相爱后私定终生,后在剑侠虬髯客的帮助下为唐王李世民建立了功勋。所画的情景是红拂女和李靖在月老虬髯客的相助下策马相会,红拂女明眸送秋波,虬髯客暗中欢笑。画家用钉头鼠尾描组成火焰般的衣纹,表现出自己内心按捺不住的激情。任颐曾多次以风尘三侠为题作画,反映了画家对描绘反封建题材的人物画怀有炽热的创作热情。马匹作白描法,颇有装饰趣味,黑驴用没骨法,但肌肤的表现效果欠佳。
 

        清 任颐《云山策马图》轴 纸本,设色,纵135.5cm,横65cm
       本幅自题:“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光绪丙戌长夏,山阴任颐伯年甫作图于海上寓次。”钤二白文印:“任伯年”、“任颐印”。
        又题:“霭庭仁兄先生见而谬赏即赠之就正。任颐。”钤二白文印:“任颐印”、“任伯年”。“丙戌”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颐时年47岁。
         此图据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拟意而作。通过描绘迎面而起的山峦,马头处浮动的白云,生动地图解了诗意,山形地势的险峻和行旅者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了然于目。此图在创作上摒弃了传统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以“S”形山脊为主线,突出了人、马的形象,同时也延伸了山峦的纵向走势,使画作的空间层次得以扩展,是任颐艺术成熟期的人物山水画精品之作。 

相关图集